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衡教育

    暑假只要有機會就一定要帶孩子去旅行,旅行的意義不僅僅在於長見識,透過我自身的經歷告訴你:旅行收穫的還有更多。

    一、在旅行中透過親身經歷、體驗,可以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暑假和孩子一起去體驗了一把冰雪世界,真正感受到了冰火兩重天的境地,這種親身經歷在書本中是無法獲取的。夏天知道熱,而冬天感受到冷,同一時間的極冷極熱的感覺,不出門在家裡怎能體驗到?

    二、暑假外出旅行可以增長孩子的見識,反作用於學習

    旅行對孩子寫作文的幫助非常大,一趟旅行,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寫起來也“言之有物”,特別是對於一些寫實派的孩子,幫助更大,如果你家孩子作文不會寫,那就帶他去旅行吧!

    曾經帶孩子去花果山旅遊,有一天孩子的語文老師問我是不是去花果山玩了,我納悶的問她是怎麼知道的,孩子的語文老師告訴我說,最近我閨女寫作文的時候,話題都是在花果山旅遊的所見所聞,特別是猴子搶奪遊客食物的那一段描寫的極其生動,沒有親身經歷,怎麼能寫的如此栩栩如生。

    三、有目的旅行可以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

    還在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們一起去清華大學校園裡旅遊,從西門經清華園步行到南門,孩子的感慨就是:“清華大學真大啊,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了考清華大學!”暫且不說孩子未來是否能考上清華,至少孩子有了自己的夢想,而夢想是第一原動力,孩子有了自己內在的學習動力,強於任何大人磨破嘴皮的說教!

    四、全家一起旅行,共同的經歷增進親子感情

    出門在外,家長是孩子唯一熟悉的人,共同經歷一些事情,有共同語言,增加交流的機會,增進親子感情,讓孩子感受到親情的重要,關鍵時刻只有親人是自己最信賴的依靠。

    暑假旅行不僅僅有上面所說的益處,還有就是可以讓孩子放下手機,感受手機以外的大千世界,親身經歷獲得的知識強於任何干巴巴的說教,還等什麼呢?趁著暑假還沒結束,趕快帶孩子出發吧!

  • 2 # 漪貴妃0033

    有條件的話還是去吧。

    親戚家有個小孩,現在上小學三年級,他從來沒有出過我們市區。有一天,親戚間的小孩互相在玩耍。這個小孩就炫耀自己吃過肯德基的一種漢堡包,問其他小朋友,你吃過漢堡包嗎?

    這時有位小女孩上小學一年級。她大聲的對那個吃過漢堡包的小朋友說,那你去過天安門嗎?

    一時間所有的小朋友都去過天安門,就這個吃漢堡包的小朋友沒有去過。

    據說這個漢堡包小朋友,學習成績在班裡一直都是倒數。家長只會拼命的把他塞到補習班裡,卻不知道根源出在哪裡。孩子渴望出去長見識,他不願意在補習班裡。

    但是家長認為他學習成績已經倒數了,還出去玩什麼?更加強硬的把他塞到補習班裡。

    最終結果是小學三年這個小朋友一直都是班裡邊的倒數。爺爺奶奶勸說他的爸爸媽媽,好好管一管孩子,不要把身心全放在工作上。

    真的,如果這個小朋友是自己家的孩子,他被聽到連天安門都沒有去過,是很讓人動容的。

    所以有機會還是把孩子帶出去吧,祖國的天安門,去天安門廣場看一看升國旗。坐一坐大城市的地鐵和輕軌。

    不要覺得孩子沒有長見識,其實他都記在記憶裡。

  • 3 # 小球兒姐

    三句話送給你: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但若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只是個郵差。

  • 4 # 如瑩愛教育

    暑假是一個比較集中地時間,但不是一定就是要帶孩子去旅行。

    其實為什麼爸爸媽媽現在都流行帶孩子出門研學旅行呢?

    不僅僅能夠增加孩子的視野和學習的思維邏輯的擴寬,再者也是孩子和爸爸媽媽進行親子情感的時機喲!

