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奮鬥女青年1314
-
2 # 歷史課課代表
恭親王奕訢相對其子嗣稀薄的兄弟咸豐帝來說,也算是子嗣繁盛的,奕訢一生共生有四子一女,這一女就是我們文中要講的被慈禧封為公主的恭親王長女,也就是後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榮壽固倫公主。
一、公主其人簡介:關於這位公主的名字,歷史上並無記載,因為其是恭親王的長女,所以,在被詔封為公主之前,她的稱呼應該是“恭王府大格格”。這位大格格是恭親王長女,其母瓜爾佳氏為恭親王嫡福晉,所以,大格格也是嫡出女兒--嫡長女。古代嫡庶有別,這樣的出身在當時也是尊貴無比的了。公主為人倔強,性格果敢有決斷,為人處世頗有恭親王之風,就連長相,幾乎也是和恭親王一模一樣。但是比較遺憾的是,大格格雖然有著尊貴無比的好出身,卻沒有幸福的婚姻,她在十二歲的年紀便被慈禧太后指婚給了富察志端為妻,但是婚後生活僅僅過了五年,額駙至端就病逝了,年僅十七歲的公主不得不因此成為節婦,過起了為期五十三年的漫長守寡生涯。據說公主守寡之後,慈禧太后很是自責,每每看到這位自己指婚卻年輕守寡的公主,就讓慈禧想起了自己年輕守寡的生活,因此慈禧太后對公主心生憐惜,經常召到宮裡與之相伴。晚清時期,慈禧太后大權在握,很多人都對她心生畏懼,公主偏偏不怕,不僅在慈禧面前表現得毫無畏懼,還敢於當面批評慈禧。慈禧非但不惱,反而對公主更加寵愛,慈禧晚年與光緒帝母子失和,兩宮矛盾尖銳,無人敢言,公主因為身份特殊,經常在慈禧和光緒面前兩頭勸說,兩宮關係一度因此緩和,公主的從中斡旋,慈禧和光緒帝都是學你知肚明的。其實慈禧太后雖然跋扈蠻橫,但是對於對其權力沒有威脅的人,她還是相當慈祥的一位老人的。慈禧的善待最終也讓她自己得到了好報。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光緒帝與慈禧太后先後駕崩,宮中上下一片混亂,攝政王和隆裕太后等人忙著新帝溥儀的登基大典事宜,無暇顧及喪葬事宜,因此將兩宮棺槨閒置一旁,無人管理,公主因此大怒,驅車趕到攝政王府,進門便罵,理虧的載灃最終成立了治喪委員會,將兩宮棺槨妥善安葬。這是公主為慈禧太后做的最後一件事。
二、為何封為公主:由於恭親王在辛酉政變中的巨大功勞,慈安、慈禧兩宮太后為表謝意,在晉封恭親王為議政王兼軍機大臣的同時,也將他年僅七歲的大格格接進宮中撫養,並破格晉封為只有皇后嫡出女兒才能稱呼的固倫公主。兩宮太后如此厚待恭親王之女主要有兩個原因;一來是感謝恭親王在辛酉政變中立下的汗馬功勞;二來就是因為宮中皇室子嗣稀薄。當時宮中除了同治帝以外,就只有麗妃所生的一位公主,兩宮太后閒來無事,也希望過繼一個女兒來聊以解憂。因此,榮壽公主就成為了最佳人選,再加上公主為人聰慧,不苟言笑,雖然年幼但是舉止得體,所以很討兩宮太后的喜歡。
三、恭王為何不樂:對於自己的親女兒被封為榮壽固倫公主一事,恭親王表面上雖然感恩戴德,但是私下裡卻很是不高興,原因其實很簡單,自己的女兒被封為了固倫公主,那就是皇家的人了,自己雖然貴為議政王、軍機大臣,但是實際上仍然是外藩親王的身份,說白了,還是皇家的臣子。既然是臣子那麼見了皇家的人就要行跪拜之力,就要稱臣,就連公主回恭王府,恭親王也要穿戴整齊,中門大開,並親率全家老小畢恭畢敬的跪在王府正門臺階下恭候。恭親王曾私下裡說“別人是母憑子貴,我確是父因女賤。”這句話的意思是,別人能夠因為生兒子而身份變尊貴,我卻因為女兒封為公主而變得卑賤。不難猜測,前一句話指的就是靠生下同治帝而母憑子貴的慈禧太后。
由於咸豐帝之後的清朝三位皇帝都沒有生育子嗣,所以榮壽固倫公主成為了被正式記載在《清史稿》上的最後一位公主,這位公主在清朝滅亡後的第十二年,以七十一歲高齡辭世,成為了恭親王最後去世的子女。
-
3 # 追記歷史
按說以恭親王女兒的身份,一般都是郡主,被封為公主肯定是提升了一格的。至於為什麼恭親王不高興,下面我就說一下我個人的幾點看法。
一是清朝公主並不像影視劇中那麼逍遙快樂,而是被“圈養”在皇宮之中,很少可以和自己的親生父母在一起,恭親王當然不希望父女分離。還有清朝的公主婚姻大多都帶有政治色彩,歷史上好多公主都是政治的犧牲品,有一句古話“來世不生帝王家”並不是空穴來風。
二是恭親王的女兒後來被慈禧賜婚給富察.志端,別以為公主結婚了,就可以和她的駙馬在一起生活了。公主結婚後和駙馬是各自住在各自的住處的,什麼時候公主召喚駙馬的時候才可以過來,駙馬不是想來就來的,他只有被動權沒有主動權。再加上恭親王這個女兒的駙馬沒多久就死了,他的女兒早早就開始守寡,從這一點上來說恭親王也不會高興。
三是恭親王認為別人是母以子貴,他是父以女賤。通俗的講就是母親因兒子顯貴而顯貴,比如親生的兒子當皇帝了,母親的地位也就自然提升了。而恭親王辛酉政變勝利正是如魚得水之時,不管在家裡還是在外面都是說了算的人。而此時自己的女兒被封為公主,根據當時的情況他這個當爸爸的還要以禮相待,親父女這架子怎麼拿?
