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品好粥道
-
2 # 教育領域王紅順
新論:做高效課堂的學校如何贏在課改後半場
實施高效課堂學校大多都是當地課改先驅者,學校、師生都是這次課改最大受益者。課改是持久戰,需要連續不斷髮力。有人說,自核心素養提出後,課改己成為新常態,課改己進入下半場。那麼,做高效課堂學校如何贏在課改後半場呢?
一、重視教師專業發展是關鍵。 課改初期,為了矯枉過正,過分關注了學生在課堂中作用,淡化、弱化了教師地位、作用,尤其是教師專業素養在提升課堂高度方面的地位與作用。因此,有人就預言,重視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是課改進入後半場的標誌之一。 如何有效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倡導教師讀書是首選途徑。讀教育名著、教育理論,讀相關專業書籍,讀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教學方法的書。其次重視教師基本功代際提升。第一代:三字一話一畫:粉筆字、毛筆字、鋼筆字、普通話、簡筆畫。第二代:新課改時代教師新的基本功:課程資源開發、教育科研、資訊科技(計算機考機與會使用電子白板、實物臺)。第三代: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時代(未來教師)基本功:讀懂學生的分析師、重組課程的設計師、聯結世界的策劃師。三是探索、踐行“互研互訓的小課題研究教師專業研修工作坊”及“觀教察學的校本教研的新樣態“的新機制。
二是實施課堂綜合改革是核心 課改己進入後半場,課改己進入深水區,作為主戰場的課堂教學改革也將進入從單一課堂流程、模式改革進入課堂綜合改革,課堂改革將打破瞎子摸象的片面改革觀,將迎來多策並舉、協同作用的生態改革觀。 在《實施一體兩翼戰略,讓高效課堂美麗轉身》一文中,針對“如何讓高效課堂實現美麗轉身?如何讓高效課堂效果實現倍增效應?",我的主張是,實施一體兩翼戰略,打造課堂改革新高地。一體指的是以課堂流程改革為主體,兩翼指的是:資訊科技與學科觸合,六頂思考帽、思維導圖、康奈爾筆記等學習工具植入。在高效課堂流程及重心實踐重構一文中,我又闡述了作為高效課堂流程本身也要不斷糾偏、深化、迭代、重構。具體表現在:小組重組;改變學習目標設計重心與呈現方式;增加問題提出與問題歸類最佳化環節;將自學與合學環節整合為自主選擇的多元學習環節;從關注單一性同步學習到跨界非同步混合性學習;取消預展環節,取消展示表演成份,讓展示變成問題暴露,放大展示後現場生成及展示後討論、爭鳴的反饋環節;從結果性評價走向引導性嵌入式的過程性評性。
實施課堂教學綜合改革,構建課堂新生態。 具體表現在:
1、重建課堂改革的環境協同系統。班改、課改一體化是重建課堂改革協同系統的有力抓手。班級架構、管理從班幹部制走向部委制;構建班級組織新形態:班級教研組、班組群 ,放大班級教研組功能;創生、放大班級自組織與自教育功能。
2:重構課堂改革的時空系統。課堂時長新設計:打破固定時長,實施連排、長短課時等。課堂空間新組合:依據學習方式自習分割槽一一獨立鑽研學習區,合作討論區,教師幫扶講授練習區。構建新的學習社群一一混齡成長生態群:學習社群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不同班級構成混齡學習社群,一種是相同學科群構成社群。
3、重塑課堂改革的八大要素系統 為什麼改?一一改學習情緒,在“欲、育”上做文章;改什麼?一一改學習內容、改學習模式、改學習目標。從師本課堂、生本課堂到自本課堂構建;關注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轉化路徑;探究深度學習、高階思維與合作學習關係:推進合作學習新樣態。怎麼改?一一改教(導)、改學、改習。從教案走向學案,從學案走向導學(助學)卡、問題探究卡、學習成果分享報告單。導的過度、導的缺失是兩種極端,該出手時就出手。關注學生個性化學程設計,指導學生最佳化學習路徑並提供給學生工具、模型和腳手架。放大習、研究習,補上習改短板。 什麼平臺上改?一一改教學技術、改學習工具。什麼手段助改?一一研改、評改。
千萬不能窄化課堂改革!從單一、碎片化課堂改革走向課堂生態構建的綜合改革是大勢所趨,是贏在課改後半場的關鍵之一。
三、採取課程與課堂改革整合是有效抓手。 課改初期提出“課改主戰場在課堂,課改重心是課堂改革”並沒有錯,然而隨著核心素養提出,課程改革決定作用越來越突顯出來。 深度課改,將從課堂走向課程,課程改革因課堂而實現落地,課堂改革則終將因課程實現昇華,我們要站在課程的高度審視課堂,課堂則會實現哲學、智慧、文化和生命化。
