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六菠蘿說歷史
-
2 # 小歷說史
李昂於長慶元年(821年)被封為江王。 寶曆二年(826年)十二月,被宦官王守澄等擁立為帝,年僅十八歲。李昂在位初年 勵精求治,他出宮女三千餘人,放五坊鷹犬,減省冗員。公元835年,李昂不甘於被宦官控制,後用寵臣李訓、 鄭注等,企圖誅滅宦官。
宦官挾持李昂退入內殿後,立即派遣神策軍五百人,持刀出東上閣門,逢人即殺,死者六七百人。接著關閉宮城各門搜捕,又殺千餘人。李訓、王涯、賈、舒元輿、王、郭行餘、羅立言、李孝本、韓約等先後被捕殺。事發時,鄭注正率親兵五百人赴長安,中途知事敗,返還鳳翔,也被監軍殺死。上述諸人都遭族誅,更多的人被牽連而死。經過這次宦官的大屠殺,朝列幾乎為之一空。
事變以後,李昂被宦官軟禁。國家政事由宦官專權,朝中宰相只是行文書之職而已。宦官氣勢凌人,威脅天子,藐視宰相,欺凌朝臣有如草芥。原本李訓、鄭注是潛伏在宦官身邊的“間諜”,一開始誅殺宦官的計劃其實也挺順利,只是後來兩人卻忘了“滅宦官”的初心開始爭起功來導致最後的局面。
開成五年(840年),李昂抑鬱成病,不能下床,便命樞密使劉弘逸、薛季稜叫來宰相楊嗣復、 李珏二臣,囑咐他們輔助太子監國。仇士良、魚弘志得訊,於當天晚上就偽造遺詔,廢太子為陳王,立潁王李炎為 皇太弟,負責處理軍國大事,並帶李炎登上朝堂接見百官。李昂聞知也無可奈何,群臣更是沒人敢反對。正月初四(840年2月10日),李昂病死於長安宮中的太和殿,享年三十二歲。
-
3 # 歷史文武君
當然有了,最著名的東漢的十常侍和明朝的東廠劉瑾等人!而宦官最厲害到可以假傳聖旨,左右皇帝的意思!導致國家混亂!
-
4 # 素黎9
皇權獨尊是古代政治的一個顯著特點。但是像皇權這樣的極權不可能獨立存在,需要其它的權力來維持它的存在和幫助它的發揮。皇帝不可能直接管理各項事務,需要藉助他人來實現統治,比如外朝官員、內朝官員、外戚等。但是如果皇帝沒有處理好各種權利之間的平衡,就會導致一方權利過大,威脅皇權。一旦這種失衡形成,並不斷髮展,皇帝就很難再收回權利。因為權利誰都喜歡,既得利益者又怎會輕易放棄。中國歷史上,皇權旁落,宦官掌權的事件比比皆是,下面看看其中最出名的幾個:
1、趙高
趙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朝時期的著名宦官。趙高本趙國貴族後裔,春和滅時被掠入秦,父子先後被閹,少年趙高飽嘗人間辛酸。入宮後暗立復仇之志,忍辱負重悉心侍侯少公子胡亥深得秦始皇賞識。
公元210年,秦始皇病死沙丘,趙高策劃陰謀,巧言厲色拉李斯下水,瞞天過海,矯詔逼殺公子扶蘇,將大將軍蒙恬兄弟下獄,成功幫助胡亥篡位。被任命為中書令,身居列卿之位,成為朝中的實權人物。為了堵住眾大臣與諸皇室公子對矯造詔書的懷疑與不滿,趙高與胡亥對眾人展開了殘酷無情的誅殺。繼扶蘇、蒙恬之後,蒙毅、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等大批功臣都紛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處死,而且還有難以數計的人被株連。與此同時,趙高與秦二世對皇室諸公子、公主也不放過,十二位公子“戮死咸陽市”,“十公主死於杜”,誅殺異已腰斬同盟者李斯,他指鹿為馬,玩秦二世股掌之上,最後發動政變,逼殺二世。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天之靈他怎能明白,赳赳老秦江竟然毀於一閹人趙高之手?
