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離子
-
2 # 大食代
筆者先解釋一下“雜飲”是什麼意思吧。“雜飲”是指在水中、茶裡、或者酒裡面加入了一些其他的東西,再製作城成的一種飲品,使得這些飲品的口感更加的美味,有的還可以養生。《楚辭》中記載:“蕙餚兮蘭籍,桂酒兮椒漿”,這裡描述的桂酒和椒漿是中國早期的雜飲,就是用桂花和花椒浸泡過的酒。到了隋唐時期,雜飲的種類、口感都大大增加了。
一、隋唐之前的雜飲
隋朝之前的雜飲,有記載的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當時還有名士寫下:“椒酒,置椒酒中也”的文章,《三國志》中也有記載:“欲得蜜漿,又無蜜”。魏晉時期,飲品開始與養生結合,雜飲的味道也更加好喝。
二、隋朝雜飲
隋朝結束了當時中國長期戰亂的局面 飲食文化也迅速的發展,雜飲的種類也迅速增加。在《大業雜記》一書中有很詳細的記載:“有四時飲,春有扶芳飲、桂飲、竹葉飲、桃花飲,夏有……冬有茶飲、白草飲、枸杞飲、人參飲、茗飲、蘇子飲,並加米”。這是四時飲,還有五色飲、五香飲,五色飲自然是指顏色上的不同,五香飲則是口味上的差別,但無一例外的,這些雜飲都是清香、美味的飲品,可解渴可養生。
三、唐代雜飲
隋朝的雜飲更多的還是貴族人們才能享受到的,而與隋朝不同的是,唐代的雜飲則讓更多的平民能夠品嚐到。唐代的雜飲還能多選擇的原料都是果蔬,如《楊妃外傳》中記載:“明皇移大內,張後進蔗漿”,在王維的《敕賜百官櫻桃》一詩中也有寫道:“飽食不須愁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寒”。還有從國外引進的,在《唐國史補》中明確記載了一種“三勒漿”,“又有三勒漿類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謂庵摩勒、毗梨勒、訶梨勒”。
-
3 # 綁架兔子的暴走族
“雜飲”是指在水或酒中摻雜其它材料,以浸、煮等方式製作而成的飲品。兩漢時期所見雜飲主要有桂酒、椒酒、蜜漿。魏晉南北朝由於有《齊民要術》的存世而所見雜飲漸豐。隋唐飲食在中國飲食文化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而關於“雜飲”的研究卻相對不足。隋代“雜飲”據《大業雜記》有五色飲、五香飲、四時飲的記載。此三類雜飲說明最晚從隋代開始,中國已經有較高的飲品製作技術。上層社會在追求飲品的美味口感之餘,越加重視補益飲品的開發。唐代雜飲進一步發展,呈現出原料和製作方法、人員的多樣性以及平民化和商業化的特點。
一、隋代的雜飲隋代處於中國飲食發展史上承上啟下之重要時段,開皇九年一統天下,南北飲食文化快速融合。其中以《大業雜記》所載宮廷雜飲最詳,茲詳考辨。《大業雜記》載:先有籌禪師,甚妙醫術,仁壽間常在內供養,造五色飲。以扶芳葉為青飲,拔楔根為赤飲,酪漿為白飲,烏梅漿為玄飲,江為黃飲。又作五香飲,第一沉香飲,次丁香飲,次檀香飲,次澤蘭香飲,次甘松香飲,皆有別法,以香為主,更加別藥,有味而止渴,兼於補益。……尚食直長謝諷造《淮南王食經》,有四時飲。春有扶芳飲、桂飲、江飲、竹葉飲、薺苨飲、桃花飲,夏有酪飲、烏梅飲、加蜜沙糖飲、姜飲、加蜜谷葉飲、皂李飲、麻飲、麥飲,秋有蓮房飲、瓜飲、香茅飲、加沙糖茶飲、麥門冬飲、葛花飲、檳榔飲,冬有茶飲、白草飲、枸杞飲、人參飲、茗飲、魚荏飲、蘇子飲,並加米。
(一)五色飲1.青飲,以扶芳葉為主要原材料。《大業雜記》載:大業五年“吳郡送扶芳二百樹。其樹蔓生,纏繞它樹,葉圓而厚,凌冬不凋。夏月取其葉,微火炙使香,煮以飲,碧淥色,香甚美,令人不渴。”2.赤飲,以拔楔根為原材料。《唐代長安詞典》有如是解釋:“仁壽年間有籌禪師在大興宮中創制……以拔楔根(櫻桃根,或說為一種似松植物)制赤飲。”3.白飲、玄飲,即酪漿與烏梅漿。前者即乳汁飲品,後者為烏梅飲品。今人亦常飲用,此不贅述。4.黃飲。辛德勇認為江就是江珧,《唐代長安詞典》中認為是江,一說為江柱,是一種貝類珍品。
