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鬧鈴不響了

    你好,最好不要吃,特別是病死的禽畜,因為不是很清楚是怎麼病死的,我們也不可能為了吃它而去化驗!而且有的病是人畜共患的,比如禽流感,口蹄疫,等等,還有,把內臟去掉也沒太大的作用,因為如果是病死的禽畜,那麼肉裡有一定會有病毒潛伏的,雖然大部分的病毒可以透過高溫處理消滅!但是小心使得萬年船,不要為了一己私利或者貪便宜導致疾病纏身,這在國外叫做食源性疾病,在中國這叫做病從口入! 還是給你看看詳細資料好了! 近幾十年來,人畜共患傳染病在全世界呈多發趨勢,原有的人畜共患傳染病沒有減少,新的人畜共患傳染病又不斷髮生。

    在近30年中,已經確定了30多種新的人類病原體,其中,大多數是新發現的動物源性人畜共患的病原體,造成了嚴重的公共衛生後果。

    在歐洲國家,原有的彎曲菌、產志賀樣毒素大腸桿菌(V了EC)、沙門氏菌等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仍然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

    在全世界,由細菌引起的食源性人畜共患的感染也是人體腸道疾病最常見的原因。

    其中,沙門氏菌和彎曲菌佔所有報告與細菌有關的食物中毒的90%以上。

    據估計,在全世界的發達國家,每年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受食源性疾病的影響。

    其中大多數被認為是由人畜共患的病原體引起的。

    還有預測,在歐洲,每年將約有1%的居民感染彎曲菌,基於上述的一些原因,並遵照歐盟“動物源性人畜共患疾病的指令”(2003/99/E(:指令)。

    1 人畜共患傳染病的主要病原體 1.1 彎曲菌 彎曲菌屬特別是空腸彎曲菌(Campvlobater訶uni)是引起人類急性腸炎和腹瀉的一個重要病原菌,彎曲桿菌病的急性健康影響包括嚴重腹痛、發燒、噁心和腹瀉。

    對人類的健康構成了比較嚴重的威脅和危害。

    在2006年,彎曲菌病是歐盟報告最多的人的動物源性人畜共患疾病,共有1.75561例。

    比2005年有小幅度降低。

    彎曲菌是在新鮮的家禽肉中最常檢出的細菌,發現平均有35%的樣品呈現陽性。

    在活家禽、豬和牛也常發現彎曲菌。

    1.2 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最常見的致病菌,沙門氏菌病的症狀主要為發燒、頭痛、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

    沙門氏菌屬食物中毒一般多由鼠傷寒沙門氏菌、腸炎沙門氏菌和豬霍亂沙門氏菌等所引起。

    沙門氏菌是2006年佔第二位報告最多的動物源性人畜共患傳染病的病原體,共有160649人感染的病例,與過去3年發生的病例數比較,在統計學上有顯著的降低。

    沙門氏菌最常見於新鮮的家禽肉和豬肉,分別佔所發現陽性樣品的536%和1.0%,在動物中檢出沙門氏菌最常見的是家禽肉與過去幾年比較.產蛋母雞及其繁育雞群的沙門氏菌流行率有顯著降低.被認為是反映了採取的控制措施獲得成功。

    但是.在肉雞群沒有見到類似的趨勢。

    1.3 耶爾森氏菌和VTFEC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是可以引起急性胃腸炎型食物中毒的病原菌。

    為人畜共患病。

    耶爾森氏菌感染人的病例數從2005年的9533例降低到2006年的8979例。

    在動物體中.主要是在豬體內發現耶爾森氏菌。

    產Vero細胞毒素大腸桿菌(VTEC)又稱為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

    可以引起出血性結腸炎.主要血清型為O157:H7,為人畜共患的病原菌。

    與2005年3217例比較.2006年共有4916例得到證實的V7EC病例.統計學差異顯著.而2004年有4085例登記的病例.表明從2004年起有降低的趨勢。

    2005年與2006年的差異主要是由於來自捷克的1558例報告或佔增加病例的920k,。

    2005年捷克沒有報告病例。

    來自動物部門的資料表明.主要是從牛及其製品中檢出VTEC。

    1.4 李氏桿菌 李氏桿菌病是由單核細胞增生性李氏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

    與2005年的1427例比較.2006年李氏桿菌病的病例數增加到1583例。

    此外.在過去的5年中.歐洲的李氏桿菌感染率表現為在統計學上有顯著的增加.由於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高死亡率.李氏桿菌病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食源性人畜共患疾病。

