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學習最大的誤區是以“像”為好。的確有很多優秀的寫實藝術作品存在,但這只是藝術的一種表達形式,不是藝術的全部。人們習慣於用自己熟悉的標準來評判事物,所以,很多人會把美術作品和現實生活做對照,認為和現實生活不一致的地方就是錯誤的。這正說明了這部分人缺乏藝術眼界,審美十分具有侷限性。
與以“像”為好相伴的,是追求畫面的工整性和用線的準確性。孩子的繪畫水平與其年齡相關,隨著觀察能力、手眼協調能力、邏輯思維等能力的提高,即使沒有經過任何美術學習的孩子,繪畫的內容表現和工整程度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孩子的能力發展是前提,能力自然發展到這一步,教育才有促進作用。美術教學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要有不同的要求,違背兒童生長規律提出的教學要求,無異於揠苗助長。
由這些錯誤觀念衍生出來的“簡筆畫教學”、“臨摹式教學”現在還被很多家長認為是正統的兒童美術教育方式。簡筆畫的簡潔不是錯,錯在用成人固化的思維方式禁錮孩子;臨摹式教學也錯不在臨摹。臨摹,是繪畫基礎學習的一個途徑,但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專業方向制定臨摹課程,不能把臨摹作為主要的教學方式,特別是針對學齡前兒童。
誤區 二、 美術課=手工課
還有一些美術課叫手工課或者材料課更貼切,這類課程側重材料的多樣與新穎程度,十分受孩子的歡迎,也的確對孩子有益。但缺少美學規律展現的課程不應叫做美術課。美術課程應該使孩子能夠接觸到多種美學規律、擴充套件專業眼界,這才能達到美術學習的最終的目的——培養孩子的審美素養,提高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還有一類課程會對孩子進行單純的知識性的灌輸。能背誦出三原色、對比色、鄰近色這些專業詞彙,能認出多少世界名畫,這些都無助於審美素養的提高。
專業素養高的老師,無論使用什麼材料、使用多少材料,都能讓孩子得到綜合能力和審美素養的提升。反之,使用再好的教具,對孩子來說,都只是一節普通的手工課。
誤區三、美術是一門輕鬆的學科
美術是一門動腦重於動手的學科。美術作品從開始到創作完成,需要大量思考、需要專注與堅持,是人的觀察能力、邏輯能力、全域性控制能力、審美等綜合素養共同作用的過程。美術創作帶動的這一系列的活動,正是學習能力的養成過程,是走出舒適區、突破自己的過程。美術不是調劑繁重課業的輕鬆學科,“快樂學習”不會存在於任何一門學科。
誤區 四、 兒童繪畫即完全自由的表達
繪畫是語言之外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兒童繪畫具有自發性,他們在創作時,既是探索未知也是展現自我。透過繪畫作品,兒童往往能抓住事物的本質,表現出極具內容衝擊力和視覺效果的作品,這是很多藝術家所追求的一種藝術境界。提倡兒童繪畫自由表達的人,也是出於對這種表現人類本真藝術作品的尊重。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增強,他們想表現的內容更多。這時,孩子已不滿足於僅僅透過繪畫來宣洩自己的情感,他們對畫面的表現力、畫面的視覺效果已有了更高的要求,並希望得到他人對自己作品的認可。這一時期,正是培養孩子觀察能力、邏輯能力、全域性控制能力、審美等綜合能力的關鍵時期。如果沒有專業的指導介入,孩子不能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不能協調多種繪畫元素之間的關係,自由作畫會出現很多問題:畫面沒有主題、表現力不強;線條凌亂、色彩搭配違背美學規律等等。這樣會導致孩子繪畫水平停滯,甚至失去信心、失去興趣。很多成年人的繪畫水平就停留在了這一階段。
錯誤的繪畫指導,對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負面影響很大,但不能全盤否定兒童美術指導的重要性,應該遵循正確的教學原則去指導孩子進行學習。
