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rSHBK

    雅克薩之戰是清朝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年—1688年),為收復領土雅克薩,打擊入侵黑龍江流域的俄軍所進行的兩次圍殲戰。雅克薩位於黑龍江省漠河縣以東的黑龍江北岸(今俄羅斯阿爾巴金諾),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是滿人先民肅慎族的發源地。

    關於雅克薩之戰,國內歷史學家們有好多種結論,有歷史專家認為稜堡只能圍困,無法攻克,而且清軍戰鬥力低下,幾萬人都打不過800個哥薩克。也有歷史專家認為大清的八旗軍武功蓋世,連俄華人也不在話下。打掉俄國侵略者是很輕鬆的。

    沙俄哥薩克首領葉爾馬克·齊莫菲葉維奇在1581年僅用三天時間就滅亡了西伯利亞汗國,這是沙俄第一次開始向東方擴張。從17世紀中葉起,沙俄勢力越過外興安嶺,侵入了中國黑龍江流域,明崇禎五年(1632年),沙俄佔領了西伯利亞東部的勒拿河流域,建立雅庫茨克重鎮,作為向東擴張的基地,隨後開始入侵中國黑龍江流域。康熙初年,沙俄利用清廷忙於平定三藩之亂,侵佔了中國領土尼布楚(今俄羅斯涅爾琴斯克)和雅克薩等地,並構築稜堡。

    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彭春、薩布素率領清軍圍困雅克薩城,此時沙俄侵略軍有兵450人,炮3門,燧發槍300支,清軍發炮轟擊,侵略軍傷亡甚重,乞降,在保留武裝的條件下撤離了雅克薩。清軍趕走侵略軍後,平毀雅克薩城,即行回師。但是這年冬天俄軍再次反撲,繼續佔據雅克薩城。次年開春,清軍第二次反擊,在雅克薩城的三面掘壕圍困,最終迫使俄華人投降,826名侵略軍, 最後只剩66人。

    隨後兩國開始坐下來談判邊境的劃分,清政府曾提出以貝加爾湖為中俄邊界,劃分西伯利亞的版圖。真正的企圖是以勒拿河為中俄邊界,即圖中標註的第四條線(D線),沿著黑龍江與勒拿河之間的山脈,直至北冰洋的聖諾斯角。最後真正劃定的邊境是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於中國,嶺北屬於俄羅斯。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南屬中國,北屬俄國。

    有歷史學家認為《尼布楚條約》開創了滿清“盛世割地”的先河,戰後主動讓出貝加爾湖的布里亞特蒙古地區。世界上,這並不算割地,劃給沙俄的是貝加爾至雅庫茨克的布里亞特蒙古,那本就不是中國,從沒歸屬過滿清,不能用現代民族國家領土概念去理解那時候的封建王朝。

    《尼布楚條約》的意義是巨大的外興安嶺成為清朝與俄羅斯的分界線,沙俄的勢力被遠遠阻隔在將近兩千公里之外,唯一的肥沃可耕土地,黑龍江盆地,全部在中國控制下。

    那時候清朝的軍隊根本沒有力量北上打到貝加爾湖。能攻下雅克薩已經是奇蹟了。雅克薩戰爭,實際上是一場非常經典的稜堡攻防戰,作為進攻方的清朝軍隊儘管人數很多,但並沒有佔到多少便宜,主要是依靠圍困才攻下雅克薩的。圍攻雅克薩的八旗軍只有3000人,後勤保障部隊倒是很多,2萬多人,兵站從嫩江一直修到雅克薩。雙方只在初戰時進行過一次野戰,強悍的八旗軍在那次戰鬥中聚殲一百多哥薩克,接著就沒有啥值得一提的戰績,也就是長達一年圍城戰。

    當時沙俄是索菲婭公主攝政,清軍面對的只是哥薩克武裝,真正的俄國正規軍在同一時期是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作戰,在遠東不過投入了八百多人的非正規武裝的探險隊,探險隊的火炮等重武器數量不如清軍,但輕武器以當時世界先進燧發槍為主,對比只有50支火繩鳥槍,以冷兵器為主的清軍,靠著火炮和長期圍困才奏效。

    清廷在雅克薩之戰中的付出更多,幾乎是半個中國的總動員,戰前竟然有包括皇帝親自赴東北的靠前部署,包括首都衛戍區高階參謀的納蘭容若,瀋陽軍區參謀長郎坦,集團軍司令彭春和黑龍江軍區司令薩布素在內的180人戰略偵察團,包括從嫩江到愛輝(今黑河市兩岸)再到雅克薩的水路交通保障線。

    當時已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就有了科學的城堡攻擊和防禦體系,進而又發展了先進的燧發槍和火炮,合理高效的步兵戰術也在迅速進化。我們這邊,從明朝開始,東亞軍隊的戰鬥力就開始大幅度弱於歐洲軍隊,不論是野戰能力還是城池攻守。什麼八旗騎射的天下無敵,也就是在亞洲充老大。而俄華人,只是擴張的日常,他們用幾百人就控制了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因此即使北上,也只是徒增傷亡,弄不好弄巧成拙,已有的勝利也化為烏有。