四、關注對兒童研究尤其是關注兒童學習學研究是重要手段。 研究兒童不僅僅是教師組織教學起點,更重要的研究兒童發展兒童是教學終極追求,因此,研究兒童是教師畢生的最重要課程。 研究兒童重點研究什麼?研究兒童是如何學的。比如研究兒童記憶、理解、應用知識規律,又比如研究定義、概念、公式、定理(律)是如何建構的,還比如兒童的歸納思維、演繹思維、發散思維、聚焦思維、靈感直覺思維是怎樣相互影響、相互遞進的?研究兒童敏感期運用等等。研究兒童的心理發育:如孩子心情、性格、氣質、興趣、人際關樂、交友等;研究兒童自學、合作、探究的心理機制;研究嫉妒、男女接觸過敏的成因;研究群體行為與個體同樣行為心理變化等;研究兒童習慣養成。研究兒童各年齡段需養成的行為、生活、學習習慣;研究如何矯正兒童的不良習慣;如何培養孩子規則意識等等。研究兒童美育,關注兒童精神成長。研究兒童求真向善尚美髮展歷程,研究兒童道德發展六階段發展規律,研究自學、合學、展示環節對兒童精神成長意義等等。
我們市教育局近兩年一直花大量人力物力在推行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但收效甚微。來檢查時就分組搞高效課堂,不檢查就傳統模式上課。老師們也感覺這一形式沒什麼作用。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回覆列表
對於題主所說的這個問題,我深有同感。
我高中就讀於三晉大地上某知名省示範中學,該校以嚴厲的軍事化、封閉化管理著稱(對外),事實上鬆緊度很一般。我們的校長姓趙,年紀大概55-60的樣子,精氣神很足,做起事來雷厲風行,大搞特搞教育改革,從2011年起推行了很多飽受師生詬病的教學手段和措施。最“出名”的莫過於“353”學導型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外人聽來感覺好像挺高大上的,但是在我看來,卻是坑了一大批的學生!
以6-8人為一小組,課桌兩兩對接,學生面對面討論這一舉措初衷是為了方便學生交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但在實際執行中產生了巨大的偏差。學校生源本來就不太好,大部分學生的自制力能力又不強,課上學習討論的時間,卻為說閒話、閒聊天提供了“名正言順”的平臺。加之課桌的佈局,小組成員的過多,許多學生在討論組裡聊的熱火朝天,學習任務拋之腦後,幾乎沒有課堂效率可言。對於時間緊張的高中生來說,簡直就是在浪費時間。
學生課堂展示為主,教師稍加補充這一點想法也是挺好的,突出學生在教學的主體地位,同時保證教師的主導作用。但實際操作中效率低下,費時費力,還不如傳統的教師主導的“一言堂”。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種課堂太過於理想化了,在當前應試教育背景下,顯得格格不入。
然後讓小組成員將其簡單寫到黑板上,這也需要時間;
最後,寫好之後,按照小組順序輪流講題目。
由於各個學生能力有高低,講解時間有長有短,有時候講解也不到位,這就會在某個題目上扯皮,下面的學生不求甚解,最終還得老師再講,一節課常常講不了幾個題目。尤其是數學上,經常有這種情況。浪費了時間,還沒有解決問題,老師累學生也累。
領導不定時推門聽課,拍攝影片,課後點評這一點看上去,好像是領導很負責,監督教學的實施,但是在無形之中給課堂教學施加了莫大的壓力和不良影響。以校長為代表的領導團在上課途中進入教室,一方面擾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學生注意力轉移、拍攝佔用教室資源、領導坐旁邊學生心理緊張、發言減少等),另一方面也給教師造成心理負擔:錄影片呢?我有沒有講好?下週的教學評比會有我嗎?下課了會不會責備我?教師的心思也轉移,一心二用。這樣一來,教學的兩個主體心思都已遊離於課堂之外,課堂效率可想而知。
後來,這樣的課堂改革居然在市裡面獲獎了,而且還要推廣,讓我很是詫異。學校的老師和許多學生對這一模式都是很反感的,向來只是應付上面檢查才會臨時拿出來做個樣子。在我上高中那會兒,就常常有教師和學生調侃“353”的意義:上三年,補五年,考三本。
也算是表達一種不滿吧。
總之,我講這麼多,並不是反對課堂進行改革。“變”才能適應時代發展,但是一定要結合學校的實際,學生的實際,和現行教育的現狀。如果不相匹配,那麼只能是“空中樓閣”,無價值、無意義,又怎麼能稱之為高效教學模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