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霍家那小勇
-
2 # 王司徒軍武百科
不要小看了納粹德國,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距今已經快100年了,但論起戰爭的規模、血腥程度、消耗的人命和資源,根本不是現代人所能望其項背的。
而在這其中,納粹德國又是打的最兇猛頑強,消耗和犧牲也非常巨大的一個國家,整個歐洲幾乎都沒抵擋住他們的鐵蹄,蘇聯、英國、法國湊一堆也只堪堪與第三帝國打了個旗鼓相當,如果沒有美國的《租借法案》和直接參戰,要對抗德國法西斯將是件極為艱難的事情。
假如讓現代僱傭兵組織湊一團與第三帝國打,毫無疑問僱傭兵們將會完蛋,還是極殘的那種,他們無論從戰鬥技術、戰鬥規模,還是裝備水平、戰爭潛力上都不可能與一個國家相比,即便這個國家是半個多世紀以前的。
現代人對“僱傭兵”這種軍事化組織或多或少存在誤解,相當多的小說和影視作品喜歡壓低正規軍,對傭兵團體大加渲染,好似僱傭兵們是一群英勇頑強的戰爭專家,而正規軍都是菜鳥、業餘人士,這種事做多了,不免令人產生了錯覺,愈發給僱傭兵這種組織蒙上了傳奇的面紗。
實際上呢,僱傭兵組織良莠不齊,每個組織的表現和能耐都不一樣。有國家做後盾的,如美國黑水公司,他們屬於美國國防部的軍事承包商,人員以大量吸收退伍兵甚至退伍的軍官為主,號稱“將軍數量高過五角大樓”,“湊齊美軍特種部隊精華”。
還有以色列IZO公司,他們也是赫赫有名的官方背景僱傭兵企業,大量擁有豐富戰爭經驗的以色列國防軍官兵退役後轉入了這個組織,他們以精湛的防務經驗,著實賺取了不少好評。
當然也有草根一樣生長在野地的僱傭兵集團,這些組織大小不一,結構、人員混亂,接的活也亂七八糟,從幫助軍閥政變到參與地區戰亂,甚至武裝販毒活動中也屢屢有他們的身影,這些人說白了就是捏著槍發戰爭財的武裝人員罷了,也就比土匪高那麼一丟丟。
傭兵團體被人稱為“戰犬”是有道理的,這幫人拿錢給人賣命,做的都是刀頭舔血的髒活,並不具備軍人保家衛國或開疆擴土的精神情操,所以,大部分傭兵並不具備打硬仗的能力,畢竟對他們而言,任務失敗也不過是黃了一樁業務,沒命花錢就一切玩完了。
更主要的是,即便是最高水準的傭兵團伙,他們也無法擁有真正的大戰型裝備,畢竟誰都不會願意一隻軍事實力超過國家的私軍出現,他們的實力也不足以維持國家級的現代化裝備,哪怕是最普通的重炮炮彈,對傭兵公司來說也是極為昂貴的東西。所以,傭兵們的業務只能維持在特種作戰、安全保衛、情報搜尋、小烈度對抗以及談判、代客交易、押運、助威等任務上,根本無法獨立完成真正的戰爭。
別不相信,非洲的一些傭兵集團甚至長期從事偷獵生意,手中的武器五花八門,許多團伙靠象牙、野生動物販賣、血鑽和黃金走私過日子,誰能出得起錢他們就跟誰,這是傭兵的基本標準。
所以,現代傭兵根本與第三帝國比不了,只有如黑水那種高階公司,能在輕武器效能、小隊資訊化能力、低烈度對抗上面佔取一定優勢。如果甩開膀子與國家對抗,即便是二戰的國家他們也無法應對,畢竟靠輕武器和特種作戰打不贏戰爭,納粹德國打的可是徹頭徹尾的世界大戰,傭兵們難道拿FAL和AK-47對付虎式坦克和施圖卡轟炸機嗎?
實際上全世界的傭兵數量也並不多,畢竟世界總體上是和平的,如黑水等公司,真正的人員註冊的只有2500多人,臨時工性質的各色人員在3萬左右,還有不少情報分析、資訊化輔助、後勤任務分包給了別的軍事承包商,根本做不到打大仗的能力。而且他們手中的交通力量,也無法支撐將2500人全部投送出去。
其它的如以色列、南非、東歐的知名傭兵企業都是如此,大多維持在2000人甚至更少的程度上,畢竟現在大戰實在太少,長期存在戰亂的國家也越來越少,幾個打仗的國家如敘利亞等,宗教衝突成分太重,水也混的很,根本不適合所有的傭兵企業。
而且許多傭兵團體說是傭兵,真實性質與毒販、礦主、軍閥蓄養的私軍別無二致,不僅素質較低,團隊規模也不可能高到哪裡去,多以百人團伙、千人團伙存在,再大就不需要幹傭兵了。
所以千萬不要將傭兵的數量想得太多,全世界所有的傭兵團加起來,恐怕也不及德國武裝黨衛軍的數量,而且他們也無法抵擋德軍突擊炮、坦克、飛機構成的立體式攻勢。在真正的大戰面前,看的是質量、成本、工業能力,浮萍一樣的僱傭兵真的組團與德軍打,恐怕除了打游擊外,正面作戰只會被一舉踏平。
而且誰都明白,無論是德國國防軍,還是武裝黨衛軍,他們都是一支整體部隊,擁有極強的組織架構和指揮統屬。僱傭兵則不一樣,你就算真的將全球的僱傭兵都集合在一起,恐怕他們也會變得更烏合之眾,一觸即潰。
-
3 # 東斯坦因
把全世界現今所有的僱傭兵加起來其軍事實力能戰勝二戰的德國嗎?
