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叔欽州說事
-
2 # 河九龍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是指書呆子氣十足的人。李白雖非書呆子氣十足,他那一份狂一份傲的性情當官的誰受得了?他走到哪裡哪裡對他恭恭敬敬,款待後,你走人吧。被後人稱為詩仙的人,他根本就不是當官的料,也別提政績了。他的性格決定他的一生,得到了魚,得不到熊掌。這對他來說,是上天眷顧他,多少當官的灰飛煙滅,他卻如太白金星光輝千古。
-
3 # 網暈者
安得千村皆釀酒,
自己封個萬戶侯,
胡姬成群陪汝嘗,
新壓綠蟻爬唇口,
千金不散俸祿在,
狐裘寶馬仍我有,
識得夷文嚇蠻子,
丞相磨墨寫回籌。
-
4 # 舊時斜陽
李白的理想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也就是說,憑藉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
但後來的結果很明顯,因為他的個性並不適合官場。
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願阿諛奉迎,也不屑於與俗沉浮。
最終採取了一種狂放不羈的生活態度來解放自己。
-
5 # 全峰山
天寶元年(742),李白是因朋友推薦,應招入京,供奉翰林。他夲想乘機施展自已的抱負,但唐玄宗已失去早年″勵精圖治″的銳氣,只知貪圖享受,加上李白性格傲岸,不為權貴所容,僅一年多點就被排擠出長安城!
李白還沒提到政治主張,只是政治理想一一″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因此而化為泡影。
七十年代有″廣播劇"一一《李白醉臥長安》,說的就是這段經歷。李白因難過、怨恨、失去施展抱負機會,以酒洗恨,經常大醉臥倒長安城,最終不得不離開長安。
這段經歷加深了他對腐朽社會的認識,促使他寫下了一系列,尖銳抨擊帝王權貴荒淫奢侈、與控訴現實政治黑喑的詩篇!
-
6 # 詩白詞清
詩仙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是繼屈原後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政治抱負上卻跟屈原一樣懷才不遇,仕途坎坷艱難,與其文學成就的輝煌煊赫對比,更讓人聞之心感慼慼然。
李白一生只有過三次步足官場,兩入翰林(公元733年秋至734年秋,公元743年至746年春),一次應徵永王幕府(公元756年秋末至757年春)。翰林任職中並未受到重用,只是被唐玄宗當做御用文人,失望之餘第一次憤而棄走,第二次更兼為奸宦逆臣(高力士李林甫等)打壓陷害,也主動上書請辭。第三次職永王幕府未久,永王帝位爭奪敗北,李白作為敗者一方被判流放夜郎,十五個月後途中獲赦。
兩年後,仍懷著報國靖亂的志向和憂國傷時的情懷的年已60的李白,打算往李光弼處投軍為掃平東南之亂出一分力,卻不得納用。最後一次懷報國救世之志投軍未果後,第二年李白病卒於當塗縣。
縱觀詩人李白一生,他於仕途上並無政績,是時也命也,連一個正經可以官職也沒有,就算有經天緯地之才也無法施展。至於到底有無為官只能後人誰也不能確論,但可以肯定李白為官一方的話當地百姓日子絕不會變壞。李白思想上受儒、道兩家影響,既有古代文人的“學而優則仕”的濟世安邦的政治抱負,又有道家出世脫俗,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豪氣灑脫,同時也有仗劍江湖蕩不平的俠義精神。所以身經唐末動亂生活困苦潦倒的他,詩寫悲苦憂患也依然文筆大氣磅礴: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昇天行。
邀我登雲臺,高揖衛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
從“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的瀟灑意氣到“何時王道平,開顏見天光”的憂憤呼喊,李白一生建功立業之志不得伸,於百姓並於實事作為,但他給歷史給人們留下的精神財富卻光照日月千古流芳。
-
7 # 風雲散士
長安的三年,是李白一生最“痛並快樂著”的時光。布衣入翰林,玄宗降輦步迎,龍巾拭吐御手調羹,更有貴妃捧硯力士脫靴,賀知章一見便金龜換酒呼為謫仙人,再不是那個“彈長劍於王公大人之門”的無名小卒了。然而翰林待詔是一個什麼樣的官呢?其實根本不是官,只是一個使職差遣,類似客卿的地位。晚年的永王幕府也只是僚屬,終其一生,唯一與“官”最近的一次是唐代宗繼位,封李白為左拾遺這麼一個小小的官職,而詔書還沒到,李白已死。李太白一生都是布衣,所以魏萬《李翰林集序》說“年五十餘,尚無祿位”,所以範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說“生不及祿,歿而稱官”。
