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色揹包哥

    一、首先要認識自己。你是誰?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有哪些優缺點?你的興趣愛好是什麼?優點和興趣愛好之間能達到共振嗎?你的能力有哪些?你的資源有多少?等等。以上問題類似於人口普查,目的是調查瞭解你的基本情況,做到有的放矢,基於你的DNA來確定你在職場的定位和前進方向。

    二、制定成長規劃。五年或十年後,你要成長成為什麼樣子。表現形式是你的根往哪裡扎。要根據你的優勢所在和興趣愛好之間選定你的職業目標。圍繞這個目標"結硬寨,打呆仗",深度學習與你的目標有關的一切知識和技能。在這個領域內做深做透,成為權威和專家。

    三、耐心和堅持,無懼風雨。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挫折,你要從心理上克服負面情感,用積極、樂觀、耐心和堅持守候第一縷Sunny的到來。

    四、人脈資源。人是生活在環境中的。你必須培養自己的高情商。就像樹的成長同樣離不開Sunny雨露和土壤。外部的力量會促進我們更好更快地前行。獨木不成林,要學習整合自己的生態圈,共同成長。

  • 2 # 沉澱讀書

    想要從小草成為大樹,一定要把職場基本功打紮實。

    在《如何成為職場實力派》這本書裡,作者提到了10項基礎商務能力,即邏輯思考能力,人際溝通你能力,假說構建能力,資訊收集能力,資料與資訊分析能力,思考對策的能力,演講能力,人際影響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志向發展能力。這就是職場基本功必備的能力。我認為這本書,對職場新人來說,如果能在一開始就把書裡提到的基本功打紮實,職場路會越走越順。對職場老人來說,可以針對性地提高那些遺漏的基本功。很多經過幾年職場生涯的人,會陷入瓶頸期,上不上,下不下,其實除了客觀問題,關鍵在於職場基本功沒有打紮實導致的。

    舉個例子,我們部門的G小姐上週離職了,她跟的所有客戶都轉到我這裡。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像她那樣一個在職場工作超過10年的人,應該是個比較有條理,能妥善管理客戶資訊的人。然而,截止昨天,我梳理她的客戶資訊花了三個晚上,而且我發現她跟進的客戶個個都不徹底,有很多資訊掌握的都是錯誤的、表面的。

    比如,"某某公司的職業經理人對XX事情不看好,但是表示只要董事會決定了,還是會執行"的資訊,在我看來,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資訊,下一步找董事會的成員溝通就好了,然而她的記錄還停留在幾個月前。當我聯絡投資人的時候,該投資人表示已經跟其他機構合作了。就這樣,我們的產品連露面的機會都沒有就被PASS了。還有就是她有很多客戶資訊是缺失、錯亂的。我剛接手過來跟進的第一個客戶,是循著她的跟進記錄約著見面的,結果見面的時候,對方說,我從來沒在A公司任職過呀。

    除了G對客戶跟進的不及時,這裡還暴露了她資訊收集和處理能力的欠缺問題,而資訊收集能力是商務基礎非常重要的能力。

    再比如,有一個客戶,她的溝通記錄寫的是:"態度不太好,覺得我們的產品太貴",而我跟該客戶溝通的結果是:"董事會開會的時候已經把XXX提上日程,現在是比較產品的階段"。根據該客戶提供的資訊,我下一步就是想辦法找到關鍵人,儘快跟對方推銷我們的產品。實際上,她溝通的資訊,是完全可以再進一步深挖的。比如"客戶為什麼態度不好?是我的原因嗎?如果不是,那換個時間再聯絡一次。""覺得我們的產品貴,原因是什麼?是瞭解過我們的產品價格,而且跟其他產品做過對比嗎?覺得貴,那什麼樣的價格算不貴呢?客戶的專案未來也是要面向他們的消費者的,那麼他是站在他們客戶的角度,還是公司採購的立場呢?"裡面大有內容可挖,但是按照她的溝通記錄,還停留在表面的東西,按照這種方式,這個客戶很可能也丟了。

    在《如何成為職場實力派》一書裡說:"邏輯思考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是商務基礎能力的基石,顯然我的這位同事,職場基礎打得很不牢靠。

