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啦哆奇02
-
2 # 文化遠行
徐霞客作為明代的“冒險家”、文學家、地理學姐,被稱為千古奇人,他沒有用任何交通工具,就用雙腳遊歷四方,足跡遍及今天中國的21個省市自治區
經過30年的長途跋涉與遊歷,探幽尋秘,並記有遊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撰寫了一部曠世奇作《徐霞客遊記》,近60餘萬字。不僅開創了中國遊記文學和冒險領域,本書所記載的豐富人文地理也具有很高探究價值,文學造詣也很高。
徐霞客其實家境優越,官宦世家,家中富裕,他祖父徐經和唐伯虎當時並稱“明四家”,也是相當厲害,但徐霞客從小就熱衷山水探險,立志要丈量祖國大地。
-
3 # 書傳歷史
1、家裡有錢,有經濟基礎
2、喜歡遊玩,彌補地理空白
3、網上說:坐船、做轎、11路。很少騎馬。
-
4 # 平民之宴
1
徐霞客家庭環境如何?可以說自幼衣食無憂,但到了後期家族也逐漸沒落。當他在實現“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旅行大志過程中,前後半生是不一樣的。古代沒有高鐵、沒有飛機,就連有個馬車,也不是平民所能享有的。徐霞客一生遊歷時間達24年,足跡遍及今全國19個省、市、自治區,行程超過5萬公里。從這個省到那個省,單靠用雙腿行走是完不成的,必須要藉助其他交通工具。
2徐霞客旅遊的目的是什麼?他不是簡單的遊山玩水,他在無形之中創造了一個傳奇,古代明朝的民風民情盡在他的閱歷之中,他從中獲得了從未有過的滿足與成就。堪稱古代中華第一人。
3徐霞客的成就是怎麼獲得的?這也是我們回答這個問題的重點。你坐船坐轎地走馬觀花,能收穫什麼,只是皮毛而已。靠什麼呢,只有腳踏實地,實地丈量,在深入中發現,在發現中感悟,在感悟中昇華。因此,徐霞客這一路主要的交通工具還是他的兩條腿。據統計在《徐霞客遊記》中,“行”以及“走”、“布”等字出現的數量佔所有交通類關鍵字的比例超過70%。就是說,徐霞客一生遊歷的5萬公里,70%是靠雙腿走出來的。可謂是中華第一驢友!
大家感覺如何?共同探討一下。
-
5 # 7點晨論
大明王朝盛產達人、牛人,徐霞客就是其中之一。30年只做一件事,旅遊。別人都是用嘴說“志在四方”,徐驢友用實際行動告訴你什麼叫“志在四方”。他用腳丈量了中國的四方。
在那個通訊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去觀光祖國的名山大川非常人所能承受的。一次可以,30年你行嗎?他行,這就是達人。他是怎樣做到的呢,早期他是單純的,我喜歡(個人觀點),家境殷實呀。誰讓哥有錢呢!出去玩就乘最先進的交通工具:騎馬、坐船、乘轎甚至滑竿、人背(據記載:早期有馬伕、挑夫、書童等。)。他的這個專案肯定沒有申請立項,拿不到國家專項資金。到中後期家庭入不敷出,怎麼辦呢?老子年富力強,自己動腳完成。期間也偶爾會有蹭的機會,蹭誰?有豪門望族、有親朋好友和公益達人。但是這太欠人情,太傷自尊,老子也是曾經的富二代。可能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發現要蹭就蹭大明的,既不欠人情又風光,臨走還能加滿油。這麼好,是啥啊?驛站(明後期的毒瘤)。一個遍地馬糞的賓館,有啥好蹭的?一個內部工作人員會告訴你,他叫李自成。他的單位上房若干間、馬27匹、驢10頭、牛若干、大車若干、轎伕上百名。去他們賓館,吃住免費,還車接車送,走時還送錢(我也想去。當時大家都去,而且還是常去。)。但是門衛要驗《介紹信》——堪合。高山、大河都被他踩到腳下,弄張紙能難住了他。據記載,錢謙益曾給過他。老錢何許人也?這人太牛❌了,萬曆年間探花,崇禎年間國級幹部,東林黨領袖,顧炎武、鄭成功的老師。他都出手了,可見徐達人的實力。一張《介紹信》對他來說太簡單了,只是他用不用的問題。在崇禎時期,靠堪合生活的寄生蟲比現在的蒼蠅都多。老徐用用怎麼了,況且他在做一件前無古人的大事。
