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桑哥在努力
-
2 # 藺MG
常言道“亂世出英雄”,此話一點也不假,在中國古代的每次亂世中,總會出現一大批驚豔后人的英雄人物,他們或橫刀立馬立下不世功勳,或救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留下了一個又一個流芳百世的傳說。
而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亂世當屬東漢末年的三國了,它從諸侯起兵討伐禍亂朝綱的董卓到最後魏,蜀,吳的“三足鼎立”的形成,前後大約歷經了六十多年。
而長期處於弱勢,四處流浪的劉備能夠從一個草根在這亂世之中能夠脫穎而出是不是有點出人意料?畢竟實力不如曹操,孫權,不過實力弱不怕,誰讓劉備的團隊有一個“最強大腦”諸葛亮。
如果說三國是一個群星閃爍的時代,而諸葛亮無疑就是那顆最亮的星,在許多人心中,他早已成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完美化身,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是成為了無數仁人志士的座右銘。
然而到了今天,咱們有的時候會想,既然諸葛亮有著舉世無雙的才智謀略,為什麼會選擇在當時只是一個勉強算的上是“潛力股”的劉備,而不去選擇佔盡“天時”,實際最強的“牛股”曹操那?不去輔佐實力最強的曹操那,實現強強聯手,早日結束這亂世,還天下一個安寧哪?
我覺得要從以下幾點考慮: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咱們結合《三國演義》和當時的歷史會發現,在諸葛亮出場的時候,曹操基本上已經統一了北方,因為曹操用人不拘一格,能禮賢下士,所以手底下能臣很多,都是當世之人傑,咱光說軍師,就有政治人才有荀彧,荀攸,程昱,軍事人才有郭嘉,還有鬼才賈詡,這些都是跟著曹操一起發家的老人,,再加上聰明智慧自恃過高的曹操,而這個時候諸葛亮這個職場小白想要加入這個陣營的話。在這些老人面前是很難有出頭之日的,這個可以看下司馬懿這個諸葛亮宿命般的對手加入曹操的團隊就知道,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為丞相以後,使用強制手段徵召司馬懿為文學掾,司馬懿夾著尾巴做人十幾年,所以諸葛亮如果去輔佐曹操,不可能會與曹操形成誰也離不開誰的“魚水關係”,就不可能受到“重用”,更談不上“言聽計從”了,這樣淺顯的道理諸葛亮是不會不明白的。
第二,諸葛亮是自比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管仲、樂毅,而曹操在自己的短歌行裡邊是自比“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人,管仲,樂毅,周公都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大人物,並且在當時都得到了充分的信任,幫助各自的君王成就霸業的人,而曹操把諸葛亮請來自己往哪擱哩,他不可能給予諸葛亮態度的信任,而且曹操的疑心就挺重的。
第三,曹操自己就是一個綜合型人傑,擁有很強的主見性,無論做什麼事,都有自己的主張和看法,謀士們獻出的良策大多都“正合” 他意。在才學超人的曹操眼裡,謀士只不過是他工作上的幫手,智慧上的補充,合自己意的建議能夠欣然接受,不合自己意的不予採納。一個“滿腹經綸”的謀士在一個“自恃過高”的上司手下做事情,難免畏手畏腳,沒有能夠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間,不能大展宏圖,弄不好還會招致上司的“嫉妒”,甚至會像楊修一樣招來殺身之禍。諸葛亮是個聰明人,他是不會這樣做的。
第四,曹操不聞其名。曹操比諸葛亮年長二十六歲,公元196年,曹操獨掌朝政大權時諸葛亮才剛剛十六歲,再曹操眼裡還是個乳臭味乾的娃娃,加上諸葛亮“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淡泊明志”, “懶於應世”。赤壁之戰前夕,諸葛亮的名聲傳播也不過僅限於幾位“隱士”和“密友”之間組成的小圈子,“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的美譽,外人幾乎都不知道,即便是“近水樓臺”在荊州待了好幾年的劉備都未曾聽說過,最後還是徐庶去曹營前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這才有了“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空濟老臣心”
所以這些就是諸葛亮為什麼不輔佐曹操的原因了。
-
3 # 一杯紅酒370
1、曹操沒必要用諸葛亮。曹操手下謀士集團多的是人才,荀彧,郭嘉,賈詡,程昱,司馬懿等。不必要再招一個諸葛亮過來。
2、曹操和諸葛亮政治抱負不同。諸葛亮政治理想是興復漢室。曹操的政治手段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兩個人可以說是水火不容。曹操不能要諸葛亮。
3、諸葛亮不願意去曹營,曹操手下謀士眾多,諸葛亮這樣的聰明人也知道,跑過去也不會被重用。
4、諸葛亮和曹操一開始就結怨很深。從火燒博望坡到最後漢中之戰,諸葛亮為劉備出謀劃策打了不少勝仗。曹操節節敗退,肯定也是懷恨在心的。自然不想用諸葛亮。
5、曹操人品確實不好,名聲很壞,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招到諸葛亮的。他最早用計騙走徐庶的時候,間接的害死了徐庶的母親,徐庶是諸葛亮的好友。諸葛亮怎麼可能會不知道。好友被害的那麼慘,自己怎麼可能會傻乎乎的過去。曹操自然也清楚這裡面的事情。自然也不會自討沒趣,所以他每次提到諸葛亮總說“諸葛村夫”。
-
4 # XXX3757
曹操沒用諸葛亮我覺的理由有三
其一、真實的諸葛亮並不像三國演義中的一般用兵如神。就大多數現在的觀點來看,諸葛亮實際上更加偏向於政治家而非軍事家。按三國志中所述: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可做此說的一個重要依據。
其二、劉備去三顧茅廬的時候,曹操還在平定北方方,你說要讓曹操放棄平定北方,跟劉備一樣為了一個謀士貽誤戰機,我覺得梟雄是做不到的,
其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曹操手下當時已經有了郭嘉,就是郭嘉死了也有荀彧這些謀士。所以對諸葛也就沒有那麼重視了。
-
5 # 歷事
曹操為什麼不用諸葛亮?
