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折緣

    縱觀中國古代史,貞觀之治是封建時代少有的治世。從眾多的史料中我們可以瞭解這是一個和平、穩定、富足、向上的王朝,無論文治還是武功都達到了一個時期的頂峰、更有無數文獻顯示,這個時期的統治者——唐太宗是一位罕見的聖明君主,他的統治政策造就了初唐的繁榮,然而貞觀年間是否是唐朝的“黃金時代”唐太宗是否確實像史書記載的那樣“偉大”,筆者卻是存疑的。

    個人認為唐太宗的形象是在當時以及後世逐漸被美化了的,其中既有他本人授意指示,也有文人史官的粉飾誇張;既是歷史主體的主觀意識及書寫史料時的客觀背景造成的,也有後世的誤讀。

    貞觀之治時期的優點集中體現在早期,唐太宗晚年開始轉向反面

    貞觀初年,唐太宗採取一系列“仁政”措施,勤政愛民,積極實行改革,國家政治經濟局面有了很大發展,開始走向繁榮。勸農務本,發展生產;重法輕獄,寬刑慎罰;華夷一體,開拓邊疆;虛心納諫。廣任賢良。他進一步完善了官僚體制,在中央形成了君主與群臣討論的行政氛圍。同時厲行節儉,並同樣要求皇室成員與臣屬,這些事蹟廣泛地見諸各種文獻,這裡就不再贅述。

    但這些美德與施政措施並未能貫徹始終,太宗早年渴望學習,謙恭下士的態度逐漸隨著國力變強和他對自己的治國之術越來越自信而改變。

    七世紀三十年代,他開始摒棄節儉,大興土木。公元631年,修建仁壽宮後,民部尚書戴胄表諫,請求不要再繼續廣修宮室,太宗置之不理,又命人修建洛陽宮。634年修大明宮,637年修飛山宮,640年修襄城宮,647年,修玉華宮,大量的工程費用也成為了他推遲封禪的原因之一。他甚至說:“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

    即位初期,他很少舉行高祖和弟弟期望喜愛的狩獵活動。這種近似大規模軍事演習的活動對當地人民來說是勞民傷財的事。在他執政後期,卻因為畋獵而經常離朝。637年,太宗降罪與一位皇子的老師——權萬紀,因為它不能勸止皇子沉溺狩獵。御史柳範上奏:“房玄齡事陛下 ,猶不能諫止畋獵 ,豈可獨 罪萬紀?”於是太宗悻 悻回宮。

    同時,太宗早年虛心納諫的作風也逐漸小時。637年,馬周抱怨勞役日重和太宗日益不關心民眾,呼籲恢復早年政策。同一時期,魏徵在應太宗之問而談到早年與當前統治比較時說:“昔貞觀之治,聞善若驚 ,暨五六年問 ,猶悅從諫 。自茲厥後 ,漸惡直言雖或勉強 .時有所容 ,非復囊時之豁也 。” 公元 648年 ,房玄 齡臨終時說 ,現在朝廷已無人敢犯顏強諫了。

    貞觀年間唐太宗執政的不足

    相比於他的行政改革和個人施政作風,太宗的財政制度並不太成功。貞觀時期,雖然農業生產有了較大的恢復發展,百姓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登記在冊的戶數仍然只有三百萬左右,而隋的戶數則將近九百萬。這並不是表示人口的災難性下降,而是證明人口登記與戶籍管理的鬆懈與效率低下。漏籍最為嚴重的則是全國最為富庶,人口最多的河南、河北兩道。這意味著全國約半數的人口逃避了課稅。

    這對國庫的收入造成巨大影響。辛虧太宗相對節儉,國庫的低收入沒有給國家帶來太大困擾,但到了高宗後期,武后、直至玄宗之前的時期,皇室的奢侈,大興土木,不斷的軍事建制及擴充套件疆域等行動、造成財政空虛,經濟受到破壞。玄宗開元初年,任用宇文融重新核對登記戶籍,進行經濟制度調整,這一情況才有所緩解。

    太宗的另一政治遺憾或者說是汙點是他晚年對高句麗的戰爭。雖然是從重要的戰略意義出發,但多次大規模遠征的失敗及火大徵發民役而造成的四川叛亂——雅 、邛 、眉三 州僚人 的反抗暴動 。還是給他的政績蒙上了一層陰影。

  • 2 # 金十七讀歷史

    李世民被視為古代皇帝的楷模,主要是因為他開創了貞觀之治。要理解他在貞觀之治中的表現,我認為有兩把鑰匙:一、他是從隋末農民戰爭中成長起來的;二、他是透過玄武門之變登上帝位的。

    一、從農民戰爭中吸取教訓

    隋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強盛的大隋土崩瓦解。李世民跟隨父兄趁亂奪得天下。由於李世民親身經歷過隋未農民戰爭,所以深知統治者一旦激發民怨,埋葬的將是自己。所以李世民注意總結隋滅亡的教訓,隋煬帝濫用民力,他就輕徭薄賦;隋煬帝大興土木,他就剋制慾望,勤儉節約。

