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鷹航空

    根據目前公開的資料來看,潛艇,無論是核潛艇還是常規潛艇,在遠海航行過程中與後方基地的通訊聯絡基本上依靠兩種方式:

    1、陸基長波通訊基站;

    無線電波通訊有一個基本的物理特性,波長長度越高,頻率則越低,對於海水這種介質的穿透性就越好。因此長波通訊成為各國陸地基地與遠海潛航潛艇的有效通訊方式。

    不過這種通訊方式也有一定的缺陷,那就是由於頻率過低,導致通訊頻寬比較窄,不能傳送圖片、影片甚至音訊等大容量資訊程式碼,只能是最為基本的文字資訊。為了提高通訊保密性,一般還要在通訊程式碼中進行加密處理,這樣傳送的有效資訊容量就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對於遠航的潛艇來說,距離基地越遠,就需要伸出更長的接收天線,這樣容易提高被敵方發現的機率。正因為如此,潛艇接收基地的長波通訊,一般採用預先設定聯絡時間的方式來進行,即在某一個時間點上浮,伸出天線接收訊息,或者潛望鏡深度水下航行,伸出天線或者通訊浮標到海面接收資訊。

    2、衛星通訊;

    衛星通訊的頻寬水平要遠高於長波電臺,但是高效能的軍事通訊衛星並不是每個國家都能擁有的,尤其是能夠組網執行的軍事通訊衛星更是沒有幾個國家能擁有。當然對於擁有這一系統的國家,就可以讓潛艇在遠洋水下航行的過程中,不定時的釋放衛星通訊浮標依靠外太空的軍事衛星進行中繼通訊,從而能夠與遠方基地、周圍附近的友軍建立資訊通訊。

    大體上就是這麼兩種,未來可能出現的量子通訊技術應該是更為可靠的一種方式,畢竟頻寬大,通訊距離遠,安全性也更好。

    ——問題就回答到這裡了——

  • 2 # 裝備空間

    潛艇通訊本來就是一項極為特殊的技術,具備特殊需求、特殊技術、特殊裝置和特殊頻段的特點。早期的潛艇通訊技術,在潛航至100m以下水深時,基本上就無用武之地了,必須中斷與陸上指揮所或者水面艦艇間的通訊聯絡,難以有效的及時傳遞作戰資訊。如果需要與外界通訊,則潛艇必須上浮至能夠將無線電天線伸出水面或接近水面狀態收發電報,但這樣極易被衛星、飛機和水面艦艇上的遙感偵測裝置發現,暴露潛艇方位,與潛艇作戰隱蔽性的宗旨相違背。因此自冷戰時期起,世界各國都在不遺餘力的發展新型水下通訊技術,以便與大潛深、巡航狀態的潛艇進行資訊傳遞。

    以現階段的潛艇通訊目標和手段來說,可以分為戰略通訊和戰術通訊兩種方式,戰術通訊有可以大體分為聲吶通訊、浮標通訊和網路通訊三種。當然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藍綠鐳射通訊、中微子衛星通訊等新技術手段也都開始進入研究論證階段。

    大體上,現代遠距離資訊傳輸的最有效手段依然是電磁波,但是海水對於絕大部分頻段的電磁波都有很強的衰減作用,這也是潛艇水下通訊的主要障礙,但是對於甚低頻、超低頻電磁波來說,是電磁波對潛通訊效果最好的無線電頻譜波段,所以開發甚低頻、超低頻通訊技術或者用其他傳輸介質(如藍綠光)替代電磁波,成為當下對潛通訊的熱點。(電磁波與藍綠光在海水中的衰減率,如下表:)

    潛艇戰略通訊

    戰略通訊主要透過陸基甚低頻VLF(對應甚長波)或超低頻ELF(對應超長波)基站對潛艇發射訊號,進行單向通訊(此時,潛艇只能接受指令,無法回信);根據訊號基站頻率的不同,對潛通訊距離為4000-8000公里不等。其中甚低頻訊號(VLF)可以傳遞至水面下幾十米(<80米)深處,而超低頻訊號(ELF)則理論上能夠傳遞至水下100-250米深處。

    上圖紅圈內為潛艇浮標通訊系統,甚低頻或者超低頻這類長波通訊手段,需要潛艇攜帶拖曳電纜訊號天線或者拖曳浮標天線來接收訊號,此外陸基訊號站天線陣和裝置的佈置也頗為麻煩,佔地規模龐大。潛艇釋放拖曳天線,對於航速、尾跡也有很大影響,所以戰略通訊僅在關鍵時刻用於接受命令和資訊,平常是不大會使用的。如下圖,美國卡特勒甚長波(甚低頻)陸上訊號站天線陣,佔地面積大約21平方公里,發射總功率21兆瓦,設定26座約300米高的訊號天線塔(要知道類似摩納哥這樣的袖珍國家才不到2平方公里的面積),所以這樣的訊號站在戰時極易被敵方攻擊。

    由於超低頻ELF電磁波在海水中的衰減率要優於甚低頻VLF,所以想向100米水深以下航行的潛艇傳送電磁波訊號就要研究ELF通訊系統,目前來說進入實用階段的ELF對潛戰略通訊系統只有美國和俄羅斯建成投入使用。其中美國在1989年就成為全世界首個投用ELF對潛通訊系統的國家,能夠透過位於美國本土的ELF無線電通訊基站向4000公里外、水下122米深度、16節航速航行的潛艇(拖曳天線需要拖放至距離水面102-120米)傳送電文,並能夠與位於北極9米厚冰層下約120米深處潛艇進行聯絡。潛艇在深海接收ELF基站電文時的航深、航速和拖曳天下狀態如下圖:

    無論是甚長波還是超長波此類長波通訊,除了上文我們所說的陸上基站龐大易被攻擊、潛艇航態易受拖曳天線影響等不利因素外,還會受到訊號傳遞速率慢這類所有長波都有的缺點。比如說美軍的ELF通訊,基站每分鐘只能發射0.017 bps(約1位元),一個字元要發5分鐘,15分鐘才能發3個字元(要是傳個電影啥的怕不是得幾萬年)。雖然這種通訊方式資訊傳送速度極慢,但是為了超遠距離、大潛深潛艇能聯絡,也就只能忍耐了。況且戰略通訊一般也只用於與戰略核潛艇進行關鍵指令傳送,通常僅傳送幾個字元,起到提示戰略核潛艇上浮或者開啟其他通訊裝置接收詳細資訊的作用,這時候你就把戰略通訊當成個“響鈴”就行了。此外,如果是命令核潛艇發起攻擊,只需要傳送約定好的“極為簡短”幾個字元就可以了,戰略通訊畢竟不是經常使用的手段。

    戰術通訊及其他

    關於戰術通訊及其他通訊手段,這裡就不再贅述了,看以下下表,瞭解下各類對潛通訊方式的特點就可以了,至於藍綠光通訊。中微子通訊我們以後再聊:

  • 3 # 狼煙火燎

    潛艇隱蔽性就是最大的戰鬥力,所以在執行任務時要保持靜默,他們只“聽”不“說”,只能透過在約定時間、地點,才會浮上來與基地通訊,報平安和接收基地命令,這時候就是潛艇最容易暴露的時候,一旦被發現將面臨滅頂之災。

    目前來說潛艇通訊應該是最原始的通訊的,因為在海水下無線電波的高頻通訊衰減很快,穿幾米就沒了,因此潛艇通訊基本都採用長波,波長在1000米以上,頻率在300kHz以下,波長越長,穿透能力越強,目前長波通訊能夠穿透水下30米~150米左右,因此潛艇還是會浮上來一些,以接收資訊。

    長波、超長波解決了潛艇通訊問題,但缺點也很明顯:

    1、波長越長,攜帶資訊量就越少。高頻通訊2秒鐘發出的資訊量,長波通訊接收可能會在30分鐘以上,更別說音訊、影片這種大流量想都別想。所以,長波通訊只發簡短代號,如果基地有命令指示就會有代號指示潛艇上浮接收了

    2、長波電臺耗資巨大,用處僅僅只能給潛艇通訊了,大量的天線網路建設,發射功率高達2兆瓦,發射鐵塔高400多米,整個發射臺佔地幾平方公里。地面天線陣列更是不得了,1986年美國建設的甚長波地面天線陣列,長度達135公里!從威斯康星州一直拉到密歇根州。這樣的龐大工程,一般國家是做不了的。

    3、戰時長波通訊的生存能力可能會有些差,組織各國潛艇水下通訊會相對容易。

    因此除了長波通訊潛艇也有一些其他通訊手段:

    1、伸縮的通訊天線,潛艇潛航將指揮塔的通訊天線升初水面(就有點像潛望鏡升出來是一個道理),這樣就能與基地正常通訊了,但通訊天線長度一般不會超過30米

    2、通訊浮標。通訊浮標從潛艇釋放上浮,漂浮在海面上,透過光纖與潛艇相連。然後由衛星中轉,與指揮平臺聯通,成為作戰網路中的一員。目前大多數潛艇都裝備有這樣的浮標,釋放容易,而且拖曳幾百上千米都不存在問題,浮標小不容易暴露,暴露了潛艇也容易隱蔽。

    3、聲吶通訊,也就是利用主動聲納發射訊號,這個必須幾十公里內有水面艦艇才行,也會暴露潛艇的方位,在演習結束時經常用到!

    4、藍綠鐳射,就是介於藍色和綠色之間的光帶,被證實穿透海水很強,恰好與海水吸收光譜錯開,所以穿透海水時衰減小,能到達很深的地方。但必須定向通訊,必須知道潛艇的具體位置才行,目前還在研究階段。

    5、量子通訊,這個就比較牛了,當然也正在研發階段。一旦成熟潛艇將測底拜託通訊不暢的困局!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新型通訊裝置不斷出現,未來的潛艇終將在海面下實現更快捷、更安全、更隱蔽的通訊。

  • 4 # 北京大劉

    潛挺在深海航行,用氧問題已解決,但定位和通訊問題暫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一般是航行二個小時或到航行四小時必須半浮以便把通訊天線伸出水面,進行通訊聯絡和自身定位。中國在潛航定位問題上己基本解決了,即坨螺定位儀可準確定位潛艇的位置。目前量子通訊可解決潛艇的水下通訊問題,但暫時為試驗階段,中國量子通訊是走的最遠成果最大的國家,有望在五年內徹底解決水下遠距離通訊問題。無線通訊是不能用於水下的,主要是水密度阻止了無線通訊波的傳導,水的特性如子彈射入水中,也立即受阻不能前行。唯一有望解決潛艇水下通訊的手段目前依科技技術只有量子通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隱身飛機將雷達發現距離減少一半後,作戰能力能有質的提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