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府趙王爺

    最近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大火,特別是“雷小敬”,獲粉無數,同時也讓“不良人”這一稱謂走進大眾視野!

    “不良人”是唐朝時期的一個特殊職業,其職能是抓捕罪犯、捉拿盜賊、維護社會基層治安。

    “不良人”與官差不同,雖然工作職能都是偵察案件、逮捕罪犯,但是官差們都是根正苗紅的“公務員”,享受國家正規待遇。

    而“不良人”,卻只是官府僱傭的社會閒散人員,甚至是曾經有過犯罪前科的罪犯,這也是為什麼被稱為“不良人”的原因。

    什麼是不良人?

    被歷史貫以“盛世”之名的大唐卻並不太平,越光明的社會,所衍生出的黑暗就越純粹……各省、市官府內的犯罪案件早已堆積如山,但是卻派不出足夠的人手去打擊犯罪。

    於是乎,在官府便在民間徵用一些身懷絕技的江湖中人,作為協助官府的查案的“特殊探員”。

    這些江湖中人來自三教九流各行各業,甚至有些人曾經是強盜小偷!

    他們人脈廣、訊息靈通,而且深知浮華世界背後的黑暗,對發現犯罪有著極為靈敏的嗅覺;

    他們性格迥異、各懷本領,卻對打擊犯罪有著共同的嚮往;

    他們是官府中的異類,是社會基層的保護者,亦是領盜賊搶匪們聞風喪膽的“不良人”。

    不良人的具體工作

    如果說“不良人”組建之初是為了幫助官府緝拿犯罪份子,那麼隨著“不良人”組織的規模逐漸擴大,他們的工作性質會不會發生改變呢?

    答案是肯定的。

    古書《稱謂錄》中記載:“不良人”專司緝捕盜賊,訪拿逃亡集嫖賭兇棍等事。

    這句話明確的表示,“不良人”已經從協助官府辦案的差卒,成為了專業打擊犯罪的政府機關。

    《太平廣記》一書中,曾記錄了“不良人”單獨斷案的故事,這說明“不良人”已經成為了官府管轄內的“半獨立”機構,對可疑份子有自主調查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密探組織”。 紮根於民間的不良人,比官府更加善於尋找破案的時機與線索,他們即是基層百姓的守護者,又是維護太平的執法者。

    但是出身草根、官階低微的“不良人”始終無法進入史官們的視線,因此在歷史上有關於“不良人”的記載少之又少,以至於至今為止我們都無法撥開歷史的迷霧,探清“不良人”的全貌

    但“大唐盛世”的歷史將永遠被人們銘記,作為社會齒輪的“不良人”也將永遠沐浴著盛世的榮光。

  • 2 # 史肆說

    作為大型IP,《長安十二時辰》成為了19年暑假最熱的電視劇,劇中風風火火、“威風八面”的張小敬也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同時他“不良帥”的稱謂也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今天我們就來解讀一下“不良人”和“不良帥”這兩個唐朝的“官稱”。

    中文最直觀的意思就是“字面意”,同樣的方法我們也可以用來解釋“不良”,“不良”就是“不好”、“差”,而“不良人”則指那些有有劣跡的人,“不良帥”則是指這群人的統帥。另外據清朝梁章鉅的《稱謂錄》記載:“緝事番役,在唐稱為不良人,有不良帥主之,即漢之大誰何。”即唐朝時期,官府徵用一些有行為劣跡的人當差,專門管理一些市井小事。

    “不良人”雖然是政府徵召的,但卻並不是真正體制內的人員,他們大多數是有地方政府徵召,主要用於維護治安,緝拿盜賊的。這些人雖然都是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但就是因為他們出身三教九流,訊息最廣,對社會上的作案手法最瞭解,大大加快了破案的速度。另一方面,官府徵召這些人,給了他們相對穩定且體面的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會的穩定性。這種治理社會的方式可以說是最有效的。

    關注“微歷史看客”,每天一段歷史資訊......

  • 3 # 唐宗文化

    隨著近日網劇《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許多電視機前的觀眾發自內心地納悶:這“不良人”是虛構的官職吧?咋聽著就不像是好人呢?那麼在唐朝年代“不良人”到底是個怎樣的組織?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背景是唐代的長安城,說的是最熱鬧的上元節上演的“24小時生死時速”,一個“不良人”死囚張小敬拯救整個長安城的故事。男一號張小敬是“不良人”的最高首領,被稱為“不良帥”,在劇中經常出現的“不良帥”、“不良人”的身份,讓觀眾們對這個機構和人員大惑不解。

    不良人其實在唐朝並不是一個擺在明面上的機構,所以第一次聽到的時候很多人覺得這個名字就像假的,這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唐代的時候是真實存在這個組織的,不良人的最高領導人也確實是不良帥。

