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奈且向上
-
2 # 藍月之魂995
樊噲被殺了嗎,曹參被殺了嗎,夏侯嬰陳平被殺了嗎。被殺的是誰,是韓信,是彭越是英布 。為什麼他們被殺了呢,因為他們不是劉邦的手下,而是劉邦的合作者(韓信自從向劉邦討要假齊王的時候就不是劉邦的手下了),是一方諸侯,如果劉邦想做一個政令不出王都的周天子,那麼這些諸侯還能和劉邦共存,但是劉邦想當的是皇帝,所以這些威脅他統治的人必須死
-
3 # 秋空夜寂
有一件事是:蕭相國霸佔一塊較好的山林,打算修房子,被當地農民告到劉邦那裡,劉邦聽說後哈哈大笑“蕭相國也爭土地啊”,於是對蕭何放心了。只要不對劉邦的政權有威脅,就不放他一馬呢。蕭何自汙其名就是要打消劉邦的疑心,從而保全自己。伴君如伴虎,從來就是。
-
4 # 阿岔視角
蕭何能自保善終的原因阿岔以為可以從一下五個方面看——
一、至始至終合作愉快。從劉邦還是做平民、亭長這種低階公務員時期,這兩個人就一直有關聯,是老熟人老朋友。劉邦革命之後一直到死,蕭何也都一直追隨緊跟而從未出現過背叛或大矛盾。按現代的話說,蕭何一直是劉邦最親密的戰友和同志。
二、蕭何不僅自己,甚至整個家族都是一生為劉邦的革命事業奮鬥貢獻操勞。按史記的記載,蕭何家參加劉邦革命隊伍二三十人。蕭何自己在劉邦革命的幾乎每一個重要關頭都能為劉邦的革命事業著想,並自覺地作出重大貢獻。付出犧牲多,作出貢獻大。善終也是應該的。
三、蕭何從不讓自己的勢力影響力甚至名聲超過劉邦,甚至連因此而引起劉邦可能的懷疑都不願意。漢朝成立後因為擔心自己的好名聲讓劉邦猜疑,蕭何甚至不惜犯法自汙而有意被人告發蹲監獄以消除劉邦的懷疑避禍。
四、蕭何對劉邦忠誠一生。只要對劉邦的事業有利的他就幹,只要是有害的哪怕是可能有害的,他就不幹。甚至,哪怕是劉邦懷疑有害的,他都會挺身而出。最有名的就是推薦韓信全力以赴,殺掉韓信決不手軟。真正做到完全地忠誠。
伍、最重要的是蕭何及其家族從未掌握或試圖掌握軍隊,從而對劉邦構成實際威脅。
-
5 # 風韻古城
高鳥盡良弓藏,武功打天下,文章治太平,漢初實行周禮的封王侯建國的封建制度,平息地方方國的民聲,同時採取秦的郡縣制度,加強中央集權,為鞏固劉姓王權的鞏固,大力打壓異姓王侯功勳,聰明的如蕭何等人一眼看透,要求田宅美女財寶俸祿退隱田園,不過問政治得以自保,那些影響力太大的將軍無論如何都難以讓劉邦釋懷,劉邦只看到異姓王對皇權的威脅,加強劉姓王的制衡關係,卻忽略皇族內部爭鬥,為七國之亂埋下禍根。
-
6 # 執斧談史說事
劉邦大殺功臣其實主要是清楚了對自己有威脅到異姓王殺的人並不多,像蕭何和張良等知道明哲保身的人最終都活的好好的,而蕭何之所以活的好好的是經過高人的提點的。
漢初三傑中的韓信因為對漢朝江山潛在威脅大先是被劉邦綁回長安貶爵監視了,後來因為涉嫌謀反最終被呂后和推薦他的蕭何設計聯手殺死了,這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著名典故的來歷。
三傑中的張良則明智的選擇了功臣身退於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而三傑之首的蕭何雖然身居丞相高位卻也保住了自己的身價性命,其實蕭何本來也是非常危險的,要不是有高人提點他恐怕也有可能性命不保。
蕭何在楚漢相爭是替劉邦管理後方使得其有源源不絕的兵源和糧草和項羽作戰,因此劉邦才會說鎮國撫民不絕糧道自己不如蕭何將其列為首功之臣,漢朝建立後蕭何又兢兢業業的幫助劉邦治理國家而且不貪不佔,因此獲得了百姓很高的擁戴自己沾沾自喜可劉邦卻不高興了。
於是有人就提點蕭何你馬上就要大禍臨頭了還不自知,告訴他百姓都愛戴你了皇帝怎麼會對你放心不怕你奪了他的位子?於是就告訴他應該做一些抹黑自己的事降低自己的威望好讓皇帝安心,受到提點的蕭何果然今天佔了百姓一塊地明天搶了百姓一頭牛。
結果許多人都把狀告到劉邦哪裡去了於是劉邦終於笑呵呵了,就這樣蕭何終於既保住了自己的高位又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
7 # 希望星晨58298869
“漢初三傑”指的西漢建立時的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開國功臣,劉邦說:我之所以能夠做皇帝,是因為我擁有三個人:“夫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撫百姓,振國家,給餉銀,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攻必克,戰必勝,吾不如韓信。此三人皆人傑也。”後來韓信於功成名就之際,死於心狠手辣的呂后之手;吸取“兔死狗烹”的教訓,張良辭官去雲遊四海以避免重蹈覆轍;唯蕭何成政壇“不倒翁”,直到惠帝時依然是炙手可熱的重臣,這得益於他的自保策略。蕭何一生跟劉邦幹革命,為開創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官至相國,他善於發現並舉薦人才、體恤民情、注重農耕、發展經濟,為劉邦的軍事行動提供了有力的後勤保障。 據史載,有一次劉邦打完仗,率軍回長安時,遇到一群老百姓,他們集體投訴蕭何貪贓枉法: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國搶佔民田,強奪民女; 劉邦聽完後並沒生氣,只輕鬆一笑地說:“蕭相國,你位高權重,怎麼會與百姓爭利益呢?請自己向百姓謝罪去吧”。後來沒聽說蕭何有向百姓道歉的行為,這事就不了了之。聰明過人的蕭何之所以自毀形象,是他懂得鳥盡弓藏的道理,他當時功高震主自己早了然於心,劉邦建立漢王朝後,對有功之臣又大開殺戒;所以,他忍辱負重、委屈求全,上演了自黑的把戲。這一舉動使自己的聲譽一落千丈,讓劉邦感覺到自己不會籠絡人心,胸無大志,是不珍惜地位與聲譽的人;終於讓多疑的劉邦解除了戒心,而自己輕輕鬆鬆地脫離了危險的狀態,並得以在權力中心曠持日久地生存下去,最後得到善終!
