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90運動愛好者

    影視作品中常見的“上朝”,歷史上叫做“御門聽政”。顧名思義,就是皇帝在家門前聽大臣們彙報工作,而不是在殿內。

    明代,按照紫禁城的功能設計,太和殿為皇帝處理國事的“前朝”區域的核心建築。太和殿廣場的正門為太和門,所以明朝的御門聽政在太和門前的廣場進行。

    清代,御門聽政的地點移至乾清門前的廣場。乾清宮是紫禁城中皇帝生活起居的“後庭”區域的核心建築,而乾清門是乾清宮廣場的正門。皇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更緊密地與大臣聯絡,故而把辦公地點內移至後庭生活區。

    太和門與乾清門都是殿宇式的宮門。其外觀形制和宮殿建築一樣,但前後貫通,前後兩面無牆無窗,臺基之上只有樑柱、兩山和殿頂。而在殿內後牆的位置設三組對開的大門。御門聽政時,將大門關閉,就成了前面對著廣場敞開的殿宇。

    皇帝坐在殿內擺放的寶座上,大臣們在殿前的廣場上分列兩廂。山呼萬歲之後,御門聽政就開始了。

  • 2 # 明月談歷史

    大清王朝的最後一位、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一生充滿了傳奇的色彩。一生中一共兩次登基,分別於1909年——1912年,1917年7月1日——1917年7月12日。在清朝滅亡後更是進行了長達十多年的復辟之路。接下來就讓我們來重走溥儀的皇帝路程,還原歷史的故事。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曜之 ,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1909年沖齡登基,開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帝王之路。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溥儀於1912年被迫退位。1917年又在前清遺臣張勳的支援下再次登基。但僅僅11天之後便宣佈再次退位。

    辛亥革命——清朝徹底完結

    公元1911年清朝末年爆發了著名的辛亥革命,時年的清宣帝溥儀也才五歲而已。次年便宣佈退位,但是卻依然尊用皇帝的稱號,享受著皇上的待遇。

    1.日益衰弱的清朝

    在溥儀登基之前,當時的清朝可謂是經歷了滿城風雨的時代。1840年英國用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自此之後清朝的統治開始逐漸被削弱,中國近代史就此開始。在此之後接連爆發了洪秀全金田起義、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等等一系列近代著名的事件。這導致了清朝200多年積攢的國力逐漸被消之殆盡,清王朝從此走向日益衰弱之路。

    2.孫中山組織爆發辛亥革命

    1910年,同盟會在廣州發動了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沉重的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這時的清朝已經失去了對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實際控制權了,次年10月10日,爆發了以孫中山為領導的武昌起義,也就是近代著名的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孫中山宣佈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建立了共和政體。

    3.宣統帝被迫退位

    建立了與清朝對立的中華民國之後,孫中山就著手推翻清朝的統治。但畢竟清朝已經存在了200多年的時間了,相對其來說,肯定是不能正面與之抗衡的。孫中山便找到袁世凱,與之協定如果逼清朝皇帝退位的話就把臨時大總統的位置讓給他。袁世凱是個比較有眼光的人,他已經看到了清朝的未來基本就是滅亡的命運了,所以便同意了孫中山的建議。

    因為當時的袁世凱執掌這清朝的軍事大權,所以說還是還是很有實權的。他並沒有採取武力去逼迫宣統帝退位,而是和他們說退位後將繼續在宮內生活,還可以繼續享受皇帝的待遇。加之袁世凱向清政府不斷施加壓力,載灃已對其束手無策。便同意了他的要求,1912年2月,宣統帝下詔宣佈退位。至此結束了中國長達2000多年的帝制社會。

    溥儀短暫的登基

    退位之後的溥儀生活在後宮,直到1917年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黎元洪與國務總理段祺瑞為爭奪實權而爆發爭端。此時的前清遺臣張勳以調節他們之間的矛盾為由,出兵趕黎元洪下了臺。1917年7月1日,溥儀復辟,重新坐上龍椅,但僅僅十一天後便又下臺了。

    成為日本傀儡上任滿洲國皇帝

    1917年此後的十餘年間,溥儀輾轉與北京和天津。這時已經成年的溥儀還是懷念在宮中生活的日子,一直在尋找各種機會復辟。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了蓄謀已久的“9.18事變”,佔領整個東北。當時身在天津的溥儀被日本邀請做東北的滿洲國皇帝,想要復辟的他很快就答應了日本人的邀請。於1934年2月18日在長春的偽滿宮上任。一直到1945年戰敗,溥儀被捕,真正結束了他的君主生涯。

