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全部
在中國,傳說同性戀最早始於黃帝。清代學者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二中說:“雜說稱孌童始黃帝。”到商代,就有“比頑童”、“美男破產(老)、美女破居”之類的說法。至於流傳在春秋戰國、漢代時期的“龍陽”、“餘桃”、“斷袖”等歷史典故更是膾炙人口。史載龍陽君為魏王“拂枕蓆”,彌子瑕與衛靈公“分桃而食”,漢哀帝與董賢共
寢,董賢壓住了皇帝的袖子,皇帝不忍驚醒他,“斷袖而起”。後代人於是就以“龍陽”、“餘桃”、“斷袖”等來暗指同性戀現象。
從現有的史籍資料來看,中國漢以前“狎暱孌童”僅為君王貴族的特殊癖好,但到了魏晉南北朝,此風漸漸普及於士大夫及社會民眾,並且多有歌詠之詞。至唐朝與五代期間,男色之風漸衰,但至宋朝又興盛起來,男子公然為娼,聚集於風月作坊,招攬生意。元代男色之風又衰,到明清時期又復盛,尤其是清代,盛行“私寓”制度,官吏富商蓄養相公成風。這些大戶人家買來眉清目秀的小男孩供主人賞玩,稱“男風”,小孩被稱為“相公”或“象姑”。當時北京有本叫《朝市叢載》的類似於旅遊指南的書上,載有吟詠相公的詩:“斜街曲巷趨香車,隱約雛伶貌似花。應怕路人爭看殺,垂簾一幅子兒紗。”這種“私寓”制度,直到清末民初,才有伶人出面倡議而被廢止。(
中國的同性戀具有長久歷史,箇中人物從帝王名士到平民倡優,構成了古代中國一個曖昧的人群集合。下面按照歷史順序,選擇百位左右聲名尤著者加以介紹。
(1)衛靈公與彌子瑕、宋朝
衛靈公與彌子瑕之間產生了著名的“分桃”典故,事情的原委是:君臣二人共遊果園,彌子食桃而甘,未盡,遂以其半遺君。靈公食而甘之,曰:“愛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後來彌子色衰愛弛,靈公便拿此說事,責怪道:“是曾啖我以餘桃!”孔子和他們同時,曾經出仕於衛,受到了衛靈公的禮遇,他的學生子路和彌子瑕是連襟關係。
衛靈公還喜歡宋國公子朝。宋朝相貌俊美,他既受靈公寵幸,又與靈公夫人南子有私。姦情路人皆知,一次衛太子過宋,宋人歌之曰:“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意思是說:你們求子的母豬已經得到了滿足,為什麼還不歸還我們那漂亮的公豬?於是後世出現了“婁豬艾豭”的說法,艾豭指靠著與家主的同性戀關係而私通家主妻妾(婁豬)的人。
(2)公為與汪錡
公為是魯國公子,汪錡為其嬖僮。在齊魯之間的一次戰鬥中,他倆同乘一輛戰車奮勇拚殺,一同戰死,一同停殯。華人因汪錡年紀甚輕而欲以殤禮葬之,孔子聽說後則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也。”
(3)齊景公與羽人
齊景公面姣,有一個負責徵集羽翮的小臣竟敢向著他注視,面帶傾慕。公怒,將欲殺之。相國晏嬰勸道:“拒欲不道,惡愛不祥。雖使色君,於法不宜殺也。”景公覺著有理,便表示:“惡然乎,若使沐浴,寡人將使抱背。”
(4)楚宣王與安陵君
安陵君的固寵手段可以為後宮美人樹立樣板:一次宣王出遊,興致甚高而發出感問:“寡人萬歲千秋之後,誰與樂此矣?”安陵君泣下而言曰:“大王萬歲千秋之後,願得以身試黃泉,蓐螻蟻。”也就是願意從死,不再樂生。於是,贏得了宣王更加的愛寵。
(5)鄂君與越人
鄂君子皙是楚國令尹,一日他泛舟水上,閒雅雍容。有一劃船的越人暗生傾羨,便用越語歌吟,意思是:“……,心悅君兮君不知。”鄂君即刻迴應以行動:“乃行而擁之,舉繡被而覆之。”其實就是與之同床共寢了。後世用“鄂君繡被”表示對同性戀夥伴的憐愛。
(6)魏王與
的固寵手段也很高明,他的名氣比安陵君更大,“龍陽”是古代經常使用的男寵孌童的代稱。一次魏王與之同船共釣,龍陽忽然泣下,王問原由,對曰:臣所得之魚越來越大,故欲將前魚棄置。而今四海之內美人甚眾,皆欲趨於王庭,則臣亦將見棄矣,安能無涕出乎?魏王大受感動,於是布令四境之內:“有敢言美人者,族!”
