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瀚瀟文化
-
2 # 襄水環清
煮開各種甜美的水沏茶。三江,指長江,黃河,瀾滄江,泛指各地的江河水。此指各種甜美的水。
眾茶客共同飲用仙品一般香美的茶。五嶽,指道教所說的五座仙山。即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傳說五嶽為群神所居。此形容茶非同一般。
北宋梅堯臣《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詩:“忽有西山使,始遺(wèi,贈送)七品茶。末品無水暈(指水面泛出的昏重的色澤。暈,yùn),六品無沉祖(zhā,渣滓),五品散雲腳,四品浮粟花(細小如粟泡沫),三品若瓊乳(玉液,仙漿。此比喻茶水上的浮沫),二品罕所加,絕品不可議,甘香焉等差。一日嘗一甌,六腑無昏邪。
-
3 # 古詩詞成語
三江水指的是長江,黃河,瀾滄江。
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幹流流經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共11個省級行政區(八省二市一區),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在世界大河中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黃河是中國北部大河,世界長河之一,中國第二長河。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瀾滄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國境內河段的名稱,它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七長河,亞洲第三長河,東南亞第一長河。 -
4 # 弦上451
三江,古來是沒有具體所屬的,也只是各地眾多水道的總稱。
古書有云:《書·禹貢》“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周禮·夏官·職方氏》“其川三江”。
漢以後有多種解釋,《國語·越語上》韋昭注以吳江、錢塘江、浦陽江為三江;《水經注·沔水》引郭璞說以岷江、松江、浙江為三江;《書·禹貢》陸德明釋文引《吳地記》以松江、婁江、東江為三江;《漢書·地理志上》顏師古注以北江、中江、南江為三江。
而如今之三江也多有所指。蜀之三江指岷江、涪江、沱江;廣東境內指西江、北江、東江;東北指鴨綠江、松花江、黑龍江;雲南境內指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在中國的大環境中又指長江、黃河、瀾滄江。
-
5 # 國學演義
三江水是哪三江?
歷史上的“三江”說法很多,有以下幾種:1.《國語》中記載:“三江”即吳江、錢塘江和浦陽江;2.《吳越春秋》中則記載:“三江”為松江、錢塘江和浦陽江。3.《漢書·地理志》中則說,北江、中江和南江合稱“三江”;4.《水經注》中記載的“三江”為:岷江、松江、浙江;5.《經典釋文》中記載的“三江”為:松江、婁江和東江;6.《華陽國志》中的“三江”則指:岷江、涪江、沱江。現代認為“三江”,不是固定的某三條江的名稱,沒有江河流域自然屬性與政區屬性的專指性;“三江”,應當是泛指外流河系裡眾多江河水道的總稱。
西南三江:長江、黃河和瀾滄江。東北三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
-
6 # 戲品聊齋
第一,長江、黃河和滄瀾江。據史料記載,長江干流宜昌以上為上游,長大約4504公里,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其中直門達至宜賓稱金沙江,長3464公里。宜賓至宜昌河段習稱川江,長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為中游,長955公里,流域面積68萬平方公里。湖口至出海口為下游,長938公里,流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黃河是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它也是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瀾滄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國境內河段的名稱,藏語拉楚,意思為“獐子河”。它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七長河,亞洲第三長河,東南亞第一長河。瀾滄江源出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西北,吉富山麓扎阿曲的谷湧曲,源自北面的一座叫“吉富山”(E94°41′12″,N33°45′35″,海拔5552米)的山頭下(冰川末端位置:E94°40′52″,N33°45‵48″,海拔5160米)。主幹流總長度4909千米,其中國內長2139千米,瀾滄江流經青海、西藏和雲南三省,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出境成為寮國和緬甸的界河,後始稱湄公河(Mekong River)。湄公河流經寮國、緬甸、泰國、高棉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中國南海。
