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不在高677
-
2 # 一貳一橙
咸豐遺詔的內容主要有三部分:
一:立六歲的載淳為太子;
二:任命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為贊襄政務大臣,輔佐幼主。
三:賜咸豐私章“御賞”和“同道堂”兩道,分別由皇后慈安和皇太子掌管,並規定所有聖旨都要加蓋這兩個章才能生效。
就這最後一句惹出了事端。本來咸豐的原意很好,主少國疑,在六歲的載淳還沒有能力親政前,權柄必須交給可信賴之人。但是老祖宗的前車之鑑,令到咸豐不得不有所擔憂。
順治帝六歲繼位,受制於攝政王多爾袞;康熙帝八歲繼位,受制於顧命大臣鰲拜,直到康熙擒鰲拜後才算是正式親政。可咸豐知道,自己的兒子載淳不可能有康熙那樣的雄才偉略,要真的有了權臣專政的話,載淳未必能製得住他。
所以咸豐首先排除了弟弟恭親王奕訢輔政的情況,再安排了八位顧命大臣(比起康熙的四大顧命大臣要多一倍),希望彼此能相互制約。並把帝國最終決策的權力交給自己信任的皇后慈安,和小皇帝,以達到更多的牽制作用。問題是咸豐千算萬算,算漏了慈禧一人,載淳是皇帝不錯,但他畢竟還是個六歲的孩子,即使手握“同道堂”印,也難免會受制於慈安或者顧命大臣,而慈安已經有了“御賞”印,“同道堂”自然就由載淳生母慈禧保管。在咸豐死後,載淳的“同道堂”印實際上已經掌握在慈禧手上了。
後面辛酉政變、兩宮和攝政王並立、甲申易樞等等,都是靠著咸豐所賜的“御賞”和“同道堂”印章才得以實行的。咸豐雖然想要控制住大臣和攝政王,但卻偏偏漏了外戚專政的前朝教訓,這是咸豐的失誤,也是清廷的不幸,更是中國歷史的災難。(這兩枚印章,影響了中國未來數十年的局勢)
-
3 # 有得觀史
咸豐臨終,把只有幾歲兒子載淳託孤給了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並把他平時用的兩枚印章,“御賞”和“同道堂”給了慈安和慈禧,八大臣下達政令必須加蓋兩枚印章方可生效。八大臣、慈安和慈禧三者相互制約,咸豐認為,這樣可保兒子皇位無憂,於是安心地找閻王爺報道去了。
咸豐的安排看起來完美無缺,實際上把權力砝碼放到了慈禧那裡。八大臣下達政令,沒有慈禧加蓋“同道堂”印章等於廢紙一張,慈禧擁有了一票否決全。
慈禧加蓋“同道堂”印章是政令的最後一道工序。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單位,最後一個簽字蓋章的都是最高領導,實際上,咸豐是把最高領導權給了慈禧。
朝廷中任何人都可以擬個檔案,只要蓋上章就生效,所以有沒有八大臣無所謂,關鍵是蓋章,蓋章最方便的當然是管章的慈禧。
同治四年,慈禧看恭親王奕訢不順眼,借御史彈劾奕訢之機,親手寫詔書,然後蓋上章,奕訢的議政王及軍機大臣職務就被拿掉了。給奕訢的罪名是“雖無證據,事出有因”,慈禧就這麼無緣無故,就這麼肆無忌憚,就這麼任性,說白了不就是咸豐給了她“同道堂”印章,使她有了生殺大權嘛!
假如慈禧沒有“同道堂”印章,她根本沒有權力罷恭親王的官。
辛酉政變八大臣被慈禧幹掉了,因為慈安手裡還有一枚“御賞”印章,慈禧還有所顧忌,慈安太后去世後,慈禧就失去了制約,藉口中法戰爭失利,把奕訢幹掉了,她自己獨攬大權,這下好了,她可以想幹啥幹啥,想咋幹咋幹。
咸豐生前就違背祖制讓慈禧參與政事,幫他批閱奏章,死後又把皇權交給了慈禧,更是違背祖制。咸豐的決定造成慈禧弄權長達四十八年,讓慈禧把中國和華人民禍害夠嗆。
假如咸豐不拿兩枚印章嘚瑟,直接把同治託孤給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肅順行政能力強,政治眼光好,至少比慈禧好得多得多,他重用漢臣,整頓吏治,強勢外交,讓他掌管大清要比慈禧強得多,至少賣國條約也能少籤點。
-
4 # 長城說歷史
(咸豐帝劇照)
清朝末期,談到垂簾聽政,就會想起一個人----慈禧太后。這個女人對清朝晚期造成的影響非常之大,為了自己的生活,把清朝國力搞的急速下降。慈禧太后雖說是一個女性,但是,從謀略都是非常厲害,如果不厲害的話,怎麼能掌握清朝40多年,還擊破了一個個的困難事情。更給八國聯軍打開了大門,這都是慈禧太后的傑作,讓無數人民議論她。
