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昊童說歷史

    第一,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對於中國的歷史進步以及文化傳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紙的發明者東漢時期的龍庭候蔡倫,是他真正意義上將紙這個東西散播開來。退一步說,就算說紙不是蔡倫發明的,是在他之前的西漢就有(考古發現最早的紙是在西漢時期),但依然算不到趙括頭上,所以就憑這一點來說趙括絕對是成了一個背鍋俠。

    第二,趙括出生時間不可考了,但毋庸置疑的是他是戰國時期的人,在戰國時期人們常用的書寫工具是竹子,帛,木頭之類的,絕對不會有紙。

    說到這裡我認為我有必要提一下,在大多數人眼裡趙括是一個只會吹牛的人,沒有什麼才華,但事實上絕對不是這樣(具體參考中國三大背鍋俠,紂王,秦始皇,隋煬帝)。首先,趙括出生在軍人世家,他的父親更是趙國大將軍,上卿。我們要知道,在戰國時期很多時候當兵都是世襲罔替的,一代是兵代代是兵,而且趙奢更是將軍中的將軍,所以說趙括沒點真本事也不太可能。另外趙括曾在與他父親辯論中大勝他的父親,雖然那會他沒經歷過實戰但起碼可以說明他有這個能力基礎。

    人們經常認為長平之戰是白起大勝趙括,趙國四十萬大軍被活埋,但事實真是這樣的嗎?我看未必,根據史書記載,白起率軍50萬,趙國出兵45萬,各位朋友,你們知道長平之戰打完後白起帶了多少人回去嗎?一半可能都不到,也就是說長平一戰雖然白起勝了,活埋了40萬這個有爭議的數字,但無法改變的是他們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如果趙括真的那麼沒用白起怎麼會傷亡這麼多人(秦國史書一向是報喜不報憂,水分巨大,軍功爵制度,理解)?

    其實趙括失敗的真正的原因是確實是因為糧草不濟,但絕對不是因為白起騷擾的原因,而是趙國內部問題。不要問我為什麼白起不缺糧,參考秦國每到一處就地修建秦直道。正是因為軍中已經缺糧,而趙王又急於求勝,再加上趙括從根本上上無法安撫大軍,所以他才被迫做出了出擊的決定,但結果顯然令趙括意外。我估計他當時做出這種決定的時候可能想過同歸於盡但絕對沒想過慘敗,完敗。而且我們不要一直讓趙括背這個鍋,在當時那個年代,能讓秦國換上白起(長平之戰前白起不是主帥,是臨時換上的),而且還讓白起這樣一位人屠戰神級別的人物付出了過半的代價才能獲得勝利,試問趙括真的那麼弱,那麼沒用嗎?

    最後,不要盲目的,帶有傾向性的去看一段歷史,一個人物,當你對他下了標籤後,你在看他就會按照標籤那個方向去發展,就比如說紙上談兵這個不是謠言的謠言。

  • 2 # 神叨瑞拉

    提問說還沒發明紙就說趙括紙上談兵,是不是古代謠言,這個問題本就是錯的。紙上談兵是一個成語,指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說趙括紙上談兵一說本就是後人對趙括在長平之戰之中的形容和總結,當時戰爭發生在戰國時期,自然還沒有紙的出現。

    趙國紙上談兵的歷史由來起源於戰國時期秦楚之間的著名戰役——長平之戰。趙孝成王因為聽信讒言,將老將廉頗臨陣換成了空有理論沒有實際經驗的趙括,導致趙軍慘敗。

    背景:秦國在之前與趙國的閼與之戰中戰敗,向東擴張的道路受阻。

    就在秦國主君秦昭王急於尋找對策的時候,魏人范雎來到了秦國,向秦昭王獻策,此二人在宮內密謀良久,對范雎提出的兼併策略非常滿意,於是立即將范雎任命為相國,主持軍政。

    范雎良策

    范雎說,大王你上次與趙國對戰而不勝,原因就在於你“越人之國而攻”。並分析道:現在韓、魏現在就是佔領著中樞系統、交通要道,而南韓和秦國地形交錯,對秦國威脅最大;所以應該採取“遠交而近攻”的戰略,意思就是我們要與齊國結好,用秦國的威壓讓趙、楚順服,先向韓、魏兩國下手,一個個來,當前還是要先攻打對秦國威脅最大的南韓才是重點。

    納范雎意見,發兵攻韓。

    秦昭王一聽,很有道理啊,採納了范雎的意見。

    秦國連續發兵攻打南韓,相繼奪取少曲(今河南濟源東北)、高平(今濟源南)、汾水旁之陘城(今山西侯馬東北)等5城、太行山南之南陽(今河南王屋山南)、野王(今沁陽),完全切斷韓上黨郡(今山西東南部一帶)與其本土的聯絡,將南韓攔腰截為兩段。

    韓桓惠王非常害怕,急忙派出陽成君到秦國,說要獻出上黨郡求和。南韓新上任的上黨郡郡守馮亭不聽招呼,私下裡把上黨郡17城給了趙國,借這個事由轉嫁矛盾,企圖讓秦國去攻打趙國,逼迫趙國與南韓共同抗擊秦國。

