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會不會解剖動物時總吃不下飯?
14
回覆列表
  • 1 # 憶途813

    醫生是一種比較神聖的職業,一個醫生的培養需要經過很多年才能完成,一個好的醫生要了解人體正常時的機能,還要了解疾病狀態下的表現,對於醫學生而言,五年本科就讀期間最令人頭疼的可能就是系統解剖與區域性解剖了。

    因為人體由許多器官、許多系統組成,在本科期間醫學生學習系統解剖和區域性解剖時,肯定是要接觸人體的器官、骨骼等結構,剛開始可能會有心理陰影,但更多的是一種學習知識的興奮。

    如果像題主所說,估計每一個醫學生都沒辦法吃飯了,因為不只是解剖動物,上課時經常會講菜花樣、魚肉樣改變,柏油樣、蛋花湯樣的大便,剛開始是真的上完課之後不想吃飯,尤其是老師在講臺上聲情並茂,還附帶圖片,確實是有心理陰影。但是隨著時間的進展,就慢慢習慣了。

    學醫的痛苦可能在於永遠在不停的更新知識,進入臨床之後不定點的加班,以及門診病房很大的工作量。但是神聖的使命感也讓所有的醫學生和臨床醫生認真工作,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 2 # 遼瀋名醫

    不久前,身邊的一位長輩去世,很多人前來弔唁,其中有一位醫生身份的家人。醫生身份,讓他可以很理性的看待這個疾病,看待葬禮,也能理性看待生死。而且不諱言和身邊人交流這一點。

    這種情況下,他也會掉眼淚,但是他或許可以更快從這種悲傷的情緒中恢復和解脫。我覺得這是醫生和很多人不一樣的職業特點所致。

    但是,你會因此覺得醫生缺少感情,過於理性,甚至對生命麻木嗎?

    醫生的痛苦,或許在於他能更好更真切的感受到有病不可醫、不能醫,只能被動的接受生命倒計時的宣判的那種無奈。他們的天職是治病救人,而治不了,無法治直接暴露了他們職業的痛。

    醫生的痛苦,是他們的理性往往多於感性,以至於和身邊人的思維感受難以有效融合。

    走出手術室或者目送一位患者離開時,醫生其實是孤獨的、心理需要支援的,他們需要被身邊人給予更多理解。

  • 3 # 杏仁健康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學習醫學尤其是學臨床醫學,需要不斷學習,並且要上解剖課,要去了解各個器官,當然自己做實驗的時候是最開心的時候,但是很多人又不敢下手怕被小白鼠咬到了,誘發狂犬病等等。

    其實,學醫是很辛苦的,並且如今的學完了還要規培,雖然出發點很好,但是後續的配套待遇等問題沒有解決,所以有很多問題哦。

    學醫的過程很辛苦,因為你要看很多書,要記住很多內容,本科讀完了,繼續讀碩士,甚至讀博士,但是出來以後發現工作還是比較難找,所以,很多醫生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再去學醫。這就說明裡邊的問題很大。

    因此,實話實說,學醫是很痛苦,當你工作後你發現,實際工作根本不是自己理想的狀態哦,所以要適當降低自己的要求,否則會很失望哦!在學習時要努力,儘量做到最好爭取把理論和臨床結合起來,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 4 # Dr趙

    普通人看來,醫療行業是一個非常“神秘”的職業。

    在我上學的時候,家裡的人總會很好奇的問我:聽說你們要在屍體上解剖?你們要拿動物做實驗嗎?你們解剖的屍體哪裡來的?......

    等我工作了之後,身邊的親戚朋友又經常問我:工資有多高?經常收紅包嗎?夜班都幹嘛?醫生也會生病嗎?......

    其實,我想說的是無論醫生還是護士,都只是千百個職業當中的一個,沒有那麼神秘。談到學醫人是不是很痛苦,我又想說哪一行業都有哪一行業的痛,就看你得到的回報能否安撫你的痛。

    不可否認,義務工作固然有他的特殊性,踏進醫學院大門之前你就要明白這是一個又髒、又累、又危險的行業。比如題主說的要解剖動物,甚至解剖屍體,可能會讓人感到不適,但這些是學醫人必須經歷的過程,如果適應不了,說明不適合這個行業。

    如果要說到學醫人的痛苦,我想絕不適普通人想到的上面那些,那是我們的本職工作,再累、再髒、再苦也必須去做,如果都不想上夜班,晚上的病人怎們辦?真正讓學醫人痛苦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得到的是病人和家屬仇視,社會的不解。翻開一個關於醫療的帖子,大部分是對醫務人員謾罵的留言。難道學醫會讓人變壞?還是隻有壞人才學醫?

    當今醫學的侷限、醫學知識的嚴重不對陳等醫療侷限性導致社會大部分人對學醫人誤解太深,這種委屈才是最讓人痛苦的。

  • 5 # 阿卡醬醫生

    不會啊,為什麼要痛苦呢?

