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由搏擊擊

    美國的自私自利,背信棄義,天下皆知。為了美元霸權,顛覆了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打爛南斯拉夫,搞亂敘利亞,阿富漢。當天下人都知道老美的醜惡嘴臉後,就會攜手抵制。這樣的國家遲早會被世界人們遺棄。

  • 2 # 洛神富

    在中東除了以色列美國誰都不支援,美國對於中東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亂!無論是曾經的伊拉克還是現在的沙特,只要扶持物件強大了,美國就會打擊它,然後在繼續扶持下個反對它的物件。說到底,中東畢竟曾經是統一的國家,美國不願意看到它們再次統一。

    兩伊戰爭中,美國乾的最缺德的事就是雙邊買武器的行為。明面上說是援助伊拉克,但是背地裡有給伊朗提供武器,虛偽到這個份上也沒誰了。伊朗和伊拉克都太強,美國的中東戰略不允許強者的存在,兩國能相互消耗國力是它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人算不如天算,伊拉克經過兩伊戰爭洗禮後,雖然實力大減,但是野心不減。由於不想還債,入侵科威特,前面我有提到,美國不願意看到中東再次統一,伊拉克無論以何種理由入侵科威特,在美國看來都是中東走向統一的形式,所以出兵打擊成了必然要求。

  • 3 # 人稱黎叔

    兩伊戰爭(1980年9月至1988年8月)的時候,美國支援伊拉克是為了對付伊朗。因為在此前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的當年11月,伊朗學生因支援霍梅尼、反對美國支援的巴列維國王而佔領美國駐伊朗大使館,扣押使館工作人員作為人質,要求從美國引渡巴列維遭到美方拒絕,美伊關係交惡。至1980年4月7日,美國和伊朗斷交。自此,兩國關係長期處於嚴重敵對狀態。美國實施對伊朗的遏制和推動對其制裁,所以,兩伊戰爭中美國支援伊拉克理所應當和“義不容辭”。

    但伊拉克在這場戰爭中不僅損失慘重,且外債高築。而為了增加石油出口收入的努力又被沙特和科威特阻礙,這兩個國家繼續增加產量,導致油價持續低迷。加上薩達姆認為,科威特自古以來就是伊拉克的一個省,因此,在低估的美國可能的干預之後,做出了入侵科威特的錯誤決定。此舉遭到了全世界的反對。而美國最擔心的是,科威特之後伊拉克還有極大的野心繼續擴大在中東的勢力範圍,這對於依靠中東石油的美國等西方國家是極大的威脅。於是,老布什領導的美國在獲得了聯合國授權之後,發動了海灣戰爭,恢復了科威特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美國和薩達姆領導的伊拉克從此勢不兩立。海灣戰爭後,伊拉克受到了聯合國的長期制裁。

    小布什2001年上臺後,仍視薩達姆政權為眼中釘肉中刺,終以莫須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發動伊拉克戰爭,把薩達姆送上了絞架。至此才建立起親美的伊拉克政權,美國和伊拉克的交惡才算告一段落。

  • 4 # 詹思丁

    感謝邀請。兩伊戰爭是伊拉克國力強盛時期,想借伊朗伊斯蘭革命剛剛結束,國內局勢不穩之機,加上國際上與美國鬧翻的絕佳機會,透過突然襲擊,打垮伊朗,從而奪取中東地區的主導權。美國則出於對伊朗新政權的反感的敵意,同時擔心伊拉克失敗的的話,會讓伊朗在中東做大,於是選擇幫助伊拉克,以伊拉克作為平衡伊朗的戰略棋子。所以,美國之所以在兩伊戰爭中站在伊拉克一邊,並不是說美國和伊拉克成為了朋友,或者說美國領導人與薩達姆關係有多好,美國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國家利益的需要,一旦國家利益發生,那麼美國在處理兩國關係時,態度和方法就會發生改變。

    兩伊戰爭打了八年,可以說是兩敗俱傷沒有真正的勝利者,按道理來講,休養生息,努力恢復國力應該是兩國的正確做法,但是伊拉克並沒有這麼做,不甘寂寞的野心導致本來有利於自己的形勢完全被扭轉。簡單來說,伊拉克高估了自己同時低估了美國與國際社會,最終導致自身的失敗,並與美國鬧翻。

    兩伊戰爭結束時,正值冷戰行將結束之際,美國作為勝利者,一門心思放在如何重樹冷戰後的世界,以有利於自己,特別是如何填補蘇聯退出後的戰略真空,中東就是關鍵地區。美國希望自己能夠完全取代蘇聯,主導中東局勢,在這關鍵時刻決不允許出現任何挑戰者。但伊拉克偏偏高估自己的能力,也想借冷戰即將結束的國際局勢再次稱霸中東,雖然伊拉克並不一定想挑戰美國霸權,但他吞併科威特的做法無疑極大的刺激了美國,美國擔心如果不加以阻止的話,自己是很難再中東樹立威信,更談不上主導中東局勢了。1988年兩伊戰爭結束,1990年8月伊拉克又吞併科威特挑起了“海灣戰爭”,可以說這是薩達姆的致命失誤,不但得罪了美國,還得罪了阿拉伯兄弟,因為科威特在兩伊戰爭期間是幫助過伊拉克的,伊拉克賴賬不還,忘恩負義的做法讓自己陷入孤立。這也難怪,美國在聯合國振臂一呼就可以輕易組建多國部隊來對付伊拉克。