(7)與籍孺
漢朝的這位開國帝王甚好男色,以後西漢幾乎每一位皇帝都有此好。
(8)漢惠帝與閎孺
閎孺和籍孺都沒有什麼才能,只是以婉佞貴幸,公卿皆因關說。二人的際遇很受人羨慕,以至惠帝之時,為能獲得皇帝的垂青,侍中等官在穿帶打扮上都向著他倆看齊,帽子上插著羽毛,臉上塗著脂粉。
(9)與鄧通
鄧通出身低微,成為文帝倖臣後常為帝吮癰。文帝賜給他蜀地嚴道銅山,可以自鑄銅錢,遂富無比。但是文帝死後,即位的景帝立刻就將他貶黜,最終“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大富極貧的鄧通的經歷很能體現出人生無常的含義。
(10)
倖臣眾多。韓嫣是他的少年同學,當時就已相愛。後來韓嫣因寵而富,在長安市中把金丸當彈球,一天遺失十餘個,以致當時諺雲:“苦飢寒,逐金丸。”貧家兒童緊隨他的身後,看到金丸的落處就敢緊去搶拾,成為京中一景;倡優出身的李延年在宮中做太監,善為新聲,是歷史上有名的音樂家。他“與上臥起,甚貴幸”。並且雖為閹宦卻未曾徹底淨身,竟能與宮人為奸;衛青、霍去病分別是武帝衛皇后的弟、侄,靠著這層關係先後在武帝身邊做侍中,帝對衛青隨便到了“踞廁而視之”的地步。不過二人雖為嬖倖卻能雄豪自振,在抗擊匈奴的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聲傳古今,歷為當時及後世所稱揚。
(11)漢成帝與張放
這兩人雖為君臣卻又像是兄弟。張放“與上臥起,寵愛殊絕”。經常陪從成帝微服出遊,鬥雞走馬長安市,風流浪跡五陵中。但後來在太后和朝臣的壓力下,成帝不得不將張放外遣出都,不久復又徵入。又受壓力,只好再遣。屢徵屢遣,直到成帝崩逝,張放則思慕哭泣而死。
(12)漢哀帝與董賢
他們之間產生了歷史上最著名的同性戀典故,即斷袖故事:董賢美麗自喜,哀帝悅其儀貌而幸之。一次,董賢白天壓著哀帝的衣袖安睡,帝欲起而不欲驚賢,便將自己的衣袖割斷,可見恩愛之深。古代沒有“同性戀”這一名詞,“斷袖”是對同性戀現象最典型的概念表達。
(13)霍光與馮子都
霍光是西漢權臣,馮子都是他的寵奴。兩人的同性戀關係使得子都身份雖賤卻很得勢,百官以下都要仰承他的鼻息。霍光死後,馮子都與光妻私通。
(14)梁冀與秦宮
梁冀是西漢權臣,秦宮是他的寵奴。兩人的同性戀關係與霍光—馮子都在各方面都很相似:秦宮也很有權勢,曾與冀妻私通。在後世,人們常用這兩個事例來說明家主—奴僕同性戀對家庭倫理所造成的危害。
(15)晉廢帝海西公司馬奕與相龍等
海西公“不男”,也就是陽莖短小,性慾低下。可他的兩個美人卻生產了幾個男孩,原來他是讓外嬖相龍等與美人交接,生子,以為己子。百姓歌雲:“鳳皇生一雛,天下莫不喜。本言是馬駒,今定成龍子。”
(16)後趙主石虎與鄭櫻桃
石虎字季龍,是東晉列國時期非常殘暴的一位君主。他稱王前寵惑優僮鄭櫻桃而殺妻郭氏,更納清河崔氏女,櫻桃又譖而殺之。按總的來看,歷史上的鄭櫻桃應當是一位女性,但因“僮”字,把他看成為男性的人也不少,在後世鄭櫻桃是名優美伶的代稱。
(17)前秦主苻堅與慕容衝
