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楓林雨苑

    趙姨娘鬧事的原因是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作為妾的地位與正妻的地位相差懸殊,妾的地位低,妾生的孩子地位也低。按封建宗法制,只有嫡長子才有家族爵位和財產繼承權,庶子不僅沒有繼承權,物質待遇也比嫡出的孩子差很多。作為妾和庶出的孩子想要改變自己的處境,但沒有能力改變那個封建宗法制度,因為那是封建社會存在的基礎,那他們就只有另一條路,把嫡子幹掉,取而代之。這是賈府中最主要的矛盾,其實也是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內部的主要矛盾。而且,封建宗法制不除,這個矛盾無解,因此,賈府最後敗就敗在趙姨娘的庶派與王夫人寶玉的嫡派之間的鬥爭中,正如探春說的:這樣的大族人家,自殺自滅才能一敗塗地。

  • 2 # 紀向寰創新藝術館

    感覺趙姨娘還是“不平則鳴”,因為她受到賈政的寵愛!沒有榮國府當家人賈政在幕後的支援,被眾人討厭的“妾”,其命運很可能跟尤二姐差不多,絕對不可能為賈政生下一雙兒女探春、賈環,更不可能當眾鬧得那麼難堪,還安然無恙……

  • 3 # 狼煙一九三一

    大凡小人興風作浪,無不是私心作怪,貪心不足引起的。古人說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君子者光明磊落,有事情擺在桌上談。小人則不然,心懷鬼胎,恐人知道,故行為猥瑣,暗放冷箭,防不勝防。況沒有防備乎?

    我們知道自古至今,在儲君這個位置上是最危險的,上有皇帝,下有兄弟,一時不慎,便有性命之憂。

    西周時期有褒姒,春秋時有驪姬,戰國時有吳娃等都是始作俑者。

    賈寶玉正處於這個位置上,難免引起小人齕覷,擋在趙姨娘之路的是王夫人,賈寶玉。如果不將這兩個絆腳石搬走,她如她的兒子賈環,就永無出頭之日,況且還有個厲害的王熙鳳在幫襯著王夫人如賈寶玉呢?

    人心無盡蛇吞像,為了自已的利益,小人往往會挺而走險。小人不把他們搞急,他們使自我拆臺。一旦把他們搞急了,他們便會狗急跳牆,帶來危險局面。

    以小說的敘述看來,趙姨娘和賈環正處於驪姬一類人的位置,距離寶座僅一步之遙,他們看到在皇帝和儲君位置上的人,發號施令,心中自是不忿,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是不擇手段的。因此他們不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也不是不知進退,而是利令智昏,什麼齬齪事也幹的出來。這從小說的敘述中,也充分的看出來了。

  • 4 # 智風林

    趙姨娘愛鬧事,確實於心中忿忿不平有關,她為榮府前後生下一女一男,兩個孩子都享受主子待遇,而貴為母親的她仍是奴才待遇,按理說,王熙鳳是她的晚輩,但鳳辣子仍把她當奴才訓來訓去,她不敢有半點聲張,不但如此,下人們也全不把她放在眼裡,甚至敢當面頂撞扭打,她也奈何不得,親姑娘探春,一心攀高枝,緊貼賈母,王夫人,只想把她甩的遠遠的,所以,趙姨娘確實很憋氣,時不時出來鬧一鬧,好在賈政寵她,別人奈何不了她。

  • 5 # 讀書工

    趙姨娘為什麼喜歡鬧事?我覺得這是多種因素造成的,有主觀方面的,就是她的個性潑辣要強;也有客觀方面的,即是別人給她的壓力,給她的寵愛,給她的挑唆。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她的地位問題。下面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

    先來看看她在賈府所處的地位。她是賈政的偏房,也是半個主子。但是誰也沒有把她當主子看。生了兩個孩子,一男一女,按理說應該有個位置了,可是女兒探春直接被王夫人要去了,只認王夫人為親孃,不認她這個生她的媽。對兒子賈環他們又不重視,大家圍著賈寶玉轉,甚至也圍著林黛玉、薛寶釵轉,就是沒有把賈環放在眼裡。所以她趙姨娘心裡慪氣,就聯絡馬道婆一起搞了一個巫蠱,就是魘魔吧。而且她還說,這回賈寶玉完了,快給他準備後事,結果惹得賈母一頓罵。

    就拿茉莉粉的事來說吧,連丫頭都敢來欺負她們孃兒兩個。在她眼裡,賈母、王夫人、王熙鳳她們都瞧不起她,她本來就有一肚子的火,所以只要有人稍稍一挑唆,她這個火藥桶的急脾氣就會大爆發。脾氣來了,她就不太理智了,也不知道別人說的是好是壞。其實那個夏婆子就是來看戲的,就是故意挑撥,火上澆油,你越鬧得厲害她越高興。結果趙姨娘上了當,竟跟齡官芳官等幾個小丫頭們幹了起來,搞得平兒、探春她們都忙來制止。連女兒探春都說她不該,說她有失主子的體統。

    再說趙姨娘也有點恃寵而驕。說寵,這裡面有有兩層意思。一層是趙姨娘有兩個孩子,而王夫人賈珠去世後也只有兩個孩子,但是她們的地位截然不同,這就很不公平。像賈政的小妾周姨娘就很規矩,因為她一個小孩也沒有,她就沒有不平感,沒有鬧事的資本。

