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一樣的繁星
-
2 # 勇戰王聊歷史
首先,換成你是崇禎,也不敢吃宮中飯菜。
在天啟皇帝死前,京城的所有武裝都在魏忠賢的控制之下。魏忠賢以司禮秉筆太監提督東廠,他的親信田爾耕為錦衣衛提督,崔呈秀為兵部尚書。此時,宮內宮外拿刀的都在魏忠賢和其親信手裡。
而此時的崇禎皇帝,真的是孤身一人!在登基的前一天,天啟皇帝的老婆(皇嫂張皇后)告訴崇禎,千萬不要吃宮裡的東西,小心魏忠賢害他。張皇后的提醒一點也不多餘。在魏忠賢看來,崇禎皇帝年齡太大,不適合他把持朝政。如果把崇禎害死了,選一個孩子當皇帝,會更合適。
登基前的那晚,崇禎很害怕,周圍沒有一個熟悉的人。崇禎攔住一個路過的宦官,拿下他的佩劍防身,並且,還讓這位宦官喊同伴來領賞。崇禎見人越來越多,心裡也安穩了一些。
魏忠賢確實動了害崇禎的心思。他給崇禎皇帝送了四位美女,這四人身上都帶著“迷魂香”,想迷惑崇禎。可惜,被崇禎識破,毀掉藥丸。後來,魏忠賢又讓人在夾壁中點燃“迷魂香”,以達到催情的效果。也被崇禎識破,崇禎趕緊把宮內的太監和宮女換成了自己人,這才完事。
殺魏忠賢其實也很簡單。明朝雖然出現很多“權監”,但是,這些人卻很少能威脅到皇帝的生命安全。因為,自古宦官都因為“身殘”,被認為不可能當皇帝。所以,太監武力謀反,必然群起而攻之,其結局都沒有好下場。
魏忠賢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把自己人兵部尚書崔呈秀推出來擋槍。他以為把責任都推給崔呈秀,崇禎就會放過他。他錯了,崔呈秀一倒臺,魏忠賢失去兵權的控制,崇禎更是沒有顧慮了。
而且,在整治崔呈秀之前,崇禎已經透過同意魏忠賢自己提出的“停建生祠”的事,引導百官攻擊魏忠賢一黨。現在,魏忠賢失去了兵權的控制,就是把刀遞給了崇禎。崇禎馬上開始對魏忠賢下手,把錢嘉徵寫的十大罪狀念給魏忠賢聽。
崇禎也是有點權術,沒有選擇馬上緝拿魏忠賢,而是在放他回老家的路上,才派人抓魏忠賢。讓一扳倒魏忠賢這件事,看起來像是民心所向的事。魏忠賢知道大勢已去,自縊而亡。
-
3 # 是阿維啊
明朝末代,朝廷紛亂,宦官和親眷交替執政。在這個時候最有名的宦官自然就是“九千歲"魏忠賢了。他權傾朝野,黨羽眾多,但是他最後仍然還是落得個兔死狐悲,自殺收場。這又到底是為何呢?
魏忠賢自幼家境貧寒,而且他還喜歡賭博,迷戀酒色,所以生活更是不堪。也是因為長期賭博,他輸了許多的錢,欠下了無數的債款,無力償還的他只得另闢蹊徑,最終他選擇閹了自己,進宮做了太監。也是機緣巧合,朱由校竟然對魏忠賢極為寵愛,所以魏忠賢飛黃騰達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了。而且朱由校還是一個不思進取,不善朝政的皇帝,魏忠賢在朝廷拉黨結羽也就更加的方便,最後也就權勢滔天了。
天啟七年的時候明熹宗朱由校駕崩了,朱由校並沒有自己的子嗣,所以由信王朱由檢繼位。雖然朱由檢還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但是他早就已經知道魏忠賢的罪行,所以在朱由檢坐上皇帝的時候,自然是要好好的對付魏忠賢了,而魏忠賢黨羽遍佈朝野,朱由檢不得不戰戰兢兢的。據說在朱由檢剛剛進宮的時候,生活是十分小心的。甚至於張皇后還反覆叮囑朱由檢一定不能吃宮中的東西,甚至還偷偷給他帶去饅頭,就是害怕魏忠賢毒害他,可見魏忠賢的威脅。
魏忠賢實力滔天,但是崇禎皇帝卻一直都不願意放棄對付魏忠賢。所以崇禎皇帝對兵部尚書崔呈秀下手了。他成功的利用了魏忠賢他們內部的矛盾,砍掉了魏忠賢的一條臂膀。而且與此同時,還成功的警醒了宮中的一些大臣們。一些見風使舵的大臣也開始轉變了方向,將矛頭指向了魏忠賢。
不得不說魏忠賢拋棄了崔成秀是一步十分差勁的棋,但是當時為了自保也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只可惜後面的一連串的反應著實讓人意想不到,又有誰可以預測出,僅僅是丟棄一個人,竟然改變了那麼多人的態度,甚至於倒戈了呢?
