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途美BatonMe

    在滿清統治的近300年間,一共冊封過二十八位皇后,其中能在清朝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一筆的,當數有“開國太后”之稱的孝莊文皇后。

    她是皇太極永福宮的莊妃,是少年天子順治帝福臨的生母,是康熙大帝玄燁的祖母,她與清初三代帝王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她那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她與攝政王多爾袞之間的恩怨情仇,都成為了後世清史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今天就讓我們從對孝莊文皇后畫像的分析開始,一起探討“孝莊太后下嫁”之謎。

    孝莊文皇后的便服畫像

    孝莊文皇后坎坷傳奇的生平概況

    孝莊文皇后,本名布木布泰,來自蒙古顯赫的博爾濟吉特氏家族。她一生崇尚簡約自然,正如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孝莊文皇后的便服畫像”所見,畫中人福相滿面,身穿簡樸長袍,手拿佛珠,全身上下沒有佩戴任何珠寶首飾,目光堅定地安坐於龍椅之上。

    然而,與質樸低調的生活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她那精彩絕倫的華麗人生。

    孝莊文皇后機智果敢,擅長謀略。她13歲嫁入後金皇族,封為皇太極的莊妃,一生輔佐過順治與康熙兩代帝王,卻兩度拒絕垂簾聽政,恪守本分而不貪戀權位。康熙即位時受封為“太皇太后”,享有朝野服膺的無上尊榮。

    孝莊是清史上唯一由皇上親封的太皇太后

    皇太極的猝死,把孝莊推上了歷史的大舞臺

    公元1643年9月21日,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猝然駕崩,時年52歲,可謂英年早逝。因其生前並無指定皇位繼承人,朝局立馬出現諸王覬覦大位的暗湧,並很快形成了以皇太極之弟多爾袞為首與以皇太極長子豪格為首的兩派勢力的正面衝突。

    多爾袞與豪格各自手握重兵,勢均力敵、伯仲難分,清廷面臨著內部分裂的危機。為避免自相殘殺、傷及國運,各權勢集團經過一番權衡,最終決議由皇太極年幼的皇九子福臨繼承大統。

    多爾袞擁立福臨登基並受封為攝政王

    不滿六歲的福臨登上了皇位,改年號為順治,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封攝政王,共同輔佐幼主。數月後,多爾袞率軍入關,一舉佔領了大明首都順天府,成為清朝開國史上最具決定性的關鍵人物之一。

    多爾袞帶領滿清入主中原,因功勞赫赫而獨攬大權。隨著其權勢的與日俱增,王權逐漸凌駕於皇權之上。身為順治生母的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為了確保兒子能順利長大親政,不得不以孝莊太后的身份投入到朝堂斡旋與權力鬥爭之中。正因如此,“孝莊太后要下嫁攝政王多爾袞”的傳言成為全天下最大的緋聞,並迅速傳遍了民間。

    “太后下嫁”成為眾多影視作品的題材

    “太后下嫁”究竟是虛構猜度還是確有其事?

    “太后下嫁”贊同論

    春官昨進新儀注 大禮恭逢太后婚

    ——出自明朝遺臣張煌言

    贊同“太后下嫁”觀點的人們認為,上述詩句是最為直接的證據,記述的正是“當多爾袞的王妃病死後,舉行了隆重的孝莊太后下嫁大典”一事。

    首先,從朝政形勢上分析。

    皇太極駕崩時順治小皇帝才6歲,而當上了太后的孝莊也才31歲,孤兒寡母面對大清江山可謂獨力難支。要解開困局,最便捷有效的辦法就是委身於小叔子,即軍政大權的實際掌權者睿親王多爾袞。

    清世祖順治,愛新覺羅·福臨

    其次,從滿族的婚嫁風俗來分析。

    “收繼婚”即兄收弟媳、弟娶兄嫂、子繼父妾,是滿蒙傳統的婚嫁習俗。孝莊寡居時才31歲,正值盛年,下嫁給比自己年長1歲即32歲的多爾袞也是在情理之中。

    再次,從權威的檔案資料中分析。

    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儲存的清宮檔案中,在涉及多爾袞的記載時,多次直接出現“皇父攝政王”的稱謂,從而推斷出只有孝莊太后下嫁給了多爾袞,多爾袞才能稱得上是順治的“皇父”。

    關於多爾袞的皇父攝政王喪儀合依帝禮詔

    最後,從順治對多爾袞的殘酷清算來分析。

    多爾袞一生“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但在其39歲意外暴斃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遭到了殘酷的清算。剛親政的順治帝宣佈了多爾袞的十四大罪狀,褫奪其一切封號,還要對其挖墳掘墓、削首鞭屍。

