回覆列表
  • 1 # 林柏忠

    一、南北朝是繼司馬氏西、東晉之後,中國由統一又向分裂發展的朝代。這時,南方有幾個武裝割據政權並存,稱南朝;北方也有幾個武裝割據的部落政權,叫北朝。南朝、北朝在一統中國的歷史上稱南北朝。

    二、1644年前後,明朝是一統中國的中央政權,其他的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張獻忠建立的大西政權和努爾哈赤創立的滿清政權,都是反政府武裝的地方割據勢力。為什麼滿清入關後,中國沒有複製南北朝那樣的分裂局面呢?原因有如下|

  • 2 # 濤聲依舊ZHT

    原因很多,我覺得大概有這幾個原因。第一:清軍入關時是打著為崇禎帝報仇的旗幟入關的,幫助明政府剿滅流民,並不是直接以異族征服者的姿態入關的,減少了民間的抵抗,使其在短時間內就平定了北方,為其接下來的渡江征服南明奠定了基礎;第二:崇禎帝自縊煤山後,南明的各個藩王都想做皇上,使南明的武裝相互之間爭鬥,不能一致對外,甚至部分聯合清軍攻打對方,從而使滿清能各個擊破,減小了征服南明的抵抗力量;第三:也是主要的,就是明末政府太過腐敗,官員太過墮落,已經使其失去了民眾的支援,民眾早就期盼改朝換代了,這是明朝政治架構出問題了,養了太多的藩王,使政府的大部分賦稅都拿來供養這些寄生蟲了,官員的俸祿過低,只得去貪汙腐敗魚肉百姓;第四:清軍這時正是其冷武器的巔峰期,但明軍的火槍等熱武器正在變革期,還未正真成熟起來,且明軍在主力慘敗東北後,吳三桂的關林鐵騎在投清後,南明暫無武力可以抗衡清軍這時的攻擊。

    其實我覺得,清軍在征服南明後由於剃髮易服政策的推出,才使得民間的普通百姓的反抗力量激發出來,才有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慘案的發生,以致後來的反清復明的出現。其實民眾並不是真的想回復明朝的統治,只是想回復漢族的衣冠罷了。

    如像宋高宗樣,渡江之後可以團結南方的勢力,而不是一味的內鬥,普通民眾沒有受到過大的壓迫,前期頂住清軍的進攻,說不定又是一個南北朝吧。

  • 3 # 北疆同心聊歷史

    中國歷史上好幾個大一統王朝因各種原因崩潰後,都能在江南維持或長或短的一段時間的統治。為什麼只有南明在極其短暫的時間內,就丟失了南京,失去了大勢?

    原因有三:1,南明沒有整合成一支擁有凝聚力的勢力!內部爭權奪利、離心離德。無法統一政治力、軍力、經濟力,也沒有聚合人心!

    2,南明缺乏有領導力和凝聚力的英明君主!在南京時期是南明最好的時期,也是最有可能翻盤重起的時機。但由於擁立的君主無能,朝臣分幫成派,爭名奪利。私心私慾太重,苟安心理太盛,使其一事無成!

    3,清軍行動太猛,統一的步伐太快!沒給苟安的南明太長的喘息、整合的時間。清軍在消滅李自成主力後,立馬分兵橫掃張獻忠和南明。且在大敵重兵壓境下,南明仍在內鬥,自尋死路!

    而在南京失陷後,殘餘的南明勢力己經無力抵抗清軍了,剩下的不過是一路敗退而己!即使偶有反擊,也難以逆轉大局了!最後被徹底消滅。

  • 4 # 北洋水兵

    這個問題可以從正統的角度來看,當然古典王朝的正統和現代主權國家的正統是兩回事,但是本質上都是涉及繼承的問題。

    現代主權國家的正統很簡單,只要你推翻了現在的政權,你就繼承了這個前政權統治下的國家的主權和法統,也就是今天國際場合常說的合法政府。但是古典王朝都屬於征服王朝這一性質,所以這個正統並沒有今天這麼簡單,因為往往涉及到天下割據的局面。

    言歸正傳,為什麼大清和南明不能成南北朝,其實原因無外乎兩點:第一就是當時的清朝武力正是強盛期,第二就是因為明朝崇禎死後,由於農民起義軍隊明朝統治的破壞,以及各地軍閥擁兵自重並扶植自己操控的傀儡皇帝,所以在當時只有進入北京並宣佈繼承明朝統治的大清才是正統。比如說清朝進入北京立即為崇禎發喪,並修建陵寢,雖然憋屈了點,但是傳達的意思就是明朝滅亡,其正統由清朝繼承。

    再者,由於南明是一個個依靠軍閥來生存的小朝廷,其合法性並不如依靠強盛的武力來打江山的大清。最重要的是,當時只有大清能起到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所以大清統一天下是歷史的選擇,是天意。

    既如此,大清也就沒必要像北宋那樣去論證自己的正統,只要宣佈繼承明朝的正統,就可以去征伐那些依靠軍閥的小朝廷了。

    全文完

  • 5 # 上官九九

    感謝邀請 個人認為 主要原因還是群龍無首 沒有一個統一的統領 和東晉 南宋相比 南明的最大弱點就是彼此間的勢力過於分散 而且還出現相互攻閥的現象 導致清兵撿了一個大便宜

