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碩鼠62

    從人性的角度來說,張巡的行為是不值得推崇的。但睢陽的得失,關係到江淮地區的安危,而江淮是唐帝國的經濟生命,可以說睢陽能守多久,關係的是整個唐帝國的命運,張巡和尹子琦都明白這點,所以雙方都用盡一切手段攻防,可以說睢陽能多守一天,唐帝國的元氣就能恢復一分,實際上睢陽堅守10個月,失陷時長安已經被收復,叛軍敗相已現,拿到睢陽也無力再擴大戰果。睢陽的堅守,成功的挽救了整個唐帝國。從這點看,張巡的做法也可以理解。從最後的結果看,張巡被俘之後罵敵而死,說明他一開始就心存死志。一個人連自己的命都不想要了,做啥都不奇怪。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說明朝另一個食人魔將領,看過金庸碧血劍的人,想必都知道袁崇煥手下有個大將叫祖大壽,這傢伙守錦州的時候,被滿清猛攻,城中乏糧,殺人相食,問題是這傢伙把人吃完之後,竟然開城門投降當上了正黃旗總兵,然後跟著滿清打自己原來的國家。跟祖人魔相比,張巡的境界就高很多。

  • 2 # 小小丁當6850

    張巡了不起,他是舍小義,取大義!從古至今鮮有人能做到!他看透了生死,分的清輕重,又有才能,又有大局觀!真是千古一人!當然,中華的正統道德講的是仁義道德,所以他不大容易被文人士大夫推崇!

  • 3 # 超級視野

    關於張巡是否值得被後世所推崇,很值得探討和思考。因為它牽涉到一個問題:作為鎮守一方的官員,到底是該以忠君愛國為先,還是應該以保全一方百姓為先。不同時期的人,對張巡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

    張巡守城的經過

    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張巡是少數積極抵抗的官員之一。他一開始是在雍丘(今河南杞縣)抵抗叛軍令狐潮的大軍,由於上級消極備戰,有觀望的念頭,張巡就退出了雍丘。這時候剛好睢陽城告急,張巡就帶領三千人馬去支援了。

    張巡一進城,睢陽太守許遠就讓出了指揮權,自己甘心當了張巡的副手。睢陽城官兵總共不到萬人,老百姓有幾萬人,而圍攻睢陽的敵軍,如潮水般源源不斷地趕來,不計其數。叛軍令狐潮多次勸降張巡,悍將尹子奇也親自帶兵來攻,始終都沒能把睢陽城給打下來。

    睢陽城糧盡援絕,張巡殺了自己的小妾,許遠殺了自己的僕人,充作軍糧,以表誓死守衛睢陽城的決心。叛軍圍死了睢陽城,切斷了城裡和外界的一切聯絡,並且造謠說唐朝已經滅亡,皇帝已經被殺死了,以此來動搖守城將士的軍心。面對這種情況,張巡和許遠依舊不為所動。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張巡得知了肅宗在靈武即位的訊息,內心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他決定為大唐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睢陽城破的時候,叛軍用刀威逼張巡投降,張巡寧死不屈,和許遠先後從容赴死。

    同時代人對張巡的看法

    出乎人的意外,張巡壯烈殉國,沒有得到朝廷的嘉獎,換來的卻是大臣們的非議。《資治通鑑》記載:“議者或罪張巡以守睢陽不去,與其食人,曷若全人。”他們認為在那種絕境下,與其吃人還要抵抗,不如投降保全百姓。

    發出這種責難的,在當時不在少數,是主流的聲音。與張巡有類似遭遇的,還有一位洛陽的官員---盧奕。叛軍打到洛陽的時候,盧奕為了守護老母親,沒來得及逃跑。當時叛軍逼迫盧奕出任偽職,盧奕誓死不從,叛軍就殺了他。

    後來朝廷準備追贈盧奕兵部尚書的職銜,讓朝臣們討論,就出現了一些反對的聲音。據《舊唐書》記載,這些反對的官員認為:“洛陽之存亡,操兵者實任其咎,非執法吏所能抗。師敗將奔,去之可也。委身仇寇,以死誰懟?”意思是說洛陽的存亡,掌兵的負主要責任。朝廷在洛陽打了敗仗,主將都逃跑了,你盧奕一個文官卻到賊兵那裡送死,簡直是個愚蠢的傻瓜。

    可想而知,當時的人們,並不同情張巡,許遠和盧奕等人。對於張巡,甚至用到了“罪”這次字,認為他是不顧百姓死活的戰爭狂人。

    韓愈對張巡的看法

    安史之亂大約過去了半個世紀,社會上開始逐漸有了推崇張巡的聲音,其代表人物就是韓愈。韓愈在《張中丞傳》後序中,狠狠地批評了怪罪張巡的人。“小人之好議論,不樂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遠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猶不得免,其他則又何說!”

