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術語簡介
【將】 下一步準備吃掉對方將帥的著法。
【殺】 凡是走子企圖在下一步照將或連續照將,並可將死對方者,稱為殺。
【捉】 凡是走子後能夠造成在下一步吃掉對方某個無根子,稱為捉。
【打】 將殺捉等手段統稱為打。
【兌】 凡是走子可與同等子力互相吃去者稱為兌。
【攔】 走子阻擋對方棋子活動,不具備攻擊作用者,稱為攔。
【跟】 走子盯牽對方有根子,不具備攻擊作用者,稱為跟。
【閒】 走子性質不屬於將殺捉,統稱為閒。
【根子】 凡是有自己其它棋子保護的子力,稱為有根子,否則稱為無根子。
對局中出現雙方著法迴圈不變的重複局面。據以裁決這些局面的規則,稱為棋例。
【禁止著法】 常見有長將、長殺、常捉等
【允許著法】 常見有長兌、長攔、長跟、數打一閒等。在任何情況下,禁止單方面長將。
雙方均為允許著法或禁止著法,不變作和。
一方為禁止著法,另一方為允許著法,由前者變著。
一般情況下,允許將帥、兵卒常捉
【棄子】
術語。對局中,捨棄某一子,稱為“棄子”。常作為一種戰術。主動而有計劃的棄子,可得先而佔優勢或攻主局。
【勝勢】
術語。對局中,局勢大體已定,於勝利在望一方,稱為“勝勢”。
【絕殺】
術語。指對局,下一著要將死,而對方又無法解救。
【入局】
術語。一般指攻入對方陣地而能構成殺局的著法。常見於中局階段,多數為“棄子入局”。
【例勝】
術語。實用殘局結尾時,攻方可以必勝守方,稱為“例勝”。
【例和】
術語。實用殘局結尾時,守方對攻方可以弈成必和的棋勢,稱為“例和”。
【巧勝】
術語。指實用殘局結尾時,由於守方未能及時弈成例和的棋勢,被攻方乘機取勝,稱為“巧勝”。
【巧和】
術語。實用殘局結尾時,守方以巧著弈和攻方,稱“巧和”。
【馬】
棋子名稱。每方有兩。局中,每著走一直一斜,可進可退,俗稱“馬走‘日’字”。如果在一直處有其他棋子,即不能走過去。可越過河界,屬攻子類,力較強。開局時宜利用兵為其開道;中局和殘局階段,隨局勢的變化而有多種著法。因走法較為靈巧,且活動範圍較大,故有“八面威風”之稱。
【馬後炮】
術語。一方的馬與對方的將處於同一直線或同一橫線,中間隔一步,再用炮在馬後將軍,稱為“馬後炮”。是殘避或中局階段一種頗有力量的殺著。
【臥槽馬】
指進到底象前一格位置的馬。既可將軍,又可以抽車,是常見的一種兇著。
【炮】
棋子名稱。每方有兩個。對局中,在不吃子時,每一著可以直進、直退、橫走,不限步數;吃子必須隔一個棋子跳吃,俗稱“炮打子”。屬攻子類,為長兵器。常可聯絡各子,遙控對方,使已方前後左右呼應連貫,易成攻勢。開局著法四大類中,以炮局類為多。如中炮、過宮炮、斂炮等。開局和中局階段的進攻變化優於馬。殘局階段,雙方如無士、象,則炮不如馬。炮借士、象的力量可以攻守兼備:一車可勝馬、雙士而難勝炮、雙士。
【炮架】
也稱“炮臺”。術語。因炮必須一個棋子跳吃對方的棋子。利用已方或對方的棋子作為所隔的子,稱為“炮架”。
【空頭炮】
術語。一般指直線中炮,而對方有士礙將。針對中宮主將,輔以其他子力,構成多種多樣的攻勢,予對方以致命打擊。亦叫空心炮。
【重炮】
也稱“重疊炮”。術語。指一方雙炮重疊相連呼應,在同一條線上開展攻勢。如與單車聯用,則稱單車重炮。
【車】