僱傭兵們肯定是打不過二戰的德國的。
兩者兵力規模不在一個層次上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爆發時,德國陸軍270萬,空軍373000人,海軍159557人,德國軍隊總計擁兵322萬;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前夕,德國野戰陸軍有380萬人,武裝黨衛軍有15萬人,後備陸軍有120萬人,空軍有168萬人,海軍有40萬人,外籍軍隊有2萬人,總兵力達到725萬人;而在整場二戰中納粹德國前後動員兵力大約在1500萬左右。
現在全世界現今所有的僱傭兵有多少人?雖然目前世界最大的僱傭兵群體——哥薩克僱傭軍擁有100多萬兵員,但其他的僱傭兵群體規模其實都比較有限。總的來看,目前全球僱傭兵總數應該不超過兩百萬。
1500萬VS200萬,雖然戰爭並不是單純的人數對比,但人多終究力量大不是。
僱傭兵的兵種搭配不合理進入近現代以來,戰爭已成為了由諸多兵種緊密配合的一個系統工程。
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作為一個國家的正規武裝力量,諸軍種和兵種都配置齊全。(海陸空三大軍種;在軍種之下還有如炮兵、步兵、傘兵、裝甲兵等諸多兵種)
僱傭兵受制於世界的體制和規則等原因,很難獲得 重型武器,這也使得僱傭兵大都是輕裝步兵。雖然僱傭兵在輕武器方面可能會佔據優勢,但在德國軍隊的重炮、轟炸機、戰列艦等重武器面前終歸是螳臂當車,很難抵擋。
僱傭兵魚龍混雜,很難管理軍隊作戰,講究的是團隊協作,而不是單打獨鬥。
僱傭兵來自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甚至就連語言能不能互通都不好說。如果是,僱傭小規模,單一群體的僱傭兵還好辦。但要僱傭全世界現今所有的僱傭兵去一起打仗,如何指揮協調這些僱傭兵一同作戰,將會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就算是進行統一指揮作戰,但如果不能有效的統合起來的話,作戰命令究竟能執行到什麼程度就不好說了。作戰命令得不到完全執行,很容易就會陷入單打獨鬥的境地,從而被訓練有素的敵人各個擊破。這仗多半是打不贏的。
二戰時,德國軍隊中雖然也有不少外籍士兵,但軍隊的主體依然是德國籍士兵,所以不存在指揮協調這方面的問題。
回覆列表
我是老霍,一個水平不高的軍迷。
我先提出我的觀點,然後一步一步論證。我的看法是,集合全世界僱傭兵,也幹不過二戰德軍!
首先看人數,全世界僱傭兵加一起,估計也不到100萬!而二戰德軍呢?據網路資料,有1700萬人!1比17的比例,僱傭軍人數佔絕對劣勢。
然後看裝備,現代化裝備當然有壓倒性優勢,不過,這也僅僅是單兵武器方面!僱傭兵通常是沒有重武器的!血肉之軀,怎麼和戰列艦,轟炸機,榴彈炮硬剛呢?僱傭兵可能有直升機,也可能有坦克,但是不可能大規模裝備吧!直升機,德軍可以用88炮打,坦克,有反坦克地雷,空中支援。僱傭兵可能有毒刺,標槍,RPG等等肩扛導彈和火箭,但是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年德國轟炸倫敦,出動上千架轟炸機!
再來看補給,僱傭兵是沒有後勤的!而德軍有後方醫院,士兵受傷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治療,那就很可能死亡!德軍的彈藥補給,後勤相對是給力的!
接下來是指揮,僱傭兵有很多個組織,基本沒辦法統一指揮,就是各打各的,很容易被各個擊破。而德軍有最高統帥部統一指揮,令行禁止,高效。
之後來看士氣,德軍大多數是狂熱的納粹,有信仰,有榮譽,有後勤,有醫療。僱傭兵只為錢打仗,雖然單兵作戰能力很強,面對鋼鐵洪流也麻爪啊!別忘了,僱傭兵誰出價高給誰賣命,戰場策反不是沒可能!僱傭兵如果明知進攻打不過,防守扛不住,不聽命令,私自撤退很常見!錢可以不賺,命不能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