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554501989952

    一種生薑育苗移栽栽培方法,其特徵在於由育苗、催芽生根、棚內煉苗、營養缽移栽、田間定植和田間管理及收穫等工序構成;A.育苗:每年的3月12-20日前後,將生薑從地窖中取出,洗去泥土,分成姜塊,放入催芽劑水溶液中浸泡30-40min,撈出後頂芽朝上傾斜45°整齊擺放於育苗畦內,擺放完後均勻噴灑多菌靈1000倍液,覆蓋3-5cm的園土,採取藤條搭架後覆膜;育苗畦深為15-20cm,畦底鋪設厚2-3cm的園土,催芽劑水溶液的濃度為:使用濃度為5kg兌水300kg,催芽劑的商業名稱為免炕壯苗素;B.催芽生根:生薑在育苗畦內20-25天后,陸續出苗,生薑幼苗不耐強光,此時應加強通風,並在拱棚外搭遮陽網;當苗高3-5cm時,結合噴水施用生長素促進生根;催芽生根素水溶液中的生長素IAA濃度為0.1mg/L;C.棚內煉苗:當苗長至5-6片葉時,揭開棚膜,煉苗5-10天,以提高其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此時仍需遮蔭;D.營養缽移栽:將姜苗高15-20cm的姜苗從育苗畦內提出,無需帶出母姜,移栽到由可自然降解材料製成的營養缽中;E.田間定植:田間按行距60-65cm起壟,壟高10-20cm,噴灑除草劑後覆膜;在地膜上打營養缽大小的種植孔,將營養缽栽入壟間溝內,澆適量水後,覆土蓋實;F.正常田間管理至收穫。

  • 2 # Challenge42

    1、提早播種

    大棚提早播種是獲得生薑高產的關鍵。一般華北地區宜在3月中下旬播種,如果配合地膜覆蓋可提前到3月上中旬播種。在長江流域,大棚栽培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進行催芽,翌年1月中下旬播種。在冬春季溫度較高的地區,可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催芽播種。

    2、加溫催芽 

    必須提早採用加溫方法催芽,且催芽時間比播期提早25天左右。常用的有釀熱溫床育苗法,電熱溫床催芽法和電熱毯催芽法等。利用電熱溫床及電熱毯催芽時,姜種排放高度在50釐米以內為佳,上面鋪一層稻草,蓋上塑膠薄膜保溫。開始保持姜溫25~30℃,待姜芽萌動時,保持溫度22~25℃,姜芽達1釐米左右時播種。

    3、整地施肥 

    生薑根系弱,既怕旱又怕澇,忌連作,大棚早熟栽培生薑應選擇地勢稍高,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沙壤土種植。有條件的最好冬前深翻土壤、曬白、風化。定植前30天搭棚扣膜,並深翻一次。生薑產量高,需肥大,必須施足基肥。地膜覆蓋栽培施肥不便,應加大基肥施用量。一般每畝施充分腐熟雞糞10米3,深翻後開溝起壟,在溝底施入餅肥100千克+過磷酸鈣100千克+尿素50千克+硫酸鉀25千克,為防治地下害蟲,可一併施入2~3千克辛硫磷顆粒劑。

    4、寬壟稀播 

    鋼架大棚空間大可採用機械開溝。大棚生薑的種植溝有豎溝和橫溝2種,豎溝與大棚的長邊平行,溝距40~50釐米,溝深30~33釐米,溝底寬10~16釐米。橫溝與大棚的長邊垂直,幅寬160釐米,溝距35~40釐米,溝底寬10~14釐米,走道40~50釐米。播種前每畝在姜溝內施腐熟人畜糞便100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複合肥50千克,並用土覆蓋。定植時要求每塊姜種50~70克,帶1~2個短壯芽。用種量350~500千克左右。將姜種平放在定植穴內,姜芽稍向下傾斜,定植後覆土4~5釐米。每畝用45%敵磺鈉可溼性粉劑700克加入水中澆底水,對姜種及其土壤進行殺菌處理。

    5、除草覆蓋 

    生薑大棚栽培,尤其地膜覆蓋栽培難以除草,因此,大棚栽培生薑均應在播種後蓋膜前施用除草劑。一般每畝可用33%二甲戊靈乳油100~120毫升兌水30升噴霧。因大棚栽培播期早,溫度低,故除草劑的用量應適當加大,噴灑除草劑時應仔細,不留死角,注意倒退操作,防止腳踏破地面破壞土表藥膜。噴灑除草劑後先蓋地膜,為提高地膜效應,可選用寬幅地膜,一次覆蓋2~4溝,無需割開,兩邊壓實,中間隔一定距離壓一小堆土。最好在生薑整地後播種前,提早5~7天蓋好大棚膜。如不能提早蓋棚,則應在蓋地膜後及時蓋棚。