  • 3 # 豬小姐物語

    作為中國最後一個皇帝,人生是比較戲劇性的。

    三歲被慈禧太后昭告登基,六歲懵懵懂懂被裕隆太后代替寫退位昭告書,第一次登基還是孩童,正是天真無邪的孩童,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朝代結束,退不退位都一樣,反正還是呆在宮裡,一大堆奴才伺候。

    第二次是被日本扶持成滿洲皇帝,幻想在日本人支援下,可以復辟自己的朝代,但很快就發下是痴人說夢,連自己的自由都禁錮了。好不容易等到日本戰敗投降,可以逃離出來,卻被國民政府以政治犯罪名抓了起來。

    三年後,人民解放戰爭勝利,毛主席特赦他,成為一名花匠。

  • 4 # 李青蒿

    溥儀的一生一共當過三次皇帝,卻依然能夠得到善終。或許是大清最後的國運在保佑他,他的這一生可以說幾乎沒有受過什麼苦。他三歲當上皇帝5歲退位,這段時間由於他年紀小可以說是過得非常無憂無慮的。

    在他年紀大一點之後,他身邊的人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著他是大清的皇帝,他揹負著大清的命運大清的榮光需要他來恢復。

    溥儀從小就被灌輸這種概念,他的一生可以說都是為了恢復大清正統而努力。直到回到新中國之後,他的人生才過上了普普通通的日子。在新中國的改造中,他意識到了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放下了自己所有的擔子,雖然失去了皇帝的身份,但是也能過上自己想過的日子。不用再為,恢復大清而奔波勞碌。

    這個結局對他來說也算是十分不錯的。

    一生的大事

    溥儀出生於1906年的北京,1908年慈禧去世他就以三歲的年齡當上了皇帝。

    1912年隆裕太后接受袁世凱的皇室優待條件,宣佈退位。懵懵懂懂的當上皇帝,又糊糊塗塗的下位,溥儀年紀小對這個沒什麼感覺。

    他在退位之後依舊在紫禁城中過著優裕的生活,退不退為其實也沒什麼區別。

    在1918年他的生母瓜爾佳氏自殺,他第一次離了紫禁城,也感受到了生死離別之苦。

    1919年他認識到了他的外國老師莊士敦,在他的教導下他穿上了西裝剪下了辮子,他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

    1924年他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他住到北府也是第1次感到無助,他第1次到感到迷惘不知道該往何處去。

    1925年逃向了天津的日本公館,他想借助日本或者其他國家的力量來恢復大清。最後時機到來,他當上了偽滿洲國的皇帝。

    1945年他釋出了第3次退位詔書也是最後一次,他被蘇聯逮捕在國際法庭上指證出了日本的暴行。又在蘇聯過了5年好日子之後,被遣送回國繼續進行勞動改造。

    1959年他獲得特赦,過上了普普通通的日子。

    1967年因為尿毒症去世,結束了他的一生。

    溥儀的皇帝之路可以說是悽慘又悲酸,嚴格算下來他當皇帝的時間只有三年,其他的時間等皇帝都是身不由己亦或者沒有自己的權利。不過比起其他的末代皇帝,他的結局算是非常的好。

  • 5 # 武陵浪人

    溥儀是頗具爭議性的人物,他的形象大部分都是負面的,但我們卻又無法把他從中國的近代史割捨 。溥儀這個名字具有很強的歷史標誌性,同時他也是一個符號化的人物,提起他的名字我們首先就會想到中國的末代皇帝。1908年11月14日3歲的溥儀登基做了大清朝的皇帝,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 ,還沒做滿3年皇帝的溥儀退位,1917年7月1日張勳復辟,再次把溥儀推上皇帝的寶座,但這場鬧劇只持續了12天便結束了,溥儀就這樣稀裡糊塗的又做了12天皇帝。1931年9月8日日軍全面侵佔東北三省,溥儀在日本間諜的協助下潛入東北,次年3月當上了偽“滿洲國”的皇帝,眾所周知,這個“滿洲國”皇帝只是日本侵華的一個傀儡。溥儀三次做皇帝的歷程,從三歲做大清帝國的皇帝到最後做“滿洲國”的皇帝,他始終都是受人擺佈的傀儡,只能說他做皇帝的時代不是一個好時代,縱觀人類歷史的發展程序,世界上所有的封建帝制都在風雨飄搖中迅速瓦解,時代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所以溥儀的皇帝之路不是他自己能夠掌控的 ,誰都不能在時代的大浪淘沙中逆潮流而動,我認為溥儀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但他也是幸運的,自古以來能夠像他一樣得到善終的末代皇帝幾乎沒有,他生在一個不適合做皇帝的時代,但他放下一切後還能有機會做一個普通的公民,這一切都得益於時代的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書法中,行書能不能說成是行走的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