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kuí) (1154-1221)
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
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姜夔詞題材廣泛,有感時、抒懷、詠物、戀情、寫景、記遊、節序、交遊、酬贈等。他在詞中抒發了自己雖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國的感時傷世的思想,描寫了自己漂泊的羈旅生活,抒發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場失意的苦悶心情,以及超凡脫俗、飄然不群,有如孤雲野鶴般的個性。 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馬塍。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
各家評價
張炎:姜白石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
黃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卷六:白石道人,中興詩家名流,詞極精妙,不減清真樂府,其間高處,有美成所不能及。
汪森:西蜀南唐而後,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轉相矜尚,曲調愈多,流派因之亦別。短長互見,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陽姜夔出,句琢字練,歸於醇雅。於是史達祖、高觀國羽翼之;張輯、吳文英師之於前;趙以夫、蔣捷、周密、陳允平、王沂孫、張炎、張翥效之於後,譬之於樂,舞箾至於九變,而詞之能事畢矣。
賙濟:白石脫胎稼軒,變雄健為清剛,變馳驟為疏宕。蓋二公皆極熱中,故氣味吻合。辛寬姜窄,寬故容藏,窄故鬥硬。
劉熙載:白石才子之詞,稼軒豪傑之詞。才子、豪傑,各從其類愛之,強論得失,皆偏辭也。姜白石詞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擬諸形容,在樂則琴,在花則梅也。
陳廷焯:姜堯章詞,清虛騷雅,每於伊鬱中饒蘊藉,清真之勁敵,南宋一大家也。夢窗、玉田諸人,未易接武。
朱彝尊:詞莫善於姜夔,宗之者張輯、盧祖皋、吳文英、蔣捷、王沂孫、張炎、周密、陳允平、張翥、楊基,皆具夔之一體,基之後,得其門者寡矣。
王國維:白石寫景之作,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高樹晚蟬,說西風訊息。"雖格韻高絕,然如霧裡看花,終隔一層。梅溪、夢窗諸家寫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風流,渡江遂絕,抑真有運會存乎其間耶?問隔與不隔之別。曰:陶、謝之詩不隔,延年則稍隔矣。東坡之詩不隔,山谷則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處唯在不隔。詞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詞論,如歐陽公《少年遊·詠春草》上半闋雲:"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雲。二月三月,千里萬里,行色苦愁人。"語語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雲:"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則隔矣。白石《翠樓吟》:"此地宜有詞仙,擁素雲黃鶴,與君遊戲。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氣"則隔矣。然南宋詞雖不隔處,比之前人,自有淺深厚薄之別.
&有境界與無境界
讓我們從王國維對姜夔的批評開始走近姜夔:
“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於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與第一流之作者也。”——《人間詞話》第四十二則
“南宋詞人,白石有格而無情。”——《人間詞話》第四十三則
從中不難看出,王國維是以“境界說”為前提,著眼於“格調”與“意境”來衡量詞之高下的。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第一則就提出:“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有高格,自有名句。”又進一步解釋說“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正是從這個角度,王國維認為姜夔的詞雖然在格律音韻方面超乎眾人,但卻在抒寫真景物,真性情方面,顯得沒有深意,缺少言外之味,弦外之響。
一般來說,能否寫出真景物、真感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詞人的生命體驗是否深刻。姜夔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也可以說他一生都是落魄潦倒,而他在幾十年悲傷歲月裡在做著不屈的恆久掙扎,並把這種掙扎轉化為文字,把自己人生的悲哀融入詩詞。既有著深刻的生命體驗,應該能寫出深刻真摯的詞句。為什麼王國維會說他“有格而無情”呢?王國維認為,詞人有主觀之詞人,有客觀之詞人。主觀詞人強化自己的內心體驗並能使之極端外化為文字,如李煜、如李清照,強烈的主觀情緒一覽無餘,讀者很容易被感染而產生共鳴。而客觀詞人卻往往比較剋制,注重以理化情,即使極度的悲喜也要曲折婉轉地表現,因為內斂,所以我們往往只看看字句本身的美,而很難體會到詞人內心的愁腸百結。如溫庭筠,如晏殊,如歐陽修。姜夔應該也屬於客觀詞人。所以他的風格便是清空騷雅、深幽蘊藉。清·劉熙載《藝概》卷四評姜夔詞曰:“白石才子之詞,稼軒豪傑之詞。才子、豪傑,各從其類愛之,強論得失,皆偏辭也。姜白石詞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擬諸形容,在樂則琴,在花則梅也。”
&姜夔詩詞代表作
1、揚州慢·淮左名都
宋代: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譯文
揚州自古是著名的都會,這裡有著名遊覽勝地竹西亭,初到揚州我解鞍下馬稍作停留。過去昔日繁花熱鬧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金兵侵略長江流域地區,洗劫揚州後,只留下殘存的古樹和廢毀的池臺,都不願再談論那殘酷的戰爭。臨近黃昏,悽清的號角聲響起,迴盪在這座淒涼殘破的空城。
杜牧俊逸清賞,料想他現在再來的話也會感到震驚。即使“豆蔻”詞語精工,青樓美夢的詩意很好,也難抒寫此刻深沉悲愴感情。二十四橋依然還在,橋下江水水波盪漾,月色淒冷,四周寂靜無聲。想那橋邊紅色的芍藥花年年花葉繁榮,可它們是為誰生長為誰開放呢?