  • 2 # 可汗學院

    思想層次以及底蘊的不同,就算爆發戶成為帝皇,也彌補不了底蘊上的缺陷。

    同時犯了三個致命錯誤:有內鬼,過早的出賣了底線;準噶爾部落叛亂,有被夾擊的風險;清政府閉關鎖國,不瞭解沙俄同樣也陷入了國內的爭權奪利,同樣也內憂外患。同時,清朝對領土的思想觀念,早已經落後於當時的時代,他們並沒有認識到近代歷史的改變,這不僅僅是實力對比上,而且也是思想層次方面的問題。

  • 3 # 處州記憶

    既然雅克薩之戰清王朝取得了絕對優勢,按理說應該依仗兵威劍指西伯利亞,但清朝卻與沙俄簽訂了看似平等而實則喪失了至少1000萬平方公里的《尼布楚條約》。這其中與清朝此時面對的險惡環境也息息相關。

    一、這對於康熙皇帝來說是一項超級戰略工程。東北的漁獵文化與中原農耕文明雖然有著本質區別,這樣的文明生存方式註定了以漁獵起家的滿族不大可能像成吉思汗統帥的蒙古騎兵那樣橫掃歐亞以充盈大本營。漁獵文化具有相對的保守性。

    二、準噶爾問題時刻高懸於頭頂。相對於沙俄北部邊疆的侵擾,準噶爾汗國的強勢崛起著實讓康熙寢食難安。這從後來的歷史發展趨勢來看,康熙的判斷確實精準無誤。我們知道雅克薩之戰驅逐沙俄殘匪僅僅用了不到三年時間,而準噶爾汗國的徹底瓦解,則是歷經康雍乾三代人,以整整85年耗費大半個世紀為代價才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而以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準噶爾汗國在噶爾丹的統帥下崛起於漠西,佔據有新疆,進抵於蒙古高原,滿清王朝在噶爾丹弧形鉗制下大有傾巢覆卵之徵兆。此時,倘若捨近求遠、避重就輕以武威之師北征西伯利亞驅逐沙俄殘匪,屆時清王朝必將為準噶爾汗國所取代。

    三、水土不服問題勢必引起北征受挫。西伯利亞雖然地廣人稀,自然資源極其豐富,但西伯利亞地區處於永久凍土層帶,且氣候極度寒冷,刀槍劍戟在嚴寒的催化下也會秒成薄脆如冰。相對於沙俄匪徒耐寒的秉性而言,滿清勇士雖然也打小耐凍,但終究敵不過,鎩羽而歸的最終下場。

    因此,就當是的政治、社會、經濟、歷史、地理因素來看,康熙皇帝的決定是完全正確的,否則江山改旗易幟。

  • 4 # 玉驄

    向北那是西伯利亞,那時可是不毛之地,現在也是環境惡劣地廣人稀。打俄羅斯只要佔領歐洲部分,就是佔領了整個俄羅斯,沒必要從西伯利亞打。

  • 5 # 錦小馬

    雅克薩之戰贏倒是贏了,贏得真沒什麼可吹的。怎麼贏的呢?我們來具體說一說。

    雅克薩之戰,1萬清兵打不過800俄毛守軍。相當於十二個人打一個,這樣的條件下贏得也很艱難。

    有人可能奇怪了,為什麼這麼難打呢?很大的原因是武器的問題,就是因為對手全是火槍,清兵還是冷兵器拿著大刀弓箭往上衝,你說這不是活靶子麼。

    戰爭後期,老毛子因為疫病流行、食物短缺導致大量減員和清朝和談。就連這種情況,康熙對火槍的威力有了新的認識,康熙也不敢趁他病要他命而是開始和談。

    打贏這種戰爭都挺難得了,這樣的戰況,說句不好聽的老毛子不欺負康熙就不錯了,康熙是不敢攻打老毛子的就算打也會付出很大的代價還很有可能贏不了得不償失。

    回到問題,為什麼贏了不繼續北進。因為當時世界已經進入火器時代,冷兵器在火器面前完敗,雅克薩之戰就是個例子!

    另外,康熙也不願意大力發展火器,因為他的目的不排除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漢滿終究還是兩族,清朝滿族的地位還是在漢族之上的,京城裡面很多八旗子弟為非作歹就可以看出。如果火器流行,他擔心漢人有了這種殺傷力大的武器會威脅清朝的統治,康熙時期國內還並沒有完全穩定,有很多叛亂的勢力造著滿清的反。

    可以這麼說,康熙閉關鎖國是為了保住滿人的統治權,而放棄了與時俱進的機會,一方面把推遲了一百多年,另一方面也讓東方最大規模的文明落後了世界100多年,然後付出極其沉重的代價,直到現在我們的國家還在努力追尋曾經自己的腳步,回到曾經的世界巔峰。

    除去這一點,以清朝所能動員的國力,西到新疆,北至蒙古,東到遼東,南到大海已經是疆域所能擴充的極限了。這種艱難的征服,對清政府和中原計程車紳帶來的好處是極為有限的,而相比於那一點好處,付出的成本卻很大的,很可能啥收入都沒有,這種虧本的生意,肯定不會幹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庭中怎樣貯藏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