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魁哥說歷史
-
2 # 使用者5754994028
運籌於帷幄之中,絕勝於千里之外,說的就是諸葛亮。所以好多次劉備去打仗或談判都不帶諸葛亮,諸葛亮早就把妙計放在錦囊裡給劉備了、每當劉備不知所措時就會開啟錦囊一看、頓時豁然開朗。所以劉備幹嘛隨時隨地都要帶上諸葛亮,在說諸葛亮堅守後方不是一舉兩得嗎。
曹操對諸葛亮說過兩次。
第一次,劉備帶著幾十萬老百姓逃往江夏的時候。曹操說道:“天哪、劉備竟然朝江夏逃跑了,荊州的大半錢糧都存於江夏,諸葛亮是何等人物,只要有錢糧在手,馬上就可以變出數十萬精銳來”。
第二次,曹操快病死與兒子曹丕叮囑時說道:“司馬懿是曠世奇才,你必須用他,不然你根本不是諸葛亮的對手”。
從這兩次可以看出,曹操對諸葛亮很是忌憚和佩服。
-
3 # 歷史笑春風
劉備在火燒赤壁之後,奪取了荊州南部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 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首先我們要明白軍師這個概念,歷史上的軍師,跟《三國演義》裡面說的軍師,根本不是一碼事。《三國演義》裡的軍師類似於現在軍隊裡面的參謀長,負責軍隊的一切事務和戰術謀劃。而歷史上的軍師按照《辭海》(1979年版)解釋,“軍師”為東漢、三國、晉設定的掌監察軍務之職官。
所以,諸葛亮並不是大家被《三國演義》裡面誤導的職務概念。他主要管的是後勤政務。劉備按照諸葛亮的才能,給他安排了鎮守後方,安撫百姓,訓練軍隊,保證劉備足食足兵的任務。他就是劉備的蕭何。
劉備對諸葛亮軍事能力的短板很瞭解,所以根本不讓他參與軍事行動,打仗也不帶他。劉備打仗最信任的就是法正。至於諸葛亮只是讓他搞好後勤工作。
曹操說諸葛亮什麼我不知道,好像歷史上也沒有記載。只是有司馬懿、魏延對他的評價。就是膽怯,無權變的意思。歷史上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
4 # 探尋歷史的足跡
劉備幾經挫敗,最終投靠了荊州的劉表,駐紮在新野。在徐庶的建議下,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請出了諸葛亮。劉備對諸葛亮非常信任,任命他為軍事中郎將,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軍事顧問。
諸葛亮,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為蜀漢政權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貢獻。
按理說,劉備外出打仗的時候,應該都要帶上諸葛亮。可是大家會發現,劉備的幾次關鍵戰役,都沒有帶上諸葛亮。比如劉備入川,帶的人是龐統;攻打漢中,帶的人是法正;發動夷陵之戰,帶的人是馬良。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諸葛亮軍事才能並沒有那麼突出。
很多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都覺得諸葛亮是個軍事天下,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七擒孟獲”等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好像全天下就沒有諸葛亮做不成的事情,也沒有他預測不到的事情。關羽、張飛、趙雲等人,只要拿著他給的“錦囊”,每次遇到危險,都能逢凶化吉。
其實,《三國演義》說得太誇張了。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並沒有這麼厲害。他的軍事才能也沒有這麼突出。《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這樣評價諸葛亮:
“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也就是說,諸葛亮善於搞政治,會治國,軍事才能是他的短板。我認為這樣的評價是非常可觀的。每次劉備打仗時,諸葛亮總會把後方治理得井井有條;劉備凱旋而歸時,也總會誇讚諸葛亮。
就拿入川來說,為什麼帶的人是龐統呢?我個人認為,在劉備看來,龐統的軍事才能,要強於諸葛亮。
第二,劉備給諸葛亮留下了更重要的任務。
我們都知道,古代行軍打仗,前方戰事,能不能取得最終勝利,後方補給至關重要。一旦糧食供給不上,哪怕前方節節勝利,也會立刻陷入危險之境。
諸葛亮扮演的角色,就跟劉邦手下的蕭何一樣,主要負責劉備的後勤補給。劉備攻打西川時,讓諸葛亮鎮守荊州。這樣安排是很不錯的,因為劉備攻打西川,可以說前途未卜,一旦失利,起碼荊州還能保住。若連諸葛亮也帶去西川了,萬一荊州出現了民心散亂,就悔之晚矣。攻打漢中也是用一個道理。
也就是說,諸葛亮雖然沒有跟劉備去打仗,但是為劉備解決了後顧之憂,他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
第三,諸葛亮一生太過謹慎,劉備帶上他,不好打仗。
諸葛亮謹慎,在三國都是出了名的。曹操和司馬懿都說過諸葛亮“太過謹慎”之類的話。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都無功而返,跟他過於謹慎有很大的關係。第一次出祁山,諸葛亮一開始是節節勝利,後來僅僅因為馬謖失守了街亭,他就下令撤軍。還有一次,魏延向諸葛亮諫言,由他帶領五千精兵,走子午谷,必能一舉拿下長安。諸葛亮卻認為走此道過於冒險,於是拒絕了魏延的請求。
毋庸置疑,諸葛亮錯失了一個絕好的機會。行兵打仗怎麼可能不冒一點危險呢?
