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G超會玩濤哥

      尖銳溼疣(condyloma acuminata)又稱之為尖圭溼疣、生殖器疣、尖銳疣、性病疣。是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HPV)而引起的一種表皮瘤樣增生。HPV尚未在體外培養成功,人類為其唯一宿主。HPV之1、2、6、11、16、18、31、33、35型(最常見的是6、11型)均可透過面板粘膜的細微損傷而侵犯該部,經過一定的潛伏期(多為1-6個月,平均3個月)而出現臨床表現。  近年來,本病的亞臨床感染(無肉眼可見的增生物,醋酸白試驗陽性,組織有病理變化)、潛伏(隱性)感染(醋酸白試驗陰性,組織無病理變化,但有病毒存在)以及尖銳溼疣與生殖器癌(主要是宮頸癌)的關係日益受到重視。儘管本病可以透過自身接種,也可以透過其它接觸途徑感染,但絕大多數仍為性傳播所致。  

    二、診斷要點

    (一) 臨床特點 好發於外生殖器、肛門以及包皮繫帶、會陰、陰蒂、宮頸、陰道等處,亦有尿道口、尿道、直腸、口腔、乳頭、臍窩、腹股溝以及趾間、膀胱、輸尿管部位受累的報告。本病基本的損害為淡紅色、灰白色或淡褐色和柔軟的增生物,少數表面角化較明顯。  增生物大小不一,單個或群集分佈,表面呈分葉或棘刺狀,溼潤,基底較窄或有蒂,陰莖體部可見基底不窄的“無蒂疣”,陰道損害可為扁平疣狀。由於皮損排列分佈的不同,外觀上常表現為顆粒狀、線狀、重疊狀、乳頭瘤狀、雞冠狀、菜花狀、蕈狀等不同形態。有報告,由於發現巨大型溼疣伴有其下方組織的破壞,故稱之為“疣狀癌”,認為系一低分化的鱗癌。  部分溼疣也有惡變的可能。尖銳溼疣常無自覺症狀,易擦之糜爛出血,少數病人有疼痛及瘙癢,肛門、直腸、陰道、子宮頸尖銳溼疣可有疼痛、性交痛,區域性分泌物或白帶增多,若繼發感染,分泌物增多或清洗不夠,可伴惡臭。在妊娠期或區域性異常分泌物增多或伴有其它炎症時,可促使疣體增殖。  有的溼疣在妊娠末期或分娩後可自然縮小以至消退。

    (二) 組織病理 損害呈乳頭瘤樣增生,棘層肥厚,棘細胞上層及顆粒層內可見空泡化細胞,細胞胞體較大,有一圓形、深染的核,在核膜與胞膜間有絲狀物相連而呈“貓眼狀”。真皮乳頭血管擴張,血管周圍少許以淋巴為主的浸潤。  

    三、診斷與鑑別診斷

    本病根據皮疹特點、發病部位、發展情況結合可能詢及的接觸史,一般診斷不難。亞臨床感染可單獨或與典型損害並存,可用醋酸白試驗或甲苯胺藍試驗幫助診斷。對於潛伏感染可用原位雜交或聚合酶鏈式反應(PCR)證實。需要與之相鑑別的病常見的有下述幾種:

    (一) 扁平溼疣 為表現扁平的潮溼的丘疹,常常融合,基底不窄,可找到梅毒螺旋體,梅毒血清學陽性。  

    (二) 女陰假性溼疣 又稱女陰尖銳溼疣樣丘疹,多見於青壯年。皮疹位於兩側小陰唇內側面,為群集不融合的魚籽狀或息肉狀小丘疹,觸之有顆粒感或柔軟感,淡紅色,較潮溼,一般無自覺症狀,有的有輕度癢感。

    (三) 陰莖珠狀丘疹 多見於青壯年,為冠狀溝部珍珠狀半透明丘疹,白色、淡黃或紅色,呈圓錐狀、球狀或不規則狀,沿冠狀溝排列成一行或數行,甚或包繞一圈,無明顯覺症狀。  

    (四) 鮑溫樣丘疹病 皮疹常由多個色素性丘疹組成,也可單個出現,散在分佈或有群集傾向,排列成線狀或環形,嚴重可融合成斑塊,發展緩慢(數月或數年),本病為原位鱗癌,或由尖銳溼疣發展而來。本病女性稍多,分佈部位主要在大小陰唇、肛周。