2、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
宋代:姜夔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北方的鴻雁悠然自在,從太湖西畔隨著白雲飄浮。幾座孤峰蕭瑟愁苦,好像在商量黃昏是否下雨。我真想在第四橋邊,跟隨天隨子一起隱居。可他如今在何處?我獨倚欄杆緬懷千古,只見衰柳參差風中飛舞。
3、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肥水汪洋向東流,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早知今日淒涼,當初真不該苦苦相思。夢裡的相見總是看不清楚,趕不上看畫像更加清晰,而這種春夢也常常無奈會被山鳥的叫聲驚起。
春草還沒有長綠,我的兩鬢已成銀絲,蒼老得太快。我們離別得太久,慢慢一切傷痛都會漸漸被時光忘去。可不知是誰,讓我朝思暮想,年年歲歲的團圓夜,這種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4、踏莎行·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別後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她體態輕盈、語聲嬌軟的形象,我分明又從好夢中見到了。我彷彿聽到她在對我說:長夜多寂寞呀,你這薄情郎怎麼會知道呢?春天才剛開頭,卻早已被我的相思情懷染遍了。
自從分別以後,她捎來書信中所說的種種,還有臨別時為我刺繡、縫紉的針線活,都令我思念不已。她來到我的夢中,就像是傳奇故事中的倩娘,魂魄離了軀體,暗地裡跟隨著情郎遠行。我西望淮南,在一片潔白明亮的月光下,千山是那麼的清冷。想必她的魂魄,也像西斜的月亮,在冥冥之中獨自歸去。也沒有個人照管。
5、過垂虹
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
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
我自創的新調,音韻是如此和諧美妙;小紅輕輕地唱著,我為她伴奏,吹著洞簫。一曲唱完,小船已搖過了吳江縣城;回望經過的水路,輕煙綠波,還有那一座座美麗的石橋。
姜夔(kuí) (1154-1221)
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
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姜夔詞題材廣泛,有感時、抒懷、詠物、戀情、寫景、記遊、節序、交遊、酬贈等。他在詞中抒發了自己雖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國的感時傷世的思想,描寫了自己漂泊的羈旅生活,抒發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場失意的苦悶心情,以及超凡脫俗、飄然不群,有如孤雲野鶴般的個性。 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馬塍。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
各家評價
張炎:姜白石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
黃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卷六:白石道人,中興詩家名流,詞極精妙,不減清真樂府,其間高處,有美成所不能及。
汪森:西蜀南唐而後,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轉相矜尚,曲調愈多,流派因之亦別。短長互見,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陽姜夔出,句琢字練,歸於醇雅。於是史達祖、高觀國羽翼之;張輯、吳文英師之於前;趙以夫、蔣捷、周密、陳允平、王沂孫、張炎、張翥效之於後,譬之於樂,舞箾至於九變,而詞之能事畢矣。
賙濟:白石脫胎稼軒,變雄健為清剛,變馳驟為疏宕。蓋二公皆極熱中,故氣味吻合。辛寬姜窄,寬故容藏,窄故鬥硬。
劉熙載:白石才子之詞,稼軒豪傑之詞。才子、豪傑,各從其類愛之,強論得失,皆偏辭也。姜白石詞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擬諸形容,在樂則琴,在花則梅也。
陳廷焯:姜堯章詞,清虛騷雅,每於伊鬱中饒蘊藉,清真之勁敵,南宋一大家也。夢窗、玉田諸人,未易接武。
朱彝尊:詞莫善於姜夔,宗之者張輯、盧祖皋、吳文英、蔣捷、王沂孫、張炎、周密、陳允平、張翥、楊基,皆具夔之一體,基之後,得其門者寡矣。
王國維:白石寫景之作,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高樹晚蟬,說西風訊息。"雖格韻高絕,然如霧裡看花,終隔一層。梅溪、夢窗諸家寫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風流,渡江遂絕,抑真有運會存乎其間耶?問隔與不隔之別。曰:陶、謝之詩不隔,延年則稍隔矣。東坡之詩不隔,山谷則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處唯在不隔。詞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詞論,如歐陽公《少年遊·詠春草》上半闋雲:"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雲。二月三月,千里萬里,行色苦愁人。"語語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雲:"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則隔矣。白石《翠樓吟》:"此地宜有詞仙,擁素雲黃鶴,與君遊戲。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氣"則隔矣。然南宋詞雖不隔處,比之前人,自有淺深厚薄之別.