棋子名稱。每方有兩個。對局中,每一著可以直進、直退、橫走,不限步數。屬攻子類,為長兵器。是攻子中力量最大的棋子。開局和中局階段,均為作戰主力。一般宜儘早出動,搶佔戰略要道。棋諺有“三步不出車,著棋容易輸”之說。
【直車】
術語。一方走“車一平二”或“車九平八”,以後從二路或八路兩直線出動,稱為“直車”。
【橫車】
術語。一方走“車一進一”或“車九進一”,以後橫向出動,稱為“橫車”。
【直橫車】
也稱“橫直車”。術語。一方雙車走“車一平二”與“車九進一”,分別從直線與橫線出動,稱“直橫車”。常用於五七炮和中炮盤頭馬等開局著法。
【過河車】
術語。一方走平炮上馬後,出直車過河界到對方上二路兵線,稱為“過河車”。常可起抑制對方和加快已方進攻速度的作用。
【巡河車】
術語。一方平炮上馬後出直車控制已方河界線,稱為“巡河車”。
【過門】
術語。走一步棋,既對對方含有某種逼迫性,又可順勢搶先一步。
【河界線】
名詞。棋盤中間未畫直線的空白地帶稱為“河界”,構成河界的兩條橫線即為“河界線”。
【中線】
名詞。棋盤中第五條直線。是有關將、帥安危的生命線,亦為雙方必爭的戰略要點。對局時,須力爭控制該線,使之不被對方棋子侵入或牽制。
【肋道】
也稱“兩肋線”,名詞。棋盤中的第四、第六條直線。因在中線將位左右,形似人體的兩肋,故名。均為對局雙方攻守的要道線,控制肋道,應以對方上士的動向為進攻目標。
【兵線】
也稱“卒林”。名詞。棋盤中靠近河界線的第一條橫線,供雙方置兵、卒。兵、卒有鞏固陣地、絆馬阻子的作用,已方棋子如能佔據對方的兵線,就能予對方以壓力和威脅。
【九宮】
也稱“九宮禁區”。名詞,指棋盤上由斜交叉線構成的“ 米”字形方格。是將、帥、士活動的地區。如被對方車、兵佔據,就易發生危險。
【局面】
術語。指對局中某一階段雙方棋子頒的狀態,通常包括“ 先手”、“優勢”、“平穩”、“對攻”、“複雜”、“簡化” 、“均勢”等。
【對局評註】
在報刊或棋譜上,對比賽中一些著名棋手的實戰對局,用覆盤形式加以評述,分析雙方戰略戰術中的優劣得失,與各種攻防著法的變化,以供愛好者欣賞、借鑑、參考,從中汲取有益的經驗和技巧。
【覆盤】
也稱“復局”。術語。指對局完畢後,復演該盤棋的記錄,以檢查對局中著法的優劣與得失關鍵。一般用以自學,或請高手給予指導分析。如按照棋排演,類如覆盤,稱“打譜”或 “研閱棋譜”。
【棋譜】
用圖和文字記述棋局的書籍。按所記述的棋局排演,可參考吸收其著法,或探討研究名手的棋藝風格。
【先手】
術語。有二義:1、也稱“先走”。開局時的先走者。2、也稱“得先”。棋局形勢中的主動者。
【後手】
術語。有二義:1、開局時後者。2、也稱“失先”、“落後”。棋局形勢中的被動者。
【均勢】
也稱“並先”。術語。指對局中雙方局勢均衡,兵力相等。
【著】
術語。對局中輪到走棋的一方,把某個棋從一個交叉點走到另一個交叉點,或吃掉對方的棋子而佔領其交叉點,即為走了一著。
【回合】
術語。對局中,雙方各走一著,稱為一個回合。
【閒著】
也稱“停著”。術語。一種適宜於對局相持階段的著法。走子不起進攻作用,目的在於等待時機。
【強子】
術語。指車、馬、炮等戰鬥力較強的各類子。兵、卒須視形勢而定,一般以過河界的為強,在自界的為弱。
【吃子】
術語。對局中,輪到走棋的一方,把某一棋子從棋盤的這一交叉點走到另一交叉點而吃掉對方棋子,並佔領後一交叉點,稱為“吃子”。
