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挑燈看史

    長平之戰交戰的雙方是秦國和趙國,交戰的將領前期是王齕和廉頗,後期是白起和趙括。這不是一起簡單的軍事戰爭,而是關係秦趙兩國國運的戰爭。秦國透過秦孝公的商鞅變法,國力迅速增強,成為與中原抗衡的強國。趙國也經過趙武靈王色胡服騎射改革,成為軍事強國。秦昭襄王任用范雎為相,積極推行遠交近攻的策略。秦趙的長平之戰就是這種政策的推行下的產物。

    當時秦國的國君是秦昭襄王,趙國的國君是趙孝成王,開始階段,秦國的主將是王齕,趙國的主將是廉頗。戰爭剛一開始,趙國連敗,因此廉頗採取修築壁壘 固守不戰的方針,和秦軍對峙,雖然沒有取勝,但是保有軍事實力。趙孝成王,對廉頗的固守不戰行為相當不滿,多次派人催戰,但廉頗不為所動,引得趙孝成王不滿;秦國也佔不到便宜,長期對峙與己不利,就採取反間計,離間趙國軍臣關係,成功讓沒有軍事作戰經驗,但軍事理論素質相當高的趙括代替廉頗。

    秦國一看趙國換帥,立馬把戰神級人物白起派到前線,並嚴令保密。趙括一到前線,就改變廉頗固守不戰的方針為主動出擊,白起裡用趙括的主動出擊採取誘敵深入,成功的把趙軍分割包圍,並阻斷趙軍的糧道。趙軍在缺糧的情況下和秦軍激戰四十多天,最後主將趙括戰死,剩下計程車兵向秦國投降,除了年幼的二百多名士兵放回,其餘的全部被坑殺,趙國在此戰中損失四十五萬兵力,秦國也損失有二十萬人。

    長平之戰的勝利,為秦統一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趙國遭受鍾創,都城邯鄲被圍。趙國從此失去了與秦國爭雄的最後機會。

  • 2 # 針兒7

    長平之戰,一場秦國與趙國的傾國傾力的國運之戰

    我們先看下交戰雙方當時的實力

    秦國,當政者是秦昭襄王,也就是羋月的兒子,他在位的時間是歷代秦國君主之最,足有56年,也就是在這56年的時間裡,秦昭襄王完成了對外的全部戰略部署,為秦朝統一六國奠定了政治、軍事基礎,後面的兩個君王在位時間較短,一個1年,一個3年,嬴政躺著贏得了天下。秦國當時採取了範濉的策略,遠交近伐,開始全力攻打南韓、魏國、楚國,捎到著打擊一下趙國。趙國的戰略不明確,一會和燕國打齊國,一會和秦國打齊國,一會和魏國打秦國。

    趙國,當政者是趙孝成王,也就是趙武靈王的孫子,祖上就是趙氏孤兒中的那個孤兒。後來三家分晉,後經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遂成一霸。當時手下人才也不為庸俗,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況且還有趙奢一家,且經過趙武靈王的改革之後,趙國也是國富民強。且趙國一直與秦國關係不錯,秦昭襄王在燕國當人質的時候,趙國也曾派人照顧,在迎接回國即位的時候,趙國也是派兵保護。當年楚懷王被秦扣押,逃到了趙國,沒曾想又給送了回去。

    我們看一下交戰雙方的將領

    王齕,關於他的記載不多,他的故事主要發生在對趙國的戰爭上。但是王齕能夠做到秦國的左庶長,當年商鞅就當過這個官,上面還有個大庶長,不過這是個虛職,左庶長可是實權人物,上馬管兵,下馬治民。在後期的邯鄲之戰中,王齕就是主將。

    白起,這可是有名的殺生,一生都在戰爭之中。剛開始他也是左庶長,後來又改為大良造,也是升了官。南韓、趙國、楚國魏國被白起打的是痛不欲生。而白起打起仗了,特別嗜殺,舉粗略統計,白起一生至少殺死過上百萬的人。在長平之戰前期,在攻打南韓、魏國的時候,殺了24萬,在攻打魏國的時候,殺了13萬,在攻打南韓的時候,殺了5萬,這是有明確記載的。像楚國,被白起打下了十餘座城市,楚王都逃跑了,被迫遷都,估計這個時間段也殺的人不少,因為宣太后是楚華人,也就沒有記載。

    廉頗,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將相和,這都是我們比較熟知的故事。這可是四大名將之一,當年趙國攻打齊國的時候,他就是主將。在長平之戰後,也正是由於廉頗力挽狂瀾,令趙國延續了下去。燕國曾經想著佔些長平之戰的便宜,發動大軍而來,沒曾想被廉頗來了一頓胖揍,還包圍了燕國的首都,後因為與樂乘的原因,逃亡魏國後,發病而死。

    趙括,為我們貢獻了一個“紙上談兵”的成語,趙奢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霸,他爹趙奢有些時候還需要問他一下,那是對答如流。但是趙奢對趙括很不放心,曾經留下遺言,大致意思是:不能為主將。趙孝成王當時想用他的時候,趙括的母親還專門說了此事。可惜沒聽。