太白雖然是布衣,可是對於從政的理想始終如一,他在《代壽山答孟少府譯文書》中對自己的政治抱負進行了概括:“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事君之道成,榮親之義畢。”這理想並沒有因為長安三年生活或者賜金放還而稍有改變。於是永王起兵,李白便立刻跟進,入幕府出謀劃策去了。
我們今天以上帝視角去觀察,很清楚的可以發現,李白在永王幕府這件事上所體現的“政治頭腦”並不高明,最終差點因此而死,被判流放夜郎也說明了這點,所以如果說起太白的“政治天賦”,那和某常侍以及某右丞之輩是沒辦法比的。
太白的政治主張,往往發諸詩端。
比如他對和平時期窮兵黷武、用武力解決民族矛盾持否定態度,他說“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為之。”他寫吐蕃戰場“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他指名責罵哥舒翰犧牲無數唐軍性命攻取石堡“君不能梨膏金距學鬥雞,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城取紫袍。”他對徵兵開邊削弱農民生產力的論述“三十六萬人,哀哀泣如雨,且悲就行役,安的營農圃?”而當安史之亂降臨,祖國的命運即將斷送時,他這種和平主張就變成了更猛烈的迎接戰鬥姿態,他認為“此乃猛士奮劍之秋,謀臣運籌之日。”他說“且探虎穴向沙漠,鳴鞭走馬凌黃河。”
李白對政治的民主要求最主要體現在他對社會不平現象以及統治階級的種種弊端進行大膽無情的抨擊。他說“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又說“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蹠。”這些還不算什麼,等看到他直接批評李隆基的詩句真是讓人心驚肉跳,他說“徒稀客星隱,弱植不足援!”說唐明皇爛泥扶不上牆。又批評任用李林甫等奸佞說“殷後亂天紀,楚懷業已昏。夷羊滿中野,菉蓍盈蒿門。”這放在現在古裝電視劇裡都夠上“誅九族”的大罪了。
總的來說,李白一生都在追逐著自己的政治理想,從未放棄,可冥冥中“大塊陰守其恆”,給了你橫絕萬古的光焰才情,便吝於在其他方面有所垂青,此所謂老杜所云“文章憎命達”者也。而說起太白的“政治天賦”當然遠低於其詩文的水平了,這對李白是一種遺憾,幸好他有酒來安慰自己,可對我們後代讀者來說確是最好的幸運,這一千三百年所有喜詩的人,都該感謝有你。
最後用一首絕句來表達我對太白的崇敬之情。
忍把才名低謝眺,醉揚逸氣讓屈平。
他詩豈負當塗月,萬世餘風屬大鵬。
字打到這裡,竟有些不捨,然而手痠,而且要吃飯啦,就到這吧。
-
8 # 純鈞LHGR
事實上,歷史上的李白根本沒有任何機會來展現他的政治能力。因此,說到政治主張,還需從側面來了解。
眾所周知的,李白與杜甫、孟浩然等人交情不錯。
有這麼句話,叫“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杜甫、孟浩然等,都是做過官的,從這些人的實績裡,也能略看出李白的政治傾向。
杜甫、孟浩然的政治能力、政治主張又如何呢?此二人,從能力上看,都可謂“沒有能力”,因為他們崇尚的都是“純德政”的那一套理論,營造理想化的政治也包括民計民生的環境。但事實上,現代人都已知道,古代推崇純德政的做法,不是理想化,而是幻想化。
李白能與此二人交好,在政治觀點上,至少應該有相同之處,大方向上沒有分歧。這就證明了,李白的政治主張,應該也跟這種不靠譜的純德政差不了多少。李白的思想還是偏於迂腐,對純德政的世界抱有幻想,這正應了他“浪漫主義”大詩人的名頭。
無可否認的是,李白有理想,有抱負,但問題在於,他的理想和抱負多半仍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啊,還是老老實實喝酒作詩吧。這種人若真當了官,說不定反而害了百姓。
回覆列表
應該感謝政治上的不得意,才成就李白詩仙的美名,後人才看到這麼多好詩。如他在政治上得意,就不會寫出這麼好的詩歌了。所以,我覺得,不用去探究李白的政治主張如何,探究是沒有多大意義的,那不是他的長處,他的長處在詩歌,在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