    順治何能忍心對為他打下了大半江山的親叔叔如此恨之入骨呢?民間普遍認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正是順治對多爾袞當年逼迫孝莊太后下嫁的一番瘋狂報復。

    《清世祖順治皇帝朝服像》

    “太后下嫁”否定論

    持反對意見的一派則認為,張煌言的詩是文學作品,有想象誇張的成分,不足為憑;同時,針對“皇父攝政王”稱謂的檔案記載也提出了有力辯駁。

    經考證,在古代就出現過兒子稱某男子為父,但其母並未嫁給該男子的現象。譬如西周的姜子牙,呂氏名為“尚”,因大功於伐紂建周,而被周武王拜為“尚父”,以示對其無上的尊崇。

    由此及彼,以順治的口吻稱多爾袞為“皇父”是效仿了周武王尊姜子牙為“尚父”和齊桓公尊管仲為“仲父”,這僅僅是君主對重臣的尊稱,而不是“太后下嫁”一事的明證。

    藏北京大學的《清太后下嫁攝政王辨正》

    “太后下嫁”延伸出的“昭西陵”選址之迷

    中國古人講究夫妻合葬,按照清代的喪葬制度,皇帝和皇后一定要同陵同穴。然而孝莊文皇后的昭西陵卻與皇太極的昭陵遠隔千里,且建在清東陵區大門外一旁,難道孝莊真的屈尊下嫁給了攝政王多爾袞,而清朝皇室就讓她千秋萬代為子孫看守陵門充當警衛,以示懲處?

    據“太皇太后遺詔”記載,孝莊在彌留之際對孫子康熙留有遺願,意思是一方面太宗(即皇太極)與孝端皇后合葬的陵寢奉安已久,卑不動尊;另一方面孝莊自己又對順治與康熙父子倆有萬般不捨,因此囑咐康熙無需對關外的昭陵大動土木,而是在順治的孝陵四周為皇祖母安陵即可。

    位於瀋陽的皇太極陵寢清昭陵

    孝莊的遺言讓身為孫子的康熙皇帝十分為難:若遵照太皇太后遺言就要違背祖制;若依祖制行事又要違背太后遺言。康熙終不得法,只能把孝莊文皇后安葬之事一拖再拖,直到35年後康熙駕崩雍正繼位,孝莊文皇后的陵寢難題才得到比較徹底的解決。

    陵寢的命名和位置,反映了後世子孫對孝莊的尊崇

    雍正二年,清廷上下一致認為孝莊文皇后梓宮停放的“暫安奉殿”“……至今三十餘年。聖祖仁皇帝福壽康寧,四海生民樂育,誠稀有之吉兆,允宜定為陵寢。”於是孝莊文皇后在暫厝37年後,即雍正三年年底,得以“永安”於今河北遵化的清東陵旁,稱“昭西陵”。

    位於河北遵化的孝莊文皇后陵寢昭西陵

    為什麼順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都沒有把方位用於命名內,而孝莊文皇后的陵寢要稱為“昭西陵”呢?

    根據清朝陵寢制度,皇后陵寢需根據其夫陵名來命名。陵名首字用其夫陵名的第一個字,第二個字根據皇后陵位於夫君陵的相對方位而定。清代陵寢都是尊者坐北朝南,所以皇后陵只能建在皇帝陵的東面或西面。

    “昭陵”就是清太宗皇太極的陵寢,位於盛京(今瀋陽),在方位上相對而言,孝莊文皇后的陵寢在昭陵之西,所以稱為“昭西陵”。由此可見,清朝皇室後世明確表態,孝莊文皇后陵寢與昭陵為同一個體系,孝莊文皇后是從屬於太宗皇帝的皇后。

    昭西陵因人為與自然因素遭到嚴重的破壞

    為什麼昭西陵要建在清東陵陵區的南面,“擱置”在風水牆外的大紅門左側呢?

    因為清東陵以順治帝福臨的孝陵為主陵,已處於陵區內至高無上的尊位。如果將昭西陵建在清東陵風水牆內,無論建在何處,都將卑於其子,明顯悖於禮法。

    同時根據清代祭祀禮儀,謁陵拜祖須從輩分最高的陵寢開始。孝莊文皇后的輩分高於清東陵的所有帝后,而昭西陵建在清東陵大紅門的左側,正是使得晚輩謁陵時能先從昭西陵開始。

    孝莊文皇后,身處皇權真空的特殊歷史時期,雖只是後宮的一名女性,但能以超越性別的政治家氣魄力挽狂瀾於既倒;她輔佐了兩代帝王,心有雄才大略卻能淡泊名利、黜奢崇儉,可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女性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伽喱雞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