    6、溫光調節 

    播種後儘量保持大棚的密閉狀態,發現破損漏風應及時補救,以保證姜苗在適宜溫度條件下正常生長。出苗前棚內溫度達25℃以上時,應及時揭開大棚兩端棚膜通風降溫,防止高溫燒傷姜種,影響發芽。姜芽頂土後,及時撤除地膜。生薑莖葉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28℃。開春後棚內最高溫度可以達到35℃以上,高溫容易造成姜苗徒長甚至燒傷姜苗,因此棚溫達到35℃以上時應揭開部分棚膜通風降溫。生薑生長前期通風量要少,生長中後期要逐漸加大通風量。棚內氣溫白天保持在25~30℃,夜間保持在18~20℃。棚外氣溫穩定在25℃左右時,可將大棚膜全部拆除。也可在氣溫高時,撤膜換上透光率60%的遮陽網,或繼續利用棚膜作遮陰物,但必須注意頂部與基部均進行大通風。採用了地膜覆蓋的,頂土時要進行破膜處理,引出幼苗,防止灼傷幼芽,等多數苗長出後,應撤除地膜。

    7、肥水管理 

    大棚栽培澆水次數比露地減少,一般出苗前不得澆水;出苗後澆一次透水,之後始終保持地面溼潤。撤除地膜及棚膜後,生長量大,需水量多,一般應每4~6天澆一次水,經常保持土壤相對溼度75%~80%。收穫前2~3天澆最後一次水。追肥適當較露地早。第一次提苗肥,在姜苗大部分開始出土、拆除地膜後,每畝用硫酸銨或複合肥5千克,兌清水或清糞水600升澆施。第二次壯苗肥,姜苗達到3個以上分枝後,生薑吸肥量迅速增加,可結合除草和培土,每畝用沼肥或腐熟農家肥800千克兌適量清水,加腐熟的細碎餅肥50千克、硫酸銨或複合肥15千克施入。第三次壯姜肥,姜苗長至5~6個分枝,此時為根莖旺盛生長期,需肥量大,也是栽培管理的關鍵時期,每畝施複合肥20千克、硫酸鉀5千克,兌清糞水1000升,以促使姜塊迅速膨大。5月份氣溫回升較快,生薑生長需水量較多,應經常保持土壤溼潤,出現旱情及時補充水分,以滿足生薑對水分的需求。

    8、除草培土 

    生薑幼苗生長速度往往比雜草緩慢,如不及時防控,雜草可能將整個大棚內的土地覆蓋,嚴重影響姜苗的正常生長,因此大棚栽培生薑,前期除草是首要任務。控制雜草除了在播種後芽前化學除草外,覆蓋黑色地膜,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有效控制雜草生長。在揭開地膜之後,可採取化學除草的方法,每畝用10%精喹禾靈乳油40~50毫升、10.8%高效氟吡甲禾靈乳油20~30毫升或12.5%烯禾啶機油乳劑40~50毫升,兌水30~45升噴霧。雜草較小,可適當減少用藥量。氣候乾旱,雜草較多,要適當增加用藥量。大棚生薑栽培需中耕培土3次:第一次在幼苗出現3個分枝後進行淺培土;第二次在施壯根肥之後進行,培土深度以覆蓋地上莖與地下莖連線處為宜;第三次在5月底培土壘大廂,培土深度要求3次累計達到1尺(33釐米)左右,確保根莖不露出地面,為根莖生長創造有利條件。大棚生薑的行間距離較小,可採用5釐米寬的窄鋤頭培土,避免傷及生薑根莖。在培土的同時還要深挖廂溝,避免大雨造成田間積水。

    9、適時收穫 

    大棚栽培既可提早上市,搶市場空當應市,也可適當延後上市。據實驗,生薑在霜降後,每晚收一天,每畝可增產30~60千克,因此應提前在10月上旬扣膜,進行延遲生產。扣棚後,白天溫度控制在25~30℃,夜間15~18℃,適當控制澆水,也不適宜再進行追肥,可延遲至11月上旬前後,根據下茬耐寒性蔬菜的栽植適時收穫。採收時多采用鋤頭採挖大棚生薑,為了不損傷根莖,應從姜株旁邊下鋤挖出全株,清理掉根莖上的泥土後,用刀具削除莖基部以上的莖稈。採收後沖洗嫩姜,應儘量採用高壓水槍沖洗,以提高沖洗效率,減少生薑破損。南方地區大棚生薑多在稻田栽培,生薑收挖後應及時放水整田栽植水稻,採用水旱輪作方式,既可減少土壤中病蟲基數,又可提高土地綜合利用效率。

  • 3 # 使用者10174216335

    大棚早熟栽培的生薑宜選用早熟品種。種姜要選擇塊大、粗壯、皮色淡黃有光澤、肉質鮮黃不幹縮、質地硬、未受凍、不腐爛、芽頭肥圓水紅色、無病蟲害的姜塊作種。剔除皮色發黑、表皮脫落、肉質變色,有水漬狀,受澇、受凍、腐爛、姜肉鬆軟或有病蟲害的姜塊。

    3、種姜消毒與催芽

    種姜選好後,種前晾曬2~3天,用20%草木灰水溶液浸種20分鐘或0.5%的高錳酸鉀容液浸泡30分鐘。種姜一般經催芽後再播種,催芽可提早出苗,苗齊,以後葉數較多,植株健壯,產量高。1月上旬種姜進行人窖催芽,1月下旬定芽,要求發芽整齊、淨白、粗壯。催芽期間溫度一般掌握在25~28℃,大約25天左右,姜芽長約5~10cm即可移栽定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滷肉越久月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