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豆媽晚晚
-
2 # 樹原郭麗宏
首先您想過這個問題嗎?為什麼孩子不聽你的話嗎?
親子關係不夠好,你說的話孩子接收不到,你總是以為你說的話是為了孩子好,想過是真的為他好?還是為了所謂的父母的威嚴和“臉面”?尤其是十一二歲的孩子都已經有了自我意識,所以當你不尊重他的時候他自然不會尊重你,也不會聽你怎麼說。想讓孩子聽話,就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多去想想,理解和支援他。確認他的優點,讓優點發揮極致,每個孩子都想成為別人眼中的好孩子,這就需要我們家長的引導和陪伴
-
3 # 肯定式教養
為什麼有的父母對孩子說話就有用?我們就沒有用呢?
這其實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我們很多父母經常在網上看到各種育兒技巧,聽起來也很有道理,說的好像也頭頭是道,好像很管用。但當父母把這技巧拿來對自家孩子用時,卻總感覺不是那麼回事了,總是各種狀況。於是父母就感覺這技巧一點用也沒有,那些專家啊,育兒大師啊說的都是胡說八道,一點用都沒有。
而事實呢?真沒用嗎?
不是沒用,而是父母忽略了一個前提,教育的積累。
打個比方,我們吃了10個包子,只有吃完第10個後我們才飽了,我們會不會說第10個包子慣用,應該只吃第10個就可以?肯定不會吧。
同樣的,在教育孩子上,我們看不到別的父母那“9個包子”的付出,只看到他們吃“第10個包子”慣用,所以我們有的父母就只要“第10個包子”,結果呢?肯定是不管用。
要知道,我們現在看到人家父母在用技巧教育孩子時,孩子積極迴應,積極配合,出現這種結果是他們之前做了不斷的努力,不斷的付出,經歷了各種失敗後才有的結果。但是我們大多數父母看不到人家的付出,只看到人家父母一說話就管用。於是就在埋怨孩子:我家孩子怎麼就不能像別人家的孩子那麼聽話呢?
人家的孩子也是人家積極努力教育的結果。給你一個同樣的孩子,讓你教,最後也會變成你孩子現在這樣不聽話。
現在明白為什麼同樣的話,有的父母說了孩子就聽,有的父母說了就不聽嗎?
-
4 # 呆萌老爸育兒經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要注重以下問題:
1、家長要誠信:不要亂承諾孩子,但是一旦承諾,一定要兌現。如果一旦不兌現,孩子就會覺得家 長的話不可信,就算是後彌補,也收效甚微。
2、給孩子立規矩,也要給家長自己立規矩:你給孩子立規矩的同時,也可以讓孩子提出孩子對家長 的要求,一旦立下規矩,就要嚴格執行。
3、家長要懂得分工: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這樣就可以給孩子一定的空間,保證孩子有了事情 可以找到一個人傾訴。
4、給孩子一個傾訴的通道:給孩子一個自由的時間,多聽聽孩子的心聲。比如在每個週六的晚上,家長陪著孩子,家長陪著孩子玩喜歡的遊戲,同時也和孩子聊天,這樣一個輕鬆的氛圍,孩子才會和家長自由溝通。
5、孩子在成長,家長也要跟著一起成長:家長要做孩子的朋友,要跟著孩子的腳步,學會和孩子溝 通的方式,不要以家長的姿態,高高在上。只有把孩子當成朋友來對待,這樣孩子才能把你當成他的 朋友,這樣的關係一旦形成,那麼孩子就會把自己的事情和你傾訴。
6、一定創造和諧自由的家庭氛圍:一個好的家庭氛圍對一個孩子的性格養成非常重要,在一個和諧 的氛圍中,孩子才能自由的成長,才能和家長髮表自己的見解。
-
5 # 往後餘生ZCX
你好!
