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海中的一條小魚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相對論是兩個層次的理論。

    萬有引力定律就像一個梯子的下面幾級,比較接地氣,指導了人類幾百年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而廣義相對論是梯子的上面幾級,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但我們爬梯子必須先踩在下面幾級才能攀爬到上面。

    因此牛頓的萬有引力為愛因斯坦的高層梯子奠定了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愛因斯坦的上層梯級就成了空中樓閣,虛無縹緲。

    傳說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是樹上的蘋果砸到頭上砸出來的,這當然是閒扯,但現在愛因斯坦發現了梯子的上面幾級,就能夠爬到樹上把蘋果摘下來,解剖蘋果發現了更深層次的秘密。

    說白了,就是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比萬有引力定律站得更高,指導意義更深遠。

    但牛頓的萬有引力這個基礎打得很牢很穩,至今依然閃爍著灼灼光芒。

    萬有引力是迄今人類發現最基本的四種力中的一種力,也是最早發現的一種力。

    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其表示式為:F=GMm/r²

    式中,F表示萬有引力值,G為引力常數(6.67x10^-11N·m²/kg²),M和m為引力相互作用的大小物體,r為M和m的距離。

    這個定律說明了引力的大小與兩個相互吸引的物體質量乘積成正比,與兩個物體距離平方成反比。特別要說明的是,距離是指兩個物體質點的距離,而不是表面距離。

    人們根據這個定律,能夠計算出地球等天體的引力,才能計算出環繞速度、脫離速度和逃逸速度,從而讓火箭能夠飛出地球大氣層,或環繞地球飛行,或飛往月球,或飛出地球引力圈甚至太陽的引力圈。

    在地球上,環繞速度為每秒7.9公里,脫離速度為每秒11.2公里,逃逸速度為每秒16.7公里。

    所謂環繞速度就是一個與地球引力抗衡的速度,達到這個速度既逃脫不了地球引力,又不會被地球引力拉拽下來,就成為地球人造衛星。

    因為引力隨著距離平方成反比,因此衛星在不同的高度,所需的速度就不一樣,越高速度就越慢。

    其關係式為:GM/r=v²

    式中,G為引力常數,M為地球質量,r為人造天體與地心的距離(軌道高度+地球半徑),v為速度。

    脫離速度實際上就是地球的逃逸速度,在地球上發射飛船,只要達到了這個速度,就能夠逃離地球引力,飛往其他行星;而所謂逃逸速度,實際上是在地球上發射人造天體逃出太陽引力的速度。

    太陽是個龐大的星球,在其表面的逃逸速度為617.7公里/秒,但引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在地球這個位置加上地球本身的公轉速度只需要46.7公里/秒的速度,就能夠逃離它的引力,地球公轉速度為每秒約30公里,因此利用這個動能,發射只需要增加16.7公里就能夠逃離太陽系。

    這就是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引申出來的三個宇宙速度。環繞速度被稱為第一宇宙速度,脫離速度被稱為第二宇宙速度,逃逸速度被稱為第三宇宙速度。

    牛頓雖然聰明,對萬有引力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沒有悟出其根源。

    這個萬有引力是怎麼產生的呢?其是怎麼出現的呢?牛頓往前再走一步,大概就沒愛因斯坦什麼事了。

    當然愛因斯坦之所以能夠揭示出萬有引力的本質,也並非比牛頓聰明,而是經歷了幾百年一代代科學家的前赴後繼,已經得出了很多新的發現和理論。

    愛因斯坦相對論成果,就是在學習總結前人的很多發現和理論基礎上得到昇華的。

    愛因斯坦的時空理論認為:質量才是引力的根源,凡有質量的物體,都會產生引力。小到一個原子,大到一個星球,都有萬有引力作用。

    質量怎麼導致了引力呢?原來質量會對時空造成擾動,就像一個石頭丟進水裡,就會對周圍的水造成擾動。

    看不見摸不著的時空就像水遍佈宇宙的任何角落,所有的物質都在時空中存在和執行。

    這些物質在時空中,質量越大,導致的擾動就越大。

    這種擾動有點像漩渦或陷阱,每個大大小小的物質都會在自己周圍全方位造成漩渦或陷阱,質量越大,漩渦陷阱就越大越深。

    物體靠近時就會相互掉進對方的陷阱,看起來就是兩個物體的相互吸引;小的物體經過大物體附近,就會掉進大物體的陷阱,看起來就是大物體對小物體吸引。

    有人用繃緊的床單,上面放大大小小的球體,會把床單壓出一個個凹陷,兩個附近的球體就會滾到一起。這種質量與時空關係比喻有一定道理,但並非完全如此,還需要發揮全方位的空間想象力,才能夠理解。