氐族苻堅在東晉列國時期是一位名主,幾乎統一了北方。在攻滅鮮卑前燕後,燕國清河公主和他的弟弟慕容衝同時被納,寵冠後庭。後來苻堅在淝水之戰中敗於東晉,慕容衝、姚萇等便起兵攻之。最終苻氏受縊而死,慕容衝則成為西燕主,但不久後亦為部將所殺。這兩人之間的“同性戀”是亂世男風的典型,個人感情夾雜於民族仇恨、宗族恩怨和政治紛爭當中,變化極富戲劇性。
(18)陳文帝與韓子高
韓子高容貌美麗,狀似婦人,離亂當中得寵於陳文帝陳蒨,竟也能屢立戰功,拜爵封將。兩人之間的故事後來被寫成了《陳子高傳》,子高變為陳姓。在明代雜劇《男王后》裡,陳子高更是被封做了正宮王后,事愈傳而人愈奇。
(19)周小史
周小史是晉代出名的美男,有人作詩詠道:“可憐周小童,微笑摘蘭叢。鮮膚勝粉白,慢臉若桃紅。…… 剪袖恩雖重,殘桃愛未終。娥眉詎須疾,新妝遞入宮。”
(20)桓溫與郄超
桓溫是東晉權臣, 郄超為其心腹謀士。某晚二人同宿,早晨謝安等前來議 事,偶然發現郄氏猶在睡帳當中。謝安笑謂:“郄生可謂入幕賓也。”入幕之賓的典故由此而來。
展開全部
在中國,傳說同性戀最早始於黃帝。清代學者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二中說:“雜說稱孌童始黃帝。”到商代,就有“比頑童”、“美男破產(老)、美女破居”之類的說法。至於流傳在春秋戰國、漢代時期的“龍陽”、“餘桃”、“斷袖”等歷史典故更是膾炙人口。史載龍陽君為魏王“拂枕蓆”,彌子瑕與衛靈公“分桃而食”,漢哀帝與董賢共
寢,董賢壓住了皇帝的袖子,皇帝不忍驚醒他,“斷袖而起”。後代人於是就以“龍陽”、“餘桃”、“斷袖”等來暗指同性戀現象。
從現有的史籍資料來看,中國漢以前“狎暱孌童”僅為君王貴族的特殊癖好,但到了魏晉南北朝,此風漸漸普及於士大夫及社會民眾,並且多有歌詠之詞。至唐朝與五代期間,男色之風漸衰,但至宋朝又興盛起來,男子公然為娼,聚集於風月作坊,招攬生意。元代男色之風又衰,到明清時期又復盛,尤其是清代,盛行“私寓”制度,官吏富商蓄養相公成風。這些大戶人家買來眉清目秀的小男孩供主人賞玩,稱“男風”,小孩被稱為“相公”或“象姑”。當時北京有本叫《朝市叢載》的類似於旅遊指南的書上,載有吟詠相公的詩:“斜街曲巷趨香車,隱約雛伶貌似花。應怕路人爭看殺,垂簾一幅子兒紗。”這種“私寓”制度,直到清末民初,才有伶人出面倡議而被廢止。(
中國的同性戀具有長久歷史,箇中人物從帝王名士到平民倡優,構成了古代中國一個曖昧的人群集合。下面按照歷史順序,選擇百位左右聲名尤著者加以介紹。
(1)衛靈公與彌子瑕、宋朝
衛靈公與彌子瑕之間產生了著名的“分桃”典故,事情的原委是:君臣二人共遊果園,彌子食桃而甘,未盡,遂以其半遺君。靈公食而甘之,曰:“愛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後來彌子色衰愛弛,靈公便拿此說事,責怪道:“是曾啖我以餘桃!”孔子和他們同時,曾經出仕於衛,受到了衛靈公的禮遇,他的學生子路和彌子瑕是連襟關係。