    那怎麼帶孩子去進行比較舒心的研學之旅呢?可以參考一下方式,

    一、名校夏令營

    現在很多高校也是結合暑期的研學熱,相繼會有安排對應的夏令營活動,可以從各大高校的官網進行了解,一定要進行詳細瞭解其活動安排。

    一般高校的夏令營來說的話都是有事先的日程安排,活動的計劃,相對自由度不是那麼大,而是有統一的安排的。

    好處是比較有規劃,相對來說家長是比較省心一些的,同樣夏令營的小夥伴是比較多的,可以讓孩子嘗試突破自己的交友舒適圈。

    二、聯絡相關的研學機構

    現在也有很多是研學的機構,不僅僅限制的是國內的學校,還有國外的學校,可以進行安排諮詢。

    如果感興趣像去哈佛呀,耶魯呀等世界名校去看一下,讓孩子拓寬視野。

    三、自主研學

    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去各個名校或者城市進行旅行,研學。

    這樣的形式一定要提前安排好行程計劃,也不是一定必要按照規劃來,但是有了計劃安排,比較有方向性。

  • 5 # 一諾媽聊育兒

    這個暑假,我帶著女兒從我所在的北方城市國際莊,過江西南昌、貴州貴陽、到昆明、大理,跨越了三個省,四個城市。

    說明一點,這次出門旅行,首先是我的意願,因為國際莊實在太熱了。女兒根本沒有參加意見,她這個年齡段,每天想到的只是去遊樂場玩,旅行?根本沒概念。

    如果一定要把帶孩子旅行和讓孩子長見識聯絡在一起,一定不是劃等號關係。“長見識”我感覺最容易劃等號的是“長知識”,而旅行的意義並不止於此。

    1、不能成為父母之間炫耀的資本。一到假期了,家長們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年暑假你家準備帶孩子去哪裡玩?”這句問話背後暗含的意思:

    “你家玩不玩得起?”

    “你家去什麼地方玩?能出去玩多長時間?”

    如果帶孩子旅遊成為父母之間炫耀的話題,必定影響孩子。那麼旅行真正的意義孩子可能反而會忽略。

    2、帶孩子旅行重在孩子的體驗。那種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旅行,並不能叫做旅行,只能叫做打卡。每個地點都匆匆忙忙,孩子哪裡來的體驗?

    我們的人生不就是一個又一個的體驗組成的麼?體驗需要慢慢節奏,深入的感受當地的美景和人文環境。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當你著急的要趕往下一個景點時,他可能對地上的一個石子感興趣了,蹲在地上半天不起來。

    這個時候,尊重孩子,耐心等待孩子,這樣的旅行對於孩子來說,才算是有意義的。

    這次去廬山玩,除了涼爽,能避暑,還有很多領導人的居住建築。而4歲半的女兒對這個絲毫不感興趣,感興趣的是動物造型的糖人和一個小廣場地上的玻璃珠。

    在剛進美廬的門口,看到了粘糖人,興奮的跑過去,要了一個蝴蝶。格外珍惜的一點一點的舔著吃,說是不能弄壞了它的翅膀。後來爸爸咬了一口,把翅膀咬斷了,立馬哭著“你給我弄完整,成為原來的樣子。”後明白蝴蝶恢復不了原狀後:“我不要了,我要重新買一個。”最後又返回到大門口,重新買了一個小兔子造型的。

    到小廣場上,孩子對於廬山的景色不敢興趣,對地上的玻璃珠研究了半天,想撬開一個帶回家。

    這時候很多人都會說:粘糖人和玻璃珠哪裡都有,孩子關注點在這裡,豈不是白出去了?

    我認為並不是啊!粘糖人和玻璃珠本身是廬山的一部分,只不過孩子的關注點和成人本來就不同,腦回路也不同。哪怕她的關注點在粘糖人上,但以後回憶起來,她會說“我在廬山上也看到過一個粘糖人的。”

    還記得在貴陽黔靈山公園,我和女兒冒雨前行。在走到麒麟洞外邊一個臺階旁時,因為下雨,臺階已經不能走路,反而成為了一道美景。然而在女兒眼裡,它就是大自然天然的遊樂場,挽起褲腿玩的不亦樂乎,最後鞋子、褲子和內褲全都溼了,開始回酒店換衣服。

    現在成人的角度來看,這次旅行,只看了連四分之一不到的景色,實在遺憾。但對於女兒來說,這次旅行相當快樂!她體驗到了在北方城市不曾有的大雨過後臺階如一層層小瀑布似的玩水。這樣的玩水對女兒以後會產生什麼影響,我不得而知,但是一定給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3、旅行不是“教”孩子知識。很多家長在旅行時,看到動物、植物、建築等都會指給孩子看,給孩子解說。旅行時“教”孩子知識,就含有“奴役”的意味。奴役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一種習性。

    比如在旅行中,你看到孩子立在一顆植物前面,立刻告訴孩子這棵植物名字是什麼,有什麼樣的特徵等。也許孩子立在那裡關注植物,根本就是在觀察一個小瓢蟲,甚至可能是一片葉子被蟲子咬過的洞,你的滔滔不絕反而打擾了孩子。

    帶著孩子去旅行,更像是牽著蝸牛在散步。放慢節奏,等待孩子,慢慢體會每個地方不同的人文和景觀。即使因為時間的原因,原本計劃的旅行景點沒有參觀,成為一種遺憾,那也是一種美好。因為,給了下次再來這個地方一個充足的理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年年夜飯都有什麼,和十年前比差別大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