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邵智9

    行書

    行書源於隸書,其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完善,行書作為一種特殊字型,其介於楷書、草書之間,行書的書寫速度比楷書快,又不如草書那麼難於辨認,有其特殊的優點。“行”是“行走”的意思,其介於楷書、草書之間體現在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其有兩種型別:行楷與行草。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它比楷書放縱比草書收斂流暢率意生動活潑。

    特點:

    一、行書的體勢特徵決定了它自身的獨特筆法。“數畫並施,其形各異”行書筆法多變

    行書用筆貴在中鋒,同時大量運用側鋒。行書用筆一般比楷書快,為表現字的動勢和適應快節奏,多采用露鋒起筆,順勢放鋒收筆的方法,點畫兩端減少了運筆的往復動作。露鋒起筆常採用凌空取勢,逆入折轉,簡潔連貫,加強了書寫速度。

    藏鋒與露鋒各有用處,各有所長,前者凝重含蓄,後者活潑生動。為豐富筆調變化,加強厚重感,行書也偶用藏鋒。在起筆、行筆、收筆的全過程,儘量避免雷同,要求多變化。以起筆為例,不僅要區別中側、藏露,在露鋒中,還要分出是順入還是逆入,是翻折逆入還是圓轉逆入,是直露還是側露。都是側鋒,角度、粗細也不相同。

    如《蘭亭序》中的‘此’、‘欣’、‘盡’等字,僅從起筆的不同,就可以看出“數畫並施,其形各異”行書筆法多變的特點。

    折以成方,轉以成圓。行書多將方折之筆變為圓筆盤轉,減少停頓,行筆自然輕快流暢。但是,只用圓筆盤轉纏繞,必然缺少峭拔精神,也就失去了行書的特徵。“行草無方筆,則無雄強之神”。所以,還必須採用折筆以出方、方圓並用,才能神采外耀。

    二、行書的用筆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追求虛實變化。

    虛實有機的結合,點畫才有節奏韻律感,具有美的吸引力。筆法虛實主要表現在輕重、連斷上。輕為虛,重為實,斷為虛,連為實。筆不虛則欠圓活,筆不實則欠沉著,只用虛筆則漂浮,只用實筆則板滯,所以,用筆應有虛有實,妙在虛實之間。虛與實相比較,虛筆比實筆更難於表現,有云“實寫易,虛寫難”,應多留意於虛筆。虛實用筆關鍵在提按,提按控制得好,行筆就能虛能實,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實而不板,虛而不浮。行書還常將斷筆連成一筆,將一筆分成兩筆,該連反斷,該斷反連,欲斷不斷,斷而意連,用筆別具趣味。

    草書

    草書形成於漢代,在隸書基礎上演變而來。草書屬於漢字的一種字型,其具有結構簡省、筆畫連綿的特點。草書具有書寫簡便的特點。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說文解字》中說:“漢興有草書”。草書始於漢初,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

    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 內容為:一是,草書是筆畫省略,結構簡便的書體。二是,草書是以點畫作為基本符號來代替偏旁和字的某個部分,是最具有符號化特徵的書體。三是,草書的筆劃之間字與字之間相互連帶呼應,是便於快捷書寫和便於表達書者情感的書體。

    隸書

    隸書是相對於篆書而言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因為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所以隸書的書寫速度更快。

    隸書之名源於東漢。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國的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點等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書法藝術美。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隸書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源於秦朝,由書法家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結構特點

    隸書是從篆書發展而來的,隸書是篆書的化繁為簡,化圓為方,化弧為直。

    1、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隸字一反篆字縱向取勢的常態,而改以橫向(左右)取勢,造成字形尚扁方,筆畫收縮縱向筆勢而強化橫向分展。

    2、起筆蠶頭收筆燕尾

    這是隸書用筆上的典型特徵,特別是隸字中的主筆橫、捺畫幾乎都用此法。所謂“起筆蠶頭”,即在起筆藏(逆)鋒的用筆過程中,同時將起筆過程所形成的筆畫外形寫成一種近似蠶頭的形狀。“收筆燕尾”,即在收筆處按筆後向右上方斜向挑筆出鋒。

