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每日微察

    書不在多而在精。知識爆炸的年代是個人都能寫本書。所以要讀經典。生而為華人,《論語》《道德經》《周易》不可不讀。再就是術業有專攻,讀一些和自己專業有關的書籍。其實光讀沒用,還要總結。不僅要讀書,這世事洞明皆是學問。所以要用心讀書,用心生活。

  • 2 # 嘻哈媽媽理想國

    碎片化閱讀普及的時代,我們該怎樣閱讀一本書?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讀書越來越被重視。讀書應該讀電子書還是紙質書一度引起人們的熱議,眼下碎片化閱讀成了閱讀流行趨勢。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閱讀一本書,從中獲取知識呢?

    對於普通的閱讀者來說,我覺得這兩點很重要:一是學會選書,二是分辨讀書目的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

    首先,我們來說說如何選書。一是關注讀者評價,一般來說豆瓣讀書8.5分以上都值得一看,各大圖書銷售網站讀者評論較好的書籍等。二是他人推薦,包括身邊的朋友和各領域大咖推薦。尤其推薦各領域和行業大咖的推薦書單,要相信領域大咖們願意推薦的書定有它的價值所在。三是加入讀書會,聽讀書會講書,快速識別適合自己的書籍,這是一個事半功倍的選書方法。四是名著,世界名著是經過歷史篩選後剩下的經典之作,其優秀程度可想而知。

    選到了適合的書籍,再來看如何閱讀。閱讀過程中常會使用到倍數閱讀法、蘋果閱讀法、卡片閱讀法、主題閱讀法。

    倍數閱讀法透過瀏覽書籍封面、目錄、推薦語、結束語,應用默讀、略讀、跳讀等閱讀技巧,快速獲取書籍主要內容。蘋果閱讀法透過確定問題,帶著問題閱讀,快速檢索所需內容。卡片閱讀法是在閱讀過程中摘錄書中金句,記錄自己的思考。主題閱讀法是一段時間內,閱讀同一主題的多本書籍。

    根據讀者不同的讀書目的,可以採取不同的閱讀方法。如果想要從書籍中獲取更多知識,可以配合讀書筆記,讀書筆記不能只是內容的摘錄,要有自己的理解。想要讀懂一本書,就需要完成從輸入到輸出的閉環。

    好的書值得我們多讀幾遍,古人說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再好的閱讀方法,都比不過好的執行力。所以,哪怕是碎片化閱讀也好,馬上開始,總能學到東西。

  • 3 # 認知框架

    談一下個人怎麼樣閱讀書籍的。

    批次閱讀

    比如我想研究邏輯思維。

    然後開始有針對性的閱讀。比如什麼是論證,什麼是歸納,不同的書講法有什麼不同的地方。這樣避免了陷入了一種定式的視角。

    專題閱讀

    在批次閱讀的基礎之上,我會確定一些要研究的專題。比如什麼是心智模式,我會圍繞這個專題,深入的研究下去,直至自己覺得能理解到一定的層次。

    連結未知的閱讀

    比如我在研究系統思維,在第五項修煉這本書裡有一定的篇幅在談心智模式,透過系統思維就連結到了一個新的領域【心智領域】,我在研究心智領域,就會連結到認知科學領域。連結閱讀能捕捉到不在計劃的未知領域的知識。

    保持橫向與縱向的平衡

    剛開始閱讀,我比較關注廣度。但在一定時間之後,自己就更關心深度。

    圍繞能力圈、影響圈

    能力圈,就是確定自己的領域在哪裡,圍繞能力圈去跨學科。

    最後知識要成體系

    用元學習相關的知識和系統思維相關的知識來構建知識的體系。

  • 4 # 小小一座山

    我是一名青年教師,平時除了工作之外,閱讀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一直覺得自己閱歷很少,所以常常希望透過閱讀來豐富自己的閱歷、提升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網路上流行的那句話不是說嘛: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既然不能常常出去旅行,遇見不同的人,那就多讀書吧。那到底怎樣才能閱讀更多書籍、吸取更多知識呢?

