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纖油劑是應用於化纖生產與加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紡織助劑,其主要作用是調節化學纖維的摩擦,防止靜電產生;化纖油劑廣泛應該於紡織行業中化纖生產。
中文名
化纖油劑
作用
防止靜電產生
應用
紡織業
類屬
油劑
快速
導航
發展組成參考配方常見化纖油劑
背景
化纖油劑是指應用於化纖生產與加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類紡織助劑,其主要作用是調節化學纖維的摩擦效能,防止或消除靜電積累,賦予纖維平滑、集束、抗靜電、柔軟等效能,使化學纖維順利透過紡絲、拉伸、加彈、紡紗及織造等工序。
儘管化纖油劑在化纖生產中的用量很小,但它對纖維的質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國家對化纖油劑的研究一直很活躍,不僅研製出不少新型高效油劑,還運用復配技術開發出抗靜電性好、平滑性與集束性比較理想的複合型油劑。中國的化纖油劑工業起步較晚,是伴隨著化纖工業的不斷壯大而發展起來的,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基礎。
發展
化纖油劑的發展至今已有五代。20世紀50年代採用常規紡絲工藝製造普通滌綸長絲、錦綸絲、紡絲。這第一代油劑是以礦物油為主,再添乳化劑和抗靜電劑組成。20世紀60年代製造變形絲和工業用絲時提高了油劑的耐熱要求,開發出以脂肪酸酯為主體的第二代油劑。20世紀70年代初期到中期適應以大卷裝和錠子式變形為主的工藝開發了以脂肪酸酯和環氧丙烷/環氧乙烷、聚醚並用的第三代油劑。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後期高速紡工藝採用以環氧丙烷/環氧乙烷聚醚為主的第四代油劑。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以後,化纖長絲髮展到高速,超高速化及多功能型纖維,相適應地開發了改性環氧丙烷/環氧乙烷聚醚及有低摩擦、超耐熱,易溼潤等特種功能的成分和新增劑組成的第五代油劑。化纖油劑主要由平滑柔軟劑、集束劑、抗靜電劑,乳化劑、平衡調節劑等組成。在配製油劑過程中,單靠一種表面活性劑很難適應各方面的要求,必須將不同型別的表面活性劑復配在一起,相互取長補短,發揮其協調效應。
中國的紡織工業是重要民生產業,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這兩點在相當長時期內都不會改變:只有確保紡織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才能確保紡織行業健康發展。國務院透過的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突出強調了“紡織工業是中國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其重要意義一是從國內形勢來看,紡織工業在相當長時間內都將是中國重要的民生產業,13億人口的龐大消費總量決定內需市場必須依靠中國自身紡織產業來滿足;紡織工業吸納了2000萬勞動力就業,其中80%來自農村,關係到l億農民的生計。二是從國際形勢來看,紡織工業是中國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之一,在全球紡織產業格局中具有產業鏈完整、配套能力強、專業分工明確、勞動力成本低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全球紡織貿易市場佔有1/3左右的市場份額,並且在相當長時間裡,這種格局不會改變。
中國紡織品出口市場第一是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儘管2008年這個市場出現了很大波動,中國對美國直接出口總量沒有增長,但市場份額卻增加了1.75%,對歐盟出口總額增加了37%;第二是東南亞鄰國,中國紡織業跟東南亞鄰中國產業鏈結合越來越緊密,2008年起對其出口的化纖、紗線、面料等都大幅度增長;第三是俄羅斯、拉美地區和非洲地區,這一新興市場紡織服裝需求量增長很快,但由於其自身加工能力不足,也為中國紡織業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另外,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國際市場高檔名牌產品的消費比重大幅下降,而大眾化產品的消費比重持續上升,中國企業可憑藉質優價廉物美的產品在銷售額增長方面保持增長,提升中國紡織品的國際市場份額。