-
4 # 文史江湖客
在清代,和碩親王的女兒封郡主,稱“和碩格格”。郡主低公主一大級、兩小級(公主又分固倫公主與和碩公主,通常情況下,只有皇后所生的嫡女才能被封為固倫公主,其他庶女封為和碩公主。但也有例外,皇帝往往會對特別喜歡的庶女破例,如乾隆曾封惇妃汪氏之女為固倫和孝公主)。
恭親王奕訢是道光皇帝第六子,被封為和碩親王,按說,他的女兒只能封為郡主。慈禧卻破例封他的長女為公主,而且還是固倫公主(榮壽固倫公主),無異於將其當作皇室嫡親女兒看待。恭親王理應高興,為何卻不樂意呢?
關於這個問題,奕訢生前親口吐槽過:“別人是母憑子貴,我確是父因女賤”,意思是說:別人(母親)因生下兒子,兒子受皇帝寵愛,因而跟著富貴;而我奕訢生下女兒,女兒得到太后寵愛,我卻反而變得卑賤,你說這冤不冤?
那麼,奕訢為何認為女兒被封為固倫公主,卻導致自己卑賤呢?有人認為,奕訢長女一旦被封為固倫公主,便是皇家的人,而奕訢雖貴為親王、議政王大臣,但畢竟是外藩臣子,見到固倫公主要行跪拜禮。
這種描述顯然與事實有偏差,據史料記載,“固倫公主冠服同親王福晉”,封建王朝冠服是地位的象徵,可見固倫公主的地位略低於親王,又豈有親王向公主跪拜之理?何況長一輩的親王?
恭親王所謂的“賤”,本意應該是:原本長女是他的女兒,兩者的身份與地位相差懸殊,一旦長女被封為固倫公主,這種差距就會大幅縮小,恭親王再也不能在女兒面前以父親和親王的身份自居,甚至得將她當作貴客伺候,這豈不是變得卑賤?
此外,恭親王另一個不樂意的原因,大抵是擔心慈禧的猜疑。因為通常情況下,只有皇帝的女兒才會被封為公主,固倫公主就更是如此。那麼,慈禧將恭親王的女兒封為固倫公主的同時,會不會對恭親王不放心:女兒已是固倫公主,父親難道不想做皇帝?
回覆列表
在1861年,慈禧太后 、慈安太后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酋政變”,之後扳倒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並以垂簾聽政的那形式,又掌握了朝政大權。
在那以後呢,慈禧太后與恭親王進入關係最融洽的時候,慈禧太后深知恭親王的能力和威望,在朝廷裡首屈一指,有意將他籠絡過來。怎麼籠絡呢?恭親王已有議政王的頭銜,在任職領班的軍機大臣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王大臣,身兼宗人府宗令和總管內務府大臣,總攬清朝內政外交,權勢顯赫,無人能匹呢。所以只能另想辦法了。
恭親王還有一個長女,被稱為大格格。她雖然呢僅僅只有8歲,但是很懂事、沉靜、隨處留意,不愛哭也不太愛笑。有一次,慈禧太后除了那年幼的同治皇帝以外,再也沒有去生育子女,在身邊呢難免有那寂寞的,她便把大格格召到宮裡撫育。
大格格雖然不是皇帝的女兒,但是可以去賞賜公主的稱號。這樣一來就起到了籠絡的作用?
在清朝的時候,只有皇帝的女兒才能被稱為公主。嫡出皇女為固倫公主,庶出皇女是為和碩公主,慈禧太后直接一步到位,直接將恭親王的大格格封為固倫公主。
在別人看來是很大的恩典,可是恭親王卻直接拒絕了嘛。原來恭親王是顧慮大格格變成固倫公主,以後將以什麼身份回家呢?父女之間又如何相處呢?不得不說,恭親王這些顧慮不無道理。
順便說一句,由於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和末代皇帝都沒有生育子女,恭親王的大格格便成了清朝最後一個正式冊封的公主了。
其實恭親王再怎麼阻擋也阻擋不了,沒過多久慈禧太后就派人將大格格接到宮裡就去扶養了。1864年,慈禧太后、慈安太后正式冊封為大格格固倫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