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長的秘密
-
2 # 希姐聊創業
當我們沒有孩子的時候,我們常常責怪自己的父母,在我們小的時候,沒有給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沒有給我們提供很好的教育和指導,沒有給我們做出一個可以讓我們學習的努力奮鬥的表率,甚至有些人還會控訴自己小時候挨打受罵的“悲慘”經歷。似乎我們的平庸,我們的不成功,我們身上不具備被人喜歡、被人愛的素質都是父母的責任。我們很少責怪自己,但作為成年人,我們早就該進入自我教育階段了。特別是當我們為人父母的時候,必須意識到,我們已經失去了抱怨父母的機會,因為我們從要孩子的那一天起,就已經承擔了教育孩子的責任。
我們必須思考,如何讓孩子因為降生到自己的家庭而感到幸福和幸運,如何教育好這個孩子作為他降臨到我們家的報答,如何使他擁有未來幸福生活的能力,等等。作為一個新媽媽,我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和思考的,不是如何餵養嬰幼兒,而是如何培養一個思想優秀的人見人愛的孩子。孩子如何餵養都可以長大,但不是如何教育都可以成為一個擁有幸福快樂能力的人。
孩子的思想很多時候是家長的思想的複製。如果我們的思維方式是錯誤的,那麼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必然也是錯誤的,當他長大成人以後,想要改變會非常難。因此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對自己的處世態度、工作態度、生活態度做一個自檢。多問問自己,我們和父母的相處,我們夫妻之間的相處是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嗎?我們之間說話有禮貌和客氣嗎?我們懂愛嗎?我們懂得感謝對方的付出嗎?我們工作努力嗎?等等。如果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麼為了孩子,父母必須要改變目前的生活態度和做人、做事的態度。
最後我們一致認為,我們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長,我們都要學習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其中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學會成為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愛慕的夫妻。
第二,學會成為一個懂愛、有愛 有耐心的媽媽/爸爸。
第三,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他的人生。
第四,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與時俱進的能力,努力成為孩子心中最好的朋友。
第五,和孩子建立相互欣賞、相互鼓勵、相互學習、相互關注的關係,而不是靠父母的權威來控制孩子,讓孩子屈服。
第六,夫妻雙方都給孩子樹立尊老愛幼的榜樣,給孩子建立一個相親相愛的生活環境。
根據這些目標,我們從注意自己的言行開始做起。比如我們夫妻之間會為對方給自己的幫助而說謝謝;有矛盾的時候,彼此注意自己的態度,把解決問題放在首要討論點,而不是開展批鬥會,相互指責;彼此關注對方的心理和情緒,互相關照。比如在休產假期間,晚上我很少讓老公起床幫助我照顧孩子。我都是自己一個人悄悄起來,給孩子餵奶、換尿布。因為他第二天還要去上班,而我可以白天睡覺休息。他只要下班回家,就會讓我和婆婆休息,自己去做一些家務。
我的婆婆剛到我們家的時候不會說普通話,所以我經常聽不懂她說的話。我怕這樣會影響我們之間,甚至她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我就耐心地教她說普通話,而且我對婆婆的幫助也會說 “謝謝您”。我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能聽懂她說的話,她也開始能說普通話了。在休產假期間,我經常和她聊天交流,一方面可以相互瞭解,增加彼此的感情,另一方面可以透過聊天,教她說普通話和一些禮貌用語。
開始她很不習慣,覺得很見外。但是我告訴她,其實每個人都沒有義務為他人做事,都是因為愛,所以接受幫助的人就必須懂得感恩和感謝,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是真正的彼此平等和相互尊重。我認為親人間不說感謝會導致親人間不懂感謝他人的照顧和幫助。我和父母之間都會說感謝的話,我幫助父母的時候,父母也會表示對我的感謝。我不想我的孩子成為一個不懂感恩和感謝的人,所以我們必須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她、教育她。我對孩子的奶奶說,如果她希望自己的孫女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孩子,那就和我們一起做孩子的榜樣。
我和老公的相處方式影響著孩子的奶奶,也慢慢滲透、影響著孩子。孩子經常看到我們彼此得到對方幫助的時候會說“謝謝”,請求幫忙的時候會用“請”,等等。當她開始學習說話的時候,她很快就接受了這樣的說話方式,並在生活中舉一反三。我們對孩子奶奶的尊重,也影響了她對奶奶的尊重。我們家所有好吃的,都是讓孩子第一個給奶奶。奶奶因為心疼孩子,開始總是自己不要,留給孩子。我們就對孩子奶奶說:“您必須拿著,因為她必須知道誰是我們家最值得尊重的人,那就是每天辛苦帶她的人。她必須懂得感謝的方式,就是把最好的東西給對自己最好的人。”
