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醫張中海

      許多組織形態的卵巢腫瘤病因尚待闡明,但有研究資料表明,卵巢腫瘤的發生多與營養不良、排卵異常、內因性刺激、促性腺激素刺激、遺傳因素、免疫功能不全等有著密切的關係。

      卵巢癌是卵巢腫瘤中的一種。對於腫瘤的病因,人類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瞭解。但是證明是有一些遺傳因素,還有環境因素的影響也不可小視。

      經過大量的資料證明,卵巢癌的發病患者很多都有家族史。沒有家族史的婦女一生患病危險為1/70;若有1名一級親屬患病,危險增至5%;有2名一級親屬患病,危險為7%。而其它部位的腫瘤(如乳腺癌、直腸癌、子宮內膜癌)也可能合併卵巢致癌,而構成家族中整體的腫瘤模式。

  • 2 # 微醫掛號網

    曾有人問我:“卵巢·癌會遺傳嗎?”我也回答了,後來又有人問我,所以想想還是給大家做個科普吧!

    對於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

    看完了上面這些資料,我們明白了有1/4的卵巢癌患者屬於遺傳性卵巢癌。同絕大多數遺傳性腫瘤一樣,遺傳性卵巢癌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但外顯率降低和表現度變異的現象常見。比如,一級親屬遺傳到突變基因的機率是50%,患腫瘤風險常低於50%。

    一級親屬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有50%的遺傳風險;

    二級親屬包括祖父母,祖孫兒女,父母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兒女,25%的遺傳風險;

    三級親屬包括曾祖父母,曾孫,祖父母的兄弟姐妹,父母突變系的兄弟姐妹的兒女,有12.5%的遺傳風險。

    因此如果您有一位一級親屬為遺傳性卵巢癌或者基因檢測確診為BRCA1/2突變攜帶者,那麼您有一半的機率也是BRCA1/2突變攜帶者,終身患卵巢癌的風險通常低於50%。以此類推。

    那麼決定是否發病的因素有哪些呢?

    通常我們說,決定腫瘤發病的因素有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如生活方式,汙染和傷害等),這裡涉及到一個著名的腫瘤遺傳學理論,Knudson的二次打擊學說,即在遺傳性腫瘤中,生殖細胞已經攜帶有一個等位基因突變。

    出生後再需另一個體細胞性等位基因突變即可形成腫瘤,因此通常遺傳性腫瘤發病較早,而散發性腫瘤,需經兩次體細胞性等位基因突變才能形成腫瘤,因此發病較晚。

    明白了上述大致的發病風險之後,我們來探討一下基因檢測問題。究竟哪些人需要做BRCA1/2突變基因檢測呢?

    1.所有的卵巢上皮性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患者;

    2.發病年齡≤60歲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

    3.男性乳腺癌患者;

    4.一級或二級親屬中存在卵巢上皮性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發病年齡≤60歲的三陰性乳腺癌/男性乳腺癌;

    5.三級親屬中有1個乳腺癌和/或卵巢上皮性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並且父系(或母系)同側有≥2個親屬患乳腺癌(至少1個發病年齡≤50歲)和/或卵巢上皮性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

    6.具有血緣關係的親屬中有BRCA1/2基因突變的攜帶者;

    7.乳腺癌患者,符合以下一個或多個條件:

    發病年齡≤45歲;發病年齡≤50歲,並且近親中有至少1個任意年齡的乳腺癌或胰腺癌或前列腺癌(Gleason評分≥7分)患者;

    單個個體≥2個原發性乳腺癌(雙側腫瘤或同時或異時確診至少2個明確分開的同側腫瘤),並且首次發病年齡≤50歲;發病年齡不限,並且近親中至少有2個為任意年齡的乳腺癌或胰腺癌或前列腺癌(Gleason評分≥7分)患者;

    發病年齡不限,並且近親中至少1個卵巢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或診斷年齡≤50歲的乳腺癌患者;發病年齡不限,並且近親中有1個男性乳腺癌;德裔猶太人血統。

    8.高級別前列腺癌(Gleason評分≥7分)或胰腺癌患者,發病年齡不限,家族中至少1個卵巢癌(任何年齡確診)或≤50歲確診乳腺癌,或2位乳腺癌或胰腺癌或前列腺癌(Gleason評分≥7分)(任何年齡確診)親屬;

    9.德裔猶太人血統的胰腺癌患者;