  • 6 # 史海尋蹤

    大明亡了,亡於內部,亡於李闖,滿清只是補刀。接下來的南明也忘了,同樣是亡於內部,亡於一盤散沙。滿清入關時族人只百萬,兵只十餘萬,初始也是懷著忐忑之心而來,卻未曾想竟坐享錦繡江山數百年。

    ‖崇禎自縊後,明宗室大臣多逃往南方,先後擁立數王,被清軍逐一擊破。福王於陪都南京即位,後清軍快速南下,先破揚州, 繼而南京失守,福王被俘。1645年福建由鄭芝龍擁立唐王,隨著鄭芝龍降清,唐王被俘絕食而死,整個東南淪陷。

    張獻忠餘部和殘明官員聯合於危局中,推舉永曆帝桂王朱由榔,這一支位處西南,歷時較久。1662年朱由榔被吳三桂從緬甸抓回,絞殺於昆明。

    可以看出,整個的南明抗清,山頭眾多,自始自終沒能形成統一的合力,被各個擊破。

    ‖其實南明覆國還是有機會的,尤其是張獻忠餘部李定國投明後,曾經一度攻到湖南,但終毀於內訌。

    李定國(1621~1662)是陝西榆林人,與孫可望等四人都是張獻忠養子。張死後歸順南明,其人英勇善戰。1652年,李定國率軍攻佔桂林,逼的漢奸孔有德自焚,全家只孔四貞逃脫,收復廣西全境,繼而八月北上,驅逐了湖南境內清軍。兵鋒再指江西廣東,數月間收復幾千裡土地。史稱“湘桂大捷”,派來平定的敬謹親王尼堪也被李定國伏殺,這令清廷驚慌不已,甚至有割讓西南與李定國平分天下的打算。

    形勢大好,河山光復可期。內部出亂子了,孫可望也是張獻忠養子,在軍中地位還高於李定國,他對李的功績十分嫉恨,大加排擠謀害。自此南明內部“孫李內鬥”一直沒有平息,直至1657年,孫可望兵敗降清,後被清廷於1660年借圍獵將其射殺,下場是很可恥的。

    ‖原明官員包括南明內部降清不絕,甚至成為清廷鎮壓抵抗,控制局面的主力,而抵抗勢力本身不團結、不堅決,甚至對清廷懷有幻想,即如鄭成功,尚有搖擺之心,與清廷和議,致使延誤與李定國聯合時機。

    以清軍初入關時那點兵力,要想拿下大明朝的天下,真還不夠看。前期既有孔有德、吳三桂、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疇,後有左夢庚、孫可望,還有不滿清廷待遇,復又投明的李成棟。這些人都是明朝手握重兵的大員,抗清無能,搞內鬥屠殺百姓倒是如狼似虎。

    如此亂局,無奈長嘆:大明朝氣數已盡啊!

  • 7 # 絕對一刀

    首先是軍事力量的對比,在清軍入關前明朝的精銳部隊在李自成的農民軍和清軍雙重打擊下損失殆盡了,唯一一支剩下有戰鬥力的主力部隊—關寧鐵騎在吳三桂的帶領下倒向了清朝徹底擊敗了李自成農民軍先期佔有了北方。此時,雖然南明號稱還有數十萬軍隊,但南方多是戰鬥力低下的步兵,沒有經歷過什麼戰陣,士氣也不足,哪能抵抗清軍呢?雖然還有長江天塹,清軍中有著一路入關征戰收編很多的漢八旗,也就是所謂的投降漢奸軍。他們打起自己人更有能耐,往往打著清軍的旗號攻下城池,大肆掠奪,屠城,蹂躪百姓。清軍授權給這樣的投降軍隊在當時極大的權力,以激發投降漢軍的鬥志。清軍渡江後,投降清朝的軍隊是越來越多,以至於讓滿清貴族一時無法安置的地步。他們充當清軍南下向導,急先鋒,以投取滿清主子所好。 南明內部也出現了問題,軍隊派系林立,互不統屬,南方軍閥現象嚴重。南明小朝廷根本無兵可調,前線將領擅自行動,不服從指揮。但更大問題是,明朝皇室在南方有好幾個具有皇室血統的王爺。到底立誰為南明的皇帝,成為南明各方政治勢力鬥爭的焦點。甚至出兵相互征伐,全然不顧國難當頭。因此南明無法團結,持續的內鬥消耗了自身實力,南明無法對抗清軍南下。 對比北宋滅亡之後南宋建立之後可以發現,宋高宗趙構是唯一逃到南方的皇室子弟。其餘的皇子包括皇帝在靖康之變中都被金軍一網打盡。趙構的唯一性成就了他,毫無懸念繼承宋朝名號沿襲下去。而明朝在朱棣遷都之後想到了這個問題,卻忽略了皇族之間對皇位爭奪的殘酷性。無法統一號令的南明政權註定連偏安一隅都做不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北極星裡面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