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福小貓

    拖延症,一個熱門的詞彙,似乎周圍的每一個人都有這個毛病, 小學生拖延寫作業,成人拖延工作任務,不到最後一刻似乎沒有行動的動力。想到不得不做卻不想做的事情,內心無限倦怠,只要還有一刻可以拖延,手、腳、大腦就充滿了懈怠感,完全提不起精神儘快處理該做的事情。

    明天就要交作業了,已經晚上8點了,小明卻磨磨蹭蹭,貌似在做作業,但是慢吞吞的玩玩橡皮,摳摳鉛筆。就是不肯快點把作業做好。計劃下週三有一個專案要做規劃,一直提醒自己要儘快開始規劃,可是看看日曆,還有三天,精神集中不到專案上,上上網,看看電視,一天又過去了。為了提升自己的英文水平,計劃每天背10個單詞,聽一段英文聽力,可是過了一週一看,發現連一半的計劃都沒有完成。

    看,這些現象都非常常見吧,發生在你我他各種人群身上,內心明明知道要做什麼,可是身體就是不聽話,所謂“心已動,身未行。”

    到底什麼原因會形成拖延症呢?

    畏難情緒:對於簡單的,一蹴而就的事情,很少有人去拖延,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完成的事情,想到就隨手做了。對於比較難做的事情,有的千頭萬緒,無從下手,有的要耗費很多精力,因此內心產生畏懼,導致拖延。興趣缺失:對一件事情缺乏興趣,會導致一個人不想去處理與這個事情相關的所有內容。有句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情的最大動力。失去興趣,就會導致倦怠,一想到這個事情就覺得煩燥,從而導致遲遲不願意行動。只看眼前,不考慮將來:未來離我們還是很遙遠,對未來美好的憧憬不那麼真切,對未來不好的緊迫感也沒那麼強烈,因此,只管眼前最緊急的事情,只管眼前最美好的心情,是很多人都具有的思維方式。

    拖延症的解決比較困難,自律能力強的人,會嚴格約束自己按照計劃行事,將自己的惰性最大範圍的控制在計劃中。而自律能力很差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要找到自己的能力和要做的事情之間的平衡點,如果要做的事情所預留的時間已經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相信外界的壓力會是逐步增大的,利用外界的壓力來督促自己完成應該做完的事情是無計可施的最好的辦法了。

  • 2 # 大亨的崛起之路

    拖延症,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從小到大,最常見的懶床,拖延從古到今一直存在,古人曰: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萬世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無窮老將至。

    晨昏滾滾水東流,今古悠悠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這首明日歌鮮明的說明了拖延症以及後果,也寄託了對他人的鞭策,我們應時刻提醒自己,今日事,今日畢。為了自己以後的生活,不要拖延,不要浪費人生的美好時光。你所浪費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厭惡的現在是未來的你回不去的曾經 。寫下此段 共勉。

  • 3 # Ai娛樂周知道

    有。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現這種狀態,需要引起重視。

    在沒發這個問題前還沒有引起自己的重視,查了下百度,原來自己還患有心理疾病。

    其實,這和我們小時候有很大的關係,一直延續的現在。

    習慣成自然是非常可怕的,因為,你想改變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現在,自己也在慢慢的改變。

    每個人都有迷茫,不知所措的時候。

    就像走進一片“迷霧”的深林。想找到出路,卻總是在原地打轉。

    這時不妨就像小時候玩遊戲一樣,把自己的問題當做是遊戲裡的一道道“關卡,”循序漸進,或許能快的找到前“路。”

  • 4 # 老孟聊心理

    拖延症並不算病,只是一種行為,治療拖延症就是要克服這種行為。我們來看看拖延症的定義,拖延症是一種因為目標過於難以實現,而使人選擇忽略不去做這件事所帶來的負面效果的一種行為。

    從定義中我們能get到兩個關鍵點 :1.目標難以實現 2.負面效果不大,可以忽略。

    也就是說少了任何一個點,這種行為就能被克服。試想一下,脖子癢癢,會有人拖延等一會再撓麼?一個人如果今天不去做手術就要不行了,即使這手術很疼,也會花很多錢,這人恐怕也不會拖到明天。第一種目標很容易實現,第二種後果很嚴重。