    10.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

    11.任何腫瘤型別的腫瘤檢測中發現BRCA1/2致病突變。

    通常情況下,如果我們根據上述介紹,考慮到自己有可能需要進行遺傳檢測時,需就診於專業的婦科腫瘤遺傳諮詢門診,醫生會進行詳細的遺傳家系病史採集,詢問患病家庭成員的腫瘤病史和手術史等,符合標準時,進一步行相關基因檢測。

    上次與大家聊了關於“卵巢癌是否會遺傳”的話題,說了遺傳機率和決定是否發病的因素,那麼這次將繼續與大家分享這個話題。

    對於僅有家族史的未患病個體,而且患病家庭成員無法進行檢測(例如,已故),才考慮首先對未患病個體進行檢測,否則都應該首先對患病家庭成員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對未患病個人進行針對性的相應位點的檢測。如果未患病個體BRCA1/2突變基因檢測陽性,該怎麼辦呢?這個時候也不要慌張,專業的腫瘤遺傳專家能夠根據個體情況,估算出發病風險,下一步便是診治和監測了。

    首先攜帶者個人要做好心理調適,聽從醫生的指示,密切隨診,根據醫生的建議,可以服用降低風險的藥物,以及採取降低風險的手術。觀察性研究發現,口服避孕藥可降低40-50%的卵巢癌發病風險。

    推薦BRCA1突變攜帶者在35-40歲前,BRCA2突變攜帶者在40-45歲前實行降低風險的卵管-卵巢切除手術。對於要求推遲行降低風險的卵管-卵巢切除手術的女性,可以考慮每6-12個月行陰道超聲和血CA125的監測。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BRCA1/2突變攜帶者個體,並不存在很好的監測手段,即不能夠及時發現卵巢癌早期病變,也不能透過篩查改善生存。降低風險的卵管-卵巢切除手術,可降低85-90%的卵巢癌、輸卵管癌和原發性腹膜癌的發病風險。

    且可以降低總死亡率,不過仍有1-4.3%的原發性腹膜癌,4.5-9%的隱性卵巢癌,5-8%的輸卵管上皮內癌的風險難以避免。降低風險的卵管-卵巢切除手術尚可以降低56%的BRCA1基因突變者及43%的BRCA2基因突變者的乳腺癌發病風險。

    當然,也不是說降低風險的卵管-卵巢切除手術就一點風險都沒有了,除了手術本身的風險之外,對於婦女而言,提前切除卵巢,提前進入絕經期,所引發的心理問題,健康問題,生活質量問題等等,都是需要綜合考慮的。

    雖然術後短期應用激素替代,不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病率,但仍需慎重,區域性雌激素可緩解陰道乾澀,也需慎重。術後需定期監測骨密度,骨質疏鬆需行相應治療。激素替代禁用於BRCA1/2基因突變的乳腺癌患者。

    對於突變攜帶者乳腺癌的篩查和預防,NCCN指南推薦:從18歲開始自檢;25歲開始每6-12個月行乳腺體檢;25-29歲每6-12個月行乳腺體檢,每年進行MRI檢查(最合適)或乳腺鉬靶成像檢查;30-75歲,每6-12個月行乳腺體檢,每6個月交替應用MRI及乳腺鉬靶成像檢查;>75歲,個體化處理。

    對於未發現已知相關突變基因者,如果終身風險>20-25%,從家族乳腺癌成員最年輕年齡之前的5-10年開始,每年行乳腺鉬靶成像和MRI檢查。沒有充分資料支援BRCA1突變攜帶者服用降低風險的藥物治療,對於BRCA2突變攜帶者,可以考慮他莫昔芬,可以降低50%的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風險。

    降低風險的乳腺切除手術適用於那些願意接受預防性乳腺切除手術的患者,要根據風險評估結合患者個人意願進行個體化診治。

    對於患有卵巢上皮性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患者,BRCA1/2基因突變檢測陽性,並不是一件壞事。有以下幾點好處:

    BRCA1/2基因突變的患者對鉑類為主的化療藥物比較敏感,療效通常優於沒有突變的患者;

    可使用針對BRCA突變的靶向藥物,例如各種型別的PARP抑制劑;

    對親屬遺傳BRCA1/2基因突變風險的評估和未來腫瘤患病的預防和監測;

    BRCA1/2基因突變的患者的預後優於沒有突變的患者。

    對於婦科腫瘤,我們能做的是:開設專門的婦科腫瘤遺傳諮詢門診,開展多學科合作,加強科普宣教和心理疏導,開展交流活動,都是我們能為這一類攜帶者群體的健康和癌症風險管理所做的不懈努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代人為什麼沒有出現李白,蘇軾那樣的文學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