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生水起also
-
2 # 默默無聲0531
秋天又叫高秋(秋高氣爽之意)、素秋・白秋(五行思想中秋=金=白)、白帝(掌管秋天的神)、金秋(秋=金;豐收・植物的顏色)、三秋(初秋、仲秋、晩秋的三個秋)、九秋(秋的九十天=三個月時間)。
-
3 # 使用者891539104769
秋天又被叫做金秋 、素秋、商秋、商素、商日、商節、金天、金商、西陸、西顥、白藏、三秋、九秋、
-
4 # 使用者9385658574809
1、金黃的秋天、涼爽的秋天、蕭瑟的秋天、悲涼的秋天。
2、秋風蕭瑟,層林盡染,一片金黃;Sunny下,走在這密林之中,確有一番別樣味道。
3、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麼羞澀,夏那麼坦露,冬那麼內向。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麼嫵媚,夏那麼火熱,冬那麼含蓄。
-
5 # 真真
長夏過去,到了“露凝乾片玉,菊散一叢金”的秋天了。秋天有高爽的秋空和豐實的蘊涵,還有諸多美麗的別稱,如農曆七月稱為首秋、孟秋、初秋、早秋、新秋、上秋,八月稱為正秋、仲秋、中秋、桂秋,九月稱為晚秋、季秋、涼秋、暮秋。此外,秋天還有許多雅稱。
-
6 # 有酒窩的包子姑姑1
三秋:古時人們將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別稱為孟秋、仲秋、季秋,合稱“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時亦指秋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曆九月,如唐代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有“時維九月,序屬三秋”之句。
九秋:整個秋季共分為九旬,故古人有時也用“九秋”來代稱秋天。如晉代詩人張協的《七命》詩曰:“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鳴風飆。”
金秋或“金天”:按五行(水火木金土)推演,秋屬金,故稱“金秋”或“金天”。如唐代詩人王維的《奉和聖制天長節賜宰臣歌應制》一詩中就有這樣的句子:“金天淨兮麗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而唐初另一位詩陳子昂亦有詩曰:“金天方肅殺,白露始專征”(《送著作佐郎崔融等從梁王東征》)。
素秋或素節:古人認為,秋天的顏色為五色(青赤白黑黃)中的“白”,故稱。有時指重陽節,有時則泛指秋天。宋朝大文學家歐陽修有詩云:“我來夏雲初,素節今已屆”(《水谷夜行寄蘇子美》)。
金素:南朝梁代文學家蕭統編撰的《昭明文選》輯南朝宋代山水詩人謝靈運《永明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術職期闌署,理棹變金素”。李善注:“金素,秋也。秋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商秋:因晚秋寒風淒厲,故以五音(宮商角徵羽)中的“商”音相應,故名。晉代潘尼《安石榴賦》中有句雲:“商秋授氣,收畢斂實。”
勁秋:指肅殺的寒秋,因秋風勁吹,故名。晉代陸機《文賦》中有句曰:“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
泰秋:泰,物豐,謂其時安泰吉祥。《管子·出國軋》有這樣的記載:“泰秋,民令之所止,令之所發。”
回覆列表
秋天的別稱:金天、金秋、金素、素秋、素律、素節、商秋、素商、泰秋、西陸、白藏、金商、爽節、西旻、淒辰、蕭辰、清秋、高秋、霜天、霜日、秋序、秋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