    海灣戰爭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伊拉克被打敗並從此一蹶不振,成為聯合國和美國的重點制裁物件,伊拉克和美國從此就成為了不共戴天的敵人,最終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國徹底推翻了薩達姆政權。

  • 5 # 太陽125933863

    薩達姆政權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看似被打垮了,可是又復活了,又在那裡神氣活現,伊拉克閱兵式時薩達姆手持步槍朝天射擊,小布什看了不爽

  • 6 # 平民小事

    必須承認美國是有國家戰略的國家,美國在中東的長期戰略是,保持分裂狀態和一定烈度的混亂,以便掌控中東地區以及這一地區的石油。

    20世紀初扶植猶太復國,可以看作是美國中東戰略的組成部分。在中東地區只有以色列才是美國的真正盟友,其他伊斯蘭國家所謂的盟友只是權益之計,是拉一幫打一幫不讓伊斯蘭國家團結一致的策略罷了。

    比較順從的像埃及、沙特等國家是受美國保護的所謂的盟國,不太聽話的則是美國打擊的物件。本來巴列維王朝時的伊朗和美國的關係還是很好的,但是1979年的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之後,伊朗和美國交惡,至今為敵對狀態。

    當時還有蘇聯這個對手存在,美國還是很收斂的,輕易不敢對一個主權國家發動戰爭。但是又對伊朗恨的牙癢,於是就暗地裡挑唆和支援伊拉克對伊朗發動戰爭,從1980年開戰整整打了八年,可想而知這兩個國家國力消耗到什麼程度。伊拉克以為美國是真心支援自己,是自己的鐵桿盟友,所以才有了毫無顧忌的侵吞科威特的舉動。但是美國只是拿伊拉克當槍使而已。

    雖然兩伊戰爭的結局不是美國最想要的,但是兩伊兩敗俱傷的結果也符合美國的大戰略。經過兩伊戰爭的消耗,加上經過海灣戰爭已摸清伊拉克的底細,放放最恨的伊朗,先幹掉同樣不聽話的伊拉克,於是伊拉克戰爭爆發,結果大家都知道。至於至今不動伊朗,實在是伊朗這根骨頭太硬,美國也怕咯掉牙。謝謝邀請,謝謝點贊關注。

  • 7 # 黃日涵副教授

    從兩伊戰爭到伊拉克戰爭,美國對伊拉克採取的政策受到了時代大背景的限制。兩伊戰爭爆發於冷戰時期。20世紀80年代正趕上美蘇爭奪最為激烈的時期,美國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發生前支援的是巴列維國王,巴列維國王也被視為西方在伊朗的代理人。伊斯蘭革命發生後,巴列維國王被推翻了,霍梅尼開始掌權。在美蘇激烈對抗的大背景下,伊朗顯然會選擇站在蘇聯一方,而且伊朗本就和蘇聯在地緣上存在密切聯絡。

    伊斯蘭革命發生後,伊拉克薩達姆領導的政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原因是伊朗是什葉派佔多數的國家。伊拉克國內的什葉派穆斯林佔多數,薩達姆和其領導的復興社會黨代表的是占人口少數的遜尼派穆斯林。當時的伊拉克是典型的少數派領導多數派。伊拉克的什葉派穆斯林與伊朗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伊朗在伊斯蘭革命後開始輸出革命,伊拉克成為其首要的目標國。此外,伊拉克和伊朗還存在著領土爭端。

    伊拉克藉口領土爭端對伊朗發動進攻。戰爭初期,伊拉克佔據優勢,但後來優勢轉向伊朗一方,雙方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在戰爭中,美國顯然是支援伊拉克對抗伊朗和背後的蘇聯。 兩伊戰爭的結果是伊朗和伊拉克兩敗俱傷。冷戰結束後,伊拉克對美國的戰略價值大打折扣。伊拉克由於連年征戰,國內面臨嚴重的危機。為了扭轉危機,1990年,薩達姆悍然出兵佔領了科威特。海灣戰爭由此爆發。美國要求伊拉克無條件撤出科威特,被薩達姆拒絕後。美國在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對伊拉克實施武力進攻,並在短時間內取得了戰爭勝利。

    到伊拉克戰爭爆發前,聯合國透過對伊拉克多個制裁決議,包括實施經濟制裁、武器禁運,限制石油出口,禁止武器進口,限制糧食和藥品進口,設定禁飛區等。 小布什上臺後,在發動阿富汗戰爭後,著手清理他所謂的“邪惡軸心”國家,其中就包括薩達姆政權。美國2003年發動伊拉克戰爭的證據並不充分,後來爆出了所謂的假情報,嚴重損害了小布什政府的形象。也有傳言,薩達姆曾策劃過對老布什的暗殺行動,卻未能實施成功。有人揣測,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目的是小布什為父親“報一箭之仇”。

    無論如何,冷戰結束後,美國和伊拉克的關係受大環境的影響已經發生了實質性變化,由此前的支援改為反對也是形勢所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人們賭博中常說的“贏是過程,輸是結果”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