    但是,千萬不要認為李世民什麼政策都跟隋煬帝反著來,實際上,在核心政策方面,李世民是隋煬帝的繼承者。李世民繼位後,繼續遠征高麗,只是規模小很多;他還繼承和發展了隋開創的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

    由此可見,李世民不僅雄才大略,更善於總結經驗教訓,終於開創一代治世。

    二,他是透過玄武門之變奪取皇位的。

    這是李世民抹不去的黑歷史,這也是李世民努力做一個好皇帝的內在動力。他當上皇帝之後,一方面竭力抹去李淵和李建成的功勞,一方面努力做一個好皇帝。只有成為一個好皇帝,才能證明自己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正當性。

    三、總結

    透過對比,我們發現,除了濫用民力,大興土木之外,凡隋煬帝做過的事,李世民都做過。遠征高麗,殺兄奪位,發展科舉,改革政府機構,這是兩者的共同之處。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李世民是隋煬帝事業繼承人。

  • 3 # 晚亭與落霞同暉

    中國兩三千年的封建社會,出現XⅩ之治、XX盛世的並不多。著名的有漢初的文景之治、清初的康乾盛世。而大唐一一朝就出現了兩個一一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三年的貞觀之治把大唐推向了顛峰。

    國泰民安、疆域遼闊、文化經濟繁榮、軍事強大!被稱為盛世,實質名歸!至今一些海外的華人仍以唐人自稱,所居住的地方叫"唐人街",穿的傳統服裝稱"唐裝"。這一切源於盛唐,而盛唐起始於唐太宗二十三年的貞觀之治。細論是貞觀之治成就了一代明君唐太宗?還是唐太宗成就了貞觀之治?相互作用吧。

    一,因"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兄滅弟的原罪意識,是否使後來的唐太宗變得寬仁,這裡不做過多分析。

    二,他"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人為鏡可知得失,以史為鏡可知興替"的歷史觀,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使他多次面對魏徵犯顏直諫,能夠隱忍接受。君明臣直的佳話流傳千年。

    三,開放的唐朝始於貞觀。久居長安做生意的胡人多達二十萬。西域各國爭相來朝,共尊唐太宗為"天可汗"!歷史上罕見。

    四,國富民強、經濟文化繁榮、政治清明是構成"盛唐"的幾大要件。按史書記載,是少有的幾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少數幾個時期之一。

    五,包容、開放的心態使西域很多先進的東西落戶中原。帶"番"字的植物,據說中國本土古樂器多為單字,而兩字以上的均來自西域。

    六,軍力強大而不炫耀。有膽敢來犯者,出兵滅之,多數情況下和為主、武為輔。貞觀年間,邊境安寧。

    貞觀之治,李世民功不可沒,但已成為過去。或許可留給後人一些研究、參考的東西。

  • 4 # 北辰272055996

    玄武門之變使李世民順利地登上皇帝寶坐,是為太宗皇帝,從此,中國進入了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教育復興,社會安定團結的太平盛世,這時期被史學家稱為貞觀之治!

    李世民生於隋朝末期,成長於那個時代,參加並領導了隋末的農民起義。目睹了隋朝興衰的整個過程。他登基後,從領導者的觀點出發,借鑑先朝的經驗,密切注視著民心、民情及民意,緊緊她團結朝中的文臣武將,先後推行了一系列開明的政策,對農民的優惠政策:減少賦稅,盡最大努力減輕農民負擔;嚴懲貪官汙吏,貞觀年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貪官汙吏的王朝,這也是太宗李世民最.值得後人稱傾的政績。

    勵精求治,善於傾聽觀點不統一者的意見,他執政期間以魏徴為鏡,嚴以律己,給朝野上下起了模範作用。

    在短暫的時間裡,使國家的經濟突飛猛勁地發展。中國在數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始終"重農輕商",但自.唐朝. 貞觀年開始,大力發展商品流通,自此商業開始繁榮了,和世界許多國家有貿易交流,新興的商業都市如兩後春筍般的興起。象沿海城市廣州、福州等,同時還有內陸城市揚州、涼州(甘:武陵丿。京師長安和陪都洛陽更是世界有名的大都市。

    李世民無愧於歷史上的一代明君加聖人,因此,我們評價一位歷史上的偉人必須客觀地看待他,不能光看他的錯誤,不能以偏蓋全。因為當時所發生和經歷的都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發生的,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中,他對社會的貢獻也不同。我們說貞觀盛世並不是某個人 所能實現的,它得益於貞觀年的社會風氣正,得益於一個團結奮進,能握沙或團的領導集團,比如象房玄齡和魏微這樣的文臣 ,以及象李靖、尉遲恭這樣能征善戰的武將門。如果沒有這樣的文臣宿將的頂力相助,單憑太宗一人之力是難以實現這空前.盛世的。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懂事長和總經理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