衛靈公還喜歡宋國公子朝。宋朝相貌俊美,他既受靈公寵幸,又與靈公夫人南子有私。姦情路人皆知,一次衛太子過宋,宋人歌之曰:“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意思是說:你們求子的母豬已經得到了滿足,為什麼還不歸還我們那漂亮的公豬?於是後世出現了“婁豬艾豭”的說法,艾豭指靠著與家主的同性戀關係而私通家主妻妾(婁豬)的人。
(2)公為與汪錡
公為是魯國公子,汪錡為其嬖僮。在齊魯之間的一次戰鬥中,他倆同乘一輛戰車奮勇拚殺,一同戰死,一同停殯。華人因汪錡年紀甚輕而欲以殤禮葬之,孔子聽說後則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也。”
(3)齊景公與羽人
齊景公面姣,有一個負責徵集羽翮的小臣竟敢向著他注視,面帶傾慕。公怒,將欲殺之。相國晏嬰勸道:“拒欲不道,惡愛不祥。雖使色君,於法不宜殺也。”景公覺著有理,便表示:“惡然乎,若使沐浴,寡人將使抱背。”
(4)楚宣王與安陵君
安陵君的固寵手段可以為後宮美人樹立樣板:一次宣王出遊,興致甚高而發出感問:“寡人萬歲千秋之後,誰與樂此矣?”安陵君泣下而言曰:“大王萬歲千秋之後,願得以身試黃泉,蓐螻蟻。”也就是願意從死,不再樂生。於是,贏得了宣王更加的愛寵。
(5)鄂君與越人
鄂君子皙是楚國令尹,一日他泛舟水上,閒雅雍容。有一劃船的越人暗生傾羨,便用越語歌吟,意思是:“……,心悅君兮君不知。”鄂君即刻迴應以行動:“乃行而擁之,舉繡被而覆之。”其實就是與之同床共寢了。後世用“鄂君繡被”表示對同性戀夥伴的憐愛。
(6)魏王與
的固寵手段也很高明,他的名氣比安陵君更大,“龍陽”是古代經常使用的男寵孌童的代稱。一次魏王與之同船共釣,龍陽忽然泣下,王問原由,對曰:臣所得之魚越來越大,故欲將前魚棄置。而今四海之內美人甚眾,皆欲趨於王庭,則臣亦將見棄矣,安能無涕出乎?魏王大受感動,於是布令四境之內:“有敢言美人者,族!”
(7)與籍孺
漢朝的這位開國帝王甚好男色,以後西漢幾乎每一位皇帝都有此好。
(8)漢惠帝與閎孺
閎孺和籍孺都沒有什麼才能,只是以婉佞貴幸,公卿皆因關說。二人的際遇很受人羨慕,以至惠帝之時,為能獲得皇帝的垂青,侍中等官在穿帶打扮上都向著他倆看齊,帽子上插著羽毛,臉上塗著脂粉。
(9)與鄧通
鄧通出身低微,成為文帝倖臣後常為帝吮癰。文帝賜給他蜀地嚴道銅山,可以自鑄銅錢,遂富無比。但是文帝死後,即位的景帝立刻就將他貶黜,最終“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大富極貧的鄧通的經歷很能體現出人生無常的含義。
(10)
倖臣眾多。韓嫣是他的少年同學,當時就已相愛。後來韓嫣因寵而富,在長安市中把金丸當彈球,一天遺失十餘個,以致當時諺雲:“苦飢寒,逐金丸。”貧家兒童緊隨他的身後,看到金丸的落處就敢緊去搶拾,成為京中一景;倡優出身的李延年在宮中做太監,善為新聲,是歷史上有名的音樂家。他“與上臥起,甚貴幸”。並且雖為閹宦卻未曾徹底淨身,竟能與宮人為奸;衛青、霍去病分別是武帝衛皇后的弟、侄,靠著這層關係先後在武帝身邊做侍中,帝對衛青隨便到了“踞廁而視之”的地步。不過二人雖為嬖倖卻能雄豪自振,在抗擊匈奴的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聲傳古今,歷為當時及後世所稱揚。
