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魚小賢
-
2 # 願你無恙1990
老家有個老頭家裡兩個女兒嫁的都比較遠,可是老頭子日子過得滋潤,生活條件那叫一個好,每過一段時間女兒女婿都會來看望,老兩口也是幸福滿滿。還有個老太太家裡四個兒子,得病了想去看看,沒一個兒子管,老太太說四個兒子的媽要讓狼吃了。所以那些個說什麼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得水人,老觀念要改,兒子就想是皮夾克誰都有,可是冬天太冷,夏天太熱。
-
3 # 吃西瓜的胖妹子
這在老一輩裡面經常是這麼想,我們年輕一代依舊有少部分還保留這個思想,所以還是適用的,我大學一室友跟她聊起以後孩子的事,他就覺得以後財產只能留給兒子,而且我怎麼讓他改變思想,他就覺得自己是對的,她就覺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得水。以後不知道會不會生女兒,我媽媽超級愛我,不管以後我在哪裡我都會對我媽媽好,記掛著我媽,親情這一塊永遠也分割不了。我外公離我爸家大概一個多小時的距離,即使這樣我媽天天想著我外公,吃的好不好,藥有沒有吃,活的開不開心,因為種種原因我媽不能住在我外公家,我還是覺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因人而異,不能一棍子打死,有些地方適用,有些地方也不適用,
-
4 # 天然氣政策觀察
在古代,有許多父母是主動要把閨女潑出去,嫁出去的閨女不再享受作為女兒的權利,那麼這時候潑出去的水是肯定回不來的,父母也不想讓她回來。
接下來再講普遍意義上大家認為的閨女嫁出去後就不能照顧原來的家庭了,這種情況過或多或少是會存在的。
第一,閨女嫁出去就成立了自己的家庭了,不再只是父母的女兒,她還是丈夫的妻子,將來還會是兒女的母親,一個家庭變成了兩個家庭,終究是有變化的。
第二,當父母家庭出現變故或者身體出現疾病的時候,這個時候才能說明大家關心的問題。
同時這也是社會的進步帶來的變化,在以往可能是兒子更多地承擔贍養父母的責任,女兒相對差一點,但是現在更多地女兒也在承擔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責任,尤其體現在如今這個獨生子女家庭變多的時代。嫁出去的女兒同樣在承擔相應的家庭責任。
所以現在不應該講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而應該講女人能頂半邊天!
-
5 # 付藝的小生
女孩一出嫁,回家就是客人,不管你願不願意,這就是事實。這一點對於獨生子女來說,那就是優勢了,不管你出嫁多久,即使長期住在家裡,父母都開心的不得了,不存在外憂內患。對於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女兒出嫁,還不捨孃家的那種,回家又是一副頤指氣使的樣子,這樣的家庭,一定矛盾重重。本來婆媳住在一起,已經是兩個女主人各主半壁江山,女兒再摻合進去,就真正的成就了三個女人一臺戲。好相處的家庭,一般不會寫出來讓別人知道,所以才有了壞事傳千里這樣的俗語,因此今天的女主人公也是屬於不好相處的那一款。 開啟百度App,看更多圖片 首先,女兒即使結了婚,她的女兒的身份依然沒有變,還是父母生養的那個女兒,那為什麼就不能住在家裡呢?而且,有非常多的老人,一但生病,陪護在病床邊照顧的大部分都是女兒,端屎端尿,沒有一絲嫌棄。而反對姐姐或者妹妹住在家裡的男人,這個時候,很多都是躲得遠遠的,巴不得姐姐或者妹妹永遠住在家裡,好永遠照顧父母。即使父母沒有生病,到了老年,一但沒有經濟收入,是不是女兒兒子都要拿生活費?這個時候還分兒子女兒嗎?既然照顧老人有一份,生活費也必須掏一份,那麼住孃家為什麼不行?只要父母不反對,只要有地方住,我認為永遠住在孃家都沒問題。因為女兒從生下來的那一刻,就和父母血脈相連,就是一生一世的牽掛和愛護。 “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其實這句話是有歷史來由的,做為我們民族的文化瑰寶我們有必要了解。據記載古代中國許多地方在姑娘出稼那天,待女兒上了男方的轎子時,女方家人要用一盆水灑到轎子後面,表示自己的女兒是清白之身,如果此時男方為這樁婚事有什麼不妥的話,反悔還來得及。這就是所謂“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的來歷。而並非那種女兒嫁出去之後就不再需要孃家負責任的意思。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起步,一些原汁原味的風俗習慣已經不在延續,但有些已經被演繹並傳承下來。如人們對“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賦予了不同的文化內涵,認為女孩兒出嫁後就是婆家人了,從此更改姓氏,香港、臺灣等地區至今還保留著女子名字前冠以夫姓的傳統。還有就是在封建社會人們的意識中,出稼的女孩兒不在“三族”之中,倘若這個家族中有人犯上,要受到誅殺之懲,那麼嫁出去的姑娘就不受到牽連,因為她已經被官方認為是“外人”了。