劉備打仗不肯帶諸葛亮,就是因為在他看來,諸葛亮過於謹慎,跟他的行事作風不符。劉備想的是要一舉拿起西川和漢中,諸葛亮想的可能是步步為營,要穩紮穩打,不可輕敵冒進。
劉備知道,如果他帶上諸葛亮,肯定會跟他發生衝突。到時候,就不好收場了。與其如此,還不如不帶上他。
對此,曹操一語道破原因,他說:“諸葛亮謹慎”。
回覆列表
諸葛亮是演義中“三絕”之中的智絕,知天文,曉地理,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將蜀漢總工程師諸葛亮請出山。諸葛亮被拜為軍師中郎將,負責軍事行動。然而,劉備每次出征都不帶諸葛亮,如入川戰張魯,奪益州,漢中之戰、夷陵之戰等。這是為什麼呢?據傳,曹操曾用五字道出玄機,這五個字為“諸葛亮謹慎”。
曹操是否說過這五個字,我們不得而知,也無從考證,諸葛亮行軍打仗,確實太謹慎了,有點過了。依據演義,分析得出三個原因。
其一,諸葛亮謹慎,和劉備的作戰風格相悖。劉備出身於草莽之中,白手起家,多次空手套白狼,兵行險招,也多次戰敗流亡。他早年喪父,與母親一起生活,家貧以編草鞋為生,住在農村。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弘曾舉孝廉,亦嘗作吏,早喪。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屨織蓆為業。家住本縣樓桑村。”俗話說“光腳不怕穿鞋的”,劉備在起兵之初,沒有多少本錢,只能以賭的方式,在東漢亂世,拼出一個天地。劉備的軍隊很少,也沒有固定的根據地,常常是幾千,幾萬軍隊和數十萬敵軍征戰。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亮劍精神,很難取得大勝。像劉備取得荊州、奪取益州、漢中,都是靠著冒險精神,才成功的。
而諸葛亮受到的教育很好,秉持著凡事謀定而後動。如果陷入被動,他會全身而退,放棄已經取得的戰果。如第一次伐魏,諸葛亮取得了很大的戰果,佔領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將曹軍全面壓制。然而,僅僅是一次失誤,馬謖將軍事要塞街亭丟失,諸葛亮便下令全面退兵。
諸葛亮的這種謹慎戰法,和富有冒險主義的劉備格格不入,兩人很難配合。因此,劉備每次出戰,都不帶諸葛亮。
其二,諸葛亮謹慎,難以有大的戰果。按照諸葛亮小心謹慎的戰法,很難有大的勝果,如六出祁山,諸葛亮六七年的時間裡,多次伐魏,勞民傷財,不但沒有取得實質性戰果,還將蜀漢人力、國力、物力消耗殆盡。如果劉備入川作戰,沒有帶著軍師龐統,而是帶著諸葛亮。按照諸葛亮步步為營的戰法,奪取益州的時間會陷入僵持階段。這對劉備集團是沒有益處的,劉備沒有根據地,兵少將寡,時間拖得越久,對劉備越不利。因此,劉備為了快速奪取戰爭勝利,沒有啟用步步為營的諸葛亮。他以龐統為軍師,黃忠、魏延為大將進入西川,留下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在荊州防守。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玄德曰:“吾與龐士元、黃忠、魏延前往西川;軍師可與關雲長、張翼德、趙子龍守荊州。”孔明應允。其三,諸葛亮謹慎,適合守衛後方,不適合前鋒征戰。諸葛亮是三國少有的能人異士,他是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然而,諸葛亮最擅長的是地方治理,他和漢高祖劉邦時期的蕭何是一樣的,都是擅長搞後勤,治理地方,為前線籌備、運輸糧草。在劉備進入西川后,諸葛亮留守荊州,將荊州治理得井井有條,在劉備討伐江東時,諸葛亮留守成都,將益州治理得夜不閉戶。即使劉備前線戰敗,被陸遜火燒七百里,後方仍然穩如泰山。
總結:如果讓諸葛亮領兵打戰,有點為難他了,事實證明,他並不適合征戰沙場。如六出祁山,諸葛亮多次勞而無功,不但沒有有效佔領雍涼而州,反而損兵折將。當時曹魏太強,弱小的蜀漢和其耗國力,是自取滅亡,只有兵行險著,如採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才可能有一線生機。不管是不是曹操說的“諸葛亮謹慎”這五個字,事實上,諸葛亮就是輸在太謹慎了。
關注三國、分析三國、研討三國,為您揭開三國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