組成
平滑劑
(潤滑劑)
平滑劑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摩擦,提高油膜強度,保護纖維、防止纖維對裝置的磨損和鏽蝕。平滑性實質上是油劑的摩擦特性,常用上油後絲與絲(F/F)、絲與金屬(F/M)和絲與橡膠(F/R)之間的靜摩擦係數(μS)及動摩擦係數(μd)來表示。通常採用雷德爾測試法測定。油膜強度採用MRS一10型四球摩擦磨損實驗機測試。油膜強度高,摩擦係數波動小。
平滑劑一般選用礦物油、植物油、脂肪酸一元醇酯、多元醇酯、脂肪酸雙酯、脂肪酸多元醇酯、脂肪酸三羥甲基丙酯、脂肪酸季戊四醇酯等。在化纖油劑中工業白油被廣泛用作平滑劑。但因其耐熱性較差,高溫下易揮發,油膜強度較差,在高速紡絲如POY中其使用受到限制。合成酯是紡絲拉伸一步法FDY、工業長絲等油劑的主要平滑劑,效能較天然礦油優越。它們具有揮發性小、抗氧化性強、凝固點低、粘溫性好、相溶性高、易乳化等優點。平滑劑在長絲油劑配方中一般佔40%~60%,在成品油中比例更高些。油劑中平滑劑多,纖維的平滑性好,但卻增加了配製乳液的難度。
礦物油
液態烷烴:如液體石蠟一般是分子量中等的烷烴與環烷烴的混合物。根據粘度的差別又分出不同的牌號。礦物油的粘度隨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熱穩定性隨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由於礦物油具有價格低,且低溫下平滑性好,上漿性好等特點,被廣泛地應用於各類普通紡絲油劑中,用量5—50%不等,絡筒油劑中甚至用到80%以上。但因其耐熱性差,高溫下易揮發,而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潤滑作用,加之油膜強度較差,在高溫高速的紡絲工藝中,使用受到限制。
固態烷烴:如固體石蠟也有許多種,其分子構成多為大分子的烷烴。因常溫下呈固態,一般不用於化纖油劑,僅在高強力的工業絲或簾子線油劑中作為新增劑少量使用,目的是為改善油劑的油膜強度
化纖油劑是應用於化纖生產與加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紡織助劑,其主要作用是調節化學纖維的摩擦,防止靜電產生;化纖油劑廣泛應該於紡織行業中化纖生產。
中文名
化纖油劑
作用
防止靜電產生
應用
紡織業
類屬
油劑
快速
導航
發展組成參考配方常見化纖油劑
背景
化纖油劑是指應用於化纖生產與加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類紡織助劑,其主要作用是調節化學纖維的摩擦效能,防止或消除靜電積累,賦予纖維平滑、集束、抗靜電、柔軟等效能,使化學纖維順利透過紡絲、拉伸、加彈、紡紗及織造等工序。
儘管化纖油劑在化纖生產中的用量很小,但它對纖維的質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國家對化纖油劑的研究一直很活躍,不僅研製出不少新型高效油劑,還運用復配技術開發出抗靜電性好、平滑性與集束性比較理想的複合型油劑。中國的化纖油劑工業起步較晚,是伴隨著化纖工業的不斷壯大而發展起來的,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基礎。
發展
化纖油劑的發展至今已有五代。20世紀50年代採用常規紡絲工藝製造普通滌綸長絲、錦綸絲、紡絲。這第一代油劑是以礦物油為主,再添乳化劑和抗靜電劑組成。20世紀60年代製造變形絲和工業用絲時提高了油劑的耐熱要求,開發出以脂肪酸酯為主體的第二代油劑。20世紀70年代初期到中期適應以大卷裝和錠子式變形為主的工藝開發了以脂肪酸酯和環氧丙烷/環氧乙烷、聚醚並用的第三代油劑。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後期高速紡工藝採用以環氧丙烷/環氧乙烷聚醚為主的第四代油劑。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以後,化纖長絲髮展到高速,超高速化及多功能型纖維,相適應地開發了改性環氧丙烷/環氧乙烷聚醚及有低摩擦、超耐熱,易溼潤等特種功能的成分和新增劑組成的第五代油劑。化纖油劑主要由平滑柔軟劑、集束劑、抗靜電劑,乳化劑、平衡調節劑等組成。在配製油劑過程中,單靠一種表面活性劑很難適應各方面的要求,必須將不同型別的表面活性劑復配在一起,相互取長補短,發揮其協調效應。