    再一層就是賈政很喜歡她。這個書裡沒有明講,但是我們可以分析。從側面看,賈政不太喜歡王夫人,王夫人吃齋唸佛,還太正統,她生怕失了王家大家閨秀的體面,在賈政面前有點矜持,有點做作。但是相反,趙姨娘出身低位,加上比較潑辣的性格,她在賈政面前沒有顧忌,就相對要放得開。事實上賈政就是喜歡這種人,賈母、王夫人,有時甚至是王熙鳳都說她趙姨娘的不是,但賈政還從來沒有說她哪裡不對。只不過是礙於封建的嫡庶禮數和賈母她們的面子,沒有給趙姨娘明裡的支援罷了。

    總的來說,趙姨娘有太多的心理不平衡,內心壓抑得難受,她又是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人,又是一個急性子的人,所以她這種不平衡的心理就很難得到控制,一有影響就會爆發出來,一爆發就會形成更不好的影響,這樣惡性迴圈,所以在賈府裡威望越來越差。這個應該不能說是不知進退,主要還是封建嫡庶制度扭曲了人性。

  • 6 # 紅學愛好者蕭夢

    趙姨娘處處鬧事刷存在感的原因,不是不知進退,而是她認為自己半奴半主的身份在賈府不被重視,或者她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特別的委屈。

    趙姨娘曾經大鬧過兩次,都是在探春管家期間,一次是要兄弟趙國基的喪葬費,一次是因為茉莉粉與芳官撕扯。

    探春覺得趙姨娘不安分,趙姨娘覺得自己特別的委屈,在趙姨娘看來,自己在這個屋裡熬油似的熬了十幾年,原本指望兒女大了將來可以她半奴半主的處境,探春若嫁的好,還可以額外照顧趙家,事實上探春一直在疏遠她這個生母,甚至當眾否認與趙家的親戚關係,而是稱誰家的小姐拉扯奴才。

    這一點既是趙姨娘的心病,也是探春的硬傷,那就是姨娘所生,庶出的身份,無法改變。如果趙姨娘也像尤二姐那樣軟弱,估計連生孩子的機會都沒有。

    可見趙姨娘處處刷存在感,是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覺得委屈。

  • 7 # 北方麗人讀書觀史

    趙姨娘是賈府的家生子,年輕時大概因為漂亮活潑被賈政看中,成為了“屋裡人”。隨後肚子爭氣,先後生了探春和賈環兩個孩子,正式成為有編制的姨娘。從奴才身份的丫鬟到“半個主子”的姨娘,她的地位是有進步的,她的人生也算是成功的。

    然而,嫡庶有別,正妻與侍妾、嫡子與庶子在政治、經濟等待遇上有著巨大的不平等,這是那個時代的倫理秩序,等閒無法改變。趙姨娘從小在賈府長大,這些規矩她不可能不知不懂。然而,從丫鬟到姨娘的成長路上,她看到了自己努力的痕跡,這份成功增添了她的自信,於是忍不住想爭取更多更大的利益。所謂得寸進尺,這也是普遍的人性。所以趙姨娘的鬧事,不是什麼“不平則鳴”。

    趙姨娘固然愚蠢淺薄,卻也是生命活力旺盛的女子,事事都想爭取更好,當然就要不斷“鬧事”,以引人注目。她的前半生驗證了這種方式的有效性——她得到了賈政的寵愛,得到了姨娘的名分和地位,還生下了有繼承權的兒子。相比那個事事不爭、溫柔安靜的周姨娘,她有著更為優越的條件,自然也就增添了她“鬧事”的底氣。

    她的鬧一半是性格使然,一半也是生活的策略,或者說是另一種生存智慧。我們看,她的一次次鬧事,除了招來王夫人、鳳姐等上層主子的厭煩之外,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損失——她就是不鬧事,王夫人和鳳姐也不喜歡她,也時刻提防這個有兒子、有威脅的人。探春再不高興,那也是她的生母,無論如何她還是會關照她的;寶釵分送給各房禮物,並沒有忘記賈環的一份。至於下人們,除了那些唱戲的芳官等人之外,別人並沒有多厭煩趙姨娘。管家娘子和她“板厚”,彩霞彩雲都與她交好,還有那些低等的婆子們也與她很是親密。趙姨娘大鬧怡紅院,雖然得罪了芳官等人,卻給這些婆子們出了一口氣,贏得了她們更多的好感,她也是有收穫的。

    鬧事也是一柄雙刃劍。它固然暴露出趙姨娘的愚蠢淺薄,讓她被人嘲笑鄙薄,卻同時也為她刷足了存在感。讓人討厭歸討厭,但也不敢太輕侮怠慢她,甚至反而多了幾分客氣和忌憚,因為實在也不願意惹著她。鬧事的勝負結果不重要,這個敢於無理取鬧、不怕丟醜的女人卻也不能太小瞧。她不是那個只有一個名字的周姨娘,連背影都顯得寂寞蒼涼。她活得生機勃勃,活得讓人過目難忘。享受著自己應該享受的待遇,深得賈政的寵愛,女兒優秀出色,想哭就哭想鬧就鬧,一點不壓抑自己,她其實活得相當不錯。

    強者有強者的生活智慧,弱者有弱者的生存策略。沒什麼文化的趙姨娘也許不懂得這句話的含義,但她卻在生活的輾轉起伏中懂得了這個道理,有意無意地踐行了這樣的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錫安當選狀元,他的第一年薪水為970萬美元,接近考辛斯年薪的兩倍,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