象棋術語簡介
【將】 下一步準備吃掉對方將帥的著法。
【殺】 凡是走子企圖在下一步照將或連續照將,並可將死對方者,稱為殺。
【捉】 凡是走子後能夠造成在下一步吃掉對方某個無根子,稱為捉。
【打】 將殺捉等手段統稱為打。
【兌】 凡是走子可與同等子力互相吃去者稱為兌。
【攔】 走子阻擋對方棋子活動,不具備攻擊作用者,稱為攔。
【跟】 走子盯牽對方有根子,不具備攻擊作用者,稱為跟。
【閒】 走子性質不屬於將殺捉,統稱為閒。
【根子】 凡是有自己其它棋子保護的子力,稱為有根子,否則稱為無根子。
對局中出現雙方著法迴圈不變的重複局面。據以裁決這些局面的規則,稱為棋例。
【禁止著法】 常見有長將、長殺、常捉等
【允許著法】 常見有長兌、長攔、長跟、數打一閒等。在任何情況下,禁止單方面長將。
雙方均為允許著法或禁止著法,不變作和。
一方為禁止著法,另一方為允許著法,由前者變著。
一般情況下,允許將帥、兵卒常捉
【棄子】
術語。對局中,捨棄某一子,稱為“棄子”。常作為一種戰術。主動而有計劃的棄子,可得先而佔優勢或攻主局。
【勝勢】
術語。對局中,局勢大體已定,於勝利在望一方,稱為“勝勢”。
【絕殺】
術語。指對局,下一著要將死,而對方又無法解救。
【入局】
術語。一般指攻入對方陣地而能構成殺局的著法。常見於中局階段,多數為“棄子入局”。
【例勝】
術語。實用殘局結尾時,攻方可以必勝守方,稱為“例勝”。
【例和】
術語。實用殘局結尾時,守方對攻方可以弈成必和的棋勢,稱為“例和”。
【巧勝】
術語。指實用殘局結尾時,由於守方未能及時弈成例和的棋勢,被攻方乘機取勝,稱為“巧勝”。
【巧和】
術語。實用殘局結尾時,守方以巧著弈和攻方,稱“巧和”。
【馬】
棋子名稱。每方有兩。局中,每著走一直一斜,可進可退,俗稱“馬走‘日’字”。如果在一直處有其他棋子,即不能走過去。可越過河界,屬攻子類,力較強。開局時宜利用兵為其開道;中局和殘局階段,隨局勢的變化而有多種著法。因走法較為靈巧,且活動範圍較大,故有“八面威風”之稱。
【馬後炮】
術語。一方的馬與對方的將處於同一直線或同一橫線,中間隔一步,再用炮在馬後將軍,稱為“馬後炮”。是殘避或中局階段一種頗有力量的殺著。
【臥槽馬】
指進到底象前一格位置的馬。既可將軍,又可以抽車,是常見的一種兇著。
【炮】
棋子名稱。每方有兩個。對局中,在不吃子時,每一著可以直進、直退、橫走,不限步數;吃子必須隔一個棋子跳吃,俗稱“炮打子”。屬攻子類,為長兵器。常可聯絡各子,遙控對方,使已方前後左右呼應連貫,易成攻勢。開局著法四大類中,以炮局類為多。如中炮、過宮炮、斂炮等。開局和中局階段的進攻變化優於馬。殘局階段,雙方如無士、象,則炮不如馬。炮借士、象的力量可以攻守兼備:一車可勝馬、雙士而難勝炮、雙士。
【炮架】
也稱“炮臺”。術語。因炮必須一個棋子跳吃對方的棋子。利用已方或對方的棋子作為所隔的子,稱為“炮架”。
【空頭炮】
術語。一般指直線中炮,而對方有士礙將。針對中宮主將,輔以其他子力,構成多種多樣的攻勢,予對方以致命打擊。亦叫空心炮。
【重炮】
也稱“重疊炮”。術語。指一方雙炮重疊相連呼應,在同一條線上開展攻勢。如與單車聯用,則稱單車重炮。
【車】
棋子名稱。每方有兩個。對局中,每一著可以直進、直退、橫走,不限步數。屬攻子類,為長兵器。是攻子中力量最大的棋子。開局和中局階段,均為作戰主力。一般宜儘早出動,搶佔戰略要道。棋諺有“三步不出車,著棋容易輸”之說。
