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唐神都
-
2 # 手機使用者58908278675
胡都西安
東漢中後期時,匈奴內遷,在呂梁山上和汾河流域牧馬。到三國曹魏時,匈奴人分為五部,人數多達數十萬。此外,還有羯族,鮮卑族,氐、羌等族在陝、甘居住,歷史上稱為“五胡”。 魏晉南北朝 東漢之後,中國歷史進入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段時期在陝西建都的政權先後有西晉、前趙、前秦、後秦、大夏、西魏和北周。除大夏建國都統萬城(今陝西靖邊縣)外,其餘朝代均建都漢長安城。 西晉,長安為陪都,咸陽更名為靈武。316年,前趙(漢國)劉聰派遣劉曜攻破長安,俘晉愍帝,西晉滅亡。隨著西晉的滅亡,中原廣大的地區,皆成為漢國政權的統治範圍。 前趙,318年,劉聰病死,太子劉粲繼位。匈奴貴族靳準殺死劉粲奪權,在平陽的劉氏男女不分老少全部被殺,靳準自立為漢天王。鎮守長安的劉聰族弟劉曜得知平陽有變,自立為皇帝,派遣軍隊至平陽,族滅靳氏。與此同時,羯族首領石勒亦以討伐靳準為名,率軍至漢都平陽,於是,平陽、洛陽以東的地區,皆落入石勒勢力之中。前趙於是遷都到長安。 後趙,長安為陪都,咸陽又改名為石安。 前秦,東晉時期氐在北方崛起,今陝西一帶屬於前秦的核心部分,且長安為前秦的首都。383年淝水之戰大敗後,前秦國力開始下降。 後秦(384年-417年,或稱姚秦),前秦苻堅在淝水之戰兵敗後,關中空虛,原降於前秦的羌族貴族姚萇在渭北叛秦,晉太元九年(384年)自稱萬年秦王,次年(385年)擒殺苻堅。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萇稱帝於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國號大秦,史稱後秦。 陝西地區經歷羯族的後趙、漢族的冉魏、氐的前秦、鮮卑的西燕、羌的後秦,417年東晉北伐後秦破長安後也短暫的佔有今天的陝南地。在陝北也有赫連勃勃建立的夏國在同期存在,初期都城統萬城(今稱白城子,在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納林河鄉與陝西省靖邊縣紅墩界鄉交界處的無定河北岸流沙之中)。夏鳳翔六年(418年),赫連勃勃乘東晉滅後秦,乘虛輕取長安,在霸上(今陝西西安東)即帝位,國勢更強。 北魏,386年,鮮卑族拓跋珪建立了北魏,在平城(今大同)建都,西安、咸陽一帶為涇陽縣。436年4月,北魏滅北燕,高句麗等邊疆政權降服,統一除了今天遼東以北的北方。後來,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557年初,宇文覺取代西魏,建立北周,定都於長安(今西安)。
-
3 # 御龍傳卿
不管歷史,但我今天先說說一種人。
打著問題達人的名號和地域特色的名稱,一股腦貶低甚至否決異己的人,可怕,可悲。
見得多的就是老說人家蹭自己的熱度,難道人家自己的文化和歷史就必須以你為前提嗎,都必須比你低一頭嗎?
想想自己,看看別人,山外有山,不要以為自己很厲害,有厲害的比你多的是,只是保持低調而已。
-
4 # 關東俠客
唐朝建立後定都長安。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以洛陽為東都。此後唐高宗頻繁往返於兩都之間,晚年病死在洛陽。“蒼生雖喜,我命危篤,天地神祇若延吾一兩月之命,得還長安,死亦無恨!”李治臨死的時侯還要求武則天把自己安葬在長安。武則天稱帝后於光宅元年(684年)正式定都洛陽。改稱神都。690年,改國號周,改元天授在洛陽設明堂,武氏七廟,正式登基。關於武則天為什麼定都洛陽問題,有一種說法是當初武媚娘設計害死王皇后,和蕭淑妃。淑妃臨死時說:願來世阿武為鼠,我為貓,生生扼其喉。”所以長安宮中常鬧貓。武媚娘因為害人心虛,不得以遠避洛陽。當然,是乃戲言。武則天定都洛陽是由於當時政治,經濟形式決定的。關中地區原是發達農業區,自西周至漢唐先後在此定都。唐朝初年天下安定人口激增。關中地區"地狹人稠,耕植不搏。”"所出不足以給京師”唐高宗李治在荒年多次率百官就食洛陽。還發生過途中衛士餓死現象。天授二年(691年,“徙關內雍,同等九州戶戶數十萬以實洛陽”洛陽為中心的關東地區,有伊,洛,河,濟四水交匯自古就是中國最發達農業區,人囗稠密,政治經濟地位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武則天定都洛陽主要是避開關隴貴族集團的勢力。武則天晚年大臣張柬之擁李顯復位,史稱神龍政變。發生在洛陽天神宮長生殿。李顯在天神宮稱帝恢復李唐舊制。705年武則天在洛陽上陽宮駕崩。82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神龍二年706年與高宗合葬乾陵。李顯又遷都長安。
