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步驚雷37

    簡單點說,二戰結束,美國經濟控制歐洲,軍事上成立北約進一步控制歐洲,定統一步槍口徑,英華人拿個7mm威力適中,美華人拿個7.62x51mm大威力,實測英華人的更適合自動武器,美華人耍流氓靠政治實力強推自己的子彈,可轉眼到了越南叢林碰上AK47的7.62x39mm子彈,完全劣勢。美華人緊急呼叫斯通納的AR15,子彈是美國民用常見口徑0.22英吋,也就是5.56mm,誰知道無心插柳發現高速小口徑子彈殺傷力驚人。這樣一來美華人自打耳光又讓北約用上了5.56mm彈,但是必須插一句就是比利時人對5.56mm彈的成攻改造是5.56mm彈能站住腳的重要因素。

    但是因為5.56mm畢竟是民用彈,先天不足,不能廣泛適應各種戰場環境,所以一直以來,歐美都在尋找更佳的槍彈口徑。

  • 2 # 戰甲裝研菌

    首先嘛,戰甲菌要糾正一點,北約步槍的子彈不僅僅只有5.56NATO,還有7.62NATO。比如說著名的FN SCAR-H,採用的就是北約標準的7.62mm步槍彈。

    其次,為什麼北約會採用5.56mm口徑的步槍彈呢?這個嘛,還要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說起。當時嘛,美軍覺得他們的M1半自動步槍比起前蘇聯的AK突擊步槍,火力差了許多,他們也想搞一把全自動步槍玩玩兒。在這個背景下,就誕生了“輕型軍用步槍計劃”。

    在這個計劃中,誕生了著名的M14自動步槍。該槍雖然能夠全自動發射,但是後坐力明顯太大,根本不適合於全自動。而之前在SCHV計劃中落選的AR15就進入了美國空軍司令李梅(就是那個火燒東京的李梅)的眼中。而AR15最早發射的就是雷明頓.222獵槍彈。

    在雷明頓.222獵槍彈經過了修改之後,被命名為了M193 5.56mm北約標準彈。就這樣,沒有經過充分測試AR15就匆匆投入到了越戰中。不過AR15的評價還是相當不錯的,特別是以威力見長子彈,更是有著“爆炸彈頭”的稱號(這是因為M193採用的是鉛芯銅被甲彈頭,空腔可以更早的出現,打在身上就像爆炸了一樣)。

    小口徑彈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能把好鋼使在刀刃上。在彈道上,小口徑高初速彈的外彈道比中間威力彈要平直許多,這也就意味著小口徑武器的有效射程會高一些。而且小口徑彈的動能雖然低,但是彈徑比比較大,在進入身體之後很容易就會橫向翻滾,威力也更大。而且小口徑步槍彈甚至可以比肩傳統的全威力步槍彈。

  • 3 # 李勉9

    北約現在主流步槍是5.56口徑,這是有來由的。話說二戰的時候美軍在步槍上面一直是壓著各國步槍打的,那時候美國大兵普遍用的是“大八粒”M1式加蘭德步槍。這個自帶音效的半自動步槍壓制著三八大蓋和98K,當然德國也出了少量的自動步槍但是也無法和M1對抗,因為加蘭德步槍是美軍最底層的武器,數量龐大,不是幾萬只高階武器就能抵消的。

    這種槍,連續叩擊扳機可以很短時間把八顆子彈迅速發射出去,壓制住對手。同時它的發射節奏不快不慢,在兩次發射中間,士兵還有時間對射擊目標進行輕微的調節,在快速發射的時候,還有很高的準頭。

    這槍實在是好用,幾乎得到了所有美軍的好評,二戰,北韓戰爭美軍大量使用這種步槍,所以美軍實戰部隊對這把步槍的使用方法就是快速連續射擊,傾斜彈匣中所有子彈。

    時代在轉變,面對AK47,加蘭德步槍似乎有些過時,是似乎,於是美軍開始研究一種自動步槍來替代M1加蘭德步槍,於是乎M14這個倒黴的步槍被研製出來了。這把槍,精度高,射程遠,可調節半自動射擊和全自動射擊,按照道理應該受到軍方實戰部隊好評的,在訓練場上倒是好評了,可是一刀戰場上,你也許還記得那些參加過北韓戰爭甚至參加過二戰的軍士會怎麼使用嗎?快速連續射擊,傾斜彈匣中所有子彈。

    這時候,美國趕上的是越戰,這戰爭大部分是叢林戰,射程遠的有點用不上,全自動傾卸所用子彈的時候打不準(M1打一槍停一下,射擊比較準。)。用使用M1大八粒的方法去使用新武器,不僅僅是打不準了,自動武器子彈的消耗也讓美軍措手不及,美國大兵紛紛抱怨,需要的子彈太多,很難攜帶。