當今社會許多家庭也不乏有“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水”之觀念,比如,不允許出稼的女孩兒參與孃家財產的繼承,或是一些老年人在贍養和生病花銷上不讓出稼的女兒擔任何責任和開支等等,在老年人心目中女兒出嫁後不屬於這個家庭裡的成員了,女孩兒沒有擔當的義務。 嫁出去的女兒,總不能常回孃家,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嫁出去的女兒常回孃家,孃家的哥哥嫂子或弟弟弟妹嫌棄。哥哥或弟弟或許不會嫌棄自己的手足姐姐妹妹,但嫂子或弟妹就不好說了。一山不能容二虎,更何況還是嫁出去的女兒。常回孃家,他們就會覺得是出嫁的大姑姐小姑子惦記孃家的財產,在這樣的心態下,誰又會歡迎常回孃家呢?更何況,父母夾在中間,左右為難,手心手背都是肉,兒媳還是以後養老的主要人物,而出嫁的女兒就未必時時侍奉在身邊。 二是嫁出去的女兒常回孃家,父母也會擔心會對女兒的婆家或婚姻造成不好的影響。尤其一些婆家比較小心眼,最怕兒媳動輒就把婆家的東西往孃家搬。即使不搬東西回孃家,也怕兒媳在孃家面前投訴婆家的不好,背後說壞話。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一般都不太想女兒經常回孃家,雖然他們也記掛著女兒。可女兒已是別人家的人,他們早已做不了主。 老俗話說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意思就是說女兒出了嫁就是人家的人了,生了孩子姓夫家姓,給人家過日子了,去孝敬夫家父母。從此就脫離了原始家庭,只能說以後多了一門親戚。女兒出了嫁,就有了自己的家。要過日子,要撫養孩子,還有公婆,所以就不能常住孃家了。再有孃家有兄弟照顧父母,也要過日子,還有好多家事,出了門的女兒不便參與,也不能多事,就是有時間回去看看父母,看看家人就行了,才有了這句話,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了。
回覆列表
雖然現在人們也總是常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但更多的是作為一句老話來講的。這句話在現代並不太適用了,不會被大眾所接受,甚至會遭到人們的排斥。
以前嫁出去的女兒是不能經常回孃家的,嫁出去的女兒就是別人家的媳婦,別人家的人了,和自己除了血緣關係以外,好像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女兒遠嫁他鄉,不能回來;女兒近嫁鄰村,也不能常回家。因為在古代如果嫁出去的女兒常回家是不吉利的。而女兒回孃家也只有三種原因:第一種是省親,第二種是被夫家休掉,第三種是夫家無依無靠,回孃家投奔孃家。因此絕大多數的女兒嫁出去,爸媽這輩子都見不到多少次面了,如果遇上戰亂災荒,奔波離散更是常態。為了使自己嫁女兒的時候不那麼心痛,往往會以“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來安慰自己。
而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為了防止自己過於干擾女兒家事。我們都知道,女子婚嫁並不是都是完美幸福的婚姻,當然我們祝願天下所有的女子都有一個好的歸宿。有的女兒如果嫁到不好的婆家,受到過公婆和丈夫的虐待,不公平待遇也是數見不鮮的。丈夫懶惰,賭博、家暴也是常有,公婆刁難媳婦也是有的。而這些不公平待遇,如果孃家聽見當然會心氣不順,我家女兒嫁到你家,居然受到這種虐待。生氣的時候當然也是有的,但孃家卻不可能做過多的干涉,因為這是女兒的家事,也是別人家的家事,這時候也會常常以“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來安慰自己,儘量防止自己干擾別人的家事。不得不說,在古代,嫁女兒就像是買彩票一樣,一個不小心中了一個不好的女婿,往往也是無可奈何的。
最後一種原因是小舅子怕姐姐和姐夫來爭奪家產,也會以“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來作為依據。有的女兒也會以這句話來約束自己,防止自己對自己的孃家做過多的干涉,就是自己是嫁出去的人,“潑出去的水”,與原先的家庭並沒有多大的關係。自己現在的義務就是相夫教子,侍候公婆!
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雖然現在也有說,但這種關係正在慢慢淡化,更像是作為一種口頭禪,只是一種說法。
現在嫁一個女兒,是兩個家庭的聯姻。雖然嫁出去的女兒會和父母家保持一定的距離,但比起古代來關係反而更近了。而獨生子女更是豪無距離的,因為只有自己一個女兒,父母家也是自己的家,當然,對於多生子女來說,父母家也是自己家,但嫁出去後總沒有獨生子女來得親近!
如果你現在跟人家說,你一個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這不是挑撥人家的關係嗎?平常回家住多久都隨心所欲的年代,和古代已經是兩回事了。生兒生女一樣好,人們喜歡兒子,也疼愛女兒,兒子和女兒已經沒有多大的區別。那麼又怎麼說“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了呢?”