中國的紡織工業是重要民生產業,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這兩點在相當長時期內都不會改變:只有確保紡織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才能確保紡織行業健康發展。國務院透過的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突出強調了“紡織工業是中國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其重要意義一是從國內形勢來看,紡織工業在相當長時間內都將是中國重要的民生產業,13億人口的龐大消費總量決定內需市場必須依靠中國自身紡織產業來滿足;紡織工業吸納了2000萬勞動力就業,其中80%來自農村,關係到l億農民的生計。二是從國際形勢來看,紡織工業是中國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之一,在全球紡織產業格局中具有產業鏈完整、配套能力強、專業分工明確、勞動力成本低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全球紡織貿易市場佔有1/3左右的市場份額,並且在相當長時間裡,這種格局不會改變。
中國紡織品出口市場第一是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儘管2008年這個市場出現了很大波動,中國對美國直接出口總量沒有增長,但市場份額卻增加了1.75%,對歐盟出口總額增加了37%;第二是東南亞鄰國,中國紡織業跟東南亞鄰中國產業鏈結合越來越緊密,2008年起對其出口的化纖、紗線、面料等都大幅度增長;第三是俄羅斯、拉美地區和非洲地區,這一新興市場紡織服裝需求量增長很快,但由於其自身加工能力不足,也為中國紡織業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另外,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國際市場高檔名牌產品的消費比重大幅下降,而大眾化產品的消費比重持續上升,中國企業可憑藉質優價廉物美的產品在銷售額增長方面保持增長,提升中國紡織品的國際市場份額。
組成
平滑劑
(潤滑劑)
平滑劑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摩擦,提高油膜強度,保護纖維、防止纖維對裝置的磨損和鏽蝕。平滑性實質上是油劑的摩擦特性,常用上油後絲與絲(F/F)、絲與金屬(F/M)和絲與橡膠(F/R)之間的靜摩擦係數(μS)及動摩擦係數(μd)來表示。通常採用雷德爾測試法測定。油膜強度採用MRS一10型四球摩擦磨損實驗機測試。油膜強度高,摩擦係數波動小。
平滑劑一般選用礦物油、植物油、脂肪酸一元醇酯、多元醇酯、脂肪酸雙酯、脂肪酸多元醇酯、脂肪酸三羥甲基丙酯、脂肪酸季戊四醇酯等。在化纖油劑中工業白油被廣泛用作平滑劑。但因其耐熱性較差,高溫下易揮發,油膜強度較差,在高速紡絲如POY中其使用受到限制。合成酯是紡絲拉伸一步法FDY、工業長絲等油劑的主要平滑劑,效能較天然礦油優越。它們具有揮發性小、抗氧化性強、凝固點低、粘溫性好、相溶性高、易乳化等優點。平滑劑在長絲油劑配方中一般佔40%~60%,在成品油中比例更高些。油劑中平滑劑多,纖維的平滑性好,但卻增加了配製乳液的難度。
礦物油
液態烷烴:如液體石蠟一般是分子量中等的烷烴與環烷烴的混合物。根據粘度的差別又分出不同的牌號。礦物油的粘度隨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熱穩定性隨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由於礦物油具有價格低,且低溫下平滑性好,上漿性好等特點,被廣泛地應用於各類普通紡絲油劑中,用量5—50%不等,絡筒油劑中甚至用到80%以上。但因其耐熱性差,高溫下易揮發,而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潤滑作用,加之油膜強度較差,在高溫高速的紡絲工藝中,使用受到限制。
固態烷烴:如固體石蠟也有許多種,其分子構成多為大分子的烷烴。因常溫下呈固態,一般不用於化纖油劑,僅在高強力的工業絲或簾子線油劑中作為新增劑少量使用,目的是為改善油劑的油膜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