2、東漢宦官
東漢宦官勢力較為猖獗的時期是漢桓帝消滅外戚梁冀集團之後。由此而直至東漢滅亡,宦官專權擅政,排除異己,並製造一次次黨錮事件,不僅敗壞了朝政,而且加深了政治的黑暗。
3、李輔國
從夏朝到清代上下五千年,歷朝歷代宮中太監,成千上萬,且不去說好壞忠奸,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印跡者不多,象李輔國這樣的太監宰相,只趙高和他兩人其後再無來者。大凡亂國梟雄,都有一套超乎常人的厚黑心術,李輔國是此中聖手。阿諛奉迎,溜鬚拍馬,他不學就會。翻雲覆雨,落井下石,他無所不能。謀害同類,殘殺異已,他從不手軟。從親王、宰相到皇后、皇帝,有用時可成為手中權杖,無用了則手起刀落,痛殺乾淨。李輔國一生忙碌,謀權固位,巧取豪奪,擁城國之富,最後落了個身首異處,屍棄荒野。
4、魏忠賢
魏忠賢,本是一市井惡少,目不識丁,卻諳熟拍馬絕技,入宮不久,得太監王安提拔,又與皇孫奶孃客印月打得火熱,並接近萬曆皇帝,地位和權勢與日俱進。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後,他和客印月開始攬權干政。他恩將仇報除王安,逼走魏朝,杖殺朝臣,大興冤獄,捕殺東林黨,私植黨羽,自稱“九千歲”,為歷代閹官專權亂國的最高峰。他不僅獻春藥慫恿皇帝淫逸,自己娶妻納妾,搶奪天下民女,害死多少薄命紅顏。崇禎皇帝繼位後,魏忠賢被除。
-
5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明朝未年天啟皇帝朱由校,為了平衡朝廷實力派東林黨掌控朝政,禍國殃民,置國家人民安危於不顧,天啟皇帝朱由校必須出手平衡朝政大權,那就是重用秉筆太監兼掌印太監魏忠賢,從根本上扭轉東林黨控制朝政的局面,崇禎皇帝為了顯示自己有能力掌控朝政,獨掌大權,事實上祟禎皇帝是孤軍奮戰,致使吏治越來越腐敗,那就是崇禎誅殺魏忠賢,從此朝政權力失去平衡,東林黨馬上把給自己加的稅,加到老百姓頭上,既得利益集團官商勾結,狼狽為奸,置國家人民生命安危於不顧,兩級分化越演越烈,國庫空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滿清入關,這些東林黨最先投靠滿清,為虎作倀,甘當滿清的鷹犬,甘作滿清的漢奸走狗,滿清強迫漢民族剃髮易服,屠城揚州,所以說天啟皇帝朱由校不昏庸,魏忠賢也沒有誤國,只為了打壓禍國殃民的東林黨,天啟皇帝面臨朝廷內憂外患,必須重用鐵腕人物魏忠賢掌控朝政,遼東滿清反叛朝廷,成為朝廷心腹大患,然後朝廷卻黨爭不斷,國庫空虛,黨爭激烈空前,東林黨一些文人,不是彈劾這個,就是彈劾那個,光會耍嘴皮子,為了自己私利集團利益,爭權奪利,文官誤國,如果一個國家財政虧空,財力不足,那什麼事情也幹不成,本來北方農業欠收,而東林黨還重點收農業稅,當時形勢己經相當嚴峻危險,非常容易激起民變,給國家社會造成動亂動盪,天啟皇帝堅決不採用東林黨政治主張,但是東林黨在朝廷勢力強大,天天唱反調,東林黨為了自己利益,極力反對,對江南商業,鹽業,採礦業徵稅,怎麼對付這些滿腹經綸,靈牙利齒的東林黨人,他們拉幫結夥,朝廷勢力強大,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但是萬曆皇帝不上朝,並不是不辦事,不管理朝政,雖然東林黨政治手腕狡詐狠毒,但是魏忠賢更有政治手腕更狠毒,他們罵魏忠賢為閹黨,罵天啟皇帝為白痴木匠皇帝,在災民不斷出現的情況下,拒絕向江南征稅,肯定是亡國政策,所以必須授權魏忠賢予以堅決打擊,魏忠賢採用亂世要用重典,對付這些東林黨從來不會心慈手軟,而且殘忍歹毒,果斷罷免寧錦戰爭畏首畏尾的袁祟煥,拋開私怨,推薦趙南星,孫承宗一批能臣,魏忠賢掌控朝政期間,心繫國家,講究原則,國內形勢可控良好,遼東戰事平穩,天啟皇帝在生命最後時刻,還沒有忘記國家大事,告誡朱由檢,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天啟皇帝知道魏忠賢能維護大局,知人善任,而且賞罰分明,事關國家民族生死存亡上,政治立場分明,深明大義,遠見卓識。崇禎雖然志向遠大,事必躬親,但是他不能知人善任,祟煥還頻繁調整幹部隊伍,當政17年,換了17個刑部尚書,50個內閣大學士,崇禎這種管理方式,讓能人噤若寒蟬,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從而造成朝廷無可用之人才,中國不缺能人志士,也寒心不敢為國效命,水致清則無魚,差不多就行了,崇禎17年3月14曰,大勢己去,想起太監曹化淳那句話,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終於明白天啟皇帝告誡自己的話,然而崇禎放不下個人恩怨和個人私慾,存在是硬道理,崇禎厚葬魏忠賢遺骸,就是對魏忠賢價值和豐功偉績的肯定,也是對自己執政17年全盤否定。康熙四十年,魏忠賢墓被康熙下令夷平。
回覆列表
我是六菠蘿,閩南小生一枚。
大凡王朝沒落,君主都不會善終。外戚也好、宦官也罷、藩鎮也可,上述情況基本囊括了朝代衰亡的重要原因。
那麼,宦官掌權,君主怎麼樣呢?結果其實迥異。兩個極端的情況就是東漢末年和明中後期。
首先說東漢末年。東漢末年既有宦官專權、外戚專制,也有軍閥割據。從漢安帝開始,宦官把持了尚書檯,皇帝一不稱心就被廢除和殺害,尤其到漢少帝以後,皇帝就是一個牽線木偶。
再說明中期以後。明朝雖然也有宦官專權,但這些人並不能把皇帝怎麼了。造成明朝皇帝玩物喪志的原因,大多是自個兒主動的。深層次的原因,是皇權的加強(包括東西廠)封建制度的繼續固化。
才疏學淺,煩請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