扯的有點亂,跑題了。答案是:馬、馬車;牛、牛車;驢、驢車;船、筏板;轎子、滑竿(不知道當時叫啥);人拉車、還有別人的脊背。可最最重要的工具是他的腳。目前這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留下了一本《徐霞客遊記》,把他由達人變成了巨匠。
-
6 # 鄭桂軍zgj
主要交通工具是鞋子,還有舟、馬、轎子、輔助工具有杖。輔助條件有擔夫,遊歷途中有人饋贈錢財。吃住多在寺廟、農家、旅館。
關於鞋子,徐霞客《滇遊日記六》:十一日,飯後,覺左右拇指不良,為皮鞋所窘也。
關於舟:《遊武彝山日記》:出崇安南門,覓舟。
命移舟十里。
下舟,掛帆二十里,返崇安。
《遊嵩山日記》:不若陸行舟返,為時較速。
《遊太華山日記》:初十日,五十里,下蓮灘。大浪撲入舟中,傾囊倒篋,無不沾濡。
關於馬:徐霞客《遊天台山日記》:馬首西向台山…舍騎步行。
《遊太和山日記》:十三日,騎而南趨,石道平敞。
《粵西遊日記三》:二十六日,凌晨飯。久之,始有夫兩人、馬一匹。
各於馬上拱手揖而東行。
《粵西遊日記四》:十四日,晨起,陰雲四布,即索騎遊東巖。
《黔遊日記一》:而又無騎換,騎夫不肯前,餘強之暗行。西北半里,有溪自東而西,橫堰其中,左右深淵。由堰上北度,馬蹄得得,險甚。
關於轎子:《粵西遊日記三》:二十六日,得兩肩輿,(十夫)。由州治前西行。
關於杖:《遊黃山日記》,扶杖望硃砂庵而登。
《遊恆山日記》:十一日,風翳淨盡,澄碧如洗,策杖登嶽。
關於擔夫:《浙遊日記》:初五日,雞再鳴,令僮起炊。催熟而歸宿之擔夫至。
《滇遊日記四》:既別,一里半,下至峽中。令肩行李者者逾南澗。
初二日,餘欲西行,往期阮仁吾所倩擔夫。
《滇遊日記十二》:初六日,晨起而飯。其夫至,付錢整擔而行。
關於有人饋贈錢財,《滇遊日記十》:十二日,禹錫饋兼金。
徐霞客未及花甲病故,大半生遊歷中國多半版圖,其艱辛不言而喻。遊歷的主要交通工具根據徐霞客自己的遊記日記來看,鞋子是最多的,當然,日記中不會多寫鞋。乘舟歷水路最多,其次是騎馬。登山險徑經常拄杖。個人有跟從侍僮,路途中常常僱挑夫,坐轎子實際是山道上所用滑竿之類簡易轎子。
回覆列表
一、坐船出行:
徐霞客老家無錫江陰,是江南水鄉,出行主要靠船。因此徐霞客的遊歷的主要地方都是乘船,這佔了他出遊的絕大部分時間、絕大多數地方。就算是最後的“萬里遐徵”前面幾個省份:江蘇、浙江、湖南、江西、廣西,甚至昆明滇池都還有船可坐。
徐霞客遊記中的很多精彩故事都與船有關:徐霞客千里追黃石齋(道周)幫船伕划船、湖南衡陽“湘江浩劫”是夜宿船上被打劫、廣西與靜聞和尚的生死別離上船又返回、昆明滇池夜渡到晉寧訪唐大來....。這些都是坐船完成的。
二、坐轎子:
轎子出行是古代有錢人出行的主要選擇,徐霞客在雲貴之前的旅遊,長途靠船、短途就是坐轎子了。好在那個時候,徐霞客還是一個江南的殷實之家,也能承擔這種旅費。
當然也有特殊的時候。當年徐霞客從福建返回到錢塘江邊的時候,隨身攜帶的財物已經用完,從髮髻中摸到一枝簪,剪下一半付了飯錢,用另一半僱了一乘轎子,才到達昭慶寺金心月房。在廣西,徐霞客利用熟人朋友贈送的“馬牌”佔國家便宜,驛站接待、抓人當差抬轎。在江西的永新縣,因為船走不了、又是過年船伕替我們去找轎子但沒有找到
於是用兩個擔夫、一個船伕分別挑著行李,溯溪往西行(步行)。
三、步行:
徐霞客遊歷中的步行不只是考察艱險地方的需要,在很多時候,特別是到了雲貴之後是不得已的選擇。徐霞客從廣西南寧的崇善寺被上靜聞和尚的遺骨開始,從廣西進入貴州再到雲南,此後的行程基本就都是步行了。
在貴州,僱馬幫也是托執行李,鬧出了被盜時間,起初就是懷疑馬伕所為;到了雲南,就算是權傾一方、富甲一方的麗江土司派通事到雞足山接徐霞客到麗江做客,也沒有派出轎子或者坐騎。這些主要還是雲南在當年的依然是蠻夷之地,交通道路主要是馬幫道路,騎馬不舒服也不現實。雲南馬幫的馬鍋頭也都是不騎馬的,所以出行最多的還是走路。
四、騎馬:
徐霞客遊歷中,騎馬的記述好像還真不多!
到了雲南之後,似乎只有不多的兩次,一次是徐霞客從晉寧到滇池海口的時候,是騎馬去的;另外就是徐霞客在大理的鳳羽壩子由尹土司兩次安排騎馬去遊覽清源洞。此外就是吳方生趕著從晉寧回到省城昆明與徐霞客告別是騎馬往返。
以上這些,就是徐霞客遊歷中的主要交通工具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