這個問題對於孩子的年齡沒有具體的描述,我猜大概是10歲以上的吧?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主見了。
一般聽家長話的孩子,家長的表現具備以下三種可能。
第一:從小對孩子要求嚴厲,犯了錯誤就打罵的家長。
我父親就是這樣的家長。從小,我哥和弟犯了錯誤以後,他倆都要被捱打。
我6歲那年,哥哥已經8歲了。我家讓賊偷走了30幾元的準備蓋房子的錢。
你想,70年代的30元來說也不是個小數目。父親看到錢丟了,特別著急,第一個就懷疑是哥哥乾的,因為他小時候愛撒謊。
當父親用嚴厲地語氣大聲質問他時,哥堅決說沒偷,父親認為他在扯謊,狠狠地揍了他一頓,嚇得我趕快逃到外面去了,生怕也跟著沾光。
後來,父親慢慢地調查後才發現,是鄰居一個大男孩乾的,白白冤枉了哥哥。
對於這樣的父母,孩子由於怕捱打,所以,比較聽話。
第二:對於立規矩的家庭。
我有個朋友,比我大一歲。她說,小時候雖然父母不刻意打孩子,但是,在飯桌上不許說話,晚上定個時間回家,回來晚了就插上大門,不允許孩子回家。
這種有規矩的家庭,孩子比較容易遵守家規,也很聽話。
以上兩種是60歲以上的父母的育兒理念,我反對打罵孩子,以大欺小對孩子不公平,而且對孩子的心理傷害也很大的。
對於給孩子立些規矩這件事,個人覺得還是比較贊成的,尤其以前的家庭,孩子又多,這樣家長也便於管教。
第三:父母的思想與孩子同步,多交流,多溝通。
現在大部分的家長,由於生存壓力增大,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圖省事把孩子放在寄宿制小學裡。這樣就減少了與孩子交流溝通的機會。
父母和孩子聚在一時,碰到一些事情大人沒耐心,強行讓孩子接受意見,這時候,不聽話的孩子居多。這個年齡他們也有自己的思想了,所以,看似有些叛逆。實則是家長沒有和孩子好好交流。
聽話的孩子家長一般陪伴的居多,他或她的所思所想大人也比較瞭解,孩子遇到生活或學習上的什麼事情,家長更有耐心地配合極積地解決問題,這樣的家庭孩子也比較聽話。
你說話孩子不聽,還是從自己身上多找找原因吧!
。
回覆列表
在家庭教育當中,很多家長都感覺很頭疼,因為自己跟孩子說話孩子都不愛聽,為什麼孩子總是說不聽?因為你的方法沒用對!
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影響極大,教育得當能促進孩子成長、成才;教育不當會阻礙孩子的發展,影響孩子的前途。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注意方式方法。只有選擇最容易讓孩子接受的方式,才能達到想要的教育效果。
一、家長應避開的四大不當方法
1、威脅
父母慣用威脅的口吻對孩子說話,類似“你再…我就…”。儘管這類威脅在家長心目中認為十分有用,但在孩子身上卻不一定有效果。因為威脅是對孩子自主權的挑戰,會讓孩子覺得自尊受到挑釁,會故意與大人對著幹,以此來顯示他不是個膽小鬼。
2、收買
收買就是明明白白告訴孩子,如果他做了(或者不做)某件事的話,就能得到獎賞,如“如果…就”的許願方法。這樣的方式有時能刺激孩子而暫時達到某個目的,但卻不能激勵他堅持下去。
對孩子來說,這些話就意味著懷疑他的能力。另外,也拿導致孩子討價還價,以“你不給我獎賞,我就不規規矩矩”來要挾大人,從而提出更無理的要求。
3、保證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應是平等且互相信任的。父母不應向孩子保證什麼,也不應要求孩子作保證。如果父母必須依靠保證來強調自己說的是真話,那麼變相地承認自己沒有保證過的話是不可相信的了。
保證會使孩子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父母也不應誘導或要求孩子保證今後循規蹈矩或絕不再犯某個錯誤。當孩子作了一個並非出於自願的保證後,他等於開了一張空頭支票,我們不應鼓勵這種欺騙行為。
4、諷刺
父母諷刺孩子,極大地阻礙了他的進步。它往往為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有效交談設下了牢固的障礙。挖苦的語言會招來孩子的反擊,會在自己和孩子之間築起一層屏障。
在教育子女中,父母不應用諷刺和挖苦的語言,不應該降低孩子在他自己或在他同伴心目中的地位。
孩子樂於接受的三種教育方法一、多商量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該做作業了,可以這樣說:“到時間了,你是不是該做作業了?”而不要直來直去地說:“別看電視了,快去做作業!”這樣,孩子就會感覺你很尊重他,願意聽你的話。
二、多引導少訓斥
家長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會越自尊,越會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贏得別人的尊重。當然,具體情況還得具體對待,對於孩子的壞品行、壞習慣,父母應直接指明,但不可採用訓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嚴肅地與他談話,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並訂出一些懲罰措施。
三、多交朋友少窺探“隱私”
很多孩子都特別反感家長翻看自己的書包,偷看自己的日記。實際上,家長應和孩子交朋友,平時多抽時間和孩子聊聊天,問一問孩子學校的事情,人際關係情況,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這樣,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尊重和信任,他們也會越來越信任父母,就會把父母當成傾訴物件,而不是保密物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