美術學習最大的誤區是以“像”為好。的確有很多優秀的寫實藝術作品存在,但這只是藝術的一種表達形式,不是藝術的全部。人們習慣於用自己熟悉的標準來評判事物,所以,很多人會把美術作品和現實生活做對照,認為和現實生活不一致的地方就是錯誤的。這正說明了這部分人缺乏藝術眼界,審美十分具有侷限性。
與以“像”為好相伴的,是追求畫面的工整性和用線的準確性。孩子的繪畫水平與其年齡相關,隨著觀察能力、手眼協調能力、邏輯思維等能力的提高,即使沒有經過任何美術學習的孩子,繪畫的內容表現和工整程度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孩子的能力發展是前提,能力自然發展到這一步,教育才有促進作用。美術教學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要有不同的要求,違背兒童生長規律提出的教學要求,無異於揠苗助長。
由這些錯誤觀念衍生出來的“簡筆畫教學”、“臨摹式教學”現在還被很多家長認為是正統的兒童美術教育方式。簡筆畫的簡潔不是錯,錯在用成人固化的思維方式禁錮孩子;臨摹式教學也錯不在臨摹。臨摹,是繪畫基礎學習的一個途徑,但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專業方向制定臨摹課程,不能把臨摹作為主要的教學方式,特別是針對學齡前兒童。
誤區 二、 美術課=手工課
還有一些美術課叫手工課或者材料課更貼切,這類課程側重材料的多樣與新穎程度,十分受孩子的歡迎,也的確對孩子有益。但缺少美學規律展現的課程不應叫做美術課。美術課程應該使孩子能夠接觸到多種美學規律、擴充套件專業眼界,這才能達到美術學習的最終的目的——培養孩子的審美素養,提高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還有一類課程會對孩子進行單純的知識性的灌輸。能背誦出三原色、對比色、鄰近色這些專業詞彙,能認出多少世界名畫,這些都無助於審美素養的提高。
專業素養高的老師,無論使用什麼材料、使用多少材料,都能讓孩子得到綜合能力和審美素養的提升。反之,使用再好的教具,對孩子來說,都只是一節普通的手工課。
誤區三、美術是一門輕鬆的學科
美術是一門動腦重於動手的學科。美術作品從開始到創作完成,需要大量思考、需要專注與堅持,是人的觀察能力、邏輯能力、全域性控制能力、審美等綜合素養共同作用的過程。美術創作帶動的這一系列的活動,正是學習能力的養成過程,是走出舒適區、突破自己的過程。美術不是調劑繁重課業的輕鬆學科,“快樂學習”不會存在於任何一門學科。
誤區 四、 兒童繪畫即完全自由的表達
繪畫是語言之外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兒童繪畫具有自發性,他們在創作時,既是探索未知也是展現自我。透過繪畫作品,兒童往往能抓住事物的本質,表現出極具內容衝擊力和視覺效果的作品,這是很多藝術家所追求的一種藝術境界。提倡兒童繪畫自由表達的人,也是出於對這種表現人類本真藝術作品的尊重。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增強,他們想表現的內容更多。這時,孩子已不滿足於僅僅透過繪畫來宣洩自己的情感,他們對畫面的表現力、畫面的視覺效果已有了更高的要求,並希望得到他人對自己作品的認可。這一時期,正是培養孩子觀察能力、邏輯能力、全域性控制能力、審美等綜合能力的關鍵時期。如果沒有專業的指導介入,孩子不能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不能協調多種繪畫元素之間的關係,自由作畫會出現很多問題:畫面沒有主題、表現力不強;線條凌亂、色彩搭配違背美學規律等等。這樣會導致孩子繪畫水平停滯,甚至失去信心、失去興趣。很多成年人的繪畫水平就停留在了這一階段。
錯誤的繪畫指導,對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負面影響很大,但不能全盤否定兒童美術指導的重要性,應該遵循正確的教學原則去指導孩子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