    3、化圓為方化弧為直

    這是隸書簡化篆書的兩條基本路子。不過如果不瞭解篆書的圓,就不易掌握好隸書的方。因為隸筆中的直畫或方折,還無不包藏著篆字的弧勢,所以隸筆的直往往有明顯的波動性,富於生命力。實際上隸書的筆意,是建立在筆畫運動方式基礎上的。

    4、變畫為點變連為斷

    我們知道篆字不用點,即使用點也只是一種渾圓點。而隸書中點已獨立了出來,不再依附於畫,而且點法也日益豐富,有平點、豎點、左右點、三連點(水旁)、四連點(火旁)等等。

    此外,隸書還將篆字中許多一筆盤旋連綿寫成的筆畫斷開來寫,大開了書寫的方便之門,後來楷書更發揮了這種方式,更允許筆與筆間出現銜接痕跡,甚至筆斷意連。

    5、強化提按粗細變化

    寫篆書時用筆的縱向提按要求不現痕跡,而隸書則有意強調提按動作,形成筆畫軌跡顯著的粗細、轉承變化,起、行、收用筆的三過程都有了明確的體現。這與後來的楷書已很相近。

    篆書

    篆書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統稱。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歷史,是傳世最早的可識文字,主要用於占卜。

    篆書筆法瘦勁挺拔,曲線較多,直線較少。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收筆“懸針”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儲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

    書法印章最常使用的字型為篆書書體。篆書書體適用範圍廣。篆書是一種書體,其有兩種:為大篆(即:金文)和小篆,大篆和小篆的書寫風格並不完全相同。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儲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型,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型較籀文容易書寫。

    楷書又稱真書、正書,漢代已具雛形,魏晉盛行,至隋唐乃集大成。

    楷書的筆法特點,大致可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點畫齊備:

    楷書的點畫有點、橫、豎、撇、捺、提(挑)、折、鉤八種。楷書筆畫工整、規矩有法度。楷書筆劃有規律的發展,形成了"永字八法"。它既是字法,也是筆法。一切楷書的筆劃,都概括於八法之中。每一點劃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其他筆劃互相呼應的。

    (二)結字方整:

    1.一般認為,中國文字是“方塊字”。在篆、隸、楷、行、草諸體中,應該說楷書是最具方塊字形的。楷書中,雖然嚴格意義上的方形字極少,但都以方塊為其基本字型。楷書要求在結字的“平正、勻稱、飛動、參差”中字形方整。

    2.依字取勢,因字立形,比例協調。從結構上分析漢字,大致有單獨結構、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包圍結構及綜合結構。在具體的字中,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處理,使之協調。一般來說,左右結構的字偏寬,上下結構的字偏長,包圍結構的字偏方,單獨結構的字偏緊且略小,綜合結構的字略大。

    3.橫斜豎彎,整字平正。一般人讀起楷書,總認為是“橫平豎直”,而我們真正寫起楷書來,卻是橫不平、豎亦不直,橫畫多是向右上傾斜,豎也是略含曲勢的。也正因如此,才說楷書的結字“平正”是指整個字的平正,而非指具體筆畫的平正。整個字的平正就要求重心穩定,各部分均衡協調、左右相應。

    4.“計白當黑”、靜中寓動。楷書的結字基本上是勻稱的、協調的。結字時,“計白當黑”非常重要。點畫對空間的分割要勻稱,不可粗細、長短、疏密過於懸殊,但同時又要追求勻稱中的生動之美。優秀的楷書字跡是結構平中見奇、靜中寓動,是平正而不呆板。

    (三)章法和諧:

    章法也稱佈局。結眾畫為一字,曰結體;結眾字為一體,則為佈局。可見,楷書結字以方形為主,字的大小差別不大,故而方正規整。具體到某個書家的章法安排上又是各有千秋,各具匠心:或將字距、行距拉大,顯得空靈疏朗;或將格內字寫得飽滿、充實,字距、行距縮緊,顯得豐茂雄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量子糾纏?它們是怎麼糾纏的?它們為什麼要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