【直車】
術語。一方走“車一平二”或“車九平八”,以後從二路或八路兩直線出動,稱為“直車”。
【橫車】
術語。一方走“車一進一”或“車九進一”,以後橫向出動,稱為“橫車”。
【直橫車】
也稱“橫直車”。術語。一方雙車走“車一平二”與“車九進一”,分別從直線與橫線出動,稱“直橫車”。常用於五七炮和中炮盤頭馬等開局著法。
【過河車】
術語。一方走平炮上馬後,出直車過河界到對方上二路兵線,稱為“過河車”。常可起抑制對方和加快已方進攻速度的作用。
【巡河車】
術語。一方平炮上馬後出直車控制已方河界線,稱為“巡河車”。
【過門】
術語。走一步棋,既對對方含有某種逼迫性,又可順勢搶先一步。
【河界線】
名詞。棋盤中間未畫直線的空白地帶稱為“河界”,構成河界的兩條橫線即為“河界線”。
【中線】
名詞。棋盤中第五條直線。是有關將、帥安危的生命線,亦為雙方必爭的戰略要點。對局時,須力爭控制該線,使之不被對方棋子侵入或牽制。
【肋道】
也稱“兩肋線”,名詞。棋盤中的第四、第六條直線。因在中線將位左右,形似人體的兩肋,故名。均為對局雙方攻守的要道線,控制肋道,應以對方上士的動向為進攻目標。
【兵線】
也稱“卒林”。名詞。棋盤中靠近河界線的第一條橫線,供雙方置兵、卒。兵、卒有鞏固陣地、絆馬阻子的作用,已方棋子如能佔據對方的兵線,就能予對方以壓力和威脅。
【九宮】
也稱“九宮禁區”。名詞,指棋盤上由斜交叉線構成的“ 米”字形方格。是將、帥、士活動的地區。如被對方車、兵佔據,就易發生危險。
【局面】
術語。指對局中某一階段雙方棋子頒的狀態,通常包括“ 先手”、“優勢”、“平穩”、“對攻”、“複雜”、“簡化” 、“均勢”等。
【對局評註】
在報刊或棋譜上,對比賽中一些著名棋手的實戰對局,用覆盤形式加以評述,分析雙方戰略戰術中的優劣得失,與各種攻防著法的變化,以供愛好者欣賞、借鑑、參考,從中汲取有益的經驗和技巧。
【覆盤】
也稱“復局”。術語。指對局完畢後,復演該盤棋的記錄,以檢查對局中著法的優劣與得失關鍵。一般用以自學,或請高手給予指導分析。如按照棋排演,類如覆盤,稱“打譜”或 “研閱棋譜”。
【棋譜】
用圖和文字記述棋局的書籍。按所記述的棋局排演,可參考吸收其著法,或探討研究名手的棋藝風格。
【先手】
術語。有二義:1、也稱“先走”。開局時的先走者。2、也稱“得先”。棋局形勢中的主動者。
【後手】
術語。有二義:1、開局時後者。2、也稱“失先”、“落後”。棋局形勢中的被動者。
【均勢】
也稱“並先”。術語。指對局中雙方局勢均衡,兵力相等。
【著】
術語。對局中輪到走棋的一方,把某個棋從一個交叉點走到另一個交叉點,或吃掉對方的棋子而佔領其交叉點,即為走了一著。
【回合】
術語。對局中,雙方各走一著,稱為一個回合。
【閒著】
也稱“停著”。術語。一種適宜於對局相持階段的著法。走子不起進攻作用,目的在於等待時機。
【強子】
術語。指車、馬、炮等戰鬥力較強的各類子。兵、卒須視形勢而定,一般以過河界的為強,在自界的為弱。
【吃子】
術語。對局中,輪到走棋的一方,把某一棋子從棋盤的這一交叉點走到另一交叉點而吃掉對方棋子,並佔領後一交叉點,稱為“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