    這就是萬有引力的根源和本質~質量導致的時空彎曲。

    時空彎曲效應與引力定律的結論是一致的,與質量成正比,與距離平方成反比。

    但愛因斯坦的理論觸及了時空的根本,因此預言了很多現象,如時空彎曲、黑洞、引力透鏡、引力波等等,這些都被後來的科學觀測發現所證實。

    愛因斯坦相對論認為質量導致的時空彎曲,不僅僅會發生萬有引力現象,還會導致時間膨脹。

    空間彎曲是萬有引力的根源,時空彎曲是時間膨脹的根源。

    因此,愛因斯坦的發現不但揭示了萬有引力的本質,還在更高層次揭示了宇宙的本質。

    這個本質就是在我們宇宙,時間、空間、物質是三位一體的,物質運動變化,必然帶來時間和空間的變化。

    在我們四維時空,空間和時間是運動著的物質存在形式,空間是物質的廣延性,時間是物質運動變化的標記,它們都是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三者相互相成缺一不可,與宇宙共存亡。

    有了這個基本認識,宇宙中的一切變化都離不開這三位一體的相互作用,這就是相對論闡述的內容。

    因此,相對論認為,時空是相對的,隨著物質運動變化,時空也會發生變化。

    時空扭曲或彎曲,就是這種變化的表現。

    導致時空變化的有兩個因素,一個是速度,一個是引力。

    狹義相對論認為,速度會使時間變慢,空間變短,當運動速度達到光速時,時間停止,空間為零。這就是速度的尺縮鐘慢效應,表示式為:t"=t/√[1-(v/c)²]

    式中,t"是速度時間膨脹效應值,t是低速系觀測者第一個時鐘時間記錄,v是第二個時鐘相對第一個時鐘的移動速度,c為光速。

    廣義相對論認為,引力越大時間越慢,當引力達到極端時,空間無限彎曲(黑洞),時空消失。這就是引力的時間膨脹效應,表示式為:t"=t√(1-2GM/rc²)

    t’為引力時間膨脹效應值;t為低引力慣性系觀測者時間流逝值;G為引力常數;M為天體質量;r為天體半徑;c為光速。

    上述公式說明速度和引力達到極限時,時空歸零了,在走向極端的過程中,時空會線性變化。

    透過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人們知道了一切事物不但受到萬有引力影響,還會受到時空膨脹的影響,這樣火箭飛上天就不光是要考慮三個宇宙速度了。

    現代航天如果沒有相對論指導,發射的深空遠航飛船就會不知所蹤。

    三個宇宙速度只能夠飛出地球,但要飛到那裡去,怎麼遙感和定位,就需要相對論來調整了。

    比如GPS衛星定位系統,由於衛星在2萬公里高空執行,引力比地球表面要小,時間就會快一些;而衛星又以每秒約4公里速度執行,時間又相對比地表要慢一些。

    根據測算,GPS導航衛星引力影響導致時鐘快了千億分之五十三,而速度導致的時間變慢為千億分之八,這樣裡外一折,衛星時鐘比地表時鐘快了千億分之四十五。

    這個影響看起來很微小,我們上下班差這點時間根本感覺不到,但導航定位系統如果不按照相對論效應調校好天上與地面的時鐘,定位和導航就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本來想開著個車導航去廣東,結果去了廣西。

    根據相對論效應制作製作了一個修正程式,就能夠讓GPS衛星與地表時鐘一致,這樣才能夠使導航定位精準到位。

    由此,人類在發射飛往遙遠空間的探測器和飛船時,根據飛行軌跡和途徑的天體,定位導航系統都要進行相對論調校,否則就無法到達遙遠的目標,甚至定位和通訊都無法進行。

    科學就是這樣站在一代代科學家的肩膀上,或者說在一代代科學家建造的梯級上攀升的,越攀越高,從刀耕火種的泥土的基礎上,現在已經小可窺夸克粒子的奧秘,大可觀星系天體之宏遠,下可達馬裡亞納海溝,上可踏月亮摘星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獸世界書架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