(二)五香飲沉香、丁香、檀香、澤蘭香、甘松香均見藥用,如《外臺秘要》曾引《裛衣香方》載有:澤蘭香、甘松香、麝香、沉香、檀香、苜蓿香、零陵香、丁香。其具體方法是:“粗搗,絹袋盛,衣箱中貯之。”此五香作為飲品材料當理解為草本植物,而不是香料。五色飲、五香飲我們都不能忽視其特殊性,即作為養身飲品。其發明者籌禪師本就是精通醫術之人,所用之物也多見藥用。尤其是五香飲,以香為主,“更加別藥,有味而止渴,兼於補益。”其具體配方我們不能知曉,但除止渴以外,也可補益當無疑。
(三)四時飲四時飲,大業中尚食直長謝諷所著《淮南王食經》中收錄。隋代尚食局,開皇初屬門下省,大業三年改為隸屬殿中省,其長官為奉御,尚食奉御掌供天子之常膳,隨四時之禁,適五味之宜,四時之禁:“春肝、夏心、秋肺、冬腎、四季之月脾,皆時王不可食”。即皇帝飲食需要注意春禁傷肝,夏禁傷心,秋禁傷肺,冬禁傷腎。東漢時鮑鄴有語:“天子食飲,必順四時”,即此之謂。尚食直長為奉御之貳,相當於副職,職掌與奉御相同。《大業雜記》在描寫口味使大都督杜濟善於烹飪時,贊其為“古之符郎,今之謝諷也”足見謝諷乃隋代飲食方面的著名專家。綜上所述,隋代的宮廷雜飲大致有如下幾個特點:第一,普遍具有解渴的功效;第二,氣味清香,口感較佳;第三,根據四季變化利用不同藥物進行補益;第四,原材料偏重於選擇南方植物。在隋代眾多的飲品中,茗茶雖然作為四時飲之一,但地位似乎並不突出,在唐代後期才發展成為主要飲品。
二、唐代的雜飲隋代宮廷雜飲中的“五色飲”“五香飲”及“四時飲”之名,終究非一般百姓可以享用。因此其配方的失傳也是一種歷史必然。但唐代雜飲的取材則更加多樣,製作方法也更加平民化。唐代雜飲的多樣化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原料多樣化,二是方法多樣化,三是人員多樣化。(一)原料多樣化以果蔬類飲品為例,在《大業雜記》中此類飲品僅有烏梅漿、蓮房飲、瓜飲和檳榔飲者四類。唐人則將葡萄、石榴、杏仁、甘蔗等水果也納入到果蔬飲品之列。由於水果飲品因其口感獨特、滋味美妙而得到世人的普遍喜愛,在唐詩之中屢屢可見時人對它們的溢美之詞。皇家貴族也常常將水果飲品作為日常飲品唐代最為獨特的果蔬飲品當屬從域外引進的“三勒漿”。《唐國史補》載:“又有三勒漿類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謂庵摩勒、毗梨勒、訶梨勒。”(二)製作方法多樣化唐人已經不僅僅滿足於對食材進行簡單地烹煮,而是運用提純等工藝對其進行深加工。以乳製品為例,在《大業雜記》中僅有“酪漿”一類。唐人雖亦飲用“酪漿”,如《雲仙雜記》中的房壽夏天時即飲用“羊酪”,玄宗在賜物安祿山時,亦有“馬酪”。但並不滿足於此,而是製作出了酥、醍醐、腐乳等多種乳製品。(三)製作人員多樣化在唐代,越來越多的精英文人參與到了對“雜飲”的配置之中,白居易就是其中的範例。他除了“調酥煮乳糜”外,還根據自身的喜好和身體狀況,配置出了許多獨創性的飲品,有療飢解渴用的冷雲漿;保健用的赤箭湯;還有令人不渴的雲母湯等等。
回覆列表
“雜飲”指的是水或酒中泡入其他物品而成的飲品。
沒錯,諸位給酒裡熱水裡放點枸杞,也算一種雜飲。
隋朝以前,最有名的雜飲莫過於屠蘇酒了,喝後不僅有強身健體的功效,還有驅邪之意。
隋唐時期,華夏飲食文化出現了一次飛速發展。
最為有名的便是五香飲和五色飲。
隋朝《大業雜記》中記載:“﹝ 籌禪師 ﹞又作五香飲,第一沉香飲,次丁香飲,次檀香飲,次澤蘭香飲,次甘松香飲,皆有別法,以香為主。”
而五色飲則更有意思,分為青、赤、白、玄、黃五種顏色,原料各有不同。
青飲以扶芳葉為原料;赤飲以拔契根為原料;白飲以酪漿為原料、玄飲以烏梅湯為料;黃飲以江珧為原料。
到了唐朝,雜飲的種類就更多了。
如孟詵、張鼎《食療本草》記載:“枸杞葉代茶法煮汁飲之,益陽事”。
看來,“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枸杞”的起源找到了。
白居易的《早夏遊平原回》裡有一句“療飢兼解渴,一醆冷雲漿。”
冷雲漿便是一種雜飲。
《玉堂閒話》記載:“長安完盛日,有一家於西市賣飲子。用尋常之藥,不過數味。亦不閒方脈,無問是何疾苦。百文售一服,千種之疾,入口而愈。”
這裡說的包治百病的飲子也是一種雜飲。
由此可見,隋唐時期的雜飲,無論從品種,還是功效上,與前代相比,都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是漢唐時期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