    我們看下事件的起因。

    當時王齕在攻打南韓,韓野王不敵秦國而投降。上黨的軍事長官馮亭意思是秦國馬上就要攻打我們,而韓野王也投了降,南韓不能發兵來就我們了,不如我們主動投降趙國,將戰火引向趙國。趙孝成王一聽,那是相當高興,說到:平時發動百萬大軍,攻打一年也不能得到一座城市,現在白送上門的城市能不要嗎。便派兵接管了上黨的城防,廉頗也駐軍在長平,相稱犄角之勢。

    王齕一看不幹了,立馬揮兵攻打上黨,沒想到還沒等廉頗做出反應,上黨就淪陷了。王齕打完上黨也沒有廢話,直接揮兵攻打廉頗。當時秦軍士氣正盛,廉頗堅守不出。不過戰績也可以,兩個月的時間打的趙軍沒有敢出頭。趙孝成王一看有點惱火,不僅失去了上黨,還被人打的頭都抬不起來,太窩囊了。這時候,反間計來了。廉頗堅守不出,秦國可受不了,憑藉秦國那點地方,自給自足尚可,這麼遠的距離來保障大軍可有點捉襟見肘了。便採用反間計,到處散播謠言,大致的手段和陳平的差不多,果然使得趙孝成王生了疑心,讓趙括學霸代替了廉頗。秦國一看趙國換將了,這邊秘密的將主將換成了白起,白起可是一個野戰的高手,用兵之神無可匹敵。主將這可是戰爭中最大的秘密,司馬懿就是透過使者知道了蜀軍的最大秘密,諸葛亮身體不行了,這才敢臨河對峙,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此次戰役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對峙階段。這個時間段可以分為與廉頗的對峙階段,與趙括的對峙階段。當時趙軍有45萬,雖然完成了戰役上的包圍,但是想要一口吃掉它,秦國還是瘦了一點。估計當時秦國的軍力至多也就是20萬左右,否則也不用換上白起這個殺神。臨陣換將這也是一個兵家大忌。這是趙國受不了了,這45萬大軍可是命根子,遂想到了議和和求救,做了兩手準備。這是秦國的另一個重要任務登場了,範濉,原來魏國的人,和張儀差不多,都是揍了個半死到了秦國,成了人物。前期的反間計就是在他的一手策劃之下執行的。面對議和和求救,範濉知道,這都不是秦國能夠接受的,好不容易實施了戰役包圍,很有可能這一仗就能將趙國劃入秦國的版圖。但是求救不可不防,當年的六國合縱,在蘇秦的帶領下,秦國十年沒有敢出函谷關,現在聽到蘇秦的名字,還心有餘悸。範濉採取了迷惑性的議和,對趙國的使者可是禮遇有加,有胡謅秦國、趙國的共同戰略目的,共同打擊齊國,捎帶打擊燕國。趙國也信以為真,其他國家,像楚國本來是躍躍欲試,給秦國一點顏色看看,楚國的春申君黃歇正是宣太后的青梅竹馬,春申君對秦國國君可一直是耿耿於懷,魏國長期受秦國的打壓,早就耐不住了,只是不敢,有挑頭的,肯定是嗷嗷上。齊國被範濉忽悠的,一直認為秦國是和齊國平分天下的角色,哪曾想趙國的腦袋還真是榆木疙瘩。正在趙國被忽悠,其他各國觀望的時候,秦昭襄王親自做了戰爭動員,15歲以上的全部徵到了前線。這可了不得,這就使得秦國有了一口吞噬趙國的嘴了。

    第二個階段,完勝階段。第一個階段中,白起以誘敵深入的措施,完成了戰役包圍。但是白起只有2.5萬人截斷了趙國的後路,要是趙國集中兵力攻打後方,2.5萬人就是踩也踩死了。所以白起游泳了5000騎兵穿插趙軍軍營,要趙軍主帥摸不清秦國的戰略意圖。而趙括的軍事學裡面根本就沒有撤退一說,全力攻擊前線,但是白起卻是堅守不出。但完成戰略動員後,估計白起的兵力至少在60萬左右,這也是秦國目前能拿出的全部家當。這些兵力完成了實質性的包圍,趙括也不為不英勇,親自上陣殺敵,可惜被射死了。其他將士一看主帥也死了,糧食也運不上來,投降吧,誰知又被白起挖了坑全部給殺了,前後45萬人,只有240個人回去了。

    趙國、秦國兩家可是賭上了全部的家底,秦國失敗了,至少沒有了與諸國爭鋒的實力。趙國失敗了,後果大家也知道,一直沒有緩過勁來,要不是出了一個李牧,估計燕國也把趙國給滅了。

    長平之戰,看似是一場平常的戰役,其實是兩國國君的鬥智鬥勇。趙孝成王貪圖便宜,又臨陣更換主帥。雖然秦國也更換主帥,但是白起的資歷可是要比王齕老的多,趙括可是一個新手,軍中有沒有出生入死的兄弟。在對外的戰略上,趙王更是表現出了小家子氣,還想著反手摟一下燕齊兩國。反觀秦國,秦昭襄王親自做戰爭動員,更是將全部的家底都用上了,白起、王齕、範濉,這幾個人如果死在了這裡,秦國連翻盤的機會都沒有,但是秦王還是義無反顧的來了,可見,秦昭襄王在燕國沒白受罪,羋月也沒少教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電影《紅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