    有些人只看到了被解剖的蟾蜍,老鼠和兔子,卻沒有看到,我們醫學的發展正是依託動物實驗而前進的。

    有些人只看到了這個世界上各種各樣的疾病所帶來的痛苦,卻沒有看到每一個疾病被攻克時醫生和科研人員的喜悅。

    有些人只看到了學醫要不停的背誦課本和考試時的忙碌,卻沒有看到不停的更新與檢驗自己知識時的成就感。

    有些人只看到了醫生每天都要面對生離死別的悲傷,卻沒有看到多少人妙手仁心懸壺濟世救死扶傷。

    有些人只看到了醫生每天奔波於門診,病房,手術室時候的忙碌,卻沒有看到醫生每治好一個患者時候的那種力量。

    有些人只看到了醫生上夜班時候的疲勞與高強度的工作,卻永遠體會不到忙碌過後來到值班室倒頭就睡的那份寧靜。

    有些人只看到了醫生需要不停的做實驗,帶教實習生,卻永遠不能理解醫學的這種傳幫帶,這是知識與精神的傳承。

    也許,你還會說,醫生收入與付出不成回報。倒是,至少這一切,正在慢慢改變,不是嗎?

    最後,這個世界上本來就不應該有讓你覺得痛苦的職業,如果有,那就是你還沒有發現它的美。

  • 6 # 風小東

    學醫的人會不會很痛苦 現在社會上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一句話呢?我想和我們的醫療行業的危險性和醫護人員的收入低有著密不可分的原因,筆者是一個從醫十幾年的醫務工作者,回想當年學醫的原因時很單純,就因為父親的一句話“歷朝歷代都離不開醫生,選擇學醫將來餓不死”,由於自己當時也沒有別的特別的愛好就聽從了父親的意見,但是從醫這麼多年,雖然學習中、工作中有很多酸楚,但是現在還很熱愛這個專業。那麼學醫的人會不會很痛苦?學醫人的痛苦又來源於哪裡呢? 如果有人問學醫的人會不會痛苦,那麼也得問問學法律的人痛苦嗎,學經濟的人痛苦嗎,學建築的人痛苦嗎等等問題,我相信不管學什麼專業,只要是自己的愛好自己想去學習都不會痛苦,都能在學習中找打樂趣,但是如果沒有愛好或者被強迫去學習時,那麼學什麼都會很痛苦的。有的人覺得數學學習很痛苦但是華羅庚卻從中找到了樂趣,有的人覺得學醫人痛苦但是林巧稚卻從中找到了樂趣。所以不管學什麼愛好很重要。 從我親身的經歷來看,別人認為學醫人的痛苦可能來源於一下幾個原因。第一醫學是自然科學,學習的課程繁多,需要掌握的知識太多太多了,還得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第二學醫人的考試、職稱晉升比較多,在學校天天考試,好容易畢業了單位不斷的考試,不斷的參加各種資格、職稱考試,這個是非常痛苦的。第三學醫人的培養週期長。學醫人需要透過大學、研究生、博士生、規培等等考試才僅僅是一個資歷最低的醫生,以後還有漫漫的學習、晉升路。第四學醫人的待遇比較低,我心裡的一個結到現在也打不開,別的行業去實習的時候實習單位給一定的工資,可是醫學實習生不僅單位不給,還需要給實習單位繳納管理費等,正式參加工作後的待遇往往非常低。第五醫療環境的不安全性,動不動的傷醫案件和醫務工作者的猝死事件使學醫人感到痛苦。第六醫務工作者完全沒有假期、休假,只要醫院有患者就沒有休息,電話不能關機隨叫隨到是醫務人員的家常便飯。 那麼學醫人是否痛苦大家又有什麼樣的看法呢?也歡迎大家都來講一講自己的行業是什麼情況呢!

  • 7 # 醫患家

    (特約回答:協和阿偉)

    學醫的人會覺得痛苦嗎,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吧,個人感覺痛並快樂著,談談周圍同學同事學醫的感受。

    很多人對學醫的人最喜歡問的問題就是上解剖課可怕嗎,做動物實驗殘忍嗎?會不會課下都不想吃飯了?恐怕每個學醫的人都會呵呵一笑,想想確實挺可怕的,事實當你成為其中一員時,當你走入解剖室或實驗室的那一刻,對未知知識的好奇心和渴求已經取代了恐懼。記得我第一次上解剖課時,看著冰冷的解剖臺,想著裡面的人體還是挺恐懼的,可當目睹人體組織時,看著人體精密的構造,更多的是好奇。上完第一次課後,個別同學可能食慾受了點影響,大部分同學基本沒受影響。做動物實驗都是按照倫理要求原則先進行麻醉,再進行實驗的,大部分實驗也都是功能和藥物檢測分析,只做很小的切口暴露,並不是很多人想象的血淋林的場面。

    學醫的痛主要是需要記憶的內容太多了,並且學醫是個終生學習的過程,活到老,學到老;學醫的快樂是當你作為一名醫生或醫學研究人員,治癒一名患者或解決一個醫學問題,這種快樂是由衷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時候,信鴿是怎樣準確無誤的把信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