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威臨大荒
-
2 # 綠豆糕啊
國力體現在軍事、經濟、科技、文化、制度等種種方面上。很不幸,最大頭的軍事方面上,宋的表現並不好。
經濟確實很發達,發達到年年給給契丹人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給女真人歲幣(銀十五萬兩,絹十五萬匹)、給蒙古人歲幣,甚至連党項人都要給點歲幣,自己的人民生活水平還可以。
要知道,這些遊牧民族無不是獅子大開口,年年交的“過年紅包”對宋來說,實際上是一種極大的負擔。
此外宋的軍隊還比較特殊,是類似於現代的“募兵制”,也就是說,當兵是有工資按月發的,工資不低,還有各種補貼。
可以說,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拿錢解決事兒”,一定程度上用經濟實力彌補了軍事實力上的不足。
但懵過了契丹人和女真人,恰恰蒙古人不吃這一套,因為他們發現,滅了南宋什麼都是我的,想拿多少拿多少,何必靠紅包過日子?
於是宋最大的弊病開始暴露無遺——軍事實力太弱,準確的說是騎兵太弱。
雖然宋,號稱是古代中國對外戰爭勝率最高的朝代。
但實際情況往往是宋在面對遊牧民族騎兵時,依靠步兵,擺開陣型合圍緩衝敵方騎兵,雖不至於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但有優勢時,金人往往在邊境來擄掠一番就撤退,宋朝步兵追又追不上,只能眼睜睜看著走,完全傷及不到敵人根本。
而逞到皇帝面前的奏摺上是這樣的:
敵來,力戰之,退敵3000,大勝。
至於為什麼宋朝軍事實力如此之弱,(尤其是騎兵),原因是多方面的,總結下來大致有兩種說法:
一種即是幽雲十六州沒了,河西那片自古以來的養馬地也早就不在了,導致宋朝沒有合適的養馬地。同時這地方一丟,宋朝北部可以說是無險可守,金遼鐵騎可以在華北平原上自由馳騁。
另一種就是開國以來宋太祖定的“崇文尊儒”的調子。武將受到的掣肘太大,像韓世忠吳玠等優秀的將領,居然不得依附於朝中文臣才敢出征,生怕一走就被人玩死,畢竟岳飛就是被一幫朝堂人玩死的(...當然也不排除皇帝....)。
無論怎麼看,宋代對於文武關係的處理,都是比較奇葩的。
宋朝的執政者們當然也知道問題出在哪,著名的“雍熙北伐”,目的就是想要收復幽雲十六州。
參與這次北伐的是北宋當時最精銳的部隊——鎮西軍,這是宋朝唯一一支有能力深入戈壁草原千里作戰的部隊,也是宋朝唯一能和契丹人、党項人硬剛的騎兵部隊。這支軍隊還參與了“澶淵之戰”,唯一一次打敗了的仗叫“靖康之戰”。
當然了,從北宋中後期之後,這種騎兵部隊幾乎就沒影子了。
最後總結一下,最致命的一點,就是軍事上沒有充分發揮步兵的作用,一些近代的步兵作戰方針還是沒有被人弄出來剋制騎兵,對面騎兵敗北後,宋朝步兵沒有追擊能力,無傷敵方元氣。自己的步兵戰敗,喪失馬場,騎兵更弱,然後惡性迴圈。
明末還有如“關寧鐵騎”的彪悍隊伍,女真人看了都打怵,反觀宋代的鎮西軍,實在是太不持久了。
內在因素就是就是骨子裡流失了的尚武精神,普通士兵大都缺了點霸氣和血性,文人恰恰很有氣節,但除了能跳海,又有什麼用呢?
