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浪的魚
-
2 # Fjx我是追夢人
當然說明書寫得很精彩,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吧!
先說一說,小時候在識字以前是如何追劇的吧?影響最深的是看電視劇《西遊記》,自從看了第一眼就深深地喜歡上了,為了不錯過每一集,飯都顧不上吃,從早晨一直看到晚上(春節期間全天播放),直到天黑了才戀戀不捨的回家。連吃飯、睡覺都是想的《西遊記》,喜歡那美妙的天庭、佛力廣大的如來、以及本領高強、無所不能的孫悟空。不光是我,可能是我們那個年代人們的集體記憶吧,甚至在長大後,條件好一些了,還是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看,百看不厭,。80年代初播放的《西遊記》真是一部經典!
小時候追劇,長大後讀書。一些好的作品總是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每一次讀都有新的收穫。古人曾說:讀書百遍,其意自現。這是古人對於讀書的見解,也是文學獨有的魅力,它給了讀者一定想象的空間,讓讀者在讀書的過程中思考、總結、然後自己去發現新的東西,這樣思想才會越來越深刻。《紅樓夢》等就是這樣的書,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的人都在讀它,甚至很多人己不知讀過了多少遍,到了老年仍樂此不疲,他們從中讀出了很多人生的哲理和生活奧妙,感到此生沒有虛度。一些著名的紅學評論家曾說過:《紅樓夢》每讀一遍,就會有不同的感受,這也是它受到很多人喜歡的原因。
不只《紅樓夢》,還有很多優秀的書籍都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的看,這還需要讀者去認真地甄別。文化需要我們仔細的品味。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書只有在讀過幾遍以後才能明白其中真正的含義,不啻醍醐灌頂!這主要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人生的閱歷和見識也會越來越豐富,因此,對待一件事物的看法也會不盡相同,文化是人們內心深處對生活的感受,只有一次次用心的體會,才能感受到它內在的價值。
所以一些好書才會被兩遍三遍甚至更多遍的刷。
-
3 # 長安說書
不止是書,很多經典的影視作品也會不厭其煩地進行二刷,三刷。
首先,二刷或者三刷是一件很有情懷的事情。或者說與書中內容和作者產生了某種情結。我也多刷過幾部比較經典的文學作品。譬如《了不起的蓋茨比》,《景恆街》,《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等等。時不時在閒暇之餘會捧起這些曾經讀過的作品,而且再次去看的時候真的很奇怪,有一種特別微妙的感覺。就好像你吃完飯隨便喚來一個熟悉的老朋友,你可以和他家常裡短地聊,也能靜靜和他坐著,相視而笑,沉默不語。反正就是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其次,我覺得是因為有用。當你真的開始重複閱讀一部書的時候,你可能找到了契合自己靈魂的另一半——發現適合自己。因為你會由此知道,你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你在進行創作時,你忽然寫到了某個點,於是你開始回憶。你是在哪裡見過?是哪部書哪一頁?還是哪部電影的開頭?甚至是出現在你朋友圈裡的哪一條動態。通常,這樣的情況我就會大動干戈地去翻,去找。然後再拽出來將其二讀、三讀。然後,迴歸自己的創作,又是另外一個層次。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本我讀了不知道幾遍的書,我自己也記不清了。只是覺得它寫得非常好,是小說,卻又像散文一樣優美。而且再從作品的內容來看,題材又廣泛,視角也夠大。還有一點,鄉下青年蓋茨比的逆襲之路。這一點又讓我想起了《平凡的世界》。書中的主人公多多少少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這也是久久不能忘懷的原因。共鳴。對於蓋茨比,它像一隻虛幻的漂浮在我頭頂的風箏一樣,留給我無限遐想;又彷彿那也是浮在雲端裡棉花糖一樣的彩雲,希望給我,遠方也給我。也讓我深深地明白,其實我更應該像尼克一樣掙脫浮誇與喧囂,低頭走自己的路。
致敬經典,尊重傳統。
-
4 # 詩殤幕月
有些電影看到不到一半人走了一半,原因很簡單,看不懂就乏味至極。但也有的作品有人二刷三刷多次,有點抽菸、喝酒、燙頭上癮的味道。我這才明白一個真理——人與人之間真的是不同的。
就來斗膽分析分析,這些二刷三刷該片的人,究竟是出於什麼心態。
第一種可能,這些人是患有強迫症的完美主義者。他們看一遍看不明白這部片子,於是便發揮不折不撓鍥而不捨的精神,不斷地買票重看,想研究透徹該片的每一個細節。
第二種可能,他們是真正偏好這一口。此話怎講,帶我娓娓道來。這些人不見得就真的看得懂,但是他們天生對刨根問底不在乎,他們就喜歡電影裡那種暈頭轉向的味道,他們從中能夠得到你我這些凡夫俗子得不到的享受。
可以用“倖存者偏差理論”來解釋這一種現象,即在一個龐大集群系統中,總有一兩個個例是超越常規的,無法避免。所以說,這些絕世奇才絕對有他們自己的理由,不過是你我不知道而已,就像我們無法理解有些人天生喜歡吃臭豆腐,有些人天生討厭吃黃瓜一樣。