(11)漢成帝與張放
這兩人雖為君臣卻又像是兄弟。張放“與上臥起,寵愛殊絕”。經常陪從成帝微服出遊,鬥雞走馬長安市,風流浪跡五陵中。但後來在太后和朝臣的壓力下,成帝不得不將張放外遣出都,不久復又徵入。又受壓力,只好再遣。屢徵屢遣,直到成帝崩逝,張放則思慕哭泣而死。
(12)漢哀帝與董賢
他們之間產生了歷史上最著名的同性戀典故,即斷袖故事:董賢美麗自喜,哀帝悅其儀貌而幸之。一次,董賢白天壓著哀帝的衣袖安睡,帝欲起而不欲驚賢,便將自己的衣袖割斷,可見恩愛之深。古代沒有“同性戀”這一名詞,“斷袖”是對同性戀現象最典型的概念表達。
(13)霍光與馮子都
霍光是西漢權臣,馮子都是他的寵奴。兩人的同性戀關係使得子都身份雖賤卻很得勢,百官以下都要仰承他的鼻息。霍光死後,馮子都與光妻私通。
(14)梁冀與秦宮
梁冀是西漢權臣,秦宮是他的寵奴。兩人的同性戀關係與霍光—馮子都在各方面都很相似:秦宮也很有權勢,曾與冀妻私通。在後世,人們常用這兩個事例來說明家主—奴僕同性戀對家庭倫理所造成的危害。
(15)晉廢帝海西公司馬奕與相龍等
海西公“不男”,也就是陽莖短小,性慾低下。可他的兩個美人卻生產了幾個男孩,原來他是讓外嬖相龍等與美人交接,生子,以為己子。百姓歌雲:“鳳皇生一雛,天下莫不喜。本言是馬駒,今定成龍子。”
(16)後趙主石虎與鄭櫻桃
石虎字季龍,是東晉列國時期非常殘暴的一位君主。他稱王前寵惑優僮鄭櫻桃而殺妻郭氏,更納清河崔氏女,櫻桃又譖而殺之。按總的來看,歷史上的鄭櫻桃應當是一位女性,但因“僮”字,把他看成為男性的人也不少,在後世鄭櫻桃是名優美伶的代稱。
(17)前秦主苻堅與慕容衝
氐族苻堅在東晉列國時期是一位名主,幾乎統一了北方。在攻滅鮮卑前燕後,燕國清河公主和他的弟弟慕容衝同時被納,寵冠後庭。後來苻堅在淝水之戰中敗於東晉,慕容衝、姚萇等便起兵攻之。最終苻氏受縊而死,慕容衝則成為西燕主,但不久後亦為部將所殺。這兩人之間的“同性戀”是亂世男風的典型,個人感情夾雜於民族仇恨、宗族恩怨和政治紛爭當中,變化極富戲劇性。
(18)陳文帝與韓子高
韓子高容貌美麗,狀似婦人,離亂當中得寵於陳文帝陳蒨,竟也能屢立戰功,拜爵封將。兩人之間的故事後來被寫成了《陳子高傳》,子高變為陳姓。在明代雜劇《男王后》裡,陳子高更是被封做了正宮王后,事愈傳而人愈奇。
(19)周小史
周小史是晉代出名的美男,有人作詩詠道:“可憐周小童,微笑摘蘭叢。鮮膚勝粉白,慢臉若桃紅。…… 剪袖恩雖重,殘桃愛未終。娥眉詎須疾,新妝遞入宮。”
(20)桓溫與郄超
桓溫是東晉權臣, 郄超為其心腹謀士。某晚二人同宿,早晨謝安等前來議 事,偶然發現郄氏猶在睡帳當中。謝安笑謂:“郄生可謂入幕賓也。”入幕之賓的典故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