    一、學習速讀技巧,提升閱讀速度。

    我們小時候上語文課,老師讓我們去歸納中心思想、分段落、每一段找中心句,其實這些都是幫助我們快速理解一篇文章大致意義的方法。成年後我們的閱讀反而忘記了這一點,不管什麼樣的書籍,不管這本書的價值如何,拿到手都是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這樣做不僅閱讀速度慢,讀後還不容易記住。

    其實閱讀時需要學習的,我們要根據這本書重要與否,確定閱讀的速度。

    專業書籍和非常重要的書籍——放慢速度仔細研讀——慢讀。

    能學到知識的書籍——挑需要的內容閱讀——快速瀏覽閱讀。

    不重要的書籍——不去閱讀——放棄閱讀。

    除了根據不同的書籍確定不同的閱讀速度之外,還要去學習一些速讀技巧,讓我們在閱讀時速度快而效率高。像《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高效能閱讀》《深閱讀》……都是很好的掌握閱讀技巧的書籍。可以找來看一看。

    二、主題閱讀,事半功倍。

    主題閱讀是針對某一個特定的主題,尋找相關內容的書籍一起閱讀。

    因為同一個主題的書籍通常都會有相似的地方,我們在閱讀的時候,相似的地方就可以不看,不同的地方補充觀看,這樣既可以節約時間,也更加的完整。

    比如,像我們前面說的有關提高閱讀效率的書籍就可以放在一塊閱讀,此外還有《溝通聖經》《實用性閱讀指南》等等。透過這幾本書的閱讀,基本上就能完全掌握閱讀的技巧了。

    三、用輸出加深對書籍的記憶。

    掌握以上兩點,閱讀本身就沒有問題了,但這還不夠,這僅僅是完成了輸入,只有輸出了,才能真正的將知識掌握。

    而且華人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錄下來的東西,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也能夠幫助我們去掌握書中的內容。

    掌握以上這三點,基本上就能實現閱讀更多的書籍、掌握更多的內容了。但實際上最最重要的是,立刻拿起一本書讀,方法掌握了,不去讀也是白搭。所以沒有什麼比放下手機立刻去閱讀更有用的事情了。

  • 5 # 或曰天下

    透過讀書不但可以獲取知識,而且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那具體應該如何來做?我認為應該從以下這幾個方面來做。

    第一,我們要要想清楚讀書的方向。就是要明確選擇哪些書來讀。當然這背後的原因,可能是興趣,也可能是自己生活的需要。無論是興趣還是生活的需要,務必要明確讀書的方向,有了方向,才能夠確定讀哪些書,才能夠去確定讀書的方法。

    第二,在所選方向上選擇最重要的書來讀。無論選擇哪個方向,哪個門類,都有一些最重要的入門書籍。這些書籍包含著這個學科這個門類最重要的基礎知識,這些基礎知識是具有衍生能力的知識。掌握了它們,對掌握這個門類或學科的框架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像這樣重要的書籍,一定要利用各種方法,把他掌握透徹。

    比如,選擇了中國古代哲學這個方向,那繞不過去的就是《老子》《莊子》《論語》《孟子這樣幾本書。如果選擇中國古代史,像最基本的《史記》《漢書》《後漢書》以及後期的《資治通鑑,這都是繞不過去的書籍。

    第三,用最重要的書去尋找最重要的書。一本好書會帶來另外一本好書,一個學科裡重要的書會帶來另外一本重要的書,因為好書都有很強的關聯性,所以閱讀一個門類或學科最重要的書,之後可以去找和它相關的書。透過閱讀這樣相關的書,就能夠給自己打下這個門類,最堅固的基礎和素養。

    第四,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無論什麼書籍,都有正確的讀書方法,而有些方法是適用於所有書籍的。比如最基本的透過勾劃重點,寫讀書筆記,這都是很好的方式。在這裡重點說一下寫讀書筆記。這種方式,絕對不僅是簡單的對原著內容的複述,在寫讀書筆記時可以對原著的觀點肯定,否定,總結,引述其他書籍作者的觀點來證明或駁斥本書的觀點,都是可以的,最重要的還要寫下來自己的觀點,這一點絕對更重要。

    因為讀書,絕對不是百分百吸收書裡的知識和方法,讀得書多了,大家就會發現知識和方法,在不同的書裡,是不一樣的。怎麼樣去對待這些不一樣之處,就需要讀者自己的智慧。而這種智慧是怎麼來的?是在大量閱讀和思考的過程中來的,孟子講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就是這個意思。說到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書,這本書是一本指導人如何讀書的書,雖然到現在為止,我也沒有把它讀完,但就我讀的一部分來講,已經能夠讓我很受益,希望也能夠幫到大家,不過大家要做好一個心理準備,這本書不是非常容易讀下去。

    第五,這是最後一點,但我認為卻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習了要去實踐。《論語》第1句話講,學而時習之,用白話來說就是,懂得了道理你得去做才可以,尤其是在書中掌握的方法,我們要去實踐,在書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們要在實踐中去運用。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有收穫,否則,就變成了兩腳書櫥,意義不能說沒有,但確實不大。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有真正的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拍攝亮背景、暗主體,或者拍攝暗背景、亮主體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有哪些攝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