而這之後,魏忠賢還走了一部十分差勁的棋,當錢貢生上疏魏忠賢“十大罪狀”後,他竟然稱病辭職,這一步直接讓他失去了他在宮中的職位,崇禎的將計就計著實打了魏忠賢一個措手不及,而且在這之後,崇禎重新調整了宮中的人事安排,進一步的削弱了魏忠賢的實力。
就這樣一次次,即使魏忠賢在強大,實力也終究會被削弱殆盡,“九千歲”也就成了空殼子了。再想扳倒他也就不再那麼困難了。
-
4 # 荒井胡桃
幾句話能講清楚的堅決不長篇大論。
思宗烈皇帝以兄終弟及的方式登上大寶,其時魏宦勢力猖獗,不夾著尾巴恐怕活不過第二集。
待烈皇帝坐穩皇位後剷除魏宦勢力就易如反掌了。終明一朝太監專權比比皆是,但沒一個能像秦之趙高指鹿為馬,皇帝都唯唯稱諾。
因此,待烈皇帝坐穩江山,把控局勢之後,滅魏亦易如反掌。
-
5 # 身在情長在²⁰¹⁹
崇禎皇帝這麼做,肯定是因為害怕魏忠賢的勢力,而崇禎自己需要培養自己的勢力,所以他採取了“溫水煮青蛙”的手段,慢慢積蓄自己的力量,才會有後來的“擼下閹黨”。所以糾正一下,“閹黨”並不是輕鬆就搞定,是崇禎“慢工出細活”,只是擼的人多了,看起來有些“輕鬆”!
如果崇禎皇帝一上臺,就拼命“擼閹黨”,那最先倒下的一定是他自己!
-
6 # 歷史長河中的魚
魏忠賢確實曾經權傾天下,大到什麼程度呢?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個從他的稱號“九千九百九十九歲”就可以看得出。
一個太監為何能有這麼大的權利呢?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個木匠皇帝朱有校,一心做木匠,懶得處理朝政。而魏忠賢也十分狡猾,一些重要事情的上奏時機,他總是挑在朱有校做木匠最聚精會神的時候。因為此時的朱有校總會不耐煩的說:“你看著去辦吧”,有了皇帝的這個表態,剩下的事,魏忠賢就可以自由發揮了。
從此類的事可以看出,朱有校並沒有大權旁落,他一直擁有決定權,只是把權利下放給了魏忠賢。為什麼朱有校給了魏忠賢這麼大的權利,任其折騰,他還會被後來的崇禎輕易拿下呢?
其實,這是明朝的宦官制度所決定的。朱元璋和朱棣都立下規矩:太監不允許干政,不允許擔任任何文武官職。這樣,在明朝太監的權利只是皇權的延伸。皇帝可以用他們監軍,用他們監視文武百官,甚至稅務、織造等重要部門也都能看見太監的身影,但是他們只有彙報權,無任何的處置權,最後還是皇帝說了算。
而在唐朝,前後共有七位皇帝是由太監們立的,甚至唐憲宗還是被太監陳弘志殺害的,他們為什麼就可以做到能廢立皇帝呢?其實原因就是一條:他們掌握著禁軍。
-
7 # 看遍山川
明代的太監作威作福,許多權閹都出自司禮監,宦官典兵,提督東西兩廠,出任礦監稅使,司法,軍政,民生無所不涉及。耳目眾多黨羽遍佈,對國家機器進入全面滲透,在中國歷史上繼漢唐以來形成第三次太監擅權的高潮。
明憲宗時提督西廠橫行一時的太監汪直,武宗朝擅權亂政的“立地皇帝”太監劉瑾,萬曆皇帝老師張居正得勢時在後宮的內應馮保,熹宗年間大名鼎鼎的“九千歲”魏忠賢,哪個不曾經呼風喚雨,口含天憲掌握生殺大權,就差皇帝讓出寶座了。可一旦由於各種原因失去皇帝的信任或者御座換人,立馬抄家貶斥或千刀萬剮,其興也忽,其亡也快。
其原因在於中國封建社會權力演變是一個權力逐漸向皇帝高度集中的過程,明朝建立以後,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封建倫理道德,君臣綱常文化學說已就成熟並深入人心。任何專權都比不過皇權,明朝的皇帝只有主動懶政的,沒有被動傀儡的。平時稀裡糊塗,哪天或“醒來”或親政或一朝天子上臺,看誰不順眼,稍微動點心思立馬讓誰或貶或死。
另外捎帶一提的是明代的太監沒有像漢唐的宦官那樣擁立擅廢過皇帝,更不及中晚唐的宦官手裡掌握皇帝的近衛神策軍,比較起來唐代的宦官比明代的太監囂張地更無法無天。因此相對而言,唐代的皇帝要解決具有擁立之功又手握禁軍尾大不掉的宦官,其難度要大得多,事實也是如此。
“九千歲”魏忠賢一黨權勢熏天,其本質還是狐假虎威,能控制住明熹宗他就可以唯我獨尊,失去熹宗的靠山,他就是打了霜的茄子。明代的制度設計太監手裡不可能有現成的軍權也無權干涉皇位繼承,崇禎又不是他擁立的,他不能像唐中後期的太監那樣有資本而有持無恐,再怎麼折騰都抵不過崇禎的一道諭旨。
畢竟對皇權有僅存的畏懼,魏忠賢無法效仿唐代的太監,掐死個皇帝當玩似的(毒酒菜只是臆測),只有等著挨宰的份。
回覆列表
明朝太監的權勢其實是皇權的延伸,沒了皇權的支撐,什麼太監連北京城都不一定走的出去。
崇禎梅登位之前,只是個王爺,明的王爺就聽起來好聽,一生被圈養的料,他不登位別說魏忠賢了是個官都能去拿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