    (五) 皮脂腺異位症 丘疹在粘膜內,無重疊生長,多為淡黃色。  

    (六) 皮脂腺增生 淡黃丘疹,無蒂,無棘刺,無重疊,無融合。

    (七) 繫帶旁腺增生 包皮繫帶兩側成對排列的皮色或淡紅色丘疹,有的表面可見輕度棘刺狀。丘疹基底不窄,粟粒或針頭大,無明顯自覺症狀。

    (八) 傳染性軟疣 單個不融合的皮色半球形丘疹,周圍光滑,中央有臍凹,可擠出軟疣小體。  

    三、治療

    由於本病有一定自限性,同時有治療後易於復發,而且目前尚無**HPV的方法,因此,儘管治療方法較多,但是以去處區域性增生性疣為主,在選擇時仍以有效、簡便、安全、不引起疤痕為基本原則。對於亞臨床感染區,可在醋酸白試驗的指示下,可同時按治療臨床感染的方法治療;對於潛伏感染,是否治療或如何治療?還沒有統一的觀點。  另外,對性伴及可能伴發的其他性病,也要及時有效地診治,有人觀察到合併其他性病的尖銳溼疣患者,複發率較高,另外採取防護措施以免傳給他人。

    (一) 區域性治療

    為目前最常採用的方法,療效較肯定,若恰當地採用聯合療法,可取得更滿意的療效。

    1、0。   5%鬼臼毒素酊(商品名:尤脫欣、疣敵)可抑制表皮細胞有絲分裂,並引起組織壞死,且副作用小。用藥前清洗患部,擦乾,每日塗藥2次,3天為一療程,重複用藥需間隔4天或4天以上。國內報道第一療程治癒率為54。8%,第二療程治癒率為32。1%,第三療程治癒率為13。  1%,主要副作用為區域性輕度紅斑、水腫、糜爛、和疼痛。

    2、10%~25%足葉草脂安息香酊(或乙醇液)作用機理同鬼臼毒素,但刺激性大,可致全身吸收毒性反應。塗藥前需用凡士林防護正常面板粘膜,塗藥後2小時用肥皂水清洗患部,每週1次,每次用量應限於0。  5ml以下,用藥面積小於10cm平方。孕婦及小兒禁用。

    3、5% 5一氟尿嘧啶(5-FU) 透過阻斷脫氧尿甙酸合成胸腺嘧啶甙酸的甲基化而阻斷DNA合成,抑制病毒的複製。區域性塗擦軟膏、乳膏或用不透水膠布封貼,24小時換用一次,連用4周,同時注意保護正常面板。  用於治療男性尿道內疣時待膀胱排空後用噴管注入霜劑12ml或用棉棍塗布,每日4次,治療後擴張尿道以免粘連。用於陰道溼疣時將5%藥液浸溼紗布,塞入陰道,2小時取出。

    4、 25%~50%三氯醋酸溶液 有化學性剝脫、止血和收劍作用。每日1次,連用4~6天,間隔1周可再用。  藥液只能塗於疣體,並用滑石粉或碳酸氫鈉粉去除未發生反應的酸液。

    5、 3%酞丁胺軟膏 係一種a一醛酮縮硫脲衍生物,對病毒性面板病有滿意療效。每天外用2~3次,4週一療程。

    6、 5%無環鳥苷軟膏 抑制病毒DNA的複製。每天3次。

    7、 素高治膚(solcnderm) 系一含硝酸、醋酸、乳酸、草酸等多種酸的複合外用製劑。  用塗棒點於整個疣體1-3次,至變成灰白色或微黃色,3-5天覆查,可重複1次。

    8、 複方香葉天竺葵油 系一含香葉天竺葵和鴉膽子等多種中藥揮發油和提取物,具有對疣組織的剝脫和刺激作用。每日塗藥3次,注意保護周圍正常面板粘膜,2周為一療程,隔1周可再用1療程。  

    9、 二硝基氯苯(DNCB) 透過致敏激發區域性的遲髮型超敏反應。用後區域性燒灼感和溼疹樣反應較重,且可能有潛在的致癌性,故要慎用。有作者推薦與鐳射等聯合使用,獲較滿意效果。

    (二) 物理療法

    1、 鐳射 利用其熱效應,使病變組織因高溫而氣化。  注意不要過度治療,否則易致疤痕形成。CO2鐳射可用於治療任何部位的疣。Rb-YAG鐳射對尿道近端2/3部的疣及一些粘膜部損害尤為適用。有人在用CO2鐳射治療尖銳溼疣的同時,採用CO2鐳射淺表凝固法處理亞臨床感染病灶以及疣體周圍2cm的範圍,可減少尖銳溼疣復發。  

    2、 電燒灼或電乾燥 使細胞變性、壞死,以清除疣體,帶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或接近肛門邊緣的疣,禁用電乾燥法。

    3、 冷凍 一般採用液氮,亦可用CO2乾冰,使疣組織壞死要持續到全部皮損凍結冰球,基底部見到一受凍面板暈為止。冷凍範圍擴充套件至疣體周圍1-2cm的正常面板則效果更佳。  粘膜部冷凍要特別慎重,以防潰瘍等嚴重併發症。

    4、 同位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薑在溫棚育苗移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