    “不良人”是近年來新興的比較火熱的古風IP,喜歡國漫的朋友應該都看過一部名叫《畫江湖之不良人》的國漫,裡面就虛構了不良帥袁天罡活了三百多歲的劇情,其實在唐朝歷史上,有記載的最著名的不良帥袁天罡,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玄學家和天文學家,傳說中最神秘的《推背圖》的作者。

    不過不同於影視劇與動漫中不良人的形象塑造,歷史上真實的“不良人,可能會讓大夥失望。“不良人既不是呼風喚雨的神秘組織,也不是長安城治安管理最核心的環節,他們只是一個小小的不起眼的機構,是大家對於這個底層“吏”群體的一個統稱與代名詞。

    “不良人”是隸屬於唐代的基層治安機構。在唐代的基層政府構成分為六個板塊:縣令、縣尉、縣丞、縣主簿、胥吏、職役,其中縣尉主管偵緝逮捕事宜,職役中的耆長、弓手、壯丁等都是負責緝捕。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不良人應該是政府為了提高地方治安的管理能力,補充刑偵力量的特殊職業,還非正式編制,用我們比較熟悉的說法,其實就是現代的非正式的輔警。

    古書《稱謂錄》在“吏”一條中引《說鈴續》記載:“緝事番役,在唐稱不良人,有不良帥主之,即漢之大誰何也,立名甚奇。”意思就是說“不良人”就相當於宋朝的“六扇門”和明朝的“巡捕房”,屬於唐代府州縣負責偵緝逮捕、審訊的官吏,"不良人"的領導人叫做不良帥,職能類似於後代的候補捕快、衙役的頭頭。

    透過以上我們可以來大體勾勒一下歷史上“不良人”的真實面貌:一,"不良人"是長安基層官衙自設的一種不入流的捕逃、破案、治獄的機構,主要負責基層治安與稽查盜賊,品級低下。二,"不良人"不是一種官方設計的官職,應當是民間對於維護治安、緝拿盜賊、治理監獄這一團體的小吏的統稱,是一種習慣性的社會稱呼。

    那麼在唐朝歷史上為什麼要叫“不良人”這個並不好聽的名稱呢?能不能起個好聽威武點的名字?首先我們要明白“不良”其實是針對行業來說,在中國古代,“捕快”這個行當是屬於賤業,衙役被車你為“隸卒”或者“皂卒”,就是中國古代四大賤業“娼優皂卒”中的“皂”,是和娼妓戲子並列的低賤行當,所以,這裡的“不良”是指行業的“不良”。

    我們來看一下唐代人張鶩的《朝野僉載》第五卷對"不良人"辦案也有評述:

    錄奏,敕令長安、萬年捉,不良脊爛求賊,鼎沸三日不獲。不良主帥魏昶有策略,取捨人家奴,選年少端正者三人布衣籠頭至衛。

    這句話的背景故事是當時的中書舍人郭正一帶兵破平壤城後虜獲一名高麗女婢,名叫玉素,郭正一十分寵信,令其管理家中財務,但玉素卻要毒害郭正一,並且盜走金銀器物十多件潛逃。因此上峰命令長安、萬年兩地的"不良人"抓緊抓賊(這裡的“脊爛”應該是用來做程度形容,形容很急迫、不顧一切),兩縣"不良人"鬧哄哄地抓了三天沒抓到。結果還是不良主帥魏昶想了個辦法,才完成任務。

    那麼為什麼唐朝政權部門設立這一個最底層的組織,有什麼具體的意義呢?我們都知道唐朝的疆域範圍廣大,最盛時達到1400萬平方千米,比現代的中國還大出了約三分之一的面積,唐朝疆域面積大、人口眾多,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了人口與社會和國家之間的矛盾,特別是唐朝還存在了大量的外來少數民族和外華人。當時的唐太宗需要選擇一個比較恰當的方式來迫切解決這一社會矛盾。最終,唐太宗選擇將民間一些來自三教九流各行各業,甚至有些人曾經是不服管教的退伍軍人、強盜小偷的江湖中人,作為協助官府的查案的“特殊探員”,最終集結在一起組成處理小型案件的"不良人"。即將這些人都控制在了一起,又將這些人變成了對於國家發展有利的人,透過這個細節緩和了人與寬鬆的社會環境之間的衝突。

    實際上,"不良人"的成立後,唐朝的社會秩序,也在唐朝強大的國力面前日漸安定。"不良人"也沒有讓建立者唐太宗失望,他們相繼在幾代不良帥的帶領之下為唐朝破獲了不少案件,為一些刑事案件出謀劃策,甚至也承擔起了正常的體系沒有辦法承擔的重任,為唐朝朝的社會安定做出了貢獻,也正是他們共同努力,對於長安城的穩定和大唐盛世的締造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雖然普京和埃爾多安達成敘利亞戰爭的停火協議,但是,也還遠未結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