    溝通能力真的太重要了。很多人會有誤解,以為溝通能力強就是能說的人。其實不然,這裡面有個很重要的東西叫做共情,是我們跟別人溝通的時候,雖然不能感同身受,但至少要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舉個例子,我們公司Y部門的主管,也就才入職半年時間。這個部門跟技術部的同事要經常打交道,經常需要技術同事的支援。也就是說跟這個部門的人搞好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搞好關係並不意味著要請吃飯,要經常一起玩。其實,只要給對方足夠的尊重,不給人家添不必要的負擔,多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就行了。但是這個主管用了半年時間把所有的技術同事都得罪光了,原因是她提的問題都是類似機器"怎麼開機,怎麼關機"的問題;需要人家配合的時候,也從來都是臨時通知;跟人家溝通的時候,用詞都是"你來弄一下這個...你把那個處理一下..."的命令口吻。前不久我恰巧和技術同事們一起外出,回程路上跟老闆一輛車,老闆問起工作上配合的事情,這位主管的負面評價一大堆。

    前兩天H和其他6位同事被老闆臨時要求做一個簡短的演講。其他6位同事雖然表現的都有瑕疵,但是H是最讓人忍不了的。嬉皮笑臉的上臺說:"不好意思啊各位,我臨時上臺沒有太多的準備。"開始講的時候,第一句話,講了兩遍都卡殼,她好像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多不專業,撒嬌式的說:"哎呀,這句話,我要多說幾遍才能說完整"我看了看老闆,一直皺著眉頭。

    H和教研主管都是職場經驗超過10年的人,問題是他們好像完全不自知自己犯了什麼樣的錯誤。《如何成為職場實力派》裡說:我們要正視現實,客觀地評價自己,然後決定在什麼時候掌握什麼能力,有計劃地開發自己的能力。很顯然這是H和該主管目前最需要的。

    上面舉的例子都是真實的,這些都是個案嗎?根據我這些年的職場經驗,我認為這些案例都是縮影,是共性的。就像《如何成為職場實力派》裡說的: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我們往往更關注能夠速成的能力,著迷於各種工具和技巧,以為這些就是提升實力的捷徑。其實,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最應該修煉的能力,那就是職場基本功。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回到基礎,練好基本功。在《如何成為職場實力派》一書裡,作者總結了10項基礎商務能力,這10項能力是GLOBIS 在20多年的教學中,透過與超過7萬多商務人士的對話總結出來的,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能力,是能讓我們從一份工作帶入另一份工作,從一家公司帶入另一家公司的可遷移技能。

    下面就以書裡內容為基礎,舉兩個例子。

    1.邏輯思考能力

    書裡從三方面進行概括,如圖:

    來自《如何成為職場實力派》

    單就"抓住問題本質"這一點,書裡總結了四點專注問題本質的方法。

    首先,當問題本身很大時需要特別留心。

    比如,人事經理讓你出一個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方案。這裡的"培養國際化人才"就是一個問題本身很大的點。國際化人才是什麼意思?會英語算嗎?能領導團隊算嗎?增加多少人呢?培養多長時間呢?需要多少預算呢?等等,有很多問題。這時,我們就需要跟對方及時地確認。

    其次,把複雜的問題分解成小的、具體的問題,最好視覺化。

    這麼做,容易確認問題,也能確認雙方是否站在同一視角上思考問題。還是以培養國際化人才為例,如圖:

    來自《如何成為職場實力派》

    然後,確認問題的背景。

    如果我們不能理解對方提問的背景,很可能做出的方案,也是不合格的。還是以培養國際化人才為例。這是公司戰略的需要,還是因為海外員工出現了什麼問題?兩個不同的背景,需要考慮的範圍和要做的方案是不一樣的。

    最後,不屈服於工作的引力。

    這個意思是,要專注於問題本身,不要被分散了注意力。有很多公司開會,本來是要解決A問題,結果會議中有人對A衍生的B問題吸引過去,結果會議的核心偏離,A問題解決不了,會議也變得拖沓,沒有效率。

    來自《如何成為職場實力派》

    單說"理解與溝通物件的關係"這一個溝通要點,作者強調我們要從資訊、理解能力、價值觀理解溝通物件。資訊是指平常我們能接觸到的資訊的數量和質量。那資訊差距、理解能力差距以及價值觀是決定溝通能否順利的關鍵。

    比如,有些公司每個月會公佈營業額,能否根據這個資料做出公司經營狀況的判斷,就因人而異了。有人不以為意,有人出謀劃策,這就是資訊差距。再比如,有人認為市場環境越不好,越是機會;反之,有些人認為這個時候,最好蟄伏起來。這就像半杯水,有的人覺得還有半杯,有的人認為只剩半杯,價值觀的差異造成了不同的理解方式。

    最後,我想說,在當今人人都想走捷徑的時代,往往出現的結果,是最開始被嘲笑走得最慢的人,走的最快、最遠。因為無論我們學會了多高階的技能,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打不好,註定職場走不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乾隆皇帝坐了六十年的龍椅後,為什麼選擇不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