我和婆婆相處得也非常好,因為我發自內心地感謝婆婆過來幫我們的忙,沒有婆婆幫我們帶孩子,我們夫妻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為培養孩子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同時在事業上實現自己的價值,獲得成就感。這些也是讓孩子以我們為傲的資本。孩子從小就看著我們如何對待她的奶奶,如何努力工作的態度長大的,並模仿我們。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不是講大道理,而是身體力行地給孩子做表率。
-
3 # 黑白日記
前段時間遇到了一個孩子家長,她的女兒六歲,說起女兒的站姿就煩心。她說小時候沒有在意,到了女兒四歲之後,發現女兒站和走路時,腰背不挺直,她開始不停提醒女兒。她也給女兒報了舞蹈班練形體,但沒有什麼改觀,而且這一年多,感覺越來越明顯。每次看著自己女兒穿得像小公主似的,但一看她站那裡塌著腰就來火氣了,總感覺女兒那個樣子一眼看去就是唯唯諾諾的感覺,一點氣質都沒有。她就上去拍女兒的後背,但一會兒女兒的腰就又弓著了。。。。。。
我個人認為,這就是孩子小時候,一些習慣細節造成的,家長沒有及時給予糾正,以至於孩子成了習慣。 說到孩子的習慣,家長們都會有很多頭疼的苦水要倒:有的孩子睡覺時一定要媽媽摟著才肯睡;有的孩子吃飯要邊看動畫片邊吃;還有的孩子坐著就要不停的晃腿,等等;但家長有沒有再責備孩子的同時,想想這些習慣的起源呢?
這些習慣起初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可能並沒有過分在意,但隨著孩子長大,家長才會意識到這些習慣帶來了後續的問題,於是急於求成的想讓孩子改正。但是習慣既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也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改變的。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凡人生所需要的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培養得好,那麼,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絕了,不易變。” 因此,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就要提早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要從嬰幼兒期培養。 嬰幼兒期的好習慣 小齡孩子的習慣莫過於:飲食、睡眠和行為習慣。
1.飲食習慣: 對於新生兒期的寶寶,我們提到要“按需餵養”,寶寶自己知道飢飽,哭了就喂。但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要把“按需餵養”逐漸改成“定點、定時、定量”,首先要慢慢取消夜喂的習慣,讓寶寶安穩睡通宵。 幼兒期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主要是獨立吃飯和不挑食兩個方面。寶寶一歲多點就可以鍛鍊他自己吃飯的能力,有些家長嫌寶寶吃飯會弄的很髒,於是一直喂,這樣反而影響了寶寶對飲食的興趣。寶寶幾個月時,就特別喜歡自己“親力親為”,你沒發現寶寶會跟你搶勺子嗎?或是急著自己用手抓飯往嘴裡噻呢。固定吃飯桌椅,是讓寶寶不養成邊吃邊到處走或是邊玩的習慣。不挑食可以保證寶寶的營養均衡,為身體的健康成長打基礎。
2、睡眠習慣 良好的睡眠習慣應該包括:固定睡眠時間、不抱不搖不拍、自然入睡、不同大人一個被窩、不開燈睡覺等。
3、行為習慣 行為習慣從嬰兒期的飯前洗手、不說髒話,到幼兒期的禮貌待人、坐姿站姿要端正、飯前便後洗手、東西放回原處、自己穿衣、刷牙、洗臉等。 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從生活的一點一滴入手,以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態度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回覆列表
在國外,特別是歐洲的一些國家,父母必須依法接受育兒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如果孩子出現生理或心理的問題,孩子父母也會被強制要求進行相關的學習。但是在中國,要成為孩子的父母沒有任何要求,只要把孩子生出來就可以。
中國父母能夠意識到自己需要知識的儲備和育兒技能的學習,這是時代進步的標誌。
父母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因為依戀決定人一生的情感基調。有安全型依戀關係的孩子獨立自信,人際關係良好,認知能力水平高。父母需要做的是多陪伴孩子,及時響應孩子的情感需求。
另外,在嬰幼兒不同的發育階段,父母需要了解:
孩子動作的發展是否正常;
認知發展是否正常;
情緒是否積極向上;
自我意識發展是否良好;
人際關係如何;
是否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父母從小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幫助孩子養成一種樂觀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