-
5 # 野叟雜談
武則天的發跡肯定是在長安,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但是,武則天真正掌權之後,她更多的時間還是在洛陽。這是一個基本的事實。
武則天畫像
根據傳說,武則天在長安時候曾經以非常殘忍的手段殺害了唐高宗原來的王皇后和蕭淑妃,以至於武則天在長安的時候經常做噩夢。後來,武則天來到東都洛陽以後就能夠安寢了。於是,武則天干脆就在洛陽不走了。
事實上武則天之所以長期生活在洛陽,並非是傳說中的那麼荒誕不經。首先,中國經濟重心不斷向東、向南移動,長安周圍經濟不斷衰落,從經濟的角度來說,朝廷也不得不向東方遷移。早在隋煬帝的時代已經是如此了。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城之後,又修建了大運河,大運河的中心樞紐就是洛陽。之後隋煬帝長期在洛陽而不是在長安。同樣,唐朝建立後,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於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時期,他們經常住在洛陽,就是看中了洛陽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
劉曉慶扮演的武則天
其次,武則天遷都洛陽也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李唐皇室出身於關隴貴族,長安為中心的關中地區就是李唐皇室的根據地。武則天更多地依靠的是庶族地主的力量來奪取政權。為此,武則天也想盡可能遠離長安。武則天登基就在洛陽,改洛陽為神都。
明堂復原圖
但是後來,武則天晚年的神龍政變中,唐中宗復位,武則天在臨死前自己下詔去帝號,以則天皇后的名義下葬乾陵。李唐皇室在恢復大唐江山後,對武則天特別難於處理。畢竟那是唐中宗、睿宗皇帝的母親,唐玄宗的祖母,後來所有的皇帝都是武則天的後代。從根本上否定她,對後世的帝王來說肯定是難堪的。但武則天曾經奪取了大唐江山,而且還差一點就把江山交給了武家人。所以,他們對武則天儘可能地淡化處理,這就是乾陵無字碑的原因。而洛陽城留下了太多的武則天的印記,比如明堂、天樞等等,後來明堂被拆掉了上面的最高層,以降到符合陪都的地位。後來唐玄宗乾脆就不來了。而到了安史之亂後,唐朝皇帝更是不敢於離開長安的根本之地前往洛陽了。
到了宋代以後,宋朝人們否定武則天就毫無禁忌了,她被認為是牝雞司晨的典型,絕對不可容忍!在宋朝的歷史書寫中,根本就不承認武則天的帝號。武則天統治下的大周朝依然被認為是唐朝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樣的話,武則天所改的神都就更是不會被人們承認。既然不承認武周政權,那麼作為唐朝的正式法定首都,始終都是長安。武則天統治期間,也應該是以長安為首都。雖然實際上,武則天時期的長安雖然還是首都,但地位是低於洛陽的。
今天的明堂天堂景區
-
6 # 西安—豐鎬遺子
武周政權是中國歷史上最特殊的政權。說簡單一點就是老公死後,妻子繼承家產自立門戶,最後把遺產留給兒子。所以武則天的兒子既是唐王朝的太子又是周王朝的太子,活生生造出來個“六味地黃丸”。都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武則天卻捨近求遠主動要求歸葬大唐乾陵,看來武則天對自己的最終定位不是大周王朝的皇帝而是李唐王朝的兒媳婦。
回覆列表
題主說的沒錯,正史記載的的確是長安。十幾年前的歷史電視劇《大明宮詞》,就充分的表現了出來。
武則天用的最長的年號是“長安元年至長安五年”,她老人家最喜歡的古代宮殿就是有著“千宮之宮”之稱的“大明宮”。
武則天當年有一段時間,為了擺脫“關隴”世族,營建了東都“洛陽”,雖然很長一段時間據住在那裡,但是整個大唐王朝的行政中心還是在長安。從名字中就可以看出來,長安是“京畿府”,洛陽歸屬於“河南府”,這是其一;其二是長安是“京”,洛陽是“都(陪都)”,檔次明顯不一樣。
其實大家仔細研究就會發現,洛陽只是她為了擺脫傷心之地的一個臨時住所,但是武則天的心永遠在長安,因為這裡代表她少年的躊躇滿志,青年的滿身抱負,中年的遠大理想。長安在她心目中永遠都是她的家鄉,所謂“魂歸故里”,她老人家最後也埋在了長安附近,並立下了一塊兒“無字碑”,成為千古佳話。
武則天乾陵,總面積高達一百多萬平方米,代表了中國帝王陵墓建設史上的最高水平。當年好多軍閥動用了許多人力,也始終沒有開啟它。如今的乾陵,已經成為西安旅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每年被無數的遊客所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