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煌職琳

    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東方第一大港,從這裡開始的海上貿易活動給泉州和世界在飲食習慣、宗教信仰、建築風格上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其中,蚵殼厝的建築風格就是一個很好的典例。

    蚵殼厝,即用蚵殼建造的房屋(閩南語中,蚵就是海蠣)。它是東南沿海甚至在內地都是僅有的一種建築形式。

    在泉州蟳埔一帶,“蚵殼厝”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當你拐過晃眼的厝角,運氣夠好的話還能與蟳埔女打上一個照面,留下海濱小鎮獨有的悠長餘韻。

    蚵殼厝,富有濃烈的海洋文化氣息

    據傳,蟳埔蚵殼厝始建於宋未元初,主要特色在於蚵殼、磚石砌成牆,大面積的灰白色蚵殼與花白色花崗石、紅色磚構成一幅幅色彩對比強烈、富有美感的圖案,那一堵堵的蚵殼如片片魚鱗,十分好看。

    影人注目的是,這種屋子已有現代環保屋的雛形。它一般採取內為磚、外為牡蠣殼的築造方式——內牆由雜碎土石或磚石砌成,外牆則層層疊疊以牡蠣殼黏合。

    因泉州地區多雨水,牡蠣殼的外牆能保護內牆不受雨水侵蝕。加上築造時,牡蠣殼一般以凸面朝上,並稍微向外傾斜,這樣的設計更利於排水。此外,牡蠣殼也便於反射Sunny,一個夏天下來,屋子裡並不會因為Sunny直射而產生燥熱之感。最重要的是,“千年磚、萬年蚵”,得益於牡蠣殼不怕蟲蛀的特性,這樣的屋子也更堅固。

    當然,用蚵殼裝飾的屋子,較之尋常的磚瓦房,也更多了幾分俏皮的立體感,富有濃烈的海洋文化氣息。

    蚵殼或來自東南亞等地

    有意思的是,這種富有泉州特色的建築,所用的牡蠣殼卻不是“本土製造”。根據學者研究,建造蚵殼厝的海蠣特別大,長度多為20釐米左右,有的超過30釐米,屬於巨牡蠣屬的近江牡蠣,而泉州沿海並不產近江海蠣。

    據瞭解,蟳埔舊時是泉州“海絲”貿易的重要港口之一。滿載絲綢、瓷器的商船從蟳埔港起航,沿著海岸線在淺海水域航行。依照海上貿易的蹤跡,中國商船一般會在海南、馬六甲等地中途停靠,改換小船後再駛往東非和北非的目的地。

    也就是說,返航的商船因售空貨物易重心不穩,需要一些“壓艙物”來平衡船隻的重心。因此,船員們會就地取材,將散落在海岸上的牡蠣殼收集起來,變成“壓艙物”帶回來。

    蓋“蚵殼厝”難度較大

    這些牡蠣殼從東南亞等地漂洋過海來到泉州後,被堆放在蟳埔海邊。元末明初,泉州屢遭倭寇侵擾,先民疲於奔命,無力新建房屋,於是,他們便因地制宜,把散落的牡蠣殼加以利用,打造成特別的“蚵殼厝”。

    蓋“蚵殼厝”是一件難度不小的手藝活。建造“蚵殼厝”時,要考慮房屋的坐向、是祖厝(祖屋)還是民居等因素。師傅還要按照主人家的意見,根據外牆的大小,處在哪一位置,用什麼形式建造等進行一系列設計,然後再對蚵殼進行篩選,分出上蓋、下臼,大和小,再清洗乾淨。原來砌牆只需要用土,不管是山上的、田裡的都可以,只要有黏性,把蚵殼一隻一隻疊好,就能把牆壁裝飾得很好看。砌蚵殼需要精湛的手藝。精明老練的師傅砌得錯落有致,片片如魚鱗。

    在砌時,凹的一面向下,第一個疊好,另一個要疊在前一個的一半,如此這樣,一個疊一個,同時要和內壁一起砌,內外交叉,避免蚵殼脫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汽和一汽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