結局讓人唏噓。
-
3 # 牧漁子
收復燕雲十六州,靠的是戰爭能力,而非國力。當然戰爭能力是國力的一部分,但不能認為GDP高,戰爭能力就高,特別實在冷兵器時代。正如今日之日本GDP是俄羅斯的很多倍,但打起仗來,俄羅斯照樣能吊打日本。一、宋朝的國力確實很強
但強在文化、經濟、人口,宋朝高峰期人口超過8000萬,周邊任何一個遊牧民族都望塵莫及。北宋時期的GDP佔到全球的近70%,商業繁榮,農業豐收。文化領域更是達到了巔峰,書法、繪畫、宋詞、傳記、體育都發展到前所未有。國庫豐餘、城市繁華,百姓安居。但這些並不能掩蓋宋朝從建立之初就存在的先天缺陷,這些缺陷導致了宋朝的對外戰爭能力不可能非常出色。
二、宋朝的先天缺陷宋朝皇帝的皇位,是趙匡胤逼迫後周小皇帝“禪位”的,作為武將出身的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開啟了宋朝重文輕武的時代序幕。從此,天下百姓讀書考取功名才是正道,習武則出路很窄。從而造成了宋朝武將地位嚴重低於文官,武將的人才培養和儲備都無法恢復到漢唐時期。
宋朝統一天下之後,並沒有能恢復漢唐的疆域,失去了對蒙古高原、東北地區、西北河套地區、河西走廊、西域等地的控制,僅僅控制中原和江南地區。從戰略位置上,已經處於劣勢。宋朝地處低處,遼、西夏、金,甚至後來的蒙古都處於高出。高原上的民族對土地肥沃和物產豐富的宋朝土地一直虎視眈眈,而宋朝會同時面臨來自北方和西方的遊牧民族的多線壓力。
宋朝失去北方和西方的領地,最大的影響是失去了良馬產地。中原的農耕馬和高原的戰馬沒有可比性。這就導致了宋朝中期之後,因戰馬嚴重短期,作戰軍隊以步兵為主。騎兵和步兵的差異太大了,騎兵行軍速度能達到一日幾百裡,二步兵僅僅有幾十裡。騎兵擅長遠途攻擊,步兵最多擅長防守。基本相當於,現在的空軍和陸軍的區別。不過,宋朝的對外戰爭,在中國古代還是勝率最高的,比漢唐都高。我們試想一下,步兵防守作戰,如果勝率只有50%,宋朝早就亡國了。
三、宋朝一直沒有放棄收復燕雲地區,但重視程度嚴重不足自從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中原王朝失去了這個傳統的戰略要地。宋朝的歷代統治者均希望收回此地。北宋前期,遼國犯境,北方戰爭宋軍已經打得很吃力。女真崛起時,宋金聯合攻遼,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收回燕雲十六州。沒想到引虎驅狼,金人南下,汴京淪陷,靖康之恥讓宋朝差點滅亡。南宋後來又聯合蒙古攻金,最後亡於蒙古鐵騎。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宋朝軍隊的長途奔襲能力、攻擊能力遠不如遊牧民族,在北方遊牧民族崛起時,宋朝的人口優勢、經濟優勢無法轉化為戰鬥力。從把杭州作汴州的統治者,到只會琴棋書畫的文人雅士,大家並沒有太強的危急存亡意識。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小事”也不能得到充分重視。
綜上,宋朝不能收復燕雲地區首先是沒有這個能力,之後是缺乏強烈願望。再加上其先天不足,導致了中國歷史上似統非統的近三百年的局面。
-
4 # 君山話史
宋朝的經濟還是比較強的,但是武力不能恭維,打打西番、南蠻還可以,跟西夏打就很吃力,跟遼國就玩不動了。
且不說收回燕雲十六州,光一個北漢政權,彈丸之地,只是靠著契丹人支援,宋太祖打了好幾次也打不下來。宋太祖想了辦法,打算以購買的方式收回燕雲十六州,為此建了一個“封樁庫”,就是一個錢庫,打算積蓄到一定數額後,向契丹人購回土地。如果契丹拒絕購地計劃,則以錢庫的儲備,作為北伐的軍費。
到了宋太宗,總算好不容易把北漢打下來了。太宗自以為很厲害,拿下北漢後,迫不及待就伐遼,結果在高梁河一戰中,被遼國戰神耶律休哥打得慘敗而歸。在戰鬥中,太宗皇帝大腿捱了一箭,落荒而逃。
.
此後,宋、遼兩國在邊界上你來我往,打得不可開交,互有勝負。公元986年,即雍熙三年,宋師規模最大的一次北伐開始了,目標就是奪回燕雲十六州。這次北伐,虎頭蛇尾,再度暴露宋朝軍隊的巨大問題。宋師中的主力曹彬兵團被耶律休哥打殘了,另一路宋軍更加悲壯,楊業楊老令公被自己人給坑了,最後被俘絕食而死。
在此之後,遼軍反客為主,頻頻南下進攻宋國。宋軍連遭慘敗,不過將領受責卻很輕,由是可見宋朝的軍事制度有著巨大的缺陷。這幾次慘敗後,“邊將莫敢有議取幽燕者矣”。由於精銳喪失殆盡,整個北方邊界線上的戍卒加起來不滿萬人,地方政府只得根本沒訓練過的百姓編入隊伍。契丹騎兵一路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
宋太宗儘管兩度北伐失利,好歹還有進取之心。到了宋真宗時,終於跟遼國簽訂澶淵之盟,事實上承認了遼國對燕雲十六州的佔領。這個盟約,可以說是宋朝軍事積弱的起點。國與國的外交就是這樣:你越示弱,人家越瞧不起你。
回覆列表
不抑兼併的土地政策導致財富集中在士大夫階層手裡,國家層面上雖然財政收入還可以,但是在養兵和養官上支出太大,兵員組成由過去的中產階級“良家子”變成了“賊配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整個北宋一朝,年均1.5次農民起義,這樣的國家對外軍事自然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