青菜蘿蔔各有所愛,我們可以對某部影片、某篇文章、某本書籍的客觀情況進行自己的主觀陳述,但是不應強迫別人認同我們的感受和結論,畢竟喜歡不喜歡都取決於個人的主觀感受,我們應該以一種包容的心態來面對個體的差異。
-
5 # 餘韻快報
本人也有這種情況,而且比較多。
碰到讓人反覆刷、反覆看的書,肯定是讀者本人認為有價值的書。
二,文藝類作品類的書,如詩歌散文小說類。這類書讓人反覆看,也有多方因素:
1,說明書的內容讓讀者產生了共鳴,讀者不忍心遺漏對每一個細節的感悟,怕留遺憾。;
3,這種情況是個例。我經常這麼幹,請大家別誤會我,不是顯擺。好的文學作品,讓人產生共鳴甚至觸及人的靈魂,尤其某些章節對於愛好文藝創作的人來說會激發其創作靈感,反覆看其實是想把隱隱欲現、稍縱即逝的靈感充分激發出來,使其明朗化;
4,還有一種,就是有些人看到了好的作品,力求自己心目中留有一個完美的輪廓,希望自己腦海中有個連貫的記憶,為了增強記憶去反覆看。
三,綜藝類或工具類的。
反覆看完全是為了增強記憶,或豐富自我、或做二次傳播。比如看一些相聲段子、脫口秀段子。。。
當然還有:如果是隔一段時間去反覆品讀那是為了進一步剖析其中的內涵。因為隔一段時期或三年兩年去看同一本好的作品,你會有不同的感悟。就象一個人隔一段時間拿出自己過往的作品來審悅,總有不足之處,改後過一段時間再看,仍有不足。這是因為人隨時過境遷,總在積累進步。而欣賞別人的好的作品時恰恰相反,每次隔斷時間的深讀都會有新的感悟新的收穫。也是因為你的積累和進步,讓你增加了理解能力和洞察能力。
以上是個見,請指正!
-
6 # 爭取向上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讀了一本好書,就如同交了一個好朋友!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諸如此類的關於讀書和書的名言名句真的是不勝列舉!
我們多刷一本書,自然會有屬於自己的理由。相信很多人,都會有自己鍾愛的一本書,會把它看一遍又一遍。
就我個人而言,對我成長產生影響的書,我不時會拿出來再次讀讀,期望從中領悟一些以前沒領悟到的意義。
《我與地壇》,這本書我前後看過有將近10遍。這本書對我的成長軌跡有積極的影響。作品中母親臨死前還牽掛自己的兒子與女兒,兒子在母親去世後才明白母親“咱娘倆好好兒活”這句話的正真含義。在第一次看這本書得到時候,我彷彿看到自己的母親,彷彿看到自己。因此,在一口氣看完之後,我內心似乎一下子頓悟:生命是可貴的,母愛是偉大的,兩者都要珍惜。也正是《我與地壇》的影響,我才能在成長中走健康的道路,對這本書、對作者心懷感恩!
《心美,一切皆美》,這本書我自從我買了以來,完整的看過有3遍。但每次內心浮躁,難以安定的時候都會拿出來翻翻裡面比較經典的小短篇。這是林清玄先生“清歡系列”叢書的其中一卷,故事從生活中來,道理淺顯易懂,還帶有禪宗意味。如果你覺得你的工作迷茫,生活迷茫,真心推薦這本書,指點迷津!
《皮囊》這本書我已經看過超過5遍。這本書其實是比較沉重的一本書,皮囊雖輕,生命很重。在書中我看到了不一祥的阿太,不一樣的父親和母親愛情!這本書,重新整理了我對我們80後看世界、看人生的觀念。作為80後的作者蔡崇達,他的文筆厚重,故事感人。
好書百看不厭,正所謂“溫故而知新”,感受書的魅力,只有多看它,待它如情人般。
-
7 # i詩酒趁年華
1.有一句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2.其實隨著我們個人的成長,在不同的階段看同一本書會有不同的領悟和體會。
3.相對於經典名著更是如此,讀一遍兩遍你可能只是淺淺的看懂了書,但是書中所蘊含的感情往往不能透過第一遍讀書就體會到,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反覆琢磨。
-
8 # a青春i
好書不厭百回讀, 每次讀書的味道感悟也不一樣,讀書可以使自己的心靈感到安逸和歸屬感。有話說的好,讀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它可以使自己提高修養 每次從書中讀到的感想不一樣,而一次比一次讀感受更深。
-
9 # 沙宇飛
能夠二刷三刷的書,必定是自己感興趣的,對自己有收益的。如果從這個角度說,這本書就是你自己的經典。溫故知新,是讀經典或是多刷的目的所在。
-
10 # 娛樂是個套圈圈
好看的書每次看都會有新的發現,尤其細節上。
歷來看書都是看過後,都沒什麼記憶了,有時連人物名字都忘記了,重新看的時候又有沉悶的熟悉感,從而更加註重某些錯過的細節。
讀書嗎,總覺得讀懂了,也就能達到無師自通的程度。很羨慕寫書的人,有那麼多的奇思妙想,天馬行空。
好書嗎,不止看一遍。
回覆列表
書中包羅永珍,讀書可以使人明智、識事、曉理,讀書可以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升氣質。一本好書,就像你的良師益友,使你獲益良多。而讀者反覆讀一本書,原因甚多,各有不同。就本人而言,緣由有三:1.要讀通、讀懂一本書,並非一次可成,需要多次閱讀、感悟方能明瞭其中道理;2.讀書靜心,每每心浮氣躁,可以讀書來平息心中火氣;3.出於興趣,比如說某些小說,興趣若起,我會“忘記”其中情節,重新跟隨主角闖蕩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