這問題很簡單,因為曹操愛才。
在民間故事裡,曹操是奸臣,但實際上了?曹操絕對是愛才之人,否則關羽怎麼可能千里走單騎,早被曹操殺了。
當呂布拿下劉備的徐州時,曹操幫劉備奪回了徐州,殺掉了呂布,並請劉備一起喝酒,當時劉備就一個人,因為愛才,曹操最後放走了劉備,當然,後人看來這絕對是他最大的過錯!
我們往下走:
一、曹操身邊有能人:
曹操陣營中,光是智士可不僅只有郭嘉、程昱、賈栩、荀彧、荀攸五大謀士,還有那麼多文臣武將,能人太多了,要把諸葛亮找來,我不是自己找麻煩嘛!我這些人才往哪放?
從諸葛亮這邊想,矮子裡面挑將軍,諸葛亮在劉備這邊基本都是碌碌無為之徒中絕對是獨一份,我去曹操那裡只是鳳尾,不知道哪天才能出頭,還不如在劉備這當雞頭了!
二、劉備是好人:
劉備的野心雖大,但不僅能容忍還能做到仁義,劉備初期資源有限,實力不足,屢戰屢敗,有據可查的,他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不忍那行啊!
1、說他仁義,沒得說;劉備有句話: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所以劉備每次逃跑時,總是自己先跑掉,把自己的老婆孩子給扔了,一個連自己老婆孩子都不要的人,到底真仁義還是假仁義了?
當呂布拿下徐州時,沒有動劉備家屬,還照顧有佳。但仁義的劉備卻一直鼓動曹操殺掉呂布,難道曹公不見當年丁原、董卓這些事情嗎?這就是仁義?
2、說他會哭,三請諸葛亮時,諸葛亮當時說“自是鄉野閒人,懶散慣了,不願理會朝政”,劉備當場哭到衣服都溼了,眼淚鼻涕一大把,還說道:“先生若不出山,東漢江山如何是好?天下百姓如何是好?”諸葛亮被打動了。
孫權派熟人魯肅找劉備討要荊州,劉備見了魯肅一直哭,連句話都沒有,魯肅就被哭敗了,並且還連哭兩次,最終荊州哭到手了。
3、說他會騙,也是無二話,騙到了荊州,騙了公孫瓚、騙了袁紹,也騙了曹操。
試想,如此仁義又無能的人,諸葛亮怎麼會離開了?
所以,曹操不會用諸葛亮。
回覆列表
不是不用,想用人家也不會來的。
原因有以下幾點:
1、曹操沒必要用諸葛亮。曹操手下謀士集團多的是人才,荀彧,郭嘉,賈詡,程昱,司馬懿等。不必要再招一個諸葛亮過來。
2、曹操和諸葛亮政治抱負不同。諸葛亮政治理想是興復漢室。曹操的政治手段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兩個人可以說是水火不容。曹操不能要諸葛亮。
3、諸葛亮不願意去曹營,曹操手下謀士眾多,諸葛亮這樣的聰明人也知道,跑過去也不會被重用。
4、諸葛亮和曹操一開始就結怨很深。從火燒博望坡到最後漢中之戰,諸葛亮為劉備出謀劃策打了不少勝仗。曹操節節敗退,肯定也是懷恨在心的。自然不想用諸葛亮。
5、曹操人品確實不好,名聲很壞,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招到諸葛亮的。他最早用計騙走徐庶的時候,間接的害死了徐庶的母親,徐庶是諸葛亮的好友。諸葛亮怎麼可能會不知道。好友被害的那麼慘,自己怎麼可能會傻乎乎的過去。曹操自然也清楚這裡面的事情。自然也不會自討沒趣,所以他每次提到諸葛亮總說“諸葛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