    趙孝成王貪圖南韓的上黨十七城,立馬派出平原君趙勝前去接收土地管轄權,同時還封獻出南韓土地的郡守馮亭為華陽君。

    秦本來就將上黨視為囊中之物,將上黨作為攻打趙國的跳板,哪能容得趙國口中奪食。於是派出兵力攻打韓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透過分散兵力來牽制韓軍;另一方面讓王齕率大軍攻打上黨。馮亭打不過,趙國就派出廉頗率重兵進入上黨支援,據守長平。

    一場空前規模的大戰由此展開。

    在長平對戰的時候,秦軍分別於4月、6月、7月多次進攻長平,斬殺了趙裨將茄,攻破外圍城堡2個,殺6尉,奪取西壘,秦軍士氣高漲,趙軍不敢出兵對戰。但防守的是名將廉頗,作戰經驗豐富,,廉頗分析當前秦軍勢盛,但是兵力眾多又是遠征,物資糧草供應不急,秦軍肯定是要速戰速決,看破這一點後,廉頗就加固城防,隨便秦軍如何挑釁,就是不出門迎戰,於是兩軍就僵持起來。

    趙國求和,秦國趁機下套。

    而這個時候,秦國、趙國都在抓緊開展外交活動,希望以此來改變戰局。

    但趙孝成王看到秦軍的實力很害怕,於是要派遣使者到秦國求和。但是有大臣反對說秦軍此行對上黨勢在必得,前去求和必定無功而返,還不如多拿些錢去向楚國、魏國示好,請他們出兵支援,逼迫秦國講和撤兵。但是趙王沒采納這個建議,派出貴臣鄭朱前往秦國求和。

    秦趁機下套,

    1、 在鄭朱到達秦國後以禮相待,好吃好喝的伺候著,讓趙王以為求和這事能成,而放鬆戰場上的警惕;

    2、 讓楚國和魏國誤以為秦、趙交好,因此楚、魏開始疏遠趙國;

    3、 私下裡答應事成之後將南韓的垣雍(今河南原陽西南)割讓給魏,讓魏國保持中立,不要摻和進來。

    4、 這樣趙國求和不成之後,就會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5、 秦國還想趙國將領廉頗有兩把刷子,怎樣把他趕走呢?於是就派人持重金賄賂趙國的大臣,讓他們詆譭廉頗,散佈廉頗這個老傢伙,非常容易對付,馬上就要投降秦國了,秦軍只害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的流言。

    趙王本來就對廉頗不出戰非常不滿,你拿著我的俸祿,不給老子幹活,索性趁著這個機會,把廉頗換了,讓善於紙上談兵但沒有實戰經驗的趙括取代廉頗為主將,正好中了秦國的反間計。

    當秦國知道趙軍易帥,馬上派出久經沙場、戰功卓著的白起發起進攻。

    紙上談兵的趙括遇上戰神白起。

    再來看看趙括上班後的作為:

    趙括非常看領導眼色,按照趙王速戰求勝的意圖,剛一上任就排除異己、制度革新、拉開架勢,就去進攻秦軍。

    老將白起針對趙括沒有經驗、急於求成、輕敵冒進的弱點,決定採取後退誘敵,分割包圍,然後聚殲的作戰方針。

    八月份,白起先讓一小部兵力去誘使趙括出兵,趙括馬上就上鉤了,率領大軍出擊。秦軍小分隊裝作打不過的樣子,開始後退,趙括也不看真假,以為自己很厲害,秦軍害怕才後退,對秦軍窮追不捨,直到進入秦軍主力的包圍圈,這時,白起命令配置在壁壘兩翼作為奇兵的步卒,迅速迂迴到趙括軍隊後方,斷其退路,成包圍之勢;又派出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插入趙軍營壘,阻礙支援。趙括軍一方面打不過秦軍主力,後路又被切斷,軍心開始動搖。趙軍多次打不過,於是就地築壘等待救援。

    白起一方面因為趙軍人太多,沒有辦法一舉殲滅,索性採取圍困的措施,餓他們幾天再打;另一方面又派人去找援兵來支援攻打趙國。

    秦昭王御駕親征,趙軍被圍,棄械投降。

    秦昭王知道趙國主力軍被圍,親自前去徵兵,打出參與者賜民爵一級,前去長平支援,對趙軍形成合圍。趕來支援趙國的齊楚兩軍見到這樣的情形,觀望不前,齊國也不借給趙國糧草。當時斷糧達到46天的趙軍軍內,開始出現殺人而食,將士身心俱疲,軍心渙散。

    趙括不得已派出4隊輪番突圍,被秦軍密不透風的弓箭射殺給逼回營地。趙括在絕望之下又率領精銳部隊強行突圍,被秦軍射死。就這樣軍中失將,全軍瓦解,40餘萬人棄械投降,被白起全部坑殺。

    整個作戰,秦軍也是傷亡過半。

    長平之戰,秦、趙雙方重兵相接,傷亡慘重。在戰術上秦國善用戰術,用計鼓勵趙國。知人善用,選擇經驗豐富的將領確保一擊必勝,創造了中國古代野戰圍殲重兵集團的典型範例。此戰過後,趙國實力大損,秦國勢力日強,加速了秦國統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木屋燒烤全套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