讓很多人對她及其痛恨,那麼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局面是怎樣開啟的,咸豐遺照為何會對清朝晚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針對慈禧太后能夠垂簾聽政,其主要原因與咸豐皇帝所留下的遺照有很大關係。公元1861年,咸豐皇帝逃亡到熱河,當時就開始病入膏肓,所以便安排自己的後事。對於清朝的一個國家來說,突然出現這樣的事情,有些措手不及,那時沒有合適的繼承人,只有一個六歲的獨子,名字叫載淳。
因為事情突然,沒有辦法分情況,咸豐帝便讓獨子繼承皇位,為了能讓小皇帝安穩的坐好寶座。對皇權與政權進行了均衡的安排,便寄託在兩個人身上,一個就是東太后慈安,另一個就是西太后慈禧,分別給他們一個人一個列印,東太后慈安被賜的是御賞印,西太后慈禧被賜的是同道堂印,還要求所有的諭旨必須要兩個列印一同蓋章方可生效。
(慈禧與慈安劇照)
這明顯能看出咸豐帝把希望寄託在獨子身上,兩個太后只是輔佐,可是小皇帝不能處理朝政,只能有兩個太后代為處理。說到東太后慈安與西太后慈禧都是二十五六歲,對朝政上的經驗不足,能力也不夠,如果沒有其他人幫助的話,肯定會出亂子的。於是又安排了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和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人為贊襄政務大臣,同時來幫助小皇帝處理朝政。這些大臣只有參政的權力,沒有做主的權力,最後做主還是要歸到慈安與慈禧。
這是咸豐帝當時所安排的,這是一個理想化的設計,他認為這樣整個清朝的系統就會很好執行起來。更沒有想到大臣與太后之間有沒有矛盾,大臣與大臣之間有沒有矛盾,會不會形成兩股勢力的對立。
事實證明皇權與政權之間,開始了不分上下的鬥爭,並斗的你死我活,這給慈禧掌握大權埋下了伏筆。這些都是咸豐帝沒有想到的,更沒有考慮大臣之間會不會出現內訌。同時又出現了一股新的勢力,那就是咸豐帝的弟弟恭親王奕訢。當時咸豐帝逃亡熱河的時候,恭親王奕訢就開始與洋人來往,經常在一起聚集,並拉攏了一批新勢力。
在北京的時候,恭親王奕訢就有自己的勢力範圍,等咸豐帝喪事安排完之後,這個弟弟就與兩個皇嫂進行聯合篡權又埋下一個伏筆。後面慈禧就聯合慈安進行行動,又聯絡恭親王奕訢很成功的發動了“辛酉政變”,一下子就擊垮了咸豐帝欽點的八位大臣。
透過這次政變,慈禧與慈安徹底的打垮了咸豐帝所佈局的皇權與政權的分立設計,這給以後慈禧掌權做了很好的機會,進而讓清朝晚期遭受非常大的影響。從側面來講,慈禧掌握權力並非很順利的,中間也經歷了很多坎坷,比如,辛酉政變,打壓奕訢,削弱慈安,控制同治皇帝,控制光緒帝等,從而讓她掌權40多年。
(恭親王劇照)
如果慈禧太后所經歷的如何一個環節出問題,肯定就會下臺的,也不可靠掌權那麼久,更有可能她會失去權力。這些環節都沒有逃過慈禧太后的深謀遠慮,作為一個女人能有這樣的作為,也是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作為咸豐帝用理想化的遺詔,想讓慈安與慈禧掌管好大清朝,可惜讓咸豐帝失望了。並且清朝在一步一步的走向下滑,這是不明智的選擇,如果沒有發生辛酉政變”,以及其他事件,也不會出現八大臣起內訌,也不會為了排除異己,搞的政局不穩定的狀況。最後搞的政權與皇權落到了一個人手裡。
因此,咸豐帝的遺詔只弄了權力的均衡,沒有去衡量皇權與政權是否會有鬥爭的問題。這樣的遺詔讓慈禧太后有了很好的機會去掌握清朝的權利,也是一個理想化的設計,從側面來看,逐步成為了慈禧太后掌權的催化劑。
綜上所述:從咸豐帝逃亡到留下遺詔,在到慈禧掌權,都經歷了鬥爭的過程,最後讓慈禧太后成功實現了垂簾聽政,這些都和咸豐帝留下的遺詔有很大的關係,也是慈禧垂簾聽政的導火索。進而導致光緒帝被慈禧毒死,其妻子珍妃也被丟到井裡。這都以過去,都將成為歷史,讓我們茶餘飯後去談論。
您對此事如何看待?
文:長城品史
回覆列表
咸豐遺詔,皇帝年幼,由肅順等八位輔政大臣輔政,但所有奏摺需經慈禧,慈安兩宮皇太后聯合印章籤蓋方才有效,這就為後來的慈禧政變埋下伏筆,輔政大臣不把太厚看在眼裡,慈禧挑撥慈安,聯合恭親王奕訢,趁和八大臣扶靈還京的機會先期到達,一舉捕殺八大臣,改年號同治,與慈安共同掌權,然而慈安根本不是慈禧的對手,沒多久便去世了,慈禧真正一人登上了權利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