    韓愈為張巡和許遠鳴不平,認為像他們二人這樣做出卓越貢獻的人,都橫遭非議,何況別人呢?用今天的話說,韓愈是在怒批那些指責張巡、許遠的人是“鍵盤俠”。在韓愈看來,人們更應該去批評那些不抵抗的官員;以及去怪罪那些眼看著睢陽城遭難,而不施以援手的官員。

    對張巡的評價為何截然不同

    張巡被同時代的人貶損,卻被後世的韓愈推崇,這是為什麼呢?我想這是跟當時的大環境有關。

    安史之亂爆發,叛軍勢如破竹,唐玄宗倉皇出逃,有一段時間大唐帝國出現了權力真空。官員們很迷茫,本應為整個帝國負責的皇帝,在該擔起責任的時候,卻逃跑玩消失了。這樣一來,君臣之間信任的紐帶就斷裂了。

    一國與一城沒什麼區別,上行下效,皇帝跑主將也不拼命,這才有了“師敗將奔,去之可也”的主流說法。大家都這麼做了,張巡卻在拼死抵抗,如此不合群,怎能不遭到排斥?官員們如果弘揚張巡精神,那不就是打自己的臉麼?再者叛軍剛投降,為了安撫他們,也不宜以張巡為先進人物來表彰啊。

    到了韓愈時代,唐憲宗剛即位,正是想要削藩和大展宏圖的時候。張巡作為抵抗叛軍的典型,就可以被拿到檯面上大書特書了。再加上韓愈個人的政治主張,也是反對藩鎮割據,維護中央集權,所以他很願意讚揚張巡,並貶斥那些怪罪張巡的人。

    對張巡行為的深入探討

    對於張巡,無論是貶損還是褒揚,我們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他本身,來探討他為何要這麼做。韓愈把張巡誓死抵抗的行為,歸結為他對國家和君主的忠誠。顯然不完全是這樣,因為叛軍曾經封鎖訊息,欺騙張巡說唐朝已經滅亡,皇帝已經死去。張巡在失去忠誠物件的情況下,依然沒有放棄抵抗。

    那麼只有一樣東西能解釋張巡的行為了,那就是信仰的力量。根據追隨過張巡的於嵩回憶,張巡博覽群書,只要是他讀過三遍以上的書,無論提到書中的哪一段,他都能一字不差地背誦出來。這樣的讀書人,自然是不願意委身於胡人安祿山了。張巡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願為大唐死節,不願叛國享受榮華。

    有這種執念的人,越是告訴他大唐亡了,他越是堅定為國盡忠的決心。

    應該為國盡忠,還是應該保全百姓

    為官一方,正常情況下,應該造福一方百姓。那麼當遇到外來侵略的時候,是應該選擇為國盡忠,還是應該選擇保全百姓呢?

    張巡的記憶力非常好,只要是他見過的人,問過那個人的名字,就能記住他。這樣的人,能夠產生一種特殊的人格魅力。對於普通士兵來講,一定會奮勇殺敵,因為長官認識我,他與我同在。

    睢陽城在糧盡援絕的情況下,幾乎戰至最後一兵一卒,這難道不是士兵和百姓與長官共同選擇的結果麼?雖然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守城是大家共同投票後的結果,但是如果大家不是一條心,恐怕早就有叛徒開啟城門,迎接叛軍了。不是麼?

    張巡是否值得被後世所推崇,文天祥在他的正氣歌裡,已經寫得很明白了:“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我想經歷過山河破碎的人,都會推崇張巡的。

  • 4 # 柱哥75103512

    殺了小妾做軍糧,和誓死守城,是兩點不同的概念。提問者將這兩點混在一起提問,用心極其險惡,道德品質極其低下。

    張巡守城的重大意義有兩條:第一,保證江南半壁江山不受戰火毀滅,江南人民得以保全生命和財產,使唐朝得以重建,使正在戰鬥的唐朝軍隊有源源不斷的糧草補充。第二,拖住叛軍,使朝廷得以喘息,重新組織平叛。至於張巡的小老婆,不但是她,全城也沒剩幾個人了,都做軍糧了。做與不做都是死,你選那樣?跟中國歷史上的兩腳羊比,張巡的小老婆算是英雄。提問者只配做兩腳羊。希望你是個女的。

  • 5 # 寄語逍遙

    在當時玄宗帶頭跑的前提下,張巡的表現的確跟大部分的文臣武將有點格格不入。比如王維這樣很多沒來得及跑的都投降了,當然肯定也是無奈之舉。

    我個人還是蠻喜歡忠義情節的,每次看到安西都護府的孤軍奮戰都激憤不已。但是說實話張巡這樣舍小家為大義的情節還是少點比較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Blurred Lines中文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