-
8 # 張不叄讀秦史
蕭何採取的自保策略與秦國名將王翦一樣:故意展示自己的貪婪,以此表明沒有權欲。
他心態的轉變應該起自韓信之死。韓信被處死,是蕭何進獻的計謀,此後劉邦把蕭何由丞相提升為相國,加封食邑五千戶,並安排五百名士兵充任其衛隊。這時東陵侯召平警告他,他也很可能遭受清洗,建議他辭讓封賞,再把全部家產用於贊助軍需,蕭何照辦了。
後來劉邦在平定英布反叛的過程中,多次派遣使者來詢問蕭何在做什麼。蕭何同樣是聽從說客的建議,故意低價強買田地以自汙。劉邦平定叛亂回到長安的途中,百姓們紛紛攔路告狀,控訴蕭何強買民田的行徑,劉邦責問時,蕭何又請求他下令讓民眾去上林苑耕種,結果觸怒了劉邦,被下獄。後來經從人求情而釋放了蕭何,藉口是“吾故系相國欲令百姓聞吾過也。”(故意把相國關起來,是想讓百姓們都知道我的過錯)
經過這一番折騰,蕭何最終得以善終,不過也不難想象那段時間他的如履薄冰。換句話說,他的善終是以自己對劉邦再也沒有威脅為代價的。
回覆列表
劉邦賴以開國建漢的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韓信居功至偉先被封為齊王,後遷楚王又被為候,終因劉邦猜忌而招來殺生之禍,被呂后誘殺。而張良為自保激流勇退,辭去所有官職雲遊四海得以善終。而只有蕭何在朝廷內身居高位,在危機四伏暗濤訩湧你死我活的宮廷鬥爭中,常常能贏得劉邦的信任而獨善其身,蕭何自保自有獨到之處。
首先蕭何絕對忠誠於劉邦沒有二心。其次蕭何本身品行端莊,不事貪婪廉潔奉公。第三也是至關重要的,那就是對劉邦的瞭解,能夠看清劉邦的內心活動,知道他最怕什麼,最想得到什麼。基於以上三點,蕭何在激流險灘中,才能立於不敗成功自保。
三次信任危機的化解;
第一次,楚漢相爭的滎陽相持階段。長達兩年多的時間,而這段時間,劉邦長期在戰事前沿指揮對項羽的戰爭,而整個漢廷後方的政治財政都在蕭何一人的掌控之下。第一次,引起了劉邦的不安。為試探蕭何的動向,劉邦常派人到長安慰問蕭何,同樣也引起了蕭何的警覺。在身邊謀士的提醒下,蕭何如夢初醒,把家族所有十六歲以上的男丁,全部派往滎陽前線效力。與其說效力,不如說是主動給劉邦送去了人質。劉邦聞信大喜,蕭何度過了第一次信任危機。
第二次是蕭河協助呂后誅殺韓信後。劉邦特意加封蕭何新增食邑五千戶,併為蕭何增設五佰人的警衛部隊。蕭何接到封賞後,馬上意識到,這時劉邦對自己的一次試探,當機立斷辭退了所有封賞,並將全部家產資助前線。成功規避了第二次風險。
第三次危機是發生在劉邦親征黥布期間。劉邦向前來軍營押運糧草的官員詢問蕭何的情況,當從來人那裡得知,蕭河兢兢業業克己奉公,一心忠於朝廷與民秋毫無犯,關中百姓安居樂業,都稱頌蕭丞相的功德。劉邦臉色突變,大為不悅。此人回來向蕭何彙報了劉邦詢問的情況,蕭何頓感大事不妙,在幕僚的提示下,蕭何讓自己的家人,在長安大肆以低價購買土地房屋,引起老百姓的不滿自汙其名。這種訊息當然很快傳到了前線劉邦的耳中,劉邦聽到後不怒反喜,也打消了對蕭何的戒心。
蕭何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成功化解了人生中三次大的危機,終得功成名就並得以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