第二,松花江、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松花江中國七大河之一,黑龍江在中國境內的最大支流。松花江在隋代稱難河,唐代稱那水,遼金兩代稱鴨子河、混同江,清代稱混同江、松花江。松花江流經吉林、黑龍江兩省;流域面積55.72萬平方公里,涵蓋東北四省區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年徑流量762億立方米。黑龍江是流經蒙古、中國、俄羅斯的亞洲大河之一,位於亞洲東北部。中國古稱羽水、黑水、浴水、望建河、石裡罕水等,蒙語稱哈拉穆河,俄語稱阿穆爾河。黑龍江有南北兩源,以南源額爾古納河為河源,全長4440公里,在俄羅斯的尼古拉耶夫斯克注入鄂霍次克海峽。黑龍江總長度,自海拉爾河源起4440公里(一說4370公里),以克魯倫河為源頭計算約5498公里,中俄界河長3000公里,俄羅斯境內長1400多公里,流域面積185.6萬平方公里。其中中國境內流域面積89.1萬平方公里。幹流(自漠河縣西北部的洛古河村石勒喀河河口起)全長2821公里。是中國四大河流(包括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之一、世界十大河之一。烏蘇里江是中國黑龍江支流,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河。上游由烏拉河和道比河匯合而成。兩河均發源於錫霍特山脈西南坡,東北流到哈巴羅夫斯克(伯力)與黑龍江匯合。長909公里(565英里),流域面積187000平方公里(72200平方英里)。 江面寬闊,水流緩慢。主要支流有松阿察河、穆稜河、撓力河等。幹流有一長段曾引起中蘇邊界糾紛(1969年),1977年雙方制定在中蘇國境水域的航行規則。烏蘇里江有5個月左右封凍期。烏拉河口以下可通航。
第三,古今三江的不同說法。最早提出“三江”名稱的應是戰國時期的《尚書》著作,內有一篇《禹貢》,記述了中國九州的方域、地質、物產、貢賦、交通、政治、民族分佈等,對揚州(九州之一,泛指淮河以南,南海以北的廣大地區)地理的介紹為“三江即入,震澤(即太湖)厎定。”這裡所指的“三江”,是指太湖附近的松江、錢塘江、浦陽江。漢代以後,“三江”名稱有了多種解釋。《漢書·地理志》以今吳淞江和安徽省蕪湖市、江蘇省宜興市間由長江通太湖一水,並長江下游稱之為南江、中江、北江的“三江”。東漢人鄭玄曾作《周禮注》,認為南江應是贛江,中江應是岷江,北江應是漢江。北魏時期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認為,“三江”應當是《漢書·地理志》記載的分江水(指據說由今安徽省貴池市分長江水東出至浙江省餘姚市入海的江水,而實際上這是一條並不存在的水道)、中江(指長江通太湖一水)、北江(長江下游至出海段)。《水經注》還另引晉朝人郭璞(郭景純)的看法,說岷江、松江(即今吳淞江)、浙江(即今錢塘江)為“三江”。唐代的《元和郡縣圖志》將岷江、澧江(又名澧水,主要由湖南省西北的澧水、漊水、渫水三江匯成,注入洞庭湖)、湘江稱為西江、中江、南江“三江”。明清時期,廣西的灕江(珠江水系西江支流桂江的上游名稱)、左江(源自越南東北部山麓,珠江水系的邕江支流)、右江(源自雲南東南部山麓,與左江在廣西南寧市老口鎮匯合後橫貫南寧地區)也有“三江”之稱。以上這些“三江”之稱,是古代時期有關人士的一些見解。近代以來,人們逐漸認識到,這些“三江”名稱的定位都很牽強,三江究竟哪種提法正確,至今沒有準確定論。
回覆列表
歷史上的“三江”說法很多,大致上有以下幾種:
1.《國語》中記載:“三江”即吳江、錢塘江和浦陽江;
2.《吳越春秋》中則記載:“三江”為松江、錢塘江和浦陽江。
3.《漢書·地理志》中則說,北江、中江和南江合稱“三江”;
4.《水經注》中記載的“三江”為:岷江、松江、浙江;
5.《經典釋文》中記載的“三江”為:松江、婁江和東江;
6.《華陽國志》中的“三江”則指:岷江、涪江、沱江;
7.另有一種說法,“三江”是指三江縣(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內)。
現代認為“三江”,不是固定的某三條江的名稱,沒有江河流域自然屬性與政區屬性的專指性;“三江”,應當是泛指外流河系裡眾多江河水道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