    對於免疫功能不全的人、孕婦和年齡小於4周的新生兒是一個重大的風險因素.在2006年.與食源性李氏桿菌病暴發有關的平均死亡率為14.2%。

    與過去的幾年一樣。

    2006年.李氏桿菌最常見於即食水產食品中.其次是乳酪和其他即食食品。

    2 其他人畜共患病的發展趨勢 結核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疾病.在全世界範圍內造成成年人死亡居於首位。

    牛結核病是由牛分枝桿菌引起的.流行遍佈全世界。

    歐洲牛結核病的流行率最高時曾達50%。

    與2005年相比.牛結核病的發生略有增加。

    布氏桿菌病是由布氏桿茵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病.主要是由於接觸患病的動物和綿羊、山羊、豬、牛等的面板、粘膜及消化道分泌物而感染.人感染布氏桿菌後會長期發熱、多汗和頭痛,並引發一系列其他疾病.2006年。

    牛和羊/山羊布氏桿菌病的發生減少.有一個成員國沒有發生。

    共報告了1033例人感染布氏桿菌的病例。

    主要是發生在存在動物布氏桿菌病的國家. 兩種動物源性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疾病是旋毛蟲病和棘球蚴病.旋毛蟲病是由於旋毛蟲寄生於人體所致的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蟲幼蟲包囊的豬肉或動物肉類而感染。

    棘球蚴病亦稱包蟲病.是由數種棘球絛蟲的幼蟲一一棘球蚴寄生於綿羊、山羊、馬、豬、駱駝及人的肝、肺等臟器組織中所引起的一種嚴重的人畜共患疾病.2006年.分別造成了231和458人的病例。

    這些寄生蟲主要是分離自野生動物。

    在2006年.沒有人的狂犬病病例報告。

    而在動物.大多數狂犬病感染髮生在波羅地海國家和一些東歐國家。

    3 食源性疾病疫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凡是透過攝人食品而進人人體的病原體.使人體罹患的感染性疾病或中毒性疾病.稱之為食源性疾病.即以往所說的“食物中毒”.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食源性疾病都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和曰益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在2006年,在歐盟各成員國中共報告了5710例食源性傳染病暴發.雖然沙門氏菌是這些暴發最常見的原因.但是。

    食源性病毒首次成為第二位最經常發生的致病原因.推測在過去的幾年中由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發的數量可能被嚴重低估。

    大多數報告的食源性沙門氏菌暴發都與雞蛋有關.其次肉是最常見的來源. 4 抗生素耐藥性 發現來源於家禽肉、活家禽和豬的彎曲菌分離物對環丙沙星有高水平的耐藥性.其比例從30.6%到56.7%.環丙沙星是治療人彎曲菌病的首選抗生素.因此.對這種抗生素有這樣高水平的耐藥性可能制約治療人的選擇.大多數來源於人的腸炎沙門氏菌分離物對所有被檢測的抗菌藥物都完全敏感。

    與2005年比較.對萘啶酸、氨苯磺胺和氨苄青黴素的耐藥性分別增加了14.8%、8.0%和8.1%。

    對環丙沙星的耐藥性在歐盟國家仍處於較低的水平(0.6%)。

    鼠傷寒沙門氏菌分離物對環丙沙星的耐藥性為O.7%.萘啶酸是對氟喹諾酮類抗生素(如環丙沙星)耐藥性增加的一個指標。

    抗菌劑類藥物被視為對治療人的病例是極為重要的。

    5 調查報告的主要結論 2006年的調查報告再次確定了彎曲菌和沙門氏菌是歐洲兩種最常見的人的動物源性人畜共患傳染病的病原菌.儘管2006年報告的發生次數比前幾年有所減少.但是。

    這兩種病原菌在所有動物源性人畜共患傳染病中仍佔絕大多數,並且認為。

    沙門氏菌仍是報告食源性傳染病暴發最常見的原因.但由病毒引起的食源性傳染病暴發出現上升趨勢。

    李氏桿菌病例也呈增加趨勢.李氏桿菌最常見於即食水產食品和乳酪。

    旨在降低動物源性人畜共患傳染病危險的控制方案在過去證明是有效的.但這份報告也證實.目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達裡雅布依是個怎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