    所以說到這拖延這個問題似乎並不太難解決,兩點之間解決一點就成了!這裡我給出兩個解決方法:1.解決目標難以實現,細化目標“化整為零”。 2.解決負面效果不大,提高負面效果,給自己壓力。

    就用戒菸舉個例子吧,說到戒菸每個菸民都想戒,也都在拖延。我們用第一種方法細化目標第一個月每天只有晚上八點到九點之間不抽菸,第二個月晚上回家不抽菸,第三個月開始不當著孩子年抽菸,以此類推制定計劃,只要不反覆,很快就能戒掉吧。至於如何不反覆呢?用第二個方法啊,讓媳婦監督,放媳婦那五萬塊錢,按照計劃不反覆,並且一年之內戒掉煙,錢還給你。反之錢就歸媳婦了估計每個媳婦都願意幫這個忙的。

  • 5 # 聽說吧心理諮詢

    明明知道一件事情很重要、很緊急,但自己卻一直難以去著手做;明知道考試將近,自己本該好好複習,但是卻被其他事情佔用了時間。因為拖延,很多本應該早就完成的任務一直到了最後期限才被慌慌張張的完成、草草了事,事後自己又悔恨沒有早點去做,內疚、自責。

    喜歡拖延的人們總將注意力放在他們最大的並且最重要的職責上,明白它們的重要性,但是在行動上總是把時間浪費在無收益的活動上,比如上上網,看看電視什麼的,結果導致他們一邊為這些重大重要的事情焦慮不安,一邊又難以行動起來。

    斯坦福大學哲學教授佩裡先生作為一個慢性拖延症患者,認為拖延也可以很藝術。他建議同類們選擇一個重要的任務,但是在攻克其他工作之前先推遲一陣。“不要為自己這樣的操作安排感到羞恥。”他說。他建議拖延症患者們用比較不艱難的(而且很有用的)工作把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比如跟進客戶,完成開支報告或者閱讀行業新聞。他說,聰明的拖延者可以獲得“高效”的好名聲,同時也可以繼續“屈服”於自己拖延的衝動。也就是說先從小件的、優先性低的事情做起,從而建立一種成就感,然後打起精神完成更重要的工作,這就是結構拖延法。

    佩裡的理論雖不是由嚴密的科學推導得來,但好在源於自身,有實踐為證。有實踐者說,結構化拖延法幫助她能夠更謹慎並且有效地關注並處理工作。“只要我能感覺到我在拒絕做某件事,我就能趕驢子趕馬地讓自己去幹活。”她說。她認為“結構化拖延法”的技巧幫助了她在自己和大專案之間建立了一個精神空間用來協調處理自己。“當我在處理很小的事情的時候,腦袋裡仍然想著那些我必須要做的大事情。我要專注我的思想。就算是小小的成就,比如線上繳納一些款項或者為出差的旅行打包,都能為我提供的一整天的滿足感。你不會感覺到失敗,因為你確實把事情做成了。人生好像一切盡在掌握!”

    佩裡先生認為我們不應該為自己的做事習慣而感到不快,因為罪惡感會打消幹勁兒,反而強化要延遲的慾望。對於拖延習慣,我們常常會感到無力去改變,也經常為拖延而感到內疚和自責。當我們把精力關注在無力感、內疚、自責方面時,我們更容易否定自己,也是在不斷的內耗自己的能量。當我們帶著拖延症去生活,同時也能夠順利得做好很多事情,我們會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可以做好的,會有成就感和自信,從而也更有力量去做那些讓我們感到困難而一直拖延的事情。

    但是如果遇到了重要且緊急的工作怎麼辦?佩裡先生說,要麼不可變更的截止日期會逼著人行動,要麼拖延者會獲取足夠的資訊和觀點支援他們去直面任務。而且,在工作、生活中重要且緊急的事情並不是太多,這些事情對拖延者的影響並不是很大。

    佩裡的方法也許並不能解決每個人的問題,但是對於有些人卻是適用的。有些人可能會在拒絕做某些事情的同時就把一堆其他的事情做完了。所以,即使有拖延的習慣,我們也是可以快樂的生活,擁有成功的感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s55,瑞虎5X和本田鋒範,哪個更適合上班代步和每年六次500公里的長途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