    其實這時候,需要糾正美軍的射擊方式,可是戰爭打得正熱乎呢,怎麼辦。那麼後方的設計師們變著法子乾淨射擊滿足這場戰爭的步槍。

    前線大兵抱怨子彈難攜帶,射程不需要那麼遠,不知道是誰一拍腦袋,做小口徑步槍唄,子彈小,後坐力低,你連射也有好準頭,同時子彈小了,能多攜帶很多子彈的哦。倒黴的天才少年M14被換了下來,先天發育不足的M16被換了上去。(附,天才少年的能力並未完全被忽視,他成為了狙擊步槍。)

    先天發育不足的畸形兒童M16,小口徑的,也就是題主說的5.56口徑了。這種槍的射程,穿透力都有不小的下降,不過越戰戰場夠用了。看看,這口徑的子彈小了多少了。不過在越戰,射擊絕對不會有防彈服的越軍或者是穿過越南那些竹子搭建的房子的牆壁去殺傷越軍,都還夠用。口徑小,後坐力低,抓的穩,還打得準了。一代傳奇,就此問世,美軍步槍換代,北約不敢有意見。當時是處於冷戰時期,歐洲正處於蘇聯鋼鐵洪流的威脅之下,而暫時威脅不到美國,所以在北約裡面,美國成為了第二梯隊,補給歐洲的,所以美國很能左右北約武器的口徑。

    美帝說:“要是蘇聯一下子衝過來,我生產的5.56子彈,送過來,你用不上,那咋整呢,兄弟。”(模仿加利福利亞口音)

    歐洲國家:“那要的吧,我也換5.56當成制式步槍咯。”(模仿英國輪蹲口音)

    看看,美國很輕易把它適合越戰的步槍口徑強制帶到了北約了。

    這種口徑,優勢就是子彈輕,可以多帶彈藥。除此之外,唉,穿透力不夠射程不夠了。不過武器商等利益鏈條上的人馬上做出辯解,你們看,小口徑的子彈會在人體翻滾,空腔效應,不拉不拉不拉......一面想法制造更重的5.56彈頭。

    翻滾不翻滾,彈頭稍微變個技術就可以了,可是軍方和武器商必須把牛吹到底,騎虎難下了。

    還好,接下來的戰爭,美國拖著北約下水,北約的步兵基本上就是巷戰或者室內戰鬥了,5.56口徑槍械完全夠用,甚至這些大爺,還覺得M16長了,搞出了M4卡賓槍。在阿富汗戰場上,遠處山頭手持AK47射擊美國手持M4卡賓槍的大兵的時候,那種尷尬那種無奈,美國兵......

    鑑於如此,中國高原PLA,火力班安排一挺重機槍,僅僅配300發子彈,這是幹嘛,這是點射用的,這是大口徑步槍,用來遠端搞搞印度兵,我們的九五是5.8口徑。

    團友,我是。

  • 4 # 熊孩子平兒

    小口徑初速高,空腔效應好,士兵帶的多,但是吃發射藥。也就是小口徑做得好必須發射藥要好。

    為啥北約5.56,它是.223,由.22雷明頓獵槍彈發展而來的。美國北約老大,加上黑坑的G11涼涼了。蘇聯小口徑5.45中國5.8。

    總得來說,這個問題和為什麼子彈炮彈口徑不是整數有些相似,其實換成英制單位就整數了。公制單位有用整數的,比如毛瑟7.92尖彈,直徑其實是8mm,7.92是口徑。鬼子的6.5。中國小口徑5.8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其實是奔著6mm去的。

  • 5 # 不正經的軍棍

    應該說主流是5.56mm,其次還有其他口徑,比如7.62mm,應用不在少數。應該說,我們耳熟能詳的,如M16、G36、HK416都是使用5.56*45mm NATO步槍彈的,而SCAR-H使用的就是7.62mm NATO步槍彈,H的意思是HEAVY。

    1954年北約定型的是7.62*51mm的步槍彈,而1957年,北約開始了研製小口徑步槍彈的計劃。當時的要求就是,子彈是.22口徑,500碼可以打穿美軍鋼盔等,這些要求,完全滿足了作戰的需要。

    實際上,北約的5.56*45mm子彈,也有好幾種,不同的改進型。比如AR15使用的就是M193步槍彈,後期也是改進了5.56mm子彈。到了M16A2的時候,使用的就是M855子彈了。

    相比於7.62mm的北約彈,5.56mm射速更快,比如M855的初速度是922米/秒,而M80的7.62mm子彈初速度只有838米/秒。並且5.56mm的子彈彈道更穩,精準度更高,而且子彈重量大幅下降。事實證明,5.56mm子彈造成的傷害並不低於7.62mm。

    5.56mm NATO彈的初次實戰是在越戰期間,也不是為什麼選5.56口徑,而是那會兒要求的就是這個尺寸,而且5.56mm完全可以滿足需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公婆婆都八十歲了,還經常吵架,做兒媳婦要怎麼做才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