&有境界與無境界
讓我們從王國維對姜夔的批評開始走近姜夔:
“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於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與第一流之作者也。”——《人間詞話》第四十二則
“南宋詞人,白石有格而無情。”——《人間詞話》第四十三則
從中不難看出,王國維是以“境界說”為前提,著眼於“格調”與“意境”來衡量詞之高下的。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第一則就提出:“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有高格,自有名句。”又進一步解釋說“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正是從這個角度,王國維認為姜夔的詞雖然在格律音韻方面超乎眾人,但卻在抒寫真景物,真性情方面,顯得沒有深意,缺少言外之味,弦外之響。
一般來說,能否寫出真景物、真感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詞人的生命體驗是否深刻。姜夔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也可以說他一生都是落魄潦倒,而他在幾十年悲傷歲月裡在做著不屈的恆久掙扎,並把這種掙扎轉化為文字,把自己人生的悲哀融入詩詞。既有著深刻的生命體驗,應該能寫出深刻真摯的詞句。為什麼王國維會說他“有格而無情”呢?王國維認為,詞人有主觀之詞人,有客觀之詞人。主觀詞人強化自己的內心體驗並能使之極端外化為文字,如李煜、如李清照,強烈的主觀情緒一覽無餘,讀者很容易被感染而產生共鳴。而客觀詞人卻往往比較剋制,注重以理化情,即使極度的悲喜也要曲折婉轉地表現,因為內斂,所以我們往往只看看字句本身的美,而很難體會到詞人內心的愁腸百結。如溫庭筠,如晏殊,如歐陽修。姜夔應該也屬於客觀詞人。所以他的風格便是清空騷雅、深幽蘊藉。清·劉熙載《藝概》卷四評姜夔詞曰:“白石才子之詞,稼軒豪傑之詞。才子、豪傑,各從其類愛之,強論得失,皆偏辭也。姜白石詞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擬諸形容,在樂則琴,在花則梅也。”
&姜夔詩詞代表作
1、揚州慢·淮左名都
宋代: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譯文
揚州自古是著名的都會,這裡有著名遊覽勝地竹西亭,初到揚州我解鞍下馬稍作停留。過去昔日繁花熱鬧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金兵侵略長江流域地區,洗劫揚州後,只留下殘存的古樹和廢毀的池臺,都不願再談論那殘酷的戰爭。臨近黃昏,悽清的號角聲響起,迴盪在這座淒涼殘破的空城。
杜牧俊逸清賞,料想他現在再來的話也會感到震驚。即使“豆蔻”詞語精工,青樓美夢的詩意很好,也難抒寫此刻深沉悲愴感情。二十四橋依然還在,橋下江水水波盪漾,月色淒冷,四周寂靜無聲。想那橋邊紅色的芍藥花年年花葉繁榮,可它們是為誰生長為誰開放呢?
2、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
宋代:姜夔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譯文
北方的鴻雁悠然自在,從太湖西畔隨著白雲飄浮。幾座孤峰蕭瑟愁苦,好像在商量黃昏是否下雨。我真想在第四橋邊,跟隨天隨子一起隱居。可他如今在何處?我獨倚欄杆緬懷千古,只見衰柳參差風中飛舞。
3、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宋代:姜夔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譯文
肥水汪洋向東流,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早知今日淒涼,當初真不該苦苦相思。夢裡的相見總是看不清楚,趕不上看畫像更加清晰,而這種春夢也常常無奈會被山鳥的叫聲驚起。
春草還沒有長綠,我的兩鬢已成銀絲,蒼老得太快。我們離別得太久,慢慢一切傷痛都會漸漸被時光忘去。可不知是誰,讓我朝思暮想,年年歲歲的團圓夜,這種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4、踏莎行·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宋代:姜夔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別後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譯文
她體態輕盈、語聲嬌軟的形象,我分明又從好夢中見到了。我彷彿聽到她在對我說:長夜多寂寞呀,你這薄情郎怎麼會知道呢?春天才剛開頭,卻早已被我的相思情懷染遍了。
自從分別以後,她捎來書信中所說的種種,還有臨別時為我刺繡、縫紉的針線活,都令我思念不已。她來到我的夢中,就像是傳奇故事中的倩娘,魂魄離了軀體,暗地裡跟隨著情郎遠行。我西望淮南,在一片潔白明亮的月光下,千山是那麼的清冷。想必她的魂魄,也像西斜的月亮,在冥冥之中獨自歸去。也沒有個人照管。
5、過垂虹
宋代:姜夔
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
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
譯文
我自創的新調,音韻是如此和諧美妙;小紅輕輕地唱著,我為她伴奏,吹著洞簫。一曲唱完,小船已